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道次第科颂讲记▪P62

  ..续本文上一页干了,山也融化了,全部是枯干了,地全部是枯干了,一直烧到梵天,这个是火灾;那么,第二个,七次火灾之后,就是水灾,这个水灾一直没到二禅天;二禅天之后--七次火灾,一次水灾——七个水灾以后,一个风灾,这个风灾就把三禅天一气吹得粉碎,什么都吹完,那就空了。那以后就是空劫。那么这个大三灾,在涅槃的灭谛里边,永远不会碰到。

  所以说,世间的一切苦难,证到灭谛以后,全部消失了,那么苦难没有了,对立面当然是安乐了,涅槃是最安乐的地方。那么这是一般的法相,灭谛——灭、静、妙、离,四个。

  

  《现观》所说灭谛四相

  现在我们看上师的《现观》的那些名字:灭、解脱、妙善、定生。

  

  丙一 灭:灭之自性之相者,即无我相是也。谓即断烦恼之离故。(因体)(正在工作之刹那)。

  就是断烦恼了,把烦恼断掉了,正在断的时候,叫灭,灭什么?灭烦恼。灭烦恼么,证到无我相了。

  

  丙二 解脱:即苦寂尽之离是也。(大经说为寂静远离)

  烦恼灭掉了,苦也没有了,就证到择灭,择灭了,这个是离了,这是果。前面把烦恼灭掉了,证到那个“离”,就是解脱,解脱掉了。

  

  丙三 妙善:即真阿练若,以乐净为自性能成之离,于无明爱死等苦蕴究竟寂静之中,于无我性及解脱及阿练若及空性等之相无与愿无,及于现行性之所作亦无(境)。

  那么,妙善,就是本性涅槃,“即真阿兰若”。“真阿兰若”,我们现在的阿兰若,就是那个离开城市比较远的地方、寂静的地方,可以修行。这是人间的阿兰若,那是修行地方,真正——你说阿兰若就没有吵闹吗?还有一些烦恼的——那么真正绝对寂静的地方,那是涅槃,就是灭谛,这是真阿兰若——自性涅槃。“以乐净为自性能成之离”,它本身就是常乐我净了。

  我们人间的乐,是苦减轻的一个,就叫乐,实际上还没有离开苦,就是苦稍微变动一下,减轻一下,我们就认为乐。“常”,世间上的常根本不——无常,没有常的,都是无常。“我”,我们都认为“我”是自在,做国王的、皇帝的,秦始皇他一句话什么,天下都要听——那做不到的。你是要——秦始皇要万代下去,二世就给人家打败了,抓起来了。那么“净”,人间总认为是清净,这个男女之贪总是生净感才贪,实际上是不净。我们昨天讲的,是粪器,你所贪着的干净的东西,实际上就是一个马桶,里边装的全部是粪、尿、屎、汗、涕、痰、血、脓血等等的东西装满了一个桶,你说是,这个最好的,你贪去,这个是愚痴了。那么,在真正阿兰若里边,是绝对的常乐我净,能够得到了。

  “于无明爱死等苦蕴究竟寂静之中”,他在里边,这个真正的灭谛的妙善里——为什么叫妙善呢?一切无明爱死等等,苦的五蕴,全部消灭了。

  “于无我性及解脱及阿兰若,及空性等之相无与愿无,及于现行性之所作亦无。”那就是说,在这个里边,不但是能够证到他的空、无相、无愿的这三个解脱门,能够证到那些空、无相、无愿,能够证到灭谛,就是连能证的那个三解脱门,它的相也离掉了,就是离开能所了,这是真正的妙兰若——妙善。

  

  丙四 定生:决定出生之相者,即空无愿无相之能作是也。如次的如其所有决定出生,离因性三者之成就,及离与断,凡此决定出生殷勤之现行能作之成就,及断离等(行或用)。

  定生,决定出生,那也就是空、无相、无愿这三个解脱门,它是能够证到这个空性的,证到灭谛的,这就解脱了,解脱就是涅槃。那么,这是因,这三个因,它是能证的,证到之后,连那个能证的三个门也要空掉。那就是说,你渡河,要船,等到你过了岸之后,这个船还得空掉,你如果再执了个船的话,那你这个成了一个负担,你走路还背了个船去走,你怎么走?那么到了证道之后,能证的那个空、无相、无愿也是空掉,那就是说,定生。

  它里边的话是非常费解的,我们把《现观》——我那天给你们抄的看一看。

  灭,“于法散离故”,我们认为一合相的,实际上它都是因缘和合的,并没有一合相。解脱,“了知无生故”,当下就是无生。这个妙善呢,“寂静不生故”,那妙善就是自性阿兰若,就是自性涅槃。那么决定呢,“不离不断不可得故”,就是说你能证、所证都——“无智亦无得”,就是这个事情。不要执着有个能证、所证的东西,真正到家之后,这些都要放下。那么灭谛四相,大概就是这么几个,一般我们学的,都是灭、静、妙、离。

  下边是道谛。道谛讲的比较多。灭谛是个境界,因为这我们都是从佛的言教能够知道一点点,这是看月亮的手指,并不是真的月亮,真的月亮要去证的。那么,这个是指导我们,给我们指示一下,灭谛到底什么样子,仅仅是一个手指,并不是真的灭谛。我们看到的灭谛,真正证到灭谛,不可说的,禅宗经常有那个话:“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证到的境界,我想告诉你,没有办法告诉你,只有说的一些隔一层的话给你。像这些都是善巧方便,把灭谛的相给你看一个照片,照片么,一张纸,跟真的人呢,不是那回事情。

  但是,看了这个照片,有这个手指,你跟了这个手指走,就可以看到月亮,有这个功能,所以说,这个也需要,不像禅宗的,他们说这个都是隔层,都不要,不要你怎么见月亮呢?你还得靠手指,看了,看了照片,看了人,毕竟还是能够指。那么禅宗,就是要参话头,不要从这个地方去……——它用的功夫不一样。我们教下,就是靠教,教是我们的指南针,也是个手指,也是个照片,依靠它,就能够得到真相。

  

  颂 灭谓灭我相 断烦恼之离 解脱言苦尽 妙善阿练若

  是境是能作 空无愿无相 能作成就者 名决定出生

  下边是一个颂,念一下。“灭谓灭我相 断烦恼之离”,这是灭,这是真的断烦恼。“解脱言苦尽”,断了之后,就解脱了,苦已经灭尽了。下边,“妙善阿兰若”,真的阿兰若——自性的涅槃。“是境是能作”,是我们要追求的境,也是我们要证到的,空、无相、无愿所证到的东西。那么,能够成就的,就靠空、无相、无愿,这个依空、无相、无愿三个法去修的话,决定能出生这个灭谛的妙善。

  

  乙四 道谛四相

  下边,道谛。道谛,它这个道、道品、道成办、道决定获,这又是根据《现观》的。

  

  《俱舍》所说道谛四相

  那么我们先把一般的法相的道谛的四个讲一下,这个是根据《俱舍》的16。“道、如、行、出”,一般道谛四个行相是“道、如、行、出”。

  “道”是通达,通达什么?通达涅槃的道,能够通行的意思,叫道。我们这个大道大道,这个什么,现在叫一个什么东西?高速路,这个公路,路就是道,什么东西呢?上面可以开车的,就是车能够通行的,那么这个速度快,高速公路。我们说密宗就是高速公路——密宗是飞机!还不是高速公路。那个能够通行的,就是可以走的地方,就是道,通到哪里?通涅槃的。

  “如”,这个道是“如”,就是契合真理的,“如如”,就是跟原来的真理是一样的。

  “行”,是正趋向涅槃的,我们行这个道是走向涅槃的,正是趋向涅槃的。

  “出”,你依这个道修行的话,可以永远超脱生死。这个生死当然可以是几种:分段生死、变易生死,等等,都包在里边了,一切生死都可以超脱。这是道谛的四相。

  

  《现观》所说道谛四相

  根据《现观》的,我们抄的那个总纲,先看一看,然后看这个书上的。

  “道”,是“发起修行解脱诸道”,发起修行,要求解脱,各式各样的道——菩萨道、声闻道、缘觉道等等,都是道。

  “道品——三十七等方便应用之法”,三十七道品,这是一切大小乘共的,当然,大乘还要加这个六度等等,但是,这个三十七道品却是基础,不能少的。有人诽谤《俱舍》,他说:“《俱舍》是小乘,我们是学大乘的,不学的。”

  那么那时我们一个学生,他就提出来,他说:“你说小乘,是什么小乘?”

  “三十七道品么,就是小乘嘛。”

  他(学生)又说:“三十七道品是小乘嘛(诽谤者是学净土的),那么你净土宗《阿弥陀经》是大乘是小乘?”

  “当然大乘。”

  “你大乘怎么里边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了,怎么极乐世界也在讲这个小乘的法?”17

  “哎,”诽谤者说:“五根、五力、七菩提是大乘,四念处、四正勤是小乘。”

  结果我们的那个学生很厉害,他说:“这个蕅益大师注解里边,“等”,这个“等”就是等前面的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三十七道品是全的,不会出两边的——半截是小乘,半截大乘,不可能的事情!”18这个就输掉了(笑)。

  所以说,学法要学得精一点,人家问难就可以。他这个学生,他只不过学了一年的《俱舍》,那时候还没有毕业,他就能够把人家这些邪说辩掉。那就是说,我们学法要学这样子。这个人现在还在福建,他在讲《俱舍》,把我们的书请去了,他是对《俱舍》特别感兴趣,那个时候。所以我们希望大家学法也要学到有点成绩,当然这个不是最大的成绩,但是从这一点看,在学的时候,你只要学通了之后,很多问题自己会解决的。

  下边是“道成办”。种种的解脱能做、能成,你依了这个三十七道品,一切解脱都能够成功。

  “道决定获——决定解脱 尽苦及能拔济故。”假使依这个道行的话,不但是那个道能够修成功,修成功之后,决定自己可以解脱,可以一切苦都除掉,这是声闻缘觉;能够拔济——拔济一切有情,那是大乘。但是,大乘本身也自己要解脱苦,也能够——自己解脱了,苦没有了,然后拔济一切众生。那么这个大小乘都需要的东西。现在我们看书上。

  

  丙一 道——发趣菩提涅槃之道,根本智之能作。

  他这里的道是指的根本智,根本智是什么?证一切法空性的。我们念…

《菩提道次第科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