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提道次第科頌講記▪P78

  ..續本文上一頁很傷心,她就發了叁個願。一個就是說,這個孩子去,最好不要他受苦;第二個,希望她的孩子能夠見到他的祖父——就是見到國王,很快見到國王;最後,第叁個願,她說,“我們流放了好多年了,最好好回去了。”叁個願一發,這個樣子也就算了。

  那麼這時候,這個婆羅門,把那個孩子拿回去了。本來要他們做苦活兒的,後來他的那些鄰居朋友一看,“哎呀,你這兩個孩子,你叫他們做苦活兒。長得那麼好的孩子,你把他們賣掉,你買幾十個奴隸還有多的。何必叫他們做呢?你把他們做瘦了,他賣不出價了。你趕快不要他幹活兒,把他們吃得好好的,長得胖胖的,你可以把他們賣掉。”那麼,這是一個願,他們的母親發的願——不受苦,果然。只要是真正發了好心的,或者是菩提心的人,他的願都會滿。那麼,他們就不受苦了。吃得又好,婆羅門就把最好的東西給他們吃,目的是養胖好賣錢。那麼,吃得很好,吃好了之後,看到長胖了,要去賣了。

  賣的時候,他自己騎了一個小的毛驢子,把兩個孩子拿個繩子牽起走。還沒有走兩步,人家看了,“你牽著那個孩子幹啥?”他說:“我要去賣。”“你個笨蛋!你把孩子在路上牽起走,你自己坐馬上。這個孩子牽瘦了,你還賣得出錢嗎?你趕快要下來,把孩子坐在馬上,你自己走。”(笑)“好好”,他想想:對,那孩子要把他們長得好一點,賣得出高價。那麼,就把自己下來,把孩子坐在上邊牽起走,一路走一路賣,開價的人越開越高。他想這個價錢越來越高,“這個農村邊區賣了有那麼高價,我到城市裏更高。”那麼,一路走,價錢越開越高越開越高。

  最後開到京城去了。開到京城裏邊,京城是最豪華的地方,當然價錢更高。他大聲叫賣。這時候,跑到王宮門口,王宮附近了,國王聽到外邊大聲地喊。“喊什麼?”就派人去看。回禀說:“有一個婆羅門在賣兩個孩子,長得非常好。”國王說:“他賣孩子。”——國王正在想他的孫子,他說:“有孩子,跟孫子年紀差不多的,我來買算了。”就把他(孫子)送進來。送進來之後,他就問,國王一看見他的孫子認得到了。那麼,他就問:“婆羅門,你這個孩子賣多少錢呢?賣給我算了。”婆羅門說:“你問他自己吧。”就問這個女孩子,“你賣好多錢?”她說:“一千斤金子。”國王就說:“就一千金,就買下來。”這個婆羅門高興得很,一個女孩子賣一千金,這個男孩子恐怕一萬金都不了了。國王又問這個男孩子好多錢,他說,“你問他自己。”國王就問他:“你要值好多錢?”“兩分錢。”他說:“你怎麼只值兩分錢夠了呢?”“哎呀”,他孫子說,“女孩子,將來嫁給那些國王,就要做王妃,那當然是價值千金。男孩子有什麼用呢?做一點錯事情就把他趕出去了,那不值錢的,兩分錢已經夠了。”這個婆羅門氣死了(笑)——只有兩分錢賣一個。總算還有女的一千斤金子,也夠了,算了。那麼,國王卻是動了心。自己的孩子也沒有做壞事,只是布施,布施應當是好事,結果把他流放了,想起來有點悔。他就下令啦,把他的孩子(太子)找回來。這樣子,不是他夫人叁個願都滿了嗎?

  在滿的中間還有一次穿插的,就是說當孩子去賣的時候,帝釋天,就是我們前面說的,“如地金月火”,要磨煉。這個太子把整個國王的財富都舍掉了,把孩子也舍掉了,還有一個女人,夫人沒舍掉。帝釋天就化成個老人,跑到這個太子那邊說,(18B)“好施太子,聽說你很好,歡喜布施的。我現在有個困難,你給我解決個辦法。”,他說,“你什麼困難?”“我年紀大了,沒有女人了,沒人照顧。你不是有個夫人嗎,你夫人能不能給我呢?”太子是好象遲疑一下。帝釋天說,“你看你就打疙瘩了,你就是還是舍不得了,不是好施太子,還有一點吝啬心。”結果太子說,“好,好,就舍給你,舍給你。”他的夫人不想走,他說,“你跟他走,跟他走。”那就走了,這個老人把這個夫人牽走了。走了七步,停下來,他說,“這是我考驗考驗你的,以後布施,夫人就不要布施了。”那麼,這樣子,就是說這個太子什麼都布施完了,這個就是布施波羅蜜多圓滿的一個公案。那就是說布施,這就是“如地金月火”。

  第二個,“大藏寶源”。這是第二個,二地的菩薩的菩提心,是戒波羅蜜多圓滿。持戒的人,他等于是大的庫藏一樣,一切財寶充盈。戒是最大的財。我們七聖財裏邊,只要有戒好了,一切財源都會來。我們念《毗沙門》,有的人他想發財,念《毗沙門》。念《毗沙門》固然能發財,但是你要有戒,《毗沙門》裏邊最要緊的是戒。你不持戒的話,念了沒有用,你持戒的話就行,就有用。那麼,持戒,就是真正的大的寶藏,一切功德都從戒裏邊生的。那麼,所以要“大藏”就是指持戒。“寶源”,功德寶源,戒也是一切功德的源頭。長江、黃河,開始的時候,一點點小水,但是越來越多,越來越多,最後流入大海。這個戒也一樣,開始你受的叁歸五戒好象不大,慢慢越來越大,菩薩戒一受的話,那最後成佛,一直流到無窮。這個“寶源”,寶貝的源頭就是戒。那麼這個“大藏”跟“寶源”都是說戒的。

  第叁個是“瀛”,就是大海,是叁地的菩提心,叁地菩薩修忍辱波羅蜜多圓滿。要忍辱波羅蜜多圓滿,要容納一切。一切好的,壞的,最挖苦的東西,難受的,不管是人事方面的,或者是客觀的環境的,都要能容納。那麼就像大海,大海什麼都能容納。所以說,菩薩修忍辱波羅蜜多,一切衆生都要容納。那麼,就是要心量要跟大海一樣,不管你怨的、親的,都要能夠攝受容納,就是都要度脫他們。那麼這是第叁地的。

  第四地的,是精進波羅蜜多,“金剛”。“金剛”,我們說金剛鑽,最厲害的,能破一切。 《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金剛經》就是說,它就是金剛能破一切,而不爲一切所破。有精進的力量産生之後,就可以沖破一切困難,不爲一切困難所打倒。所以精進的心,一切障礙都會克服。一般的人也有這個話,“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你說難、難、難,難什麼難呢?你就是不想搞,就是難的。你真的發了心,就是沒有難的事情,成佛都還可以成,哪有什麼困難?世間上的事情難到哪裏去呢?所以說,有的事情強調困難,“我搞不來,搞不來。”是你不想搞,我心裏很清楚,你說搞不來,就是你不想搞了,沒有什麼困難的。

  下面是第五地的菩提心,是禅定波羅蜜多圓滿,那麼,是須彌山。這個山,須彌山是山王。金剛山,“山”就是說我們在整個的這個世間裏邊,中心的一個是須彌山。這個須彌山,不爲一切風所吹動,八風吹不動,那就是修的禅定跟須彌山一樣,不爲一切所吹動。這是第五地的。

  第六地的,“藥”,阿伽陀藥是印度的一種藥,能治百病,一切病只要吃這個藥,都能治好。那麼,我們這裏,第六地是般若波羅蜜多圓滿,這個阿伽陀藥就是般若波羅蜜多——一切法空。你能夠把一切法空的道理證到之後,一切我們的這個補特伽羅我執,這個法的執,都能夠摧破。那麼,這兩個根本破掉,一切煩惱都破完了。所以說,一切煩惱病都能夠把它製服。這是阿伽陀藥,是般若波羅蜜多。我記得念般若波羅蜜多不但是證到之後有這個功效,我記得以前,我小的時候,看到一本《心經》感應的書。它就是說,有一個人,他是害病了,這個病,大概是很難治的病,沒有辦法。結果他就去請教那些佛教裏邊的大德高僧,碰到一個高僧就叫他念《心經》。他也根器好,念《心經》,念念,念到後來病就沒有了,空掉了。

  那麼,這是我們書上看到的,實際碰到的,也有一個。這個我在四川的時候,碰到一個中學老師,他是教體育的。他跑到昭覺寺找上師。那麼上師當然很忙了,我們先接待他,問他什麼事。他說,他跟另外一個理發師,他們一起修氣功的,他是氣功師。那個理發師偷他的氣,他知道他在偷,但是止不住。後來,見了上師,上師跟他說,你念《心經》。他念《心經》念到兩叁個月,後來過年,他來看上師。當然我們也是先見他,我說,“你怎麼樣了,念了之後,有沒有效?”他說,“好了,念了經,他偷不去了。”後來,這個人也歸依叁寶了。這個就是說佛教裏邊的《心經》,這個般若波羅蜜多,不但是你證到之後能除一切煩惱病,就是你在沒有證到之前,只要念,好好地一心專念的話,也能夠驅除那些病。那麼,這個力量就很強。這是般若波羅蜜多的功能,是藥,相當于阿伽陀藥。

  第七個地,是方便,“方便願力智”,成就方便善巧的一個。就是“善”,善知識。一切方便都從善知識來,所以比方,這個菩提心比方是個善知識。那真善知識了,不是冒充善知識。有些人他自吹自擂地冒充善知識,你跟了他之後,不但是得不到修證,還有上當的可能性。有些他根本不是佛教的善知識,他本身就是氣功師,他卻是塗了一層佛教的金,他說他是佛教的什麼什麼功,什麼什麼東西,他也在到處去招收徒弟,教他的氣功,教他的外道法。這個不能稱善知識了。真正善知識,是上邊印證下來的,可以爲人做導師的。那麼,這樣的善知識碰到之後,一切方便都能得到。而這個方便,主要的還是依戒,不要忘掉這個方便以戒爲主。那麼,這是七地菩薩方便圓滿,方便波羅蜜多。

  第八地,願,願波羅蜜多,一切滿願,就是“如意”。“如意”就是,我們知道,是如意寶珠。如意寶珠,我們記載上就是說,只要把這個如意寶珠放在高的幢上邊,你好好地跟它求。如果你要求金銀財寶,這個金銀財寶就像雨一樣地下下來。如果你要求衣服,或者是求吃的東西,那個是衣服跟糧食,或者好的點心,乃至于水果之類,都像雨一般地下下來,滿你的要求。這個是“有求必應”,就是這個話。所以說,八地菩薩的願波羅蜜多圓滿就像如意寶珠一樣,一切善的願都能滿,惡願不能滿的。你說惡願,你說一個搶劫犯,他說,“我今…

《菩提道次第科頌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