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天要去搶劫了,要求能搶一億的鈔票,你給我滿願。”這個不會。這是第八地。
九,是“日”。這個第九地,“方便願力智”的力,力波羅蜜多圓滿,這個力量極大。大得怎麼樣?就是跟太陽一樣。太陽能除一切黑暗,我們說最大的光明,在這個地球上,我們世界上,是太陽。你再什麼燈什麼燈,現在發明的什麼燈,再大的燈,不要說跟太陽比,太陽出來之後,你這個燈就看到沒有什麼光了。晚上我們看這個燈很亮,但是,跟太陽光一比的話,它好象就不亮了。那就是最大的光明是太陽,破暗的力量最強的,太陽。那麼,這個“方便願力智”,這個力波羅蜜多圓滿的九地菩薩,他智慧的太陽的力量,能除一切無明的暗。所以,以這個太陽來比喻。
那個第十地的,就多了,很多都是十地以上的,十地到佛地了。下邊,都是不分開說了。我們在月稱論師的《入中論》裏邊說,八地菩薩以上的境界,我們根本不能思惟了,不是我們凡夫所能想象的。我們可以舉一個例,這個菩薩,還是八地菩薩,還是佛?我們就搞不清楚了,因爲八地菩薩跟佛的功德在我們看起來是一模一樣的。那麼,九地十地,那更不要說了。
“美音”,就是說,依四無礙辯的說法,那麼,人家聽了是很歡喜聽,極樂意聽這個殊妙的好的聲音。以四無礙辯說法,就像美音一樣,人家歡喜聽。我們康薩仁波卿,他說法,“韻音語王”,就是說他修韻音天女成就的,他說法的時候,聲音是好象是非常有韻音一樣,就是非常樂聞,大家聽了都歡喜聽。這個是哪個說的?這海公上師他自己倒沒有這麼說,他去過兩次,第一次去,跟永光法師他們六個戒兄弟一起去求法的。第二次回來建了近慈寺之後,就專門自己再去求法,又帶了個大弟子,就是照通師,去專門學這個念誦的,他主攻是念誦。後來照通師回來之後就說了,他說,聽這個康薩仁波卿說法的話,就像聽音樂一樣的,非常入耳,非常之有吸引力,聽了之後非常歡喜。那麼,這個就是說美音。那麼,是美音。
下邊是“王”。這個“王”,我們說是自在。世間上的王,只要一句話好了,什麼東西都要聽他的。那麼,一國能夠最自在的就是王。那麼,這個,十地波羅蜜,十地的菩薩說法的時候,自在,好象王一樣,于法自在,法王就是于法自在。這是“王”。
“庫藏”,那個“庫藏”就大了,這是十地菩薩以上的庫藏,整個的法身裏邊的寶庫,真如的寶藏,全體大用,全部發揮出來了,這個庫藏。
“大路”,是叁乘就是會歸一乘,成佛的大路,一切叁乘的行者都走上這條成佛的大路,在《法華經》的最後就是會歸大乘。
“乘騎”,這個是,我們說轉輪聖王他有一個寶,駿馬寶。駿馬寶騎了之後,他行動非常快。十地菩薩以上的人,他也是,等于說他教化衆生可以像轉輪聖王騎這個駿馬寶一樣,速度很快,到處受化。
最後,是“乘騎流無盡”。“流無盡”,就是一條河,這個水的源頭流不盡的,那是比方是悲心。悲心度衆生他是沒有一個完的,不會說到某個程度爲止就不度了,他悲心就到此爲止,沒有。以悲心度衆生,他的法流,說的法無淵,無量無邊,無盡的。
那麼,下面一個,“樂聞聲”。前面說“美音”,這裏“樂聞聲”,是不是同樣的?不一樣。這個“樂聞聲”,他的說法用四悉檀說法。前面是四無礙辯,這是四悉檀:世界悉檀,爲人悉檀,對治悉檀,第一義悉檀。以這個四悉檀來契機契理地對衆生說教,就是“樂聞聲”,這個聲音聽了非常歡喜,要聽。前面“美音”,不過聽了好聽;這個“樂聞聲”呢,你不說我還要聽,就是衆生有這個要求要聽這個聲音。
“樂聞聲河雲”,“河”,他有兩個解釋。一個說,就是說佛的說法隨衆生的機,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一條大河,它經過山脈,經過平原,這彎彎曲曲,哪裏有下流,可以流的地方,它就往下流,哪裏有山擋住,它就轉彎往這邊流。他就是說,隨了衆生根機,你這裏哪裏該度的,他就說這個法,那裏該度的,又說那個法。這是無量無邊的,跟河循了這個河道走一樣,沒有一個死板板,筆直地走,不是這樣子的。這是一種說法。另一個說法,就是說法的意樂心、利他的心沒有終止的。那就是說,他要度衆生的心、利樂衆生說法的心沒有一個完的,就是這個河一樣的,永遠流下去。
最後,“雲”,法雲遍布,利益一切衆生。
那麼,二十二個喻,大概是這樣子說了,當然有的地方講得更深一點,像《現觀》裏邊,有的地方講得我們連文字都不好懂。那麼,開始初學,就不一定要你去鑽那些了,把這個主要的意思抓住就對了。
“二十二種等”,這是分了二十二個喻,有深淺廣狹的不同,根據每一個地一層層上去,每一個地有個它的特征。那我們說,布施波羅蜜多初地圓滿,是不是二地沒有布施波羅蜜多?是不是初地沒有持戒波羅蜜多?都有。但是,真正圓滿的,就在那個地,就是這個:初地是圓滿布施波羅蜜多;二地,當然布施——持戒圓滿了,戒也圓滿了。而初地戒還是有的,僅僅沒有圓滿而已。
這個下邊就是說,“贊發心性相,余處複廣明”。在這個《現觀》裏邊,以這二十二個喻贊歎這個發心利他的那些功德了,性相,它的功德。這個,其余的地方更廣地來講說的,也有,那麼這個慢慢地以後學教的時候去看了。
下邊就是說成佛的時間。“行假無叁世,一多大小平。”“行”,在海公上師的書裏邊是不相應行,因爲這個時間、空間在我們的《百法》裏邊屬于不相應行的。所以說,不相應行的這個時間是假安立的。我們說分位假立,分位安立的嘛,在這個不相應行是根據心王、心所、跟識這叁個法,它的分位安立,都是假的,沒有實體的。那麼,行是假的。實際上,我們說一切有爲法都是沒有自性的,都是假的。所以說,它既然是假的,哪有叁世呢——過去、未來、現在。
我們以前開始學經的時候,都有這個懷疑:佛能夠知叁世的事情,過去心能知道,現在的事情能知道,未來的能知道。現在的、過去的知道,這個沒懷疑,可以;未來的怎麼知道呢?還沒出來你怎麼知道呢?“行假無叁世”,根本是假的,當然會知道——根本沒一個未來。那麼,這個裏邊我們就是說時間都是假安立的。《法華經》裏也有,佛說法說了五十劫,他就是感到只有半天功夫一樣。那就是說,半天跟五十劫不能劃等號的,但是在這個時候就劃了等號,就是半天。
在空間說,“一多大小平”,一也好,多也好,大也好,小也好,都是空間的問題,都是平等的。這以我們的凡夫的心量又接受不了,怎麼大的小的是一樣的呢?那我去買蘋果,買一個大的,一個小的價錢一樣的,都給你多少錢,你給不給?不給的。那麼,一多大小不平了,那是凡夫的執著。真正我們把心證到空性之後,哪有什麼大小呢?連空間時間的概念都沒有,打破了,虛空粉碎,大地平沈,那時還有什麼大小呢?都沒有了。所以說,在真正佛的境界裏邊,芥子可以納須彌,這個芥子一點點大,須彌山可以擺進去。“住微塵裏轉大*輪”,住在一個微塵裏邊,可以轉*輪,一個大的法會就在裏邊開了。這個東西都是一多大小平的實際的一些例子,理論上說,當然空性裏邊沒有大小,實際上也是有它的境界。境界很多,我們凡夫就沒有這個境界。只要證了空性的菩薩,都可以大大小小地,可以出現這些境界的。
“悲圓菩提滿,發心佛即成。”這個裏邊就是說,“行假無叁世,一多大小平”這個要說明什麼問題呢?就是在空性裏邊是這樣子的。那麼,我們說成佛到底是多少時間?那也是假安立的。你對一般的衆生來說,這個,海公上師說是對驕慢的衆生說,要叁大阿僧祗劫,也就是說你要發長遠心,不要說成佛以效益的心,馬上就成了。你要成佛,你得叁大阿僧祗劫修難行苦行,這個才能成得了。那麼,要發長遠心。但是對那些看到叁大阿僧祗劫成佛就嚇都嚇倒了,還要那麼多長的時間,幹脆不要修了。對這些人,你跟他說即身成佛,你不要說成佛那麼慢,“你好好地修,即身就可以成就。”
那麼,密宗裏邊即身成就的例子很多。我們在密宗裏邊,他們藏地一些大德高僧,他就是臨終的時候——我們現在有的大德高僧,臨終火化之後,有一些舍利子,“了不得了!”藏地他們怎麼樣?他們是臨終的時候,他這個身體就完全化成光明,融入空中去了,什麼都不留下來。最好的是什麼不留;差一點的,留一些指甲,頭發;再小一點的,他的身體縮小,縮到一尺多高。這個,我們說拉薩有個居士,他就告訴我,他說,這個他看得很多。藏地,他圓寂之後,一切好的東西都散到空間去了,還留下一點點,這麼高。他說,這麼高還不稀奇,你去敲敲,“咚咚咚”,跟金屬一樣,不是血肉之體了。這都是修行的成就之後,他就是有這些奇迹出現了。
那麼,就是說成佛的時間也不是固定的,對有些人說,要叁大阿僧祗劫。對有些人說,善根充分的即身成就。我們在昂旺堪布的《值遇叁界法王大宗喀巴聖教願文講記》裏邊,就說,由于他紅教白教說他們成佛快,黃教更快,最快的叁個半月就成佛。但是,你要看你什麼根器,要根據什麼的條件的,你菩提心你發起了,止觀雙運得到了,什麼功德有了。然後把最高的法給你,叫你叁個半月就成佛是可能的。但是,你不是那個料,你不要說叁個半月,叁年半載,叁十半年,乃至叁世,幾世都還不一定成功。那就是看你什麼根器。最快的,黃教是叁個半月就成佛。所以說,成佛的時間不是根據時間來安立的。
那麼,到底成佛是怎麼樣成?“悲圓菩提滿,發心佛即成。”你只要悲心圓滿了,菩提心圓滿了,這個條件就夠了,就成佛了。你什麼時候悲心滿了,什麼時候菩提心滿了,你就什麼時候成佛。你如果叁大阿僧祗劫才滿的話,叁大阿僧祗劫成佛。如果你即身滿了,即身就成佛。這是看具體的條件,跟悲心、跟菩提心。所以這個悲心很重要,…
《菩提道次第科頌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