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观》也是海公上师学法成就的一部书,他的这些注解都是根据《现观》来的。因为海公上师智慧大,他可以一个法说几十个样子。那我们以根源,以最基源的来处——《现观》来讲,好象是踏实一些。那海公上师的智慧,他可以发挥,我们发挥不了,还是依据《现观》来讲,好象比较根本一些。那么,明天我们讲的时候,主要是根据《现观》的。那么,是不是不一样?是一样,但是发挥的时候,可以从各方面发挥。有些是会得通的,有些是根本完全一样的,明天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了。今天就讲到这里。
第十六讲
昨天我们讲了大乘上士道的修菩提心。一般说,菩提心修法是两种。一种是根据阿底峡尊者传下来的,是七重因果的修法,那么推上去就无著菩萨的;另外一个是寂天论师的,寂天菩萨的自他相换的修法。一个就是说,在这个海公上师的笔记里边,修七重菩提心的那个修法是无著菩萨的广行派,那么这个自他相换的是深观派了。那么根据昂旺堪布的说法,自他相换的不属于两派的,是属于大力行派,另外一个派。那么,这些我们说过就算了。
那么,昨天有人提了一个问题,这几个“舍”搞不清楚。那么,我们学过《五蕴》、 《百法》呢,两个舍都学过了。一个是受舍,在受心所里边有五种受了,苦乐忧喜舍,这个不苦不乐的舍,那就是舍受,这也很容易。还有行舍,不沉不掉,离开了这个平等持心的,那个就是行舍,是心所法之一,善心所十一个里边的一个。无量舍,就是修四无量,缘无量的有情,对他们离开贪瞋亲疏的想就是平等舍心。那么,另外还有一种,一般不讲的,不是修的,那是叫不观察舍,对一切法没有自他的分别,是不去分别的那个舍。那么,你不去分别它,好的坏的都不去管它,那就是说这也是舍,也是平等的舍。但是,这个无分别舍,不是修行用的,那么,这个一般就不说。
那么,昨天我们讲的是菩提心。菩提心,它讲的是,大般若,空性是母,菩提心是父,这样子,能够诸佛佛子就生。那么,大般若我们说过的,声闻缘觉也是靠这个空性的慧能够成果的。那么,佛菩萨也是靠这个空性慧,差别之点就在菩提心有没有生起。单是出离心的,那就是声闻缘觉;有菩提心的,就是菩萨、佛。这个重点就是菩提心有没有。
这个菩提心里边,我们发菩提心,修菩提心,有两个要素:一个要求利他,一个要求菩提。在这个里边,就是“发心利他故,乐正等菩提”,这是《大乘庄严经论》里一句话。这句话就是圆满地把利他跟求菩提的两个,统一地把它都说出来了,全面地说了。“发心利他故”,发心的时候我们是为了利他。那么,为了利他,必须我们要能力要最大才能救,利他。所以说,要利他的圆满,必须要自成菩提,自己要成菩提。那么,这是从利他方面说要求菩提,因为要求利他,所以要求菩提。就自利方面说,如果证得声闻缘觉的果位,在自利来说,还没有彻底地证到法身。那么,自利还不圆满。要自利圆满的话,那还得要求菩提。所以说,求菩提是要自利利他都达到圆满的境界,非要成佛的菩提不可。所以说,这两个是统一的。因为要发心要利他,决定要求菩提;那么,自己要自利圆满,也得要求菩提。那么,这个利他跟菩提两个是统一起来了。
下边就是说在这个,《现观庄严论》里边,把这个菩提心分了二十二个喻。这个,我们就大概地把它讲一下。“如地金月火,大藏宝源瀛。”先说这个“地金月火”,这四个菩提心是属于初地的。
什么叫“地”?我们说是大地。大地什么东西都负担,你什么东西摆在那里,它都给担起这个担子来,把你承住。那么,这个里边,一切好的、坏的,好的——珍珠宝贝、金银、琉璃;坏的——大小便、一切脏的脏东西。地是无分别心,都给你拿住,不给你丢下去。这个就是“地”,那就是说我们菩萨发心,要对一切众生,不管是好的、坏的,都要度他成佛,不舍一个众生。修四无量的时候,我们说是缘无量众生,但是这个无量还是有范围的。发菩提心,那就是要把所有的众生,法界一个众生也不漏地全部要把他度出去。这个是无量的慈,无量的悲跟大悲的一个区别之点。大悲就是一个众生也不漏的要把他度完。
所以说,地就是平等发心,不管你众生是怨的、亲的、好的、坏的,乃至地狱十恶不赦的众生都要发愿平等地把他们度,度脱。那么,好象大地一样,不简择的,什么东西放在地上,它都给你承住,都给你拿到了,不给你舍掉。这是心要跟地一样,是菩提心的一方面,一个侧面的功德。那么,我们要成就菩提心,也要把这个功德养成功,心要跟地一样。
第二是“金”,我们说金子从矿里开出来,要炼,经过锤炼之后才能成纯金,否则就是夹了矿石的,不是真的金,那就是不能用的。那么,在炼金的时候,千锤百炼,要打的。那么,我们菩萨修这个菩萨行,也要经过各式各样的违缘来锻炼。你只是顺缘的话,没有经过千锤百打的话,这个纯金是炼不出来的。所以,行菩萨道,要难行苦行,要求像炼金子一样地经过锻炼,然后才真的成金,这个菩提心才能够圆满。
“月”,“月”是悲心。印度的一种刑罚,是叫罪人——印度是很热的。我们不是讲过的吗,在热带地方,有个年轻女人她去晒日光浴,晒太阳,结果晒死了。那就是说这个太阳光里有毒,太热的地方,太阳光有毒的。我们在澳洲的时候,他们说太阳也不能晒的。因为澳洲,他们说天空有个洞,日光从这个洞里射过来有毒,晒了要生皮肤癌什么东西,我还不知道。反正他们都很注意,不直接晒太阳的。那么,它印度有个刑罚,它就是说叫罪人就在当午心的太阳里晒。那晒得受得了的,熬到晚上月亮出来了,清凉了,得救了。如果受不了的,就晒死了。这个是一种刑。月亮一出来,就是表示悲心,太阳光的火,这个毒焰消失,月亮来了。那个罪人能够晒到看到月亮现了之后,心里放下了,死不了了。这是悲心——救苦。那么,这个菩提心,也是要救苦,好象清凉的月一样,可以救苦难。
“如地金月火”,“火”,是智慧的火,薪就是柴了,烦恼好象是薪,是柴禾,智慧的火一烧,把烦恼都烧完,那就是断烦恼了。以智慧的火断烦恼,就像火一样,把烦恼烧得干干净净。这是初地的菩萨他的菩提心有这几个功能。初地是布施波罗蜜多圆满,那就是说平等舍,不管是哪一个人跟你要东西,都得给。
佛在修菩萨道的时候,他是一个大国王的太子。因为他的父亲财产多,他所以尽量地布施,人家叫他一个外号叫“好施太子”。邻国一个国王,他很羡慕他们(好施太子)国家的富有,想侵略它,但是不敢侵略。因为他们国家里边有一个大白象,这个白象很厉害,等于现在的国防武器,最厉害的国防武器,你去打他是打不赢的。那么那个国家里边一个奸臣就献计说,“你要攻打他,先要把这个大象取过来。”他说,“这个是人家国防的最厉害的武器,怎么取得过来?”他(奸臣)说:“有办法。”他就派几个婆罗门跑到他的太子那里去,说:“好施太子,大家说你好布施的。但是我想你也不见得吧?你一切都会施,恐怕你做不到呢。”太子说,“我是好施的,一切东西只要我有,都能舍。”结果说了半天,他们就吞吞吐吐地说了,“你真的要做好施太子的话,那我一个东西说出来,看你是不是能布施。”他说:“你只要说出来,我一定布施。”“真的布施?”“真的。”“不能赖!”“不赖!”“我要你们那个象。”“哎呀,”他这个太子说:“这个象不是我的,是国王的,这个不好。”“你不是说了,布施嘛?国王的财产就是有你的份。你赖,你这个太子,靠不住,我知道你靠不住。你说好施是说大话,你“好施太子”,你结果还是舍不得。”他这么一说,把太子激动了,“好好,施给你。”就带他们到象的库里去,把象牵出来了,就给他们带走了。这个看象的那个人看到太子来了又不敢违抗,但是他很着急:这么一个国防的大武器给人拿走了,那不是这个国家有危险性了。赶快去报告国王。
国王知道之后,大臣,大家都很愤怒。有的么,“要处死”;有的么,要怎么怎么。后来国王想了半天,毕竟这个太子么过去也没有做什么坏事,人是很好的。处死也不必,就把他流放到远地去就完了。那么太子也无所谓,他地位有没有都无所谓,他就带了他的妃子,两个孩子,就跑到远地山上去过了。到山上去过,那个时候他也过得很快乐了,跟那个禽兽、鸟雀,对他们都是很友好。
但是,在那个附近有一个婆罗门,他是十八丑。这个十八丑的婆罗门却怪了,他一个女人却是非常漂亮,又年轻。因为他这个婆罗门家里穷,每天这个年轻的女人要给他打水,到山上打了水给他背回去。那么,那些一些年轻的男的就看了这个女人天天背水,就说了,“你长得那么好,那么辛苦的活儿你天天干,好象太过不去了。你这个婆罗门心太不好了,你赶快要叫他想办法,叫人给你代替了,你自己不要做了。”那么,这个话传给婆罗门听到,他就感到也不大好。他就想办法找两个人来给他服务。那么,他就想了半天,他想到好施太子有两个孩子,一男一女的,把他要得来,叫他背水好了。
那么,他就去跑到那里跟太子说了。他说:“你是好施太子,我现在跟你要个东西呀,你舍不舍得?”太子说:“你只要说得出来,就一定舍。”说了半天,他说:“我要你那个孩子。”太子一听到孩子,说,“这个……,他母亲还没回来,我要问问。”他说:“你这个就是赖了,你就不想施了。”“好好。”太子说:“你要施就施吧。”就把那个孩子交给他,孩子不肯走。不肯走么,他就拿个鞭子交给婆罗门,对他说:“你把孩子的手拉着,他不走么,你鞭。”那么,孩子一看到他父亲拿鞭子给他,只好走了。才一走掉,他的母亲回来了。哎呀,她的孩子走了,她说:“你怎么不跟我讲一下呢?”她的母亲…
《菩提道次第科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