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转,绝对是圆顿的,齿轮一转,整个轮子都会转。
那其他的比喻就是说,你步行也好,飞机也好,火箭也好,你从上海到北京,经过的地方是一样的。火箭是一下子过去了,但是还是那么多的路程;飞机是稍微慢一点,但是还是比较快的,也那么多路程;你走路最慢的,你一步一步走,三步一拜,哪怕你三步一拜,你的路还是那么多,但是慢是慢多了。那么,圆顿次第也是这个意思了。你圆顿,你一下子过去并不是超越次第,还是从上海这个地方,经过什么什么什么,一直到北京。中间的路程并没有说抹煞了,还是经过那么多,就是速度快一些就是了。所以说,圆顿、次第不要隔绝看。那么,我们海公上师说,“但讲圆顿”,说我是圆教,没有次第的,这个笼统,不对的。这个是很多人,就是自标大乘的圆教,他就轻视那个次第。我们说圆教是对的,但是圆教里边不能离开次第。菩提道次第是圆教,但是里边讲次第,这个次第是最快的次第,就是圆教的次第。那么这就是说,这个发菩提心,不要说是把这个圆顿跟次第隔离开来。“由圆顿次第,证果贵初心。”
这个下面还有一段补充的,显密的关系。他说,有的人学显教,不学密教,——这是汉地最多了,认为密教是不好的,不是佛教,是喇嘛教等等,他学显,不学密。或者,藏地却是很多,只学密的,不学显的。那么,这两种,都是偏了一边,就像这个齿轮,它的牙齿不够十二个。
“佛说成佛不难,发菩提心难,即发圆顿菩提心难”,这个心一发,决定成佛。那就是说,你学密不学显,学显不学密,就是牙齿不足,那就是次第不够,那成佛也不行。那么,你这个圆顿次第要统一起来,不要只看了个圆顿,跳跃;(18A)或者看了个次第,把前后又照顾不到,又把下士道跟中士道和上士道隔离起来了,那就是只讲次第,不讲圆顿了。我们这个下、中、上士道是统一的,但是又从下士道下手,这是圆顿的统一,按次第。“发心”,“证果贵初心”,“证果”,证菩提果,贵初发心,因赅果海的意思。这个,天台宗经常说,真个发了心之后,果就在其中。
“发心利他故,乐正等菩提。”这个我们是经常念的,这是《现观庄严论》的一个颂。我们说成佛,为什么要成佛?发心要利他。我们要利他,现在我们能不能利他?假使你的父母在地狱里,你能不能把他救出来?哪怕你《地藏经》什么念了之后,是不是他真的出来了?不敢说。真正诚心诚意地念,会出来。我们说,好象是台湾一个法师,他因为他母亲,要超度他母亲,在地藏菩萨面前发了极大的愿,他就是说,假使他念了,要看到他母亲超生,如果他不看到的话,他情愿跪在那里死掉。结果,后来就看到地狱里边有一股清烟上来,一直升到天上。升到天上之后不稀奇,他还看到那个开始的样子是他母亲的样子,后来升到天上去,变天人样子了。他想是不是他母亲,还不敢信,正在怀疑的时候,那个人就喊了他的小名。这个名只有他母亲喊的,其他人不喊的。他才知道,肯定信了,相信了,地藏菩萨把他母亲超度了。那就是说,凡夫要真正发心超度也是可能的。
但是,我们是每一个人是不是都能这样子做到?很难。你没有成佛之前,你要度一切众生,度过去的父母,确实有困难的。那么,你要度一切众生,都能够有能力去度他,非自己成佛不可。那就是说,你要利他圆满,非自己要成佛不可。那么,假使成了声闻缘觉,自利是已经有了,可以不受苦了。但是,自利的程度还不圆满。因为最高的是成佛了,那么从自利的圆满也好,从利他的圆满也好,都需要成佛。那么,中间最关键的,为了利他的缘故,为要发心利他,自己能力不够,非要成佛才能够做到。
所以说,“发心利他故,乐正等菩提。”这个就是说在大乘的最高的这个阶段之间,自利利他是统一起来了。我们一般凡夫,自利就是损他,损人利己。或者,利他,就要牺牲自己。这个自利他利不能协调的,总是要偏一边。总是——你假使说为了革命,为人民解放,那么你牺牲头目脑髓,那就是自己牺牲了。假使你说剥削劳动人民的血汗,自己享受,那是自利倒利了嘛,害了他,损他了。那总做不到自他二利一致,而在佛教的最高准则里边呢,自利利他是一致的。什么原因?本来就没有自他,我们都说过了,“我”,补特伽罗是没有的,这个“我”也是——自也是假的,假安立的,他也是假安立的。既然都是假安立的,当然不会有矛盾。所以说,最高一致的时候,自利利他是一致的,成佛度众生是一个东西,并不是两个东西。
自利利他在初生不可偏废,真正到了果位上,就是一个东西,自利决定利他,利他也决定自利。而且在发心的时候,很多人就害怕做事情。我们在《广论》里边有这么一段,当然我现在不一定翻得到了,总是有这么一段的,我以前看到过。在利他当中把自己劳累得不得了,却是成就最大的自利。因为我们说声闻乘、菩萨乘跟金刚乘,三乘的成佛的方式不同。根本乘是直接地对治烦恼,一个个地修对治法。而菩萨乘,波罗蜜乘,就是在利他中忘了自己。
我们说最大的烦恼就是我执大魔,我执大魔你要认识它,前面讲过,从贪瞋里边去认识,“我”,我执无明是埋在里边的。你说,“你有我执”,“我啥哪里有我执了?”哪个人骂他一顿,他就我执就现出来了。那么,这个我执就是在烦恼里边,埋在里边。所以说,断的时候,把烦恼断了,最后断掉我执,这是根本乘的,把我去掉了,补特伽罗的无我。那么,波罗蜜乘,他却是一心地利他,在利他当中把我忘记掉了,最后,更快地能够消灭我执。因为本身就把我就舍到一边去了,那把它消灭就很快了。金刚乘,那是更特殊的一种方法,以毒攻毒的方法,那就更快。那么,这三种对治烦恼都是方式不同,但是一个快一个。所以说,不要以为做了很多的事情,辛苦得很,好象是我没有学到东西,好象吃亏了,一点也不吃亏,便宜了。这个《广论》里边有这一段的,但是,我当然,现在是不一定马上翻出来了。但是,大家看过《广论》的,就会回忆到这个。所以说,“发心利他故,乐正等菩提”这个在最高原则上是一致的。在发心的时候,但是我们要利他,从利他下手。如果为自利要成佛,绝对成不了佛。应从利他的这个愿要去成佛,那才是踏实的。所以说,真正要成佛的菩提心,从利益一切众生下手。
下边就是说有二十二个比喻来说明这个菩提心。菩提心是一个心,我们这里泛泛地说,为一切众生的——救度一切众生牺牲自己。但是,他的功德,从多方面去观察,也从初地到十地的深度,慢慢的深度来看,他有二十二个喻来说明这个问题。那么,这个二十二喻,今天是念一道,时间是差不多了,不能详细讲了。
“如地金月火,大藏宝源瀛,金刚山药善,如意日美音。”这个我们念《五字真言》天天念的,我肯定知道,我们《五字真言》讲过一道,这个二十二喻也讲过一道。但是,可能大家念的,“如地金月火,大藏宝源瀛”,什么东西?不知道。就是“如地金月火,大藏宝源瀛”,“金刚山药善”这个背得很熟,什么东西不管了。这个还是要对文入观,念的时候心里要思惟它的道理。有的人他念熟了之后,就念得飞快,人家新来的跟不上也不管他的,“我要,念慢了我不舒服,赶快念完了好去休息去。念什么东西,管他什么东西,念好就是算数。”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没有功德的,这样念了没啥意思。那么,这个意思很深,如果念起来,就是慢慢念,都还要想不周。
“如地金月火,大藏宝源瀛,金刚山药善,如意日美音,王库藏大路,乘骑流无尽,乐闻声河云。”这是二十二个喻。大概的把它分配一下是这样子。
“地金月火”这四个功德,表示四个功德是初地菩萨的,修施波罗蜜多的。“地”就是说平等心,大地,管你是金藏也好,屎尿也好,干净的、脏的、什么的、高的、低的、一切都负担。平等心,这是初地菩萨的。那么,这个金子,要百炼成金,要经过磨炼的,没有磨炼,不经过一些违缘的锻炼,你说要成金,不可能。月亮是悲心。慧,火是智慧了。这四个喻是初地的菩提心,初地菩萨的。
“大藏宝源”是二地菩萨的。
“瀛”是大海,是三地菩萨,修忍波罗蜜多,要容纳一切,是大海的比喻。
“金刚”,四地菩萨的,是精进,金刚能摧破一切,不为一切所破。精进,要努力之后,一切障都能克服,那是讲精进波罗蜜圆满了。
“山”,是须弥山,八风吹不动的,那是禅定波罗蜜多,禅定是不动的。
“药”是第六地的般若波罗蜜多。我们说阿伽陀药能治一切病,般若能治一切烦恼,人,人我执,法执都可以用般若的空性把它去掉。
“善”,善知识,那就是七地的方便。
初地是布施波罗蜜多圆满;二地是,持戒波罗蜜多圆满;三地是忍辱;第四是精进;第五地是禅定;第六是般若;第七地是方便。
第八地是愿,如意宝珠,“如意”就是如意宝珠,满一切众生愿,到八地菩萨能满一切众生愿。
九地,“方便愿力智”——力波罗蜜多,产生极大力量,就像太阳一样,一切无明暗都能照破,九地的那个菩提心就是以太阳来比喻。
十地以上的那就多了。“美音”、“王”,王是一切自在。“库藏”、“大路”、“乘骑”,“流无尽”,无尽地流水。“乐闻声”,好听的声音。“河”, 还有“云”。这个一些都是十地以上的菩提心。如果照我们的《五字真言》说,“凡超九地智,则为住佛地”,第十地就是佛地。照一般的说,十地以上,等觉、妙觉,还有两个。那么,这个就是说十地以上的,就有那么多的比喻。
这个二十二个喻分这么地的高低来讲它的这个功德、作用,那么今天就把名字念一道,明天我们把这个解释一下。解释一下,我讲的主要是依据《现观》的,《现观庄严论》的,可能跟这些有点不一样。有不一样呢,没有什么出入,《现…
《菩提道次第科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