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提道次第科頌講記▪P85

  ..續本文上一頁頭徹尾的是好報。

  那麼,這個裏邊的關系,在《上師供》裏邊把綱要提了,在《廣論》裏邊專門地講了很多,持愛自己有多少的壞處,你愛人家有多少的好處,各式各樣的。我們看的時候,有的時候你表面上看好象是爲人家,實際上是爲自己,也得不到好處。我們說修行,“修行麼爲度衆生了”,表面說得很好聽。但是,修行的人在廟裏什麼事情也不幹,一天到晚只拿了本書。目的高一點的,自己趕快成佛。低一點的,自己做個法師,好去弘法利生,什麼名聞利養都來了,“常住的事情我不幹的,幹了,我時間沒有了,我將來弘不了法了”。以這樣的出發點去做,都是持愛自己,沒有把人家放在心上,將來果報是苦報,不是樂報,這個要好好地思惟一下。

  我們的修行是爲了利他,離開了利他一切都是造流轉的業,利他才是能夠上菩提的道路。所以說,很多的事情,表面上好象是很好的事情,但是你自利的心擺在裏邊,將來感的果還是不好的果。不要說我做了好事怎麼反而感壞果呢?就像那一次我們《福智之聲》裏邊的,念了五百萬的空行母,還磕了五百萬的大頭,沒有功德,僅僅磕大頭有點福報。其他的,因爲你爲自己,沒有爲人家。

  這個問題很嚴重,我們說做什麼事情都要自己摸一摸心:到底我出發點是爲自己呢還是爲人家?表面上說得很好,“我這是爲衆生”,什麼東西。但是真正碰到自己一點點毫毛,就大發脾氣,甚至于熬不過去,走了。那樣子的話你到底還是修行呢,還是來保養你的我執呢?你現在學了很多的法,擡高自己,這個學法的目的就不對了。還是爲自愛執,愛自己,那感的果報也不好。

  經常我們書上看到天變成魔,本來是好事,那就是我們以前年初的時候發了一本《智慧的能量》,這一本書也就是講這個問題。但是很奇怪,拿了這本書的人都還是覺悟不到,還是走的是那條偏路。那就是說,即使你學法學了很多,不是爲了改變自己的煩惱,不是爲了改變自己的精進,走上淨化的道路,而來莊嚴自己,擡高自己的話,天變成魔。本來是天,到了你手裏,就成魔了。所以這個,自己一定要有這個簡別心,到底我這個事情是從自利出發還是爲利他出發。利他出發的,一切對的,果報也是好的。從自利出發的,都是壞的。有的時候這個自利藏得很隱,隱在很深的心底裏邊。但是你要好好地去觀察,如果是從自利出發的,就是壞事。那麼這個裏邊就把愛自己的過患,愛人家的好處好好地想,那麼這個才能夠進入這個門了。

  那麼,第二個就是說這個心要生起來,能不能生得起?我們說每個人都是愛自己,“人不爲己天誅地滅”,這個怎麼可以跳過去呢?這個跳不過!那麼這個我們從論上、從邏輯因明來證明,這個事情是做得到的,只要你發心這樣修,決定能夠成功。最後,然後就怎麼樣子修。那麼,一個是去障礙,一個是修法,如何正面修。一個是消極地去障礙,一個是正面如何修。這是《廣論》裏邊就介紹這些。

  那麼《略論》裏邊也講了一些這個修法。大概的修法是這樣子:先是觀想自己上師在頂上,現的是觀音菩薩大悲心,大悲觀世音菩薩的樣子。那就是說要度衆生要有悲心。那有總修別修,先是總修的——一切有情,他的苦惱,他的一切苦,包括地獄畜生等等一切苦,都用自己的左鼻子,它們身上的,都化成黑氣,一起湧到自己的鼻子裏,左鼻子進去到心裏邊。我們一般就是有這個自愛的心,都怕受苦。就把這些苦難一下吸進來,把自愛的這個我執打得粉碎。然後這個自愛的我執粉碎之後,自身産生光明。這個光明從右鼻子出去,到一切衆生的左鼻子進去,一切安樂、安樂的因全部布施給他們。就這樣地觀想,左鼻子進去,右鼻子出去,一個是拔苦,一個是予樂。拔苦,把他的苦自己受,把樂就布施給他們,這樣子觀想。然後,一層層觀想起來。這僅僅是觀想,觀想他們都成佛。

  還有次第修的,先是總修,後來是單個修。次第修就是單個修,就像是單修自己的母親。母親的苦一起往我自己的鼻子裏吸進去。這些苦,就變成刀槍,把自己的我執大魔摧毀無余。然後自己心裏放出光明,把一切安樂布施給母親的左鼻子吸進去。母親修好了修父親,乃至一切冤家平等,地獄餓鬼畜生都這麼修。修完之後,最後感到這樣子觀想使他們苦都沒有了,樂都得到了。最大的安樂——成佛。觀想他們都成了佛。但是僅僅是觀想,那麼真正要達到這個目的呢,決定要自己成佛,所以要發起成佛的心。大概的這個自他相換的修法是這麼樣子,仔細的大家自己去看去。

  那麼這就是說自他相換跟七重因果的這個教授是這麼兩種。在宗喀巴大師,他又把這兩個修的時候揉合成一個修法。那就是說在七重因果裏邊,從舍心,第一個平等舍。那是特別強調,沒有平等舍心,知母、念恩、報恩都修不起的,這是一個地基。那麼從舍心開始,知母、念恩、報恩,慈心、悲心就用自他相換代替。因爲自他相換修法的慈心悲心比這個還要快,力量還要大,那麼就自他相換加進去。那就是說他的次第是十一個,先是修平等舍心、知母、念恩、報恩,第五個慈心悲心就換了,換自他平等。在自他相換的前面也再擺一個平等,這個平等不是前面那個平等舍心。這個平等就是觀想自己想離苦得樂,一切衆生都也想離苦得樂,這個心要生起來。這個心生起之後,然後就是自他相換。那麼,就要去想持愛自己的一些壞處,想愛人家的一切功德。

  然後,再說怎麼叫自他相換。不是說你住我的屋子,我住你的屋子,我們就換了。也不是說你吃我的飯,我吃你的飯,就換了。也不是說我的財産你來用,你的財産我來用,就換了。這個不是。相換什麼呢?就是說我執著這個是我,現在要把執著我的這個心擺到一切有情身上去。這個能不能做到?能做到。我們說母親對孩子就是這樣子。孩子有苦,母親是著急得不得了;孩子高興,母親再是大病之中她還會高興。這就是說,把執著的心放到孩子身上去了。這個世間上都有這個例,我們佛法的修法怎麼會達不到這個目的呢?這個書上就證明,決定能達到。能達到之後,然後怎麼修,自他相換地修,就是我下面要說的。

  這個修好之後,就接下去,增上心。這個修僅僅是觀想,那麼,觀想還不能起實效。那真正要使他們真的安樂、真的離苦呢,決定要自己成佛。就是說再接下去,增上心、菩提心。這麼一共十一個層次,這是宗喀巴大師的最特殊的、最殊勝的修法,把兩個傳承合起來修。所以說黃教的宗大師的教法爲什麼殊勝?那就是很多殊勝地方的,這僅僅是其中一個。

  我們就介紹了一個,我們把這個次第再說一下。十一個次第就是七重因果前面加個平等舍心,八個。八個裏邊,把慈心悲心用自他相換代替,自他相換是有五個觀想。那就是說,舍心、知母、念恩、報恩。下邊是自他相換的第一個——自他平等,就是大家都想離苦得樂。第六,思惟自愛的過患;第七,思惟愛他的功德;最後,明自他相換,怎麼叫自他相換,不是把屋子調一個,床鋪調一個,不是這個樣子。是那個執著的心把它換一換。那麼,再是自他相換的修法,就是那個鼻子呼吸的修法。然後,感到這個僅僅是觀想,要增上心生起來,一切父母的苦,這個事情是我的責任,我要把它除掉。安樂,使他安樂也是我的責任,我要給他安樂。那麼,這樣子做到的話,決定要成佛不可。所以,增上心之後,決定一個菩提心,要求菩提心。那麼這個是十一個次第。

  這個修法,我們說是很好。我們也有一個師父,他去年,不曉得看了什麼書,他說,“我要修菩提心了。”我說,“很好,菩提心是最無上的寶,你修很好。但是你能不能修?你出離心有沒有?出離心沒有,你修菩提心,太高了!”我們現在只是把菩提心理解一下,它的修法知道一下,真正要下手修,還得要從下士道開始。下士道沒有修好,中士道修不起。中士道沒有修好,上士道空中樓閣,爬不上去。即使你勉強爬上去,掉下來,掉死了。所以說,不要好高骛遠,前面的東西要知道,但是,下腳,立足點,卻從腳下開始。第一步從哪裏開始,自己知道。你是什麼根機,自己最知道。

  我們說,在宗大師的時候,叁個要素:出離心、菩提心、真空見(中觀正見)。那麼,現在,我們感到現在的根機來說,這叁個還高了。真正的對這個叁寶的信心還有沒有還成問題,這個在阿底峽尊者的時候就産生這個問題,你到底是不是佛教徒還搞不清楚。因爲那個時候,苯教,什麼教都混的,就像我們氣功師一樣。大家做了氣功師的弟子了,還以爲我是佛教徒。這是糊裏糊塗在那裏混日子了。那麼,我們就第一個要把你搞清楚一下,你對叁寶的信心有沒有?叁寶信心生起來之後,決定對一切其他的天魔外道,一切宗教都會放下,真正的就一心撲向佛教。這個叁寶信心起來了,才算一個佛教徒。

  這個信心起來之後,才能修下士道,修中士道出離心。下士道出離是叁惡道的苦,下士道也有出離,但不是出離叁界,出離叁惡道,這個容易。中士道出叁界,那你如果行苦的苦沒有觀出來的話,總要鑽空子。你說這個苦,欲界還有苦苦,色界、無色界沒有這些苦了,他是定中之樂。那麼,很好了,“何必要去求出叁界呢?我只要修到色界、無色界。”但是色界、無色界要掉的,他等于射箭一樣,射到上邊,這個力量沒有了,這個箭要掉下來。掉在哪裏?可能是地獄。那你怎麼辦?你還不是要趕快出叁界。上邊也不安,上邊也有上邊的苦。

  但是上邊的苦很微細,行苦,我們看不到。這掉下來的苦你總看得到了。以前不是有一個非想非非想天的一個外道仙,因爲在他修定的時候,有個麻雀兒在他頭上叫,魚在水裏跳,打亂他的定心。他發了個願,“我要把它們吃掉。”後來,他修定修成功了,生非想非非想天,八萬四千大劫,享受那些天上的福報。福報享完了,以前發的惡願的報就出現了。他就成了一個會飛的狐狸…

《菩提道次第科頌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