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头彻尾的是好报。
那么,这个里边的关系,在《上师供》里边把纲要提了,在《广论》里边专门地讲了很多,持爱自己有多少的坏处,你爱人家有多少的好处,各式各样的。我们看的时候,有的时候你表面上看好象是为人家,实际上是为自己,也得不到好处。我们说修行,“修行么为度众生了”,表面说得很好听。但是,修行的人在庙里什么事情也不干,一天到晚只拿了本书。目的高一点的,自己赶快成佛。低一点的,自己做个法师,好去弘法利生,什么名闻利养都来了,“常住的事情我不干的,干了,我时间没有了,我将来弘不了法了”。以这样的出发点去做,都是持爱自己,没有把人家放在心上,将来果报是苦报,不是乐报,这个要好好地思惟一下。
我们的修行是为了利他,离开了利他一切都是造流转的业,利他才是能够上菩提的道路。所以说,很多的事情,表面上好象是很好的事情,但是你自利的心摆在里边,将来感的果还是不好的果。不要说我做了好事怎么反而感坏果呢?就像那一次我们《福智之声》里边的,念了五百万的空行母,还磕了五百万的大头,没有功德,仅仅磕大头有点福报。其他的,因为你为自己,没有为人家。
这个问题很严重,我们说做什么事情都要自己摸一摸心:到底我出发点是为自己呢还是为人家?表面上说得很好,“我这是为众生”,什么东西。但是真正碰到自己一点点毫毛,就大发脾气,甚至于熬不过去,走了。那样子的话你到底还是修行呢,还是来保养你的我执呢?你现在学了很多的法,抬高自己,这个学法的目的就不对了。还是为自爱执,爱自己,那感的果报也不好。
经常我们书上看到天变成魔,本来是好事,那就是我们以前年初的时候发了一本《智慧的能量》,这一本书也就是讲这个问题。但是很奇怪,拿了这本书的人都还是觉悟不到,还是走的是那条偏路。那就是说,即使你学法学了很多,不是为了改变自己的烦恼,不是为了改变自己的精进,走上净化的道路,而来庄严自己,抬高自己的话,天变成魔。本来是天,到了你手里,就成魔了。所以这个,自己一定要有这个简别心,到底我这个事情是从自利出发还是为利他出发。利他出发的,一切对的,果报也是好的。从自利出发的,都是坏的。有的时候这个自利藏得很隐,隐在很深的心底里边。但是你要好好地去观察,如果是从自利出发的,就是坏事。那么这个里边就把爱自己的过患,爱人家的好处好好地想,那么这个才能够进入这个门了。
那么,第二个就是说这个心要生起来,能不能生得起?我们说每个人都是爱自己,“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个怎么可以跳过去呢?这个跳不过!那么这个我们从论上、从逻辑因明来证明,这个事情是做得到的,只要你发心这样修,决定能够成功。最后,然后就怎么样子修。那么,一个是去障碍,一个是修法,如何正面修。一个是消极地去障碍,一个是正面如何修。这是《广论》里边就介绍这些。
那么《略论》里边也讲了一些这个修法。大概的修法是这样子:先是观想自己上师在顶上,现的是观音菩萨大悲心,大悲观世音菩萨的样子。那就是说要度众生要有悲心。那有总修别修,先是总修的——一切有情,他的苦恼,他的一切苦,包括地狱畜生等等一切苦,都用自己的左鼻子,它们身上的,都化成黑气,一起涌到自己的鼻子里,左鼻子进去到心里边。我们一般就是有这个自爱的心,都怕受苦。就把这些苦难一下吸进来,把自爱的这个我执打得粉碎。然后这个自爱的我执粉碎之后,自身产生光明。这个光明从右鼻子出去,到一切众生的左鼻子进去,一切安乐、安乐的因全部布施给他们。就这样地观想,左鼻子进去,右鼻子出去,一个是拔苦,一个是予乐。拔苦,把他的苦自己受,把乐就布施给他们,这样子观想。然后,一层层观想起来。这仅仅是观想,观想他们都成佛。
还有次第修的,先是总修,后来是单个修。次第修就是单个修,就像是单修自己的母亲。母亲的苦一起往我自己的鼻子里吸进去。这些苦,就变成刀枪,把自己的我执大魔摧毁无余。然后自己心里放出光明,把一切安乐布施给母亲的左鼻子吸进去。母亲修好了修父亲,乃至一切冤家平等,地狱饿鬼畜生都这么修。修完之后,最后感到这样子观想使他们苦都没有了,乐都得到了。最大的安乐——成佛。观想他们都成了佛。但是仅仅是观想,那么真正要达到这个目的呢,决定要自己成佛,所以要发起成佛的心。大概的这个自他相换的修法是这么样子,仔细的大家自己去看去。
那么这就是说自他相换跟七重因果的这个教授是这么两种。在宗喀巴大师,他又把这两个修的时候揉合成一个修法。那就是说在七重因果里边,从舍心,第一个平等舍。那是特别强调,没有平等舍心,知母、念恩、报恩都修不起的,这是一个地基。那么从舍心开始,知母、念恩、报恩,慈心、悲心就用自他相换代替。因为自他相换修法的慈心悲心比这个还要快,力量还要大,那么就自他相换加进去。那就是说他的次第是十一个,先是修平等舍心、知母、念恩、报恩,第五个慈心悲心就换了,换自他平等。在自他相换的前面也再摆一个平等,这个平等不是前面那个平等舍心。这个平等就是观想自己想离苦得乐,一切众生都也想离苦得乐,这个心要生起来。这个心生起之后,然后就是自他相换。那么,就要去想持爱自己的一些坏处,想爱人家的一切功德。
然后,再说怎么叫自他相换。不是说你住我的屋子,我住你的屋子,我们就换了。也不是说你吃我的饭,我吃你的饭,就换了。也不是说我的财产你来用,你的财产我来用,就换了。这个不是。相换什么呢?就是说我执着这个是我,现在要把执着我的这个心摆到一切有情身上去。这个能不能做到?能做到。我们说母亲对孩子就是这样子。孩子有苦,母亲是着急得不得了;孩子高兴,母亲再是大病之中她还会高兴。这就是说,把执着的心放到孩子身上去了。这个世间上都有这个例,我们佛法的修法怎么会达不到这个目的呢?这个书上就证明,决定能达到。能达到之后,然后怎么修,自他相换地修,就是我下面要说的。
这个修好之后,就接下去,增上心。这个修仅仅是观想,那么,观想还不能起实效。那真正要使他们真的安乐、真的离苦呢,决定要自己成佛。就是说再接下去,增上心、菩提心。这么一共十一个层次,这是宗喀巴大师的最特殊的、最殊胜的修法,把两个传承合起来修。所以说黄教的宗大师的教法为什么殊胜?那就是很多殊胜地方的,这仅仅是其中一个。
我们就介绍了一个,我们把这个次第再说一下。十一个次第就是七重因果前面加个平等舍心,八个。八个里边,把慈心悲心用自他相换代替,自他相换是有五个观想。那就是说,舍心、知母、念恩、报恩。下边是自他相换的第一个——自他平等,就是大家都想离苦得乐。第六,思惟自爱的过患;第七,思惟爱他的功德;最后,明自他相换,怎么叫自他相换,不是把屋子调一个,床铺调一个,不是这个样子。是那个执着的心把它换一换。那么,再是自他相换的修法,就是那个鼻子呼吸的修法。然后,感到这个仅仅是观想,要增上心生起来,一切父母的苦,这个事情是我的责任,我要把它除掉。安乐,使他安乐也是我的责任,我要给他安乐。那么,这样子做到的话,决定要成佛不可。所以,增上心之后,决定一个菩提心,要求菩提心。那么这个是十一个次第。
这个修法,我们说是很好。我们也有一个师父,他去年,不晓得看了什么书,他说,“我要修菩提心了。”我说,“很好,菩提心是最无上的宝,你修很好。但是你能不能修?你出离心有没有?出离心没有,你修菩提心,太高了!”我们现在只是把菩提心理解一下,它的修法知道一下,真正要下手修,还得要从下士道开始。下士道没有修好,中士道修不起。中士道没有修好,上士道空中楼阁,爬不上去。即使你勉强爬上去,掉下来,掉死了。所以说,不要好高骛远,前面的东西要知道,但是,下脚,立足点,却从脚下开始。第一步从哪里开始,自己知道。你是什么根机,自己最知道。
我们说,在宗大师的时候,三个要素:出离心、菩提心、真空见(中观正见)。那么,现在,我们感到现在的根机来说,这三个还高了。真正的对这个三宝的信心还有没有还成问题,这个在阿底峡尊者的时候就产生这个问题,你到底是不是佛教徒还搞不清楚。因为那个时候,苯教,什么教都混的,就像我们气功师一样。大家做了气功师的弟子了,还以为我是佛教徒。这是糊里糊涂在那里混日子了。那么,我们就第一个要把你搞清楚一下,你对三宝的信心有没有?三宝信心生起来之后,决定对一切其他的天魔外道,一切宗教都会放下,真正的就一心扑向佛教。这个三宝信心起来了,才算一个佛教徒。
这个信心起来之后,才能修下士道,修中士道出离心。下士道出离是三恶道的苦,下士道也有出离,但不是出离三界,出离三恶道,这个容易。中士道出三界,那你如果行苦的苦没有观出来的话,总要钻空子。你说这个苦,欲界还有苦苦,色界、无色界没有这些苦了,他是定中之乐。那么,很好了,“何必要去求出三界呢?我只要修到色界、无色界。”但是色界、无色界要掉的,他等于射箭一样,射到上边,这个力量没有了,这个箭要掉下来。掉在哪里?可能是地狱。那你怎么办?你还不是要赶快出三界。上边也不安,上边也有上边的苦。
但是上边的苦很微细,行苦,我们看不到。这掉下来的苦你总看得到了。以前不是有一个非想非非想天的一个外道仙,因为在他修定的时候,有个麻雀儿在他头上叫,鱼在水里跳,打乱他的定心。他发了个愿,“我要把它们吃掉。”后来,他修定修成功了,生非想非非想天,八万四千大劫,享受那些天上的福报。福报享完了,以前发的恶愿的报就出现了。他就成了一个会飞的狐狸…
《菩提道次第科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