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道次第科颂讲记▪P86

  ..续本文上一页,能够到水里吃鱼,到天上吃鸟。那个满了他的愿了,做畜生道去了。那么,吃了那么多鱼,吃了那么多鸟,以后再哪里去呢?可想而知,更苦。所以说,天上也解脱不了。

  那么,我们就是说决定要知道行苦,才能真正有出离心。出离心出了之后,才能知道众生是苦。自己的苦知道之后,众生的苦确切地能够感到。然后,要拔众生的苦,那才能够生起悲心了。所以说,这个是一环扣一环,跳一节是不行的。所以,修行,要从最下部开始。但是前面的路程不能不知道,你盲目地乱修,闭了眼睛走路也不是那回事。

  那么,现在我们把菩提心的修法介绍一下,大家也知道一下这个事情了。当然现在马上修,恐怕是早一点。还是要把这个对三宝的信心修起,然后下士道的恶道的恐惧心生起来。有的人,恶道不害怕,对他说,“你做了这个事情,将来要下地狱的。”“地狱在哪里啊?我现在还看不到,以后看到再说吧。”好了,他还是做他的坏事。那么,这样的人,就是下士道的资格都没有,你怎么说菩提心呢?就谈不上了。

  下边,我们就要说六度了。这是愿心,愿菩提心。还有行菩提心,就是受这个菩萨戒,行六度万行了。这是菩提心的两个大科。前面的愿菩提就是发菩提心,下边是行菩萨道。那么,我们说一个人他到底是大乘、小乘呢,就是看有没有菩提心,行不行菩萨道。这是宗大师在《广论》里边前后都强调这个问题。那么,这个标准,我们拿到之后,然后我们就有一个尺寸。人家说大乘小乘,我们很简单,用这个尺一量就知道了。不要说你念的经是大乘,你就是大乘的行者。你念的经是小乘,“你学《俱舍》的,你是小乘。”这个话,我们说现在不会这么简单化了。我们也碰到过这些事情,我们讲《俱舍》的时候,“你们学小乘的……”不但是不赞叹,还骂了一顿。那么,你修大乘的,那你大乘的功德到底有多少呢?你不从《俱舍》爬上去,你下士道没有,你中士道哪里来呢?上士道哪里来呢?那不是说大话了?这个,菩萨戒里边,是犯菩萨戒的。毁谤别解脱戒等等,这些都是要犯菩萨戒的。自己还糊里糊涂,犯了菩萨戒了。

  

  甲三 六波罗蜜

  那么,下边我们说六度。

  

  乙一 施波罗蜜

  第一是布施波罗蜜多(布施度)。

  

  丙一 施种类

  布施有几种?内施、外施、无畏施、法施,一共四种。那么,什么叫内施,什么叫外施,什么叫无畏施,什么叫法施。下边要说。

  

  颂 头目妻财施 令他无恐惧 慈愿善说法 正言至一语

  

  丁一 内施

  头目脑髓,这是内施。

  

  丁二 外施

  妻子、儿女、国土、财产的布施,那是说外施。

  

  丁三 无畏施

  那么,“令他无恐惧”,无畏施,人家有苦,你把他离开那个恐惧的苦。那么,这是无畏施。我们说观音菩萨,大家称他为施无畏者,因为他能拔一切苦——布施无畏。这个是最大的布施,把无畏布施给人家,替人家拔苦,这个恐惧心就没有了。那么,这就是无畏施。

  

  丁四 法施

  “慈愿善说法 ,正言至一语。”你发慈悲的愿,就是度众生的愿,善巧地说法。“善说法”就是说不是乱说了,要根据佛的原义,根据三法印,根据逻辑、因明,这样子地说法,叫善说法。信口开河乱说一通,自己对不对都不知道,想到哪里说哪里,这个有危险性。说错了,把众生引导到哪里去呢?这个说法,如佛说的意思说法,功德无边。乱说的话,罪过也无边。所以说法并不是一个好玩的事情。好象是“法师坐在上边说法很光荣,我也将来要作个法师,我要跟他一样”,这个心,作个法师的心是好,但是你说的时候却是要注意了,不要乱说。那不乱说的话,你要多学一点,不要来不及学了两本书,来不及爬上去讲经去了。讲错了一点,你倒霉了,你害了自己还要害人家。

  所以说,要慈悲的愿,就是一切从利益众生的愿出发,不能为自己。为红包去讲经简直是要不得,为名誉地位去讲经也是要不得。就是为众生,我们说在师的十德里边,一个是悲心,一切利他的事情从悲心出发。悲心是什么?我们这里,菩提心里边慈心悲心就看到了,为利益一切众生,不惜自己受一切苦。以这样的心出发,弘法利生是对的。还要有智慧,善巧说法,合于三法印,合于因明逻辑,还要真正体会到佛的真意,不能乱说。而且还要对机,这个法跟这个人不对机,说了之后没有用,甚至于他要毁谤。对一些初学的人,对密法没有善根的人,你跟他说密法,你自己卖弄你高超,你说,“我密法都懂的”,你讲了很多。结果他听了之后诽谤,这个诽谤的罪你也有一份,为什么?是你叫他诽谤的。他本来不谤的,你给他讲了半天,他就谤起来了,那么,这个罪你不要分担一部分吗?所以说,说法还要对机,你不对机的话,也是糟糕。所以,善说法里边,这个善包了很多的问题在里头。那么,“正言至一语”,只要你说的是对的,正言,是如法地讲一次话,哪怕一句话,这个功德就无边,都是法施。

  这是四种施先分别一下。那么,下边施的功德。

  

  丙二 施功德

  布施有什么功德?又分了好几科。

  

  丁一 灭减守护苦

  布施之后,那是财施。你本来家里很有钱,你要担心,担心什么?王贼水火。起火了,你担心这个财产要烧掉了;水灾来了,又怕财产漂掉了;现在社会治安不好,你又害怕那些暴徒来抢你的钱;又害怕政治有变化,要没收,抄家抄走;又害怕你的孩子不听话,不争气,把你的财产搞完。这快得很。他们现在温州就出现这个情况:有些青年吸毒,吸毒的话,耗的钱非常厉害,很贵啊!他几下子就把你的钱几万几万吃掉了。那么,你现在的人有多少财产呢?你吸毒赌博一来的话,倾家荡产快得很,几年工夫,就没有了。那都是要守护有很多苦,要防止王贼,要防水火,要防造孽的不肖子。那就是很辛苦。

  

  丁二 灭减追求苦

  你布施之后,你不要追求了,你去追求它干啥呢?能够布施的话,就不要追求了。来了就布施了,你没有就算了,你去追什么呢?在家人就欢喜追求,追求的时候,就是很辛苦。那么,出家人有没有追求的呢?也有。那么,既然出了家,尽量不要追求了。他自己来的怎么办呢?就给它用在法上,用在正规的地方就是了。最好用完,免得守护之苦。但是,你用完也不行,要防御着整个一个道场,你没有钱在后头,万一没有来源,你吃饭都成问题。

  

  丁三 断贪心及灭当来由贪所生诸苦

  你能布施的话,当然就是断贪心了。有贪心就不肯布施了,你一布施的话,贪心就没有了,就是对治贪心了。贪心对治掉了,由贪所造的业就不造了。这个业不造,感的果报,苦的果报也就没有了。所以说,在现在是断了烦恼的贪心,将来,贪烦恼所感的苦报,也可以避免掉,灭掉。

  

  丁四 心志欢喜,无不足之忧愁

  肯布施的人,心里很欢喜的。这个是什么呢?一个反应,你做了好事,每个人都会有这个感觉,你好事一做,心里有说不出的欢喜。这个欢喜是怎么来的也不知道。你布施了,你财没有了,少了个东西,你怎么还高兴呢?就会高兴起来。帮了人家做好事,做得筋疲力尽,很疲劳,但是心里非常高兴。为什么?这做了好事天然自己心里会高兴,这是自然的规律,你也说不出一个什么名堂,他就是高兴起来了。心里欢喜,无不足之忧。一方面他自己做了布施,自然有好。另一方面,他也没有愁,不够、不足之忧也不会有。知足,常乐,他根本不会有不足的忧愁,没有。他没有贪心,哪里有不足的忧愁呢?就没有了。

  

  丁五 当来财富自在究竟满足檀度

  布施,获大富,这个大家都知道。这个自然的规律,是跟我们人的意志是相反的。人的意志,因为要富,就拼命地去收敛财富,拼命地搜刮,甚至于剥削,乃至抢、掠夺。强盗土匪是掠夺国内的,两个国家打仗是掠夺国外的,都是为了要夺财富。你越夺,越穷,这个是因果的规律。因果规律里边,你越是要感大富,越是要布施供养。供养三宝,把财物去供养三宝,最大的福田,那将来感大富。布施贫穷的悲田也能感大富。布施自己的敬田,父母师长,也能感大富。这个就是越是把自己的财富拿出去,这个果报,是福报越大。越是把它守住,不肯拿出去,感的果报,就是饿鬼,贪心的果报就是饿鬼,什么都没有。我们说饿鬼里边有多财鬼,少财鬼,无财鬼。多财鬼是城隍这些大的鬼神,少财鬼——土地、灶神之类的,总算还是有点财的。无财鬼就像目犍连母亲一样,什么都没有,吃也吃不饱,那就是可怜得很。那就是贪心的结果。所以说,真正能够布施的话,决定感大福报。

  

  颂 断守护追求 贪心当来苦 欢悦心志光 无不足忧愁

  当来大财富 亦安然自受 不与五家共 最后满檀度

  “断守护追求”,能够布施的话,守护的苦没有,追求的苦也没有。“贪心当来苦”,也能断贪的烦恼,由贪烦恼感的将来的苦报也可以避免不受。“欢悦心志光”,能够布施的话,心里欢喜,心志光明。没有不足的愁忧,“无不足忧愁”。不但如此,现在欢喜,将来还要感大福报,“当来大财富,亦安然自受”。你这样子的财富受了没有过患,你只要如法地布施,如法地供养,这种财富人家夺不了去。反正你没有做坏事,这个财富人家夺不了。

  这个公案我经常说的:有个老太太,她这个人,修行人,她知道以前很多世都没有做过偷盗的事情。她就是说,经常给人家说,“我从来不掉东西的。”因为她没有偷盗过。偷盗,果就是少东西,给人家偷了,或者是掉掉了。她说,“我从来不少东西的。”她一个孩子说,“你净说那个话,你不掉东西,我偏偏给你掉一个。”他就把她最欢喜的钻石戒指偷偷地拿了,因为她孩子,他好拿。拿了之后,在他们门后一条河里边一丢,丢进去了。他说…

《菩提道次第科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