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提道次第科頌講記▪P96

  ..續本文上一頁

  “利他諸勞慮,愁憂受謗毀,追求于財法,不染之忿诤。”那麼,我們說利他有各式各樣的,就是做利生的事情,你要劬勞,要花工夫,要動腦筋。你不能說利他,馬馬虎虎利他。你要把事情搞好的話,就說我們利他,造一個殿,你看要花多少腦筋,起了多少矛盾?這個都要花代價的。

  “愁憂受謗毀”,有的時候做了好事,人家毀謗你。這個也不稀奇,佛功德圓滿,外道還要毀謗。我們凡夫在利他的時候不受毀謗也是不可能的,絕對會有。我們的定公上師,上海道場辦起來了,廣利衆生。但是,在肅反的時候就吃冤枉了,受了二十年冤獄。開始是死刑,後來是無期,總算是文革之後就放出來了。爲了利生,你想想看,要受那麼大的苦。

  那麼,還有是“追求于財法”。你要利生,要追求財,追求法。那麼,這個時候,必定挨一些忿诤,但是這個忿诤不是染汙的,不是煩惱的。

  “身疲心厭倦,若退若難行,當觀苦性空。”這個時候你該怎麼辦?觀一切法自性空,苦也是自性空。“而果報決定”,不要說苦性空,一切都空掉了。你雖然現在受的苦,它是自性空,但是果報,這個作用是有的。你現在做了利生的事情,受了很多辛苦,將來這些衆生都能成就,自己也得極大的福報。這個不要忘記掉,作用是有的。

  這個裏邊,我們看看,參考一下海公上師有沒有更大的發揮。差不多,這個利衰毀譽那一段我們參考一下。

  

  于世八法能忍者,八法即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八法又名八風。八法就能成就方面說,以世間即八法所成立;八風就能破壞方面說,謂如風能摧毀樹木房屋等。宗喀巴大師謂禅家修行不在境上修(不在玄妙上修),而在八法上修,可知八法在修行上最宜注意也。

  由此推之,八法現前,如能覺照,自不爲所動。如利樂之境現前,當觀可畏而不貪著;衰苦之境現前,當觀無常而不煩惱;譽稱最易動心,故最難忍,宜于此處特別加意防範;至于毀譏若來,當作宿業觀,自能平心靜氣,可以消除衆愆。若修二無我觀,須于此八法上用功,何以故?斷我法二執,除忍八法外,無下手處故。33

  《講記》一百五十八頁第四行,“由此推之,八法現前如能覺照”,世間八法了,這個還在前頭,一百五十七頁,最後一行,哪個八法?“八法即利、衰、毀、譽、稱、譏、苦、樂”,這個八個法,又叫八風。八法,就成就方面說,“以世間即八法所成立”,世間就是八法成立的。在破壞方面說,像風能夠吹壞樹木房屋一樣,這個八法也破壞人的成就的。

  “宗喀巴大師謂禅家修行不在境上修,而在八法上修,可知八法在修行上最宜注意也。”宗大師說,不但是宗大師,我們漢地也這樣子,修行的人不要在境上修。我今天修定看到什麼了,氣功師看的最多,一下子看到觀音菩薩,一下子看到什麼,一下子看到自己怎麼樣子。不在這個地方看,要看“利衰毀譽稱譏苦樂”這個八個法能不能吹動你,要看這個地方修。

  “由此推之,八法現前如能覺照,自不爲所動。”能夠觀察這個八法,不爲他所推動的話。

  “如利樂之境現前”,假使一個有利的,快樂的事情現前的時候,你不要去貪著,這是順的境。一般說,利養來了,歡喜的事情來了,就心裏高興——不要高興。不但不要高興,可怕,要觀可畏。爲什麼可畏?你一貪著的話,將來受苦報,這個是很苦的。

  那麼,“衰苦之境現前”,倒黴的事情來了,“當觀無常而不煩惱”。一般說倒黴事情來了,就要不是灰心喪意,就是起煩惱,起瞋心,要鬥爭去。那麼,這個時候,你要觀一切法無常,不要起煩惱。

  “譽稱最易動心”,贊歎、名譽最能夠動心,“故最難忍”。一般人這樣子,都這樣子,你說他好,他跟你很好;你罵他一句,他就當你仇人。人都是歡喜贊歎,不歡喜毀謗的。那麼,這一關是最難過,在這個地方應當特別地加意防嚴。

  “至于毀譏若來,當作宿業觀自能平心靜氣。”人家譏毀你,你說就是過去的業報。自己過去造了惡業,那麼天然的,人家要毀謗你。沒有關系,這是重報輕受,這個一觀,就停下去了。不但是可以不起煩惱,還可以消業。

  “若修二無我觀,須于此八法上用功。”假使要修人無我——補特伽羅無我、法無我的話,就要在這個地方下工夫。“何以故?斷二我執法執,除忍八法外無下手處故。”你要斷補特伽羅我執,斷法執,除了在這個八個法裏邊能夠忍下去的話,就沒有地方下手了。

  這個就差不多了,我們就補充這一點。

  

  丙叁 得法忍

  “得法忍”,《廣論》跟這個裏邊內容不一樣。但是,海公上師這裏是他的口訣、心得,還更高一層。那麼,我們把這個看了之後,然後把《廣論》的再看一看。

  “得法忍”,得法忍在《廣論》裏邊,叫觀察法要有忍,這裏是“功德忍”、“證得忍”、“修行方便忍”、“自他神通忍”。這是講成就方面來說,要有忍。《廣論》上面說,自己學的時候要有忍。

  

  頌 功德多聞等 于道有契證 當深隱勿揚 重寶防窺竊

  修行諸方便 自他神通等 顯示不顯示 依戒觀器行

  

  丁一 功德忍

  “功德多聞等”,功德,什麼功德?聞思修的這些功德,還有持戒這些。這些功德要忍。我們說有的人他話很多,碰到人就說,“我怎麼樣我怎麼樣。我今天跑哪裏去了,很辛苦!這個殿都是我造的,這個房子的材料是我買的什麼。”都是報功。那報功,就把功德全部暴露于人家,那麼,把功德報給人家聽,你的功德就少下去了。要忍,這個我們海公上師就說,釀酒一樣,酒你擺在壇子裏要封起來的。如果你漏了氣,這個酒就不好了。密封的,一點不漏氣的,你打開來之後,這是最好的酒。當然我不是要吃酒,就是打個比喻。“功德多聞等”,或是建設叁寶等等,不要去到處宣傳。不忍的話,會遭毀謗。人家總不耐你的。我們說,妒忌,不耐他榮。人家有好事,一般人都妒忌,都不歡喜。最好好事是我,壞事是你,你有好事麼,我就心裏不安。爲什麼?你有好事,你就超過我了,就顯不出我的高度來了,那就是要毀謗來了。所以說,有功德,最好是忍下去,不要去到處宣傳。一宣傳,就遭一些麻煩,而且厲害的話,還破壞自己的成就。因爲你功德一宣傳的話,走了氣,成就就困難了。

  

  丁二 證得忍

  “于道有契證,當深隱勿揚。”這個更重要。你道裏邊,假使開了悟,或者有一些小小的證到什麼了,一定要保密。這個,經書裏經常用這個比喻:烏龜,“如龜藏六”,烏龜把他的六個東西都藏在龜殼子裏邊,就是他的頭,四個腳,一個尾巴。全都縮在裏頭,那些野幹,它想吃烏龜,烏龜把它全部縮進去了,不動。那這個硬殼子它咬不動,它只好走了。等了半天它不出來,就要走。如果烏龜把頭伸出來,它就把頭咬掉了。所以說,你神通也是要“如龜藏六”,要跟烏龜把六個東西藏起來一樣,要深隱,深深地隱在裏頭,也不能就在殼的外邊,稍微平那個殼,它牙齒還咬得到你。你要一直縮到裏邊去,殼的硬殼子在外邊,肉在裏頭,那才咬你不到。這個功德就要這麼隱藏,不要宣揚。戒律裏也有,那些神通功德的人不能向人說的。你向人家宣說的話,不但是不要說是成就沒有了,還犯戒。

  “當深隱勿揚,重寶防窺竊。”你有寶,你不要露眼。你拿個鈔票,一大墩,馬路上來點鈔票,好多,幾十萬鈔票一大堆。好,你去點鈔票,還沒有點完,人家給你刀、什麼的都來了,把你搶起走了。那麼,你功德也是這樣,你功德要好好地隱藏,一露眼的話,第一個魔就是要不高興了。你有功德麼,你將來要出叁界了,他就要給你搗亂了。人也有妒忌心,你越是功德大,他越是妒忌你。人,都歡喜擡高自己,貶低人家,假使你功德比他高,他就沒有光彩,他的歸依弟子就要跑掉了,他只好毀謗,把你壓下去。這是造罪。所以說,我們的功德不要宣揚。一宣揚的話,不但你自己找一些麻煩,也使人家造罪,這就不好。

  

  丁叁 修行方便忍

  修行的方便,如何次第,觀機而說。有些秘密的修法,不能逢人便說。他不是那個機,告訴他之後,他給你搞錯了,或者是到處宣傳,給外道知道了,那是麻煩。是那個機,就該說。

  

  丁四 自他神通忍

  神通也是,顯神通,我們說能不能顯?在別解脫戒裏邊不准顯,菩薩戒裏邊卻要顯,“不作擯責神通等”,這個是菩薩戒裏有這麼一條。那麼,該顯的時候要顯。但是,顯是不給你知道。海公上師就說,藏地經常打卦,打卦並不是真的打卦,打卦是迷信,他是神通。他知道你將來要有什麼事情,他就借打卦來跟你說,“你將來怎麼怎麼,現在該怎麼怎麼避免。”那是把自己的神通隱了,利他的事情,菩薩戒裏利他的要做。那麼,很多的就是由夢中使他知道。

  我們經常說這個公案:有一個國王出家了,他的師父在那裏修行很好。後來有人報告他,他的鄰國要侵犯他的國家,派了大兵來侵犯他國家。這個國王雖然是出了家,這個世間的心還存在。他感到侵犯他的國家,他就不忍,他就向他的師父告假。師父說,“幹什麼?”他說,他國家被鄰國侵犯,他要回去組織軍隊跟他打,把他打退了以後再來。他的師父明明知道這個事情不對,但是他這股心很強,也不能說“你不要去”,顯神通告訴跟他說,因爲去不利,對他不利。那麼,顯神通也不能顯,怎麼辦呢?他就這樣子,“哦,你要去,好好好,你今天好好休息一天,明天早上准備去”,晚上就叫他休息。休息之後,晚上他入夢境,給他顯示神通。晚上這個國王他夢到,他已經回去了,回去整頓部隊,部隊整頓好了就開戰。一戰,打敗了。打敗之後給五花大綁綁起來,後邊插了個令箭,准備綁到刑場要殺頭了。這個時候他想起不對頭了,該還是師父那裏修行好,就大叫師父救命了。這麼一叫救命,師父來了,說,“你喊什麼?”他醒過來了,哦,…

《菩提道次第科頌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