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提道次第科頌講記▪P97

  ..續本文上一頁做了這個夢,他說不想去了。師父說,你不去好了,最好不要去了。

  那就是說,這些神通是夢中給他顯了,他也不知道是師父顯的。那麼,這些就是說神通該不該顯,在利他的時候,知道他回去,打仗有危險的,那麼就顯個神通,讓他不要去了,阻止他。但是,不是說他顯神通,而是他不知不覺的,不曉得是他師父的神通,但是他自己得到了這個效果,就不去了。像這些,就是要看情況了,不能說不顯麼,一概不顯。那是看情況,利他的時候適當地顯,但是,不知道是他顯的。

  這個是得法忍,這個,海公上師的經驗,因爲他是有成就的人,所以他能講得出這一些。得到自己的功德,自己的修證,修證的方便,最後,最高的是神通,都不能宣說,不能宣揚。

  

  法思勝解忍(《菩提道次第廣論》)

  第叁引發思勝解忍中勝解之境,略有八種。一淨信境者謂叁寶功德;二現證境者謂無我真實;叁希樂境者謂諸佛菩薩廣大神力,此複有叁,謂神通力,六波羅蜜多力及俱生力;四五取舍境者,謂諸妙行諸惡行因及此所招愛非愛果,此分爲二;六七所修境者,謂大菩提是應得義及菩薩學一切諸道,是能得彼所有方便,此亦分二;八聞思隨行境者,謂所知境,卓壟巴師說爲無常等,然《力種性品》說十二分教等正法,爲第八種或應如是。勝解之理者,謂如實知此諸境已,無所違逆數數思惟。安受衆苦及思擇法俱分八類者,如《菩薩地》所說而錄,特于思法此說極廣。34

  那麼,在《廣論》叁百零叁頁35裏邊的,這個對法的忍是什麼?那是指另外一些東西。我們介紹一下。這個忍,《廣論》裏講忍講了很多,我們可以有時間的去看一看。那麼,他這個忍,第叁種,是引發法思勝解忍。

  叁寶的功德有淨信。這個我們不要看得容易,很多人,你不信佛,他還可以,好象對佛還有點恭敬心。真正到信了,他的懷疑來了,不依止師還可以,一依止師的時候,對師的功德就要懷疑了。這個是人的常性,那麼,這個地方忍下去,對叁寶的功德要忍下去。我昨天見到一個居士,他說他到處倒黴,(????)好象是受不了。後來一問他,馬上就露餡了,他到處去算命打卦,碰到倒黴事情就打卦,你已經早不是佛弟子了,你不倒黴哪個倒黴?你信了叁寶又去信神信卦,沒有照叁寶的做,那你怪什麼?所以,真正對叁寶起信心的,不容易,要忍。這個不知道叁寶裏邊有嗎?“深忍樂欲”,我們在《五蘊論》有,要忍下去。叁寶的功德要真正能夠知道之後,要承認下去,這就得忍。

  “現證境者謂無我真實”,對無我的道理要承認得下去,忍得下去。菩薩的廣大的神通力要忍得下去。有的人說,這是說神話,不相信,這個要忍。

  還有那些做的好事造的惡業,會感好報壞報,這個有很多人懷疑。還有就是那個人,他說,“我做了很多好事,我到處倒黴,這個到底是怎麼回事?”對叁寶就動搖了。這些要忍下去,這個樣子的人很多。“你看某某人壞透了,十惡不赦,你看他,還是很好,家裏又富,又長壽,地位又高。你看這個人,他什麼好事都做,結果倒黴得很,什麼病,家裏邊也是窮,等等。”這個是你不明因果了,要把因果跟事實配合起來,那也不是一個容易的事情。有的人看人家還好一些,他還會說人家,“哎,你要講因果啊!你雖然現在窮了,是過去的業報,你現在做好事,將來還有好報。”自己碰到了就不行了,自己碰到幾下子倒黴,對叁寶就懷疑了。

  我們說,在以前我們五臺山才去的時候,一個女居士,她很好。她是北京很有地位的人,放棄她的地位到五臺山來,跟了海公上師,是海公上師的親近弟子了。她家裏設一個小佛堂,很用功,但是人家就告訴我一個事情:她今天要出去了,很順,回來,還要點香恭迎禮拜,很感謝。要是她今天跑出去碰了一些倒黴的事情,回來就怨起來了,“佛菩薩怎麼不保佑我,等等等等。”就是做生意一樣的,好象要叁寶給你順緣,我就供養;沒有順緣,就不但不供養,還要發脾氣。這個也是對叁寶的信心,你說她信心沒有,非常好,超過一般的人。但是碰到這些情況,她還會産生這些懷疑的心。所以,這個忍下去也是一種不容易的事情。

  還有一些是聞思修的境界等等,這些都是要能夠忍得下去。這是《廣論》裏邊的,我們海公上師介紹的是果上的,這個是因地上的,兩個配起來呢,正好是完整的。兩方面都可以參考一下。下邊還有一點時間,精進波羅蜜多我們要講一下。

  

  乙四 精進波羅蜜

  丙一 雲何精進

  “雲何精進”,我們先講精進的自性,對所緣的境,善的,精進精進就是善的,對善的所緣境勇悍爲相。這個我們學過《五蘊論》都知道了,勇名精進,悍是不退,堅固不退,等等。這樣子的心叫精進。決定對善法,對惡法勇悍爲性,是懈怠,不是精進。你對惡法那麼地下功夫的話,決定對善法是放松了,是懈怠。精進決定是對善法的。這個裏邊就分幾種。

  

  丁一 離染精進——一切煩惱未生不生,已生令斷。

  “離染精進”,“染”就是煩惱,黑法了,這一種精進,一切煩惱沒有生的,不給它生。已經生的給它斷掉。那就是四正勤。

  

  丁二 引白法精進——一切善法未生令生,已生令住,令不忘失,增長廣大。

  一個,“引白法精進”,一切善法沒有生的,生;已經生的不忘失,還要增長廣大。這都是四正勤的內涵。

  

  丁叁 淨業精進——能令叁業惡行清淨。

  下邊,就是“淨業精進”,就是忏悔,忏悔要精進。“能令叁業惡行清淨”,那麼,你要精進忏悔呢,你的叁業是——惡行很快就幹淨了。修行總不外是兩個方面,一個是集資,積集資糧。資糧,分兩種,福德跟智慧。一個是淨障,清淨業障。這兩個東西有了,就能夠上菩提大道,這個路才走得動。我們走路,就要帶旅費,路上的用品等等,就這些東西。你有障的話,你走不通,路上有障,再好的車開不動。你沒有資糧,再好的車你上不去。福德智慧這些資糧沒有的話,不能上去了。沒有錢,你什麼車都不能上了。那麼,這個是要忏悔業障,也要精進。

  

  丁四 增長智精進——能集積聞思修慧。

  第四種,“增長智精進”,那麼是福德資糧了。這個智慧,你要是集積聞思修,把智慧增長,這個要精進。如果懈怠的話,智慧就長不起。

  那這些都是精進的內涵,有幾種,第一種是斷煩惱的,要把它沒有生的就不生,已生的斷掉。第二個,善法要沒有生的生,生的要把它安住,不要把它退失,更要增長廣大。再一個,忏悔業障要精進,把惡業清淨。最後,智慧要開發,要集積聞思修。

  

  頌 令諸煩惱斷不生 白法引伸複廣大 叁業惡行令消除 集積聞思修精進

  “令諸煩惱斷不生”,第一種;“白法引伸複廣大”,第二種;“叁業惡行令消除”,第叁種;“集積聞思修精進”,第四種,智慧的資糧。

  

  丙二 如何精進

  下邊,精進有幾種。一種是“被甲”,這個我們在《廣論》裏邊,《五蘊論》裏都講過了,現在是念一道就可以了。“如何精進”分五種。

  

  丁一 被甲——如法持戒等

  一是“被甲精進”,跟打仗一樣的,要進的時候,開始就把铠甲穿起來。“如法持戒等”,那就是指如法持戒。

  

  丁二 加行——次第進修等

  加行精進就是說“次第進修等”,按照次第修,看自己,你自己現在在什麼地位,就修什麼法。有的人跑了來,他說,“你傳我個法”,傳什麼法?“大圓滿,生圓次第。”“你學過什麼法?”“我才進門。”什麼大圓滿,生圓次第,你才進門怎麼學?所以,這個是過高的要求。那就是說,書還沒念,要考到政府的要求,做總統,要做什麼國務院總理。你這個什麼東西都不懂的人,做什麼總統?自己也不量力了。

  

  丁叁 有勇——不懈不倦等

  與貪瞋癡鬥爭要有勇氣。我們說我們的勇,出家人是戰士,對什麼?對煩惱。菩提道次第裏邊強調得很,對煩惱不斷地跟它鬥爭。哪怕你過去煩惱習氣重,現在力量還不夠,給它打敗了。但是,你在它的腳下邊還要咬牙切齒地發誓,“我總有一天要勝過你,把你壓倒。”暫時失敗還不退,不要投降了。所以說,對煩惱的鬥爭是不能懈怠的,你不要怕疲倦,一定要不斷地跟它鬥。一直鬥到怎麼,鬥到煩惱斷完、習氣斷完。這個任務才完成。

  

  丁四 不退——不畏障難等

  這就是打仗的時候,第一要被甲;第二要沖上去;第叁,看到敵人來了不要害怕;第四,即使碰到打傷了你也不要退。有的人出了點皮傷,看到一點血了,他嚇得來那個樣子,趕快往後跑了。往後跑你就不死了嗎?機關槍把你一掃就要掃死,給自己人打死。你沖鋒只能往前,不能往後的。那個時候你就不要往後看了,也不要考慮後頭的事情。

  

  丁五 無已——無有間斷等

  不要說得到一個小的成就,就停下來了,“我已大功告成了”,到此爲止了。還要進去,還要不斷地往前進,一直到成佛。那麼,精進,就以打仗的比喻,你不能打一個戰役勝利了,就停下來了,你還要解放全中國,很多的戰役還要去打了,你不要停下來。那麼,就是一層一層地進去了。

  我們的打仗就是對煩惱,對煩惱打仗要披铠甲,我們要披這個铠甲。煩惱要殺我們,我們持了戒之後,煩惱殺不到了。所以說,持戒,很多人現在說,“持戒,現在的社會現代化了,這個戒要改。”那就是少了,不要多了。我們說打仗的時候,你盔甲少了,你是安全還是危險?古代打仗非戴盔甲不可,你沒有盔甲的話,人家一刀就把你刺死了。那個盔甲多了,雖然重一點,但是你可以保障自己。你說盔甲不要,那就是害自己了。你跟煩惱打仗的時候,這個煩惱魔力量很大,你铠甲都沒有,你怎麼打?盔甲是什麼?就是持戒,這個戒是最重要的東西。那麼一開始就要把戒持好,那麼戒持好之後就要沖了,往前…

《菩提道次第科頌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