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道次第科颂讲记▪P97

  ..续本文上一页做了这个梦,他说不想去了。师父说,你不去好了,最好不要去了。

  那就是说,这些神通是梦中给他显了,他也不知道是师父显的。那么,这些就是说神通该不该显,在利他的时候,知道他回去,打仗有危险的,那么就显个神通,让他不要去了,阻止他。但是,不是说他显神通,而是他不知不觉的,不晓得是他师父的神通,但是他自己得到了这个效果,就不去了。像这些,就是要看情况了,不能说不显么,一概不显。那是看情况,利他的时候适当地显,但是,不知道是他显的。

  这个是得法忍,这个,海公上师的经验,因为他是有成就的人,所以他能讲得出这一些。得到自己的功德,自己的修证,修证的方便,最后,最高的是神通,都不能宣说,不能宣扬。

  

  法思胜解忍(《菩提道次第广论》)

  第三引发思胜解忍中胜解之境,略有八种。一净信境者谓三宝功德;二现证境者谓无我真实;三希乐境者谓诸佛菩萨广大神力,此复有三,谓神通力,六波罗蜜多力及俱生力;四五取舍境者,谓诸妙行诸恶行因及此所招爱非爱果,此分为二;六七所修境者,谓大菩提是应得义及菩萨学一切诸道,是能得彼所有方便,此亦分二;八闻思随行境者,谓所知境,卓垄巴师说为无常等,然《力种性品》说十二分教等正法,为第八种或应如是。胜解之理者,谓如实知此诸境已,无所违逆数数思惟。安受众苦及思择法俱分八类者,如《菩萨地》所说而录,特于思法此说极广。34

  那么,在《广论》三百零三页35里边的,这个对法的忍是什么?那是指另外一些东西。我们介绍一下。这个忍,《广论》里讲忍讲了很多,我们可以有时间的去看一看。那么,他这个忍,第三种,是引发法思胜解忍。

  三宝的功德有净信。这个我们不要看得容易,很多人,你不信佛,他还可以,好象对佛还有点恭敬心。真正到信了,他的怀疑来了,不依止师还可以,一依止师的时候,对师的功德就要怀疑了。这个是人的常性,那么,这个地方忍下去,对三宝的功德要忍下去。我昨天见到一个居士,他说他到处倒霉,(????)好象是受不了。后来一问他,马上就露馅了,他到处去算命打卦,碰到倒霉事情就打卦,你已经早不是佛弟子了,你不倒霉哪个倒霉?你信了三宝又去信神信卦,没有照三宝的做,那你怪什么?所以,真正对三宝起信心的,不容易,要忍。这个不知道三宝里边有吗?“深忍乐欲”,我们在《五蕴论》有,要忍下去。三宝的功德要真正能够知道之后,要承认下去,这就得忍。

  “现证境者谓无我真实”,对无我的道理要承认得下去,忍得下去。菩萨的广大的神通力要忍得下去。有的人说,这是说神话,不相信,这个要忍。

  还有那些做的好事造的恶业,会感好报坏报,这个有很多人怀疑。还有就是那个人,他说,“我做了很多好事,我到处倒霉,这个到底是怎么回事?”对三宝就动摇了。这些要忍下去,这个样子的人很多。“你看某某人坏透了,十恶不赦,你看他,还是很好,家里又富,又长寿,地位又高。你看这个人,他什么好事都做,结果倒霉得很,什么病,家里边也是穷,等等。”这个是你不明因果了,要把因果跟事实配合起来,那也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有的人看人家还好一些,他还会说人家,“哎,你要讲因果啊!你虽然现在穷了,是过去的业报,你现在做好事,将来还有好报。”自己碰到了就不行了,自己碰到几下子倒霉,对三宝就怀疑了。

  我们说,在以前我们五台山才去的时候,一个女居士,她很好。她是北京很有地位的人,放弃她的地位到五台山来,跟了海公上师,是海公上师的亲近弟子了。她家里设一个小佛堂,很用功,但是人家就告诉我一个事情:她今天要出去了,很顺,回来,还要点香恭迎礼拜,很感谢。要是她今天跑出去碰了一些倒霉的事情,回来就怨起来了,“佛菩萨怎么不保佑我,等等等等。”就是做生意一样的,好象要三宝给你顺缘,我就供养;没有顺缘,就不但不供养,还要发脾气。这个也是对三宝的信心,你说她信心没有,非常好,超过一般的人。但是碰到这些情况,她还会产生这些怀疑的心。所以,这个忍下去也是一种不容易的事情。

  还有一些是闻思修的境界等等,这些都是要能够忍得下去。这是《广论》里边的,我们海公上师介绍的是果上的,这个是因地上的,两个配起来呢,正好是完整的。两方面都可以参考一下。下边还有一点时间,精进波罗蜜多我们要讲一下。

  

  乙四 精进波罗蜜

  丙一 云何精进

  “云何精进”,我们先讲精进的自性,对所缘的境,善的,精进精进就是善的,对善的所缘境勇悍为相。这个我们学过《五蕴论》都知道了,勇名精进,悍是不退,坚固不退,等等。这样子的心叫精进。决定对善法,对恶法勇悍为性,是懈怠,不是精进。你对恶法那么地下功夫的话,决定对善法是放松了,是懈怠。精进决定是对善法的。这个里边就分几种。

  

  丁一 离染精进——一切烦恼未生不生,已生令断。

  “离染精进”,“染”就是烦恼,黑法了,这一种精进,一切烦恼没有生的,不给它生。已经生的给它断掉。那就是四正勤。

  

  丁二 引白法精进——一切善法未生令生,已生令住,令不忘失,增长广大。

  一个,“引白法精进”,一切善法没有生的,生;已经生的不忘失,还要增长广大。这都是四正勤的内涵。

  

  丁三 净业精进——能令三业恶行清净。

  下边,就是“净业精进”,就是忏悔,忏悔要精进。“能令三业恶行清净”,那么,你要精进忏悔呢,你的三业是——恶行很快就干净了。修行总不外是两个方面,一个是集资,积集资粮。资粮,分两种,福德跟智慧。一个是净障,清净业障。这两个东西有了,就能够上菩提大道,这个路才走得动。我们走路,就要带旅费,路上的用品等等,就这些东西。你有障的话,你走不通,路上有障,再好的车开不动。你没有资粮,再好的车你上不去。福德智慧这些资粮没有的话,不能上去了。没有钱,你什么车都不能上了。那么,这个是要忏悔业障,也要精进。

  

  丁四 增长智精进——能集积闻思修慧。

  第四种,“增长智精进”,那么是福德资粮了。这个智慧,你要是集积闻思修,把智慧增长,这个要精进。如果懈怠的话,智慧就长不起。

  那这些都是精进的内涵,有几种,第一种是断烦恼的,要把它没有生的就不生,已生的断掉。第二个,善法要没有生的生,生的要把它安住,不要把它退失,更要增长广大。再一个,忏悔业障要精进,把恶业清净。最后,智慧要开发,要集积闻思修。

  

  颂 令诸烦恼断不生 白法引伸复广大 三业恶行令消除 集积闻思修精进

  “令诸烦恼断不生”,第一种;“白法引伸复广大”,第二种;“三业恶行令消除”,第三种;“集积闻思修精进”,第四种,智慧的资粮。

  

  丙二 如何精进

  下边,精进有几种。一种是“被甲”,这个我们在《广论》里边,《五蕴论》里都讲过了,现在是念一道就可以了。“如何精进”分五种。

  

  丁一 被甲——如法持戒等

  一是“被甲精进”,跟打仗一样的,要进的时候,开始就把铠甲穿起来。“如法持戒等”,那就是指如法持戒。

  

  丁二 加行——次第进修等

  加行精进就是说“次第进修等”,按照次第修,看自己,你自己现在在什么地位,就修什么法。有的人跑了来,他说,“你传我个法”,传什么法?“大圆满,生圆次第。”“你学过什么法?”“我才进门。”什么大圆满,生圆次第,你才进门怎么学?所以,这个是过高的要求。那就是说,书还没念,要考到政府的要求,做总统,要做什么国务院总理。你这个什么东西都不懂的人,做什么总统?自己也不量力了。

  

  丁三 有勇——不懈不倦等

  与贪瞋痴斗争要有勇气。我们说我们的勇,出家人是战士,对什么?对烦恼。菩提道次第里边强调得很,对烦恼不断地跟它斗争。哪怕你过去烦恼习气重,现在力量还不够,给它打败了。但是,你在它的脚下边还要咬牙切齿地发誓,“我总有一天要胜过你,把你压倒。”暂时失败还不退,不要投降了。所以说,对烦恼的斗争是不能懈怠的,你不要怕疲倦,一定要不断地跟它斗。一直斗到怎么,斗到烦恼断完、习气断完。这个任务才完成。

  

  丁四 不退——不畏障难等

  这就是打仗的时候,第一要被甲;第二要冲上去;第三,看到敌人来了不要害怕;第四,即使碰到打伤了你也不要退。有的人出了点皮伤,看到一点血了,他吓得来那个样子,赶快往后跑了。往后跑你就不死了吗?机关枪把你一扫就要扫死,给自己人打死。你冲锋只能往前,不能往后的。那个时候你就不要往后看了,也不要考虑后头的事情。

  

  丁五 无已——无有间断等

  不要说得到一个小的成就,就停下来了,“我已大功告成了”,到此为止了。还要进去,还要不断地往前进,一直到成佛。那么,精进,就以打仗的比喻,你不能打一个战役胜利了,就停下来了,你还要解放全中国,很多的战役还要去打了,你不要停下来。那么,就是一层一层地进去了。

  我们的打仗就是对烦恼,对烦恼打仗要披铠甲,我们要披这个铠甲。烦恼要杀我们,我们持了戒之后,烦恼杀不到了。所以说,持戒,很多人现在说,“持戒,现在的社会现代化了,这个戒要改。”那就是少了,不要多了。我们说打仗的时候,你盔甲少了,你是安全还是危险?古代打仗非戴盔甲不可,你没有盔甲的话,人家一刀就把你刺死了。那个盔甲多了,虽然重一点,但是你可以保障自己。你说盔甲不要,那就是害自己了。你跟烦恼打仗的时候,这个烦恼魔力量很大,你铠甲都没有,你怎么打?盔甲是什么?就是持戒,这个戒是最重要的东西。那么一开始就要把戒持好,那么戒持好之后就要冲了,往前…

《菩提道次第科颂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