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一種苦受的地方。這個我們介紹地獄的時候有。十個有情地獄就是煻煨地獄,有啊。“受諸猛利”,那麼母親一動呢,他受那樣子苦,極苦的,難受的不悅意的,不可比喻的極大苦受。那就是胎獄嘛,在胎裏邊跟地獄的苦差不多了。
如是其母,若受飲食太多太少及食太膩太幹太冷太熱,鹹淡苦酸及太甘辛,若行欲行,若太急走,若跳若倒,若住火前,或蹲居坐,亦說于胎起大痛苦。生藏上壓熟藏下刺,如被五縛插之尖摽。
母親假使飲食吃太多了,那可以想象嘛,吃太多了,食物把腸胃脹滿了,那這個孩子就壓得不可說;吃太少了,肚子咕噜咕噜難受了,這個孩子又不舒服了;吃太膩了又不行了;吃太冷了更不行了,寒冰地獄了,你冰淇淋一吃的話,小孩子凍死了;如果吃了個很燙的湯,喝進去了,小孩子就燒油鍋了;那麼吃寒的淡的苦的辣的都要受影響,尤其是吃辣的辛的那些東西,孩子裏邊呢苦不堪言。
那麼假使走多了,或者太急地走了,或者跳了或者倒了,或者走到火面前了,這個火逼起來那孩子受不了。或者蹲下來坐,“蹲居坐”,就是蹲下來坐了。那麼胎裏孩子大苦惱了,因爲你一蹲下來呢,肚子壓緊了,生藏在上面壓,熟藏在下邊刺,他受的苦呢,像五花大綁一樣,綁起來,好象緊得很,很難受。
這個五花大綁大家沒有綁過,我看到人家綁過,綁得動也動不來,難受得不得了。“插之尖摽”,我記得以前老人是說過這個話,在太平天國失敗的時候,他們民間到處搶,做一些暴行了,把小孩子叉在槍尖頭上玩,那麼這個就是插以尖摽,等于說插在尖的摽上那麼痛。
從胎産時及産出時,所有衆苦,亦如《弟子書》雲。
“從胎産時及産出時”,這是在胎裏邊的苦了,那麼生産的時候怎麼呢?胎裏邊要産的時候,“所有衆苦,亦如《弟子書》雲”,那麼這些苦《弟子書》裏就介紹了一些。
「此漸如硬壓油具,壓迫其次方得生,然未爾時即舍命,唯是受苦業力強,住不淨中顛倒身,濕爛裹胎極臭穢,猛逼切痛如潰瘡,猶如變吐宿念舍。」
這個《弟子書》裏邊就說,出胎的時候怎麼苦。這個慢慢生出來,胎裏出來,“此漸如硬壓油具”,我們榨油的具,把那個菜啊或者甘蔗的油榨出來,極大的壓力把它壓下去,油就出來了。“壓迫其次方得生”,胎要生的時候,也是經過産門,裏邊大嘛,裏邊這個産門要生出來的時候,就像壓油具一樣,把你壓得差不多油要壓出來才能夠生出來。那個時候,沒有死掉的話,算是命大了。這麼一壓的話,一般想象是該死掉了,壓死掉了,假使這個時候沒有舍命呢,總算是“受苦業力強”,總算命大,總算還沒有死掉。那麼有些人難産就死掉了嘛。
“住不淨中顛倒身”,那麼這個時候,下胎的時候呢,身是顛倒的,頭朝下了腳朝上了,很髒的胎包包起來了,不淨,身嘛顛倒。“濕爛裹胎極臭穢”,那個包的胎衣濕的爛的臭的胎衣包在身上。“猛逼切痛如潰瘡”,那麼“猛逼切痛”,這個想想也是胎衣了,臍間要把它割開來,很痛,好象痛得跟瘡一樣的痛。“猶如變吐”,也像嘔吐出來的東西那麼樣子,極髒。這個時候因爲受了大苦呢,“宿念舍”,所以一切過去的憶念全部都忘記完了。所以出胎之後前輩的事情,胎裏的事情什麼都記不起了,一經過這個大苦呢,他的精神狀態呢就對你隔了一世了,什麼都忘完了。
今天時間到了。
第五十二講
我們前一段時間把這個中士道的講了一下,講到這個苦谛的問題。那麼就是說要有發願解脫的心了,必須要了解世間的苦,叁有的苦,否則的話就不會解脫。
在講苦集滅道的時候,有一句話,有人感到不明確,就在一百五十四頁,第五行,“此複雲何,謂諸所化,若于生死自先未發無倒希求解脫之心,根本斷絕,彼于解脫雲何能導”,這一句。“根本斷絕” ,在這個裏邊翻得比較隱,那麼我們參考《略論釋》呢,“根本斷絕”,就是說解脫的根本就是求解脫的心,這個還沒有發“無倒希求解脫之心”,這是解脫的根本。根本都沒有,那以後哪個來引導他得解脫呢?這是不可能的。根本就是一個求解脫的心了。這個就是說,解脫心都沒有,怎麼能夠引導走上解脫道路呢?那麼這是一個問題。
下邊我們就是接下去講到奢摩他的時候,兩個隨順。那麼那一天略略地把隨順提了一下了,九住心了,九個,奢摩他之前的一些隨順了。我們現在還是把這個名相寫一下,今天恐怕來不及寫了,我們先念一下。 “真奢摩他或其隨順”(一百五十六頁),下邊呢,“毘缽舍那或其隨順”。
《瑜伽師地論》卷叁十八雲:「雲何奢摩他,謂諸菩薩,由八種思,善依持故,于離言說唯事唯義所緣境中,繋心令住。離諸戲論,離心擾亂,想作意故,于諸所緣而作勝解。于諸定相,令心內住、安住、等住,廣說乃至一趣、等持,是名奢摩他。」
根據《瑜伽師地論》叁十八卷裏邊,“雲何奢摩他,謂諸菩薩,由八種思”,這是前面講的,(這個)也是《瑜伽師地論》講的,這個我們不要去管它。“善依持故”,依了八種的思惟。“于離言說唯事唯義所緣境中,繋心令住。離諸戲論離心擾亂,想作意故”,那麼下邊是正文來了。“于諸所緣而作勝解。于諸定相令心內住(一個)、安住(第二個)、等住,廣說乃至一趣、等持,是名奢摩他”,這是略了。
《瑜伽師地論》卷叁十雲:「謂有苾刍,令心內住,等住,安住,近住,調順,寂靜,最極寂靜,專注一趣,及以等持,如是名爲九種心住。第九真奢摩他,前八其隨順也。」
《瑜伽師地論》叁十卷就把這個寫完的。叁十卷裏邊,“謂有苾刍,令心內住,等住,安住,近住,調順,寂靜,最極寂靜,專注一趣,及以等持”,那麼第九個“等持”,就是奢摩他了,這九個心是按了次第一個一個層次的不同。最初的是“內住”,把心收起來,不要緣外境。“等住”,就是把心內住的時間稍微拖長一點,經過“安住”、“近住”,水平一個個高上去,那麼第九個奢摩他呢是真的奢摩他了。“等持”,就是真的奢摩他,前面八個是它的隨順。
《瑜伽師地論》卷叁十八:「雲何毘缽舍那,謂諸菩薩,由奢摩他熏修作意,即于如先所思惟法,思惟其相。如理簡擇,最極簡擇,極簡擇法,廣說乃至覺明慧行,是名毘缽舍那。」
毘缽舍那也有很多它之前的一些層次。根據叁十八卷的。“雲何毘缽舍那,謂諸菩薩,由奢摩他熏修作意”,就是說毘缽舍那不能離開奢摩他了。那麼這個奢摩他熏修的作意,“即于如先所思惟法,思惟其相。如理簡擇,最極簡擇,極簡擇法,廣說乃至覺明慧行”,這是也是略掉的。那麼在《瑜伽師地論》裏邊,廣的還沒找到,應當是有的了,但是這部(本)書呢很廣。那麼我們就把《集異門論》來看一下,據說電腦可以找,那就用電腦去找。《集異門論》裏邊的毘缽舍那有次第的。
《集異門論》卷叁:「奢摩他相應,于法簡擇,極簡擇,最極簡擇,解了,等了,近了,遍了,機黠通達,審察聰睿,覺明慧行,毘缽舍那,是謂毘缽舍那。」
那麼在“覺明慧行”之後才是“毘缽舍那”。那麼它的次第呢,就是說,是十一個次第,“毘缽舍那”是第十一位,前面的隨順呢有十位。那麼隨順呢就是根據這個,具體名相在這裏,那麼廣講呢當然是有了,我們就因爲這個現在不是講奢摩他、毘缽舍那的時候呢,就不廣講了。
下邊呢是,因爲要生厭離心,求解脫的心呢,要思惟苦了。那麼裏邊最普通的,佛說的八苦了。那麼裏邊就是說八苦。一個是生苦,昨天我們講過了。生苦裏邊特別的又說了一個住胎的苦,那麼裏邊是引的一個《入胎經》,引了很多。《入胎經》裏邊,胎裏邊的五位,就是“羯羅藍”就是凝滑了,父精母血跟中有結合了,一個識或者說是阿賴耶識了,或者是意識了,結合之後,最初結合的一點,凝滑。“頞部陀”就是一個疱,是一個疱,凝成一個疱了,跟那個酪的那麼一個軟軟的。“閉屍”是軟的肉。“健南”呢肉比較硬了。最後第五個“缽羅奢佉”,就是說手腳肢分現出來了,那麼這是跟《俱舍》呢五位。
這個《瑜伽師地論》 八位。“缽羅奢佉”之後,還有加個“發毛爪位”,他的四肢分出來之後,頭發、毛、手腳趾長出來的,發毛爪位。再加一個“根位”,眼根、耳根(等)都生起來了,最後“行位”,它的這個身體到處明顯了。那麼這個分合不同呢,大概意思是同的。在《俱舍》呢,“缽羅奢佉位”就包括後邊叁位,都在裏邊。
那麼下邊我們就接下去了。上一次我們講到“猶如變吐”,裏邊很髒了,就像嘔吐出來的東西一樣。這樣子經過痛苦之後,“宿念舍”。過去的那些記憶力呢全部都忘掉了,所以出胎之後,什麼都不知道了。
此諸文義,如《入胎經》雲:「次彼漸生一切肢節,從其糞廁腐爛滴墜,不淨暴惡生臭變臭,黑暗可怖,糞尿熏粘臭氣垢穢,血水常流,瘡門之中,由其先業異熟生風,吹足向上令頭向下,兩手縮屈被二骨輪,逼迫遍迫周遍逼迫,由諸粗猛難忍非悅,最大苦受令其身分悉皆青瘀,猶如初瘡,難可觸著,身一切根悉皆楚痛,極穢胎垢遍粘其身,由幹渴故,令其唇喉及以心髒悉皆枯燥,住此迫迮難忍苦處。此由因緣增上,宿業異熟生風吹促至極艱辛,始得産出。生已無間,被外風觸如割塗灰,手衣觸時如利劍割,當受粗猛難忍非悅極大苦受。」
“此諸文義,如《入胎經》”,這個是引的《弟子書》,他又把《入胎經》裏邊再重複地講一下,這個目的是什麼?叫我們思惟的時候,都能夠詳細地思惟,也就産生厭離心了,求解脫了。“次彼漸生一切肢節”,那就是說缽羅奢佉位的時候,身、手、腳一切肢節,眼睛、耳朵、鼻子都生起來了。“從其糞廁腐爛滴墜,不淨暴惡生臭變臭,黑暗可怖,糞尿熏粘臭氣垢穢,血水常流,瘡門之中”,那麼就是說,他這個肢體生好之後,要産出來了,就是要生産了。生産在哪一個地方生出來呢?就是很髒的地方…
《廣論講記(四)(中士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