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廣論講記(四)(中士道)▪P13

  ..續本文上一頁從原則上思惟了。

  《廣大遊戲經》中亦雲:「由老令老壞少壯,猶如大樹被雷擊,由老令耄朽屋畏,能仁快說老出離。諸男女衆由老枯,如猛風摧娑羅林,老奪精進及勇勢,譬如士夫陷淤泥。老令妙色成醜陋,老奪威德奪勢力,老奪安樂作毀訾,老奪光澤而令死。」

  《廣大遊戲經》裏邊又講了很多,他又引了一下。這個《廣大遊戲經》,這是藏文的一本經實際上裏邊內涵呢就是釋迦牟尼佛的佛傳,它裏邊遊四門的時候,看到老病死的苦,他就是重點的記載了,這是看到病苦的事。

  “由老令老”,去看到老苦的很多可怕的樣子了,太子就問(那時太子很年輕嘛),他就問那些跟從的人了,他:“這是什麼人?”“那是老人。”“哎呀,老人那麼苦,唉!他說是不是每個人都要老的?”“噢!”他說:“這個人哪有不老的?都要老的。”唉,這個太子嘛就很愁悶。後來第四門碰到一個修行的沙門了,那麼就跟沙門說了,有沒有辦法可以解脫生老病死的那些辦法了,就問他了。那麼沙門就跟他說修行了。那麼這裏就是他們的一些記載了。

  仁者“快說老出離”,就是對那個沙門說:“趕快給我說吧,如何解脫老苦的方法吧。”老怎麼樣子呢?“由老令老壞少壯”,這個老苦呢,使這個人呢就變老了,把少壯的那些氣力、容貌都變掉了。“猶如大樹被雷擊”,等于說一個大的樹,被雷轟擊以後枯掉了,長的什麼樹葉子都枯掉了。

  “由老令耄朽屋畏”,老了之後,人就衰老了,什麼根都不利了,那麼好象住在一個腐朽的屋子裏邊,快倒下來了。這個老了之後,什麼根都衰退了,遲鈍了,眼睛也看不清了,想東西也想不起來了,就像住在一個一級危房裏邊,什麼時候倒下來塌下來都不知道的。恐怖,隨時有屋子倒下來的危險的恐怖,那就是隨時有死的恐怖了。“能仁快說老出離”,這就是太子對那個出家人,“能仁”,是尊貴的稱呼了,你趕快跟我說啊,如何解脫這個老苦的方法了。出離老的,老的出離。

  “諸男女衆由老枯,如猛風摧娑羅林”,不管女的男的,等老之後呢,一個人都等于說樹一樣枯掉了,好象是“猛風摧娑羅林”,“娑羅林”呢是一種樹,這個樹是很脆的,風一吹呢樹枝都要折斷的,斷掉的。那麼他這個老人呢,就像是猛風把娑羅林吹了一塌糊塗了。人也是就,給老呢弄得來什麼也不行了,顔色也不好看了,根也鈍了,就是這樣子了。

  “老奪精進及勇勢,譬如士夫陷淤泥”,這個年輕的精進力量,勇猛往前的勢力到老了之後都沒有了,精也精進不起來了,那個勇氣也沒有了。“譬如士夫陷淤泥”,就是那個泥潭潭裏,一個再有力量的士夫,勇士,陷在泥潭潭裏去了,那就無能爲力了,力量使不出來了。泥潭叫什麼名字,我想不起來了。二萬五千裏長征的時候碰到這麼一個泥潭了,什麼東西陷進去都陷下去了,拔不出來了。

  “老令妙色成醜陋,老奪威德奪勢力”,老了之後,你再好看也不好看了,成了醜陋的了。老了之後,威德再大,你勢力再大,沒有了。我們就想起了阿育王,在年輕的時候那麼大的力量,征服了全印度。在老了之後,吃東西都要給他限製了,他要供養呢,什麼都沒有了,只好半個庵摩羅果來供養佛了,他自己就拿了一點點東西,還要剩下半個供佛。那就是說老了之後,就沒有人管他了,勢力都沒有了,不聽他話了。那麼頻毘娑羅王更糟糕了,老了之後,他的兒子把他關起來,餓死了。本來是國王,一切都聽他的,結果沒有了,都不聽他的。

  “老奪安樂作毀訾,老奪光澤而令死”,老使人的安樂都沒有了,享受也享受不了了,行動也不方便了,一切安樂都沒有了。“作毀訾”,成了大家呵斥的一個對象,討厭了。這個在世間上有“久病無孝子”,父母病得長了就沒有孝子了,老了更沒有孝子了。老了,子女看了就討厭了,要他孝順就很困難了,因爲父母的行動也不方便了,看東西也不方便了,做事情也不靈活了,說話也不清楚了。對他們看起來是一個負擔了,很麻煩的,這個事情“作毀訾”。親生子女尚且不歡喜,不要說其他人了。“老奪光澤而令死”,一切光澤,光榮、顔色啊等一些好的東西都沒有了,而卻是得到一個什麼?就快要死了。那麼老的苦,這引下來呢也就是叫大家觀嘛。

  慬哦瓦雲:「死苦雖重,而時短促,此老最重。」

  他說老苦跟死苦比,一般總是害怕死嘛,死雖然是很可怕,但是很短時間,一刹那死掉了,老呢卻是要拖很長時間,所以比起來老的苦還更重一些。

  迦瑪瓦雲:「老漸漸至,故稍可忍,若一時頓至,實無能忍之方便。」

  老呢幸虧是一點點來的,好象還忍的了。如果說很年輕的人,一下子老了,那麼簡直是不能忍了,那就是比死還難受了。我們就想起那個泰國,有一種什麼人妖的,他們就老得很快,他們平時都是靠激素打在那裏,維持一個年輕的樣子,一旦他不演戲了,激素不打了,馬上就現老起來了,很快地就死掉了。這是摧殘人生的一種不好的方式,這個是很不好,但是世間上就會有這種事情。這是老苦。下邊是病苦了。

  思惟病苦分五。一身性變壞者,謂身肉銷瘦,皮膚幹枯等。

  那麼老的人呢,年輕的時候身體很強壯,肌肉豐盛,樣子很好看了。老的時候皮包骨了,筋都露在外邊了,瘦(掉)了,皮膚幹燥,老年人嘛皮膚一般是幹的了,脂肪少了。這是外相。

  二增長憂苦多住憂苦者,謂身中水等諸界,分不平均增減錯亂,身生逼惱,心起憂痛而度晝夜。

  第二,“增長憂苦多住憂苦者”,那麼心嘛是多憂苦了。“謂身中水等諸界,分不平均,增減錯亂,身生逼惱,心起憂痛而度晝夜”,那麼這是身心都苦嘛――“憂苦”。身的水分――“水等”。“諸界”就是四大了,我們的人嘛就是四大組成了,身上的四大分不平均,就是說“增減錯亂”,四大失調了,不平衡了。那就是說老了之後,水分少了,火也小了,那麼就不是年輕一樣四大調和的樣子。身上就“逼惱”,身上就不舒服了,身上不舒服心裏反映也“憂痛”了,這樣子晝夜都是身也“逼惱”,心也, “憂痛”,這樣子過日子。

  叁不能受用悅意境界者,謂若有雲:諸可意境于病有損,雖欲享受而不自在,如是諸威儀道,亦多不能隨欲。

  有些想受用的很歡喜的境界,病了就不能受用了。“諸可意境”,本來很歡喜的,但是“于病有損”。“雖欲享受而不自在”,假使說你有病了,你不能去,一些事情就不能做了麼。或者說有些東西你本來很歡喜吃的,有病要忌口了,不能吃了。那麼有些事情要做的就不能做了。“如是諸威儀道,亦多不能隨欲”,你想坐,坐不動。你想走,走不動。這個威儀也不正了,只能躺著休息了。這是病痛,威儀也不正了。

  那麼這裏我們想起一個問題,想起這個念誦的問題,我們開始親近的兩位上師呢都是軍人出身。海公上師,是一個過去的清鄉總司令,定公上師是一個陸軍中將,都是軍人出身的,他們的勇氣確是厲害的,勇猛直前的,沒有畏懼心的。他們對念誦非常提倡的。海公上師當然了,他非常鼓勵大家念誦的,自己也以身作則。定公上師呢,我就親自聽到他的,那是上海金剛道場的時候,他講經的時候就說,他說上殿,什麼時候,病,他還是上,他說死也死在殿上!後來呢在八十年代,我到昭覺寺去住過兩年,到寶光寺教書了,放假嘛就住在昭覺寺。就親眼看到定公上師接了氧氣,氧氣罐接在身上,在法座上搖鼓,這個精神大家想一想。那麼我們也鼓勵大家對念誦不要害怕了,定公上師這麼樣子的接氧氣上殿並沒有死掉,反而活到九十七嘛(還是多少),不要害怕。

  四諸非可意境界受用,雖非所欲須強受用者,謂諸非悅飲食藥等,須強飲用,如是火炙及刀割等,諸粗苦事,皆須習近。

  歡喜的事情不能做,不歡喜的事情卻非你受不可。也許你不歡喜吃的東西,假使說你有病了,要吃藥,或者要吃哪一種飲食對你病有好處的,你雖然這個味道不要吃,但是爲了病好嘛,你也一定要吃。這樣還不算,刀,火炙,烤火罐了,針灸了,這還不算頂厲害,刀割,開刀。我記得最近有個病人,他去開刀,開了十二個小時,把裏邊的肝腸什麼東西割了不曉得多少,爲了病好也只好忍受。那麼這個割好了之後,裏邊就少了很多東西了。這個受病苦,爲了治病嘛也非要這樣子受了。

  五速離命根者,謂見病難治,便生痛苦,當于此等審細思惟。

  那麼病治好了,固然很好了,但是老了之後,總有一天他要走嘛,碰到那一個時候,病治不好了,他就心裏非常痛苦,爲什麼?我愛執放不下。所以修行呢,前面說的能夠放下這個執著呢,他就不會那麼痛苦了。如果你普通不修行的人,那麼這個時候要眷屬別離了,財産要別離了,什麼東西了,最大的權威也沒有了,這個心裏非常難受,肢節痛,解肢節的苦,身心都苦。“當于此等審細思惟”,這些要仔細的去觀。

  《廣大遊戲經》雲:「多百種病及病苦,如人逐鹿逼衆生,當觀老病壞衆生,惟願速說苦出離。譬如冬季大風雪,草木林藥奪光榮,如是病奪衆生榮,衰損諸根及色力。令盡財谷及大藏,病常輕蔑諸衆生,作諸損惱瞋諸愛,周遍炎熱如空日。」

  那麼後邊呢宗大師又把《廣大遊戲經》引了一段。“多百種病及病苦,如人逐鹿逼衆生”,那麼病苦呢,病很多了,很多的病,每一個病有它的苦。逼迫人呢就像打獵的人追殺那些鹿一樣,鹿是一個動物了,這是一個珍貴的動物了,獵人都要打了。打了之後呢, 它就拼命逃了。這裏跑那裏有人,那裏跑那裏有人追。這是逼惱的很,就像獵人打鹿一樣的逼惱衆生。“當觀老病壞衆生,惟願速說苦出離”,我們應當觀察老了、病了都是損壞衆生的,這個還是一樣的。跟那個沙門,北門碰到沙門了,這個太子就說:“惟願你聖者啊趕快說出離老病的方法。”

  下邊再說病的苦了。“譬如冬季大風雪,草木林藥奪光榮”,冬天來了個大風雪,整個的山上都蓋滿了,一切草木樹也好,樹林也…

《廣論講記(四)(中士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