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从原则上思惟了。
《广大游戏经》中亦云:「由老令老坏少壮,犹如大树被雷击,由老令耄朽屋畏,能仁快说老出离。诸男女众由老枯,如猛风摧娑罗林,老夺精进及勇势,譬如士夫陷淤泥。老令妙色成丑陋,老夺威德夺势力,老夺安乐作毁訾,老夺光泽而令死。」
《广大游戏经》里边又讲了很多,他又引了一下。这个《广大游戏经》,这是藏文的一本经实际上里边内涵呢就是释迦牟尼佛的佛传,它里边游四门的时候,看到老病死的苦,他就是重点的记载了,这是看到病苦的事。
“由老令老”,去看到老苦的很多可怕的样子了,太子就问(那时太子很年轻嘛),他就问那些跟从的人了,他:“这是什么人?”“那是老人。”“哎呀,老人那么苦,唉!他说是不是每个人都要老的?”“噢!”他说:“这个人哪有不老的?都要老的。”唉,这个太子嘛就很愁闷。后来第四门碰到一个修行的沙门了,那么就跟沙门说了,有没有办法可以解脱生老病死的那些办法了,就问他了。那么沙门就跟他说修行了。那么这里就是他们的一些记载了。
仁者“快说老出离”,就是对那个沙门说:“赶快给我说吧,如何解脱老苦的方法吧。”老怎么样子呢?“由老令老坏少壮”,这个老苦呢,使这个人呢就变老了,把少壮的那些气力、容貌都变掉了。“犹如大树被雷击”,等于说一个大的树,被雷轰击以后枯掉了,长的什么树叶子都枯掉了。
“由老令耄朽屋畏”,老了之后,人就衰老了,什么根都不利了,那么好象住在一个腐朽的屋子里边,快倒下来了。这个老了之后,什么根都衰退了,迟钝了,眼睛也看不清了,想东西也想不起来了,就像住在一个一级危房里边,什么时候倒下来塌下来都不知道的。恐怖,随时有屋子倒下来的危险的恐怖,那就是随时有死的恐怖了。“能仁快说老出离”,这就是太子对那个出家人,“能仁”,是尊贵的称呼了,你赶快跟我说啊,如何解脱这个老苦的方法了。出离老的,老的出离。
“诸男女众由老枯,如猛风摧娑罗林”,不管女的男的,等老之后呢,一个人都等于说树一样枯掉了,好象是“猛风摧娑罗林”,“娑罗林”呢是一种树,这个树是很脆的,风一吹呢树枝都要折断的,断掉的。那么他这个老人呢,就像是猛风把娑罗林吹了一塌糊涂了。人也是就,给老呢弄得来什么也不行了,颜色也不好看了,根也钝了,就是这样子了。
“老夺精进及勇势,譬如士夫陷淤泥”,这个年轻的精进力量,勇猛往前的势力到老了之后都没有了,精也精进不起来了,那个勇气也没有了。“譬如士夫陷淤泥”,就是那个泥潭潭里,一个再有力量的士夫,勇士,陷在泥潭潭里去了,那就无能为力了,力量使不出来了。泥潭叫什么名字,我想不起来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时候碰到这么一个泥潭了,什么东西陷进去都陷下去了,拔不出来了。
“老令妙色成丑陋,老夺威德夺势力”,老了之后,你再好看也不好看了,成了丑陋的了。老了之后,威德再大,你势力再大,没有了。我们就想起了阿育王,在年轻的时候那么大的力量,征服了全印度。在老了之后,吃东西都要给他限制了,他要供养呢,什么都没有了,只好半个庵摩罗果来供养佛了,他自己就拿了一点点东西,还要剩下半个供佛。那就是说老了之后,就没有人管他了,势力都没有了,不听他话了。那么频毘娑罗王更糟糕了,老了之后,他的儿子把他关起来,饿死了。本来是国王,一切都听他的,结果没有了,都不听他的。
“老夺安乐作毁訾,老夺光泽而令死”,老使人的安乐都没有了,享受也享受不了了,行动也不方便了,一切安乐都没有了。“作毁訾”,成了大家呵斥的一个对象,讨厌了。这个在世间上有“久病无孝子”,父母病得长了就没有孝子了,老了更没有孝子了。老了,子女看了就讨厌了,要他孝顺就很困难了,因为父母的行动也不方便了,看东西也不方便了,做事情也不灵活了,说话也不清楚了。对他们看起来是一个负担了,很麻烦的,这个事情“作毁訾”。亲生子女尚且不欢喜,不要说其他人了。“老夺光泽而令死”,一切光泽,光荣、颜色啊等一些好的东西都没有了,而却是得到一个什么?就快要死了。那么老的苦,这引下来呢也就是叫大家观嘛。
慬哦瓦云:「死苦虽重,而时短促,此老最重。」
他说老苦跟死苦比,一般总是害怕死嘛,死虽然是很可怕,但是很短时间,一刹那死掉了,老呢却是要拖很长时间,所以比起来老的苦还更重一些。
迦玛瓦云:「老渐渐至,故稍可忍,若一时顿至,实无能忍之方便。」
老呢幸亏是一点点来的,好象还忍的了。如果说很年轻的人,一下子老了,那么简直是不能忍了,那就是比死还难受了。我们就想起那个泰国,有一种什么人妖的,他们就老得很快,他们平时都是靠激素打在那里,维持一个年轻的样子,一旦他不演戏了,激素不打了,马上就现老起来了,很快地就死掉了。这是摧残人生的一种不好的方式,这个是很不好,但是世间上就会有这种事情。这是老苦。下边是病苦了。
思惟病苦分五。一身性变坏者,谓身肉销瘦,皮肤干枯等。
那么老的人呢,年轻的时候身体很强壮,肌肉丰盛,样子很好看了。老的时候皮包骨了,筋都露在外边了,瘦(掉)了,皮肤干燥,老年人嘛皮肤一般是干的了,脂肪少了。这是外相。
二增长忧苦多住忧苦者,谓身中水等诸界,分不平均增减错乱,身生逼恼,心起忧痛而度昼夜。
第二,“增长忧苦多住忧苦者”,那么心嘛是多忧苦了。“谓身中水等诸界,分不平均,增减错乱,身生逼恼,心起忧痛而度昼夜”,那么这是身心都苦嘛――“忧苦”。身的水分――“水等”。“诸界”就是四大了,我们的人嘛就是四大组成了,身上的四大分不平均,就是说“增减错乱”,四大失调了,不平衡了。那就是说老了之后,水分少了,火也小了,那么就不是年轻一样四大调和的样子。身上就“逼恼”,身上就不舒服了,身上不舒服心里反映也“忧痛”了,这样子昼夜都是身也“逼恼”,心也, “忧痛”,这样子过日子。
三不能受用悦意境界者,谓若有云:诸可意境于病有损,虽欲享受而不自在,如是诸威仪道,亦多不能随欲。
有些想受用的很欢喜的境界,病了就不能受用了。“诸可意境”,本来很欢喜的,但是“于病有损”。“虽欲享受而不自在”,假使说你有病了,你不能去,一些事情就不能做了么。或者说有些东西你本来很欢喜吃的,有病要忌口了,不能吃了。那么有些事情要做的就不能做了。“如是诸威仪道,亦多不能随欲”,你想坐,坐不动。你想走,走不动。这个威仪也不正了,只能躺着休息了。这是病痛,威仪也不正了。
那么这里我们想起一个问题,想起这个念诵的问题,我们开始亲近的两位上师呢都是军人出身。海公上师,是一个过去的清乡总司令,定公上师是一个陆军中将,都是军人出身的,他们的勇气确是厉害的,勇猛直前的,没有畏惧心的。他们对念诵非常提倡的。海公上师当然了,他非常鼓励大家念诵的,自己也以身作则。定公上师呢,我就亲自听到他的,那是上海金刚道场的时候,他讲经的时候就说,他说上殿,什么时候,病,他还是上,他说死也死在殿上!后来呢在八十年代,我到昭觉寺去住过两年,到宝光寺教书了,放假嘛就住在昭觉寺。就亲眼看到定公上师接了氧气,氧气罐接在身上,在法座上摇鼓,这个精神大家想一想。那么我们也鼓励大家对念诵不要害怕了,定公上师这么样子的接氧气上殿并没有死掉,反而活到九十七嘛(还是多少),不要害怕。
四诸非可意境界受用,虽非所欲须强受用者,谓诸非悦饮食药等,须强饮用,如是火炙及刀割等,诸粗苦事,皆须习近。
欢喜的事情不能做,不欢喜的事情却非你受不可。也许你不欢喜吃的东西,假使说你有病了,要吃药,或者要吃哪一种饮食对你病有好处的,你虽然这个味道不要吃,但是为了病好嘛,你也一定要吃。这样还不算,刀,火炙,烤火罐了,针灸了,这还不算顶厉害,刀割,开刀。我记得最近有个病人,他去开刀,开了十二个小时,把里边的肝肠什么东西割了不晓得多少,为了病好也只好忍受。那么这个割好了之后,里边就少了很多东西了。这个受病苦,为了治病嘛也非要这样子受了。
五速离命根者,谓见病难治,便生痛苦,当于此等审细思惟。
那么病治好了,固然很好了,但是老了之后,总有一天他要走嘛,碰到那一个时候,病治不好了,他就心里非常痛苦,为什么?我爱执放不下。所以修行呢,前面说的能够放下这个执着呢,他就不会那么痛苦了。如果你普通不修行的人,那么这个时候要眷属别离了,财产要别离了,什么东西了,最大的权威也没有了,这个心里非常难受,肢节痛,解肢节的苦,身心都苦。“当于此等审细思惟”,这些要仔细的去观。
《广大游戏经》云:「多百种病及病苦,如人逐鹿逼众生,当观老病坏众生,惟愿速说苦出离。譬如冬季大风雪,草木林药夺光荣,如是病夺众生荣,衰损诸根及色力。令尽财谷及大藏,病常轻蔑诸众生,作诸损恼瞋诸爱,周遍炎热如空日。」
那么后边呢宗大师又把《广大游戏经》引了一段。“多百种病及病苦,如人逐鹿逼众生”,那么病苦呢,病很多了,很多的病,每一个病有它的苦。逼迫人呢就像打猎的人追杀那些鹿一样,鹿是一个动物了,这是一个珍贵的动物了,猎人都要打了。打了之后呢, 它就拼命逃了。这里跑那里有人,那里跑那里有人追。这是逼恼的很,就像猎人打鹿一样的逼恼众生。“当观老病坏众生,惟愿速说苦出离”,我们应当观察老了、病了都是损坏众生的,这个还是一样的。跟那个沙门,北门碰到沙门了,这个太子就说:“惟愿你圣者啊赶快说出离老病的方法。”
下边再说病的苦了。“譬如冬季大风雪,草木林药夺光荣”,冬天来了个大风雪,整个的山上都盖满了,一切草木树也好,树林也…
《广论讲记(四)(中士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