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勵力追求而未得故,灰心憂苦”,要所求到的東西,拼命地去追求,結果一場空,那麼什麼都一無所得,灰心喪意,生大憂苦。心憂苦,口愁歎,身擾惱,想想這個事情很好,我現在得不到,這個心裏就熱惱。要受用當然更沒有了,得不到怎麼受用呢?這是求不得苦。
最後一個,最重要的,也是今天大概說一下。
思惟宣說五種取蘊總爲苦義分五。
這就是五取蘊苦了,這個一切苦的根本就是從五取蘊來的。那麼五取蘊我們上次講過了,筆記也抄了,就是跟煩惱相應的這五蘊。如果說五蘊,修行的人也有五蘊嘛,他不是這個五蘊了,他不是取蘊,煩惱不相應的,那麼有清淨的五蘊,或者無漏的五蘊。這個取蘊呢跟煩惱相應的:由煩惱所生的;或者能生煩惱的等等;或屬于煩惱的,上次講了。那麼這個五取蘊是流轉生死的一個根本的東西了。它一個苦呢分五個,也分五個。
謂一是當成衆苦之器,及二依已成衆苦之器,叁是苦苦器,四是壞苦器,五是行苦器。
五個,下邊要一個一個講了。
于此諸苦當數思惟。
這些苦呢要好好想,這五取蘊苦是很微細的,那麼所以說,第一個生苦跟最後一個苦要著重地去思惟,下邊就要一個一個講了。
其中初者,謂依受此取蘊,能引來生以後衆苦。
我們現在投生了,這個身體就是五取蘊,這個身心,不但是身體,心也在裏邊。這個五取蘊“能引來生以後衆苦”,這個五取蘊得到之後,他要起煩惱嘛,要造業嘛,起了煩惱就要造業嘛。這個業造了之後,來生的業造好了,下一輩子的苦就要引出來了。這一輩子的造業下一次受苦嘛。就是說能夠當成將來的來生,不管是下一生了,再後生了,這個苦就是這一輩子造業而來的。所以說這五取蘊呢,將來受苦的根子就在這個裏邊,造出來了,這是一個機器一樣的,能夠造苦發苦的。
那麼第二個,已成衆苦之器。
第二謂依已成之蘊,爲老病等之所依止。
你這個五取蘊投生得到了,這個身心已經成功了,那麼你開始一切苦就要來了,有了生嘛就要老了,要病了,還要怨憎會了,求不得了,愛別離了,都要來了,最後一個死就跟著來了。一切苦,依止這個都要生起來,這是已成的,已成衆苦就是現在受的苦。依了已成,已經得到的一個蘊,就可以産生很多的苦,一個是産生將來的苦,一個是産生現在很多苦。
第叁第四,謂彼二苦粗重隨逐能生彼二。
那麼苦苦,壞苦,這兩個煩惱的種子跟了它跑的,你隨便什麼時候碰到緣了,就會生出苦苦和壞苦來。
那麼第五個行苦,最微細了,今天我們把這個行苦的定義大概講一下,這個就是這個話了。
第五謂初成取蘊,即便生爲行苦自性,以一切行爲宿惑業他自在轉,是行苦故,于叁苦時此當詳說。
“第五謂初成取蘊,即便生爲行苦自性”,行苦的自性是什麼,就是我們得到的五取蘊這個身心。爲什麼叫行苦呢?“以一切行爲宿惑業他自在轉,是行苦故”,一切行,我們的五取蘊是有爲法嘛,這些法都是宿惑業,由過去起了煩惱,造業,它就是這個惑業,它自在的,自己沒有自在的。你這個五取蘊就是過去的煩惱過去造了業了,它要你怎麼就怎麼,你自己一點自在權也沒有,這個就是行苦。所以行苦就是說自己沒有自在權的,給人家牽了鼻子走的。哪個牽你鼻子走呢?你自己過去煩惱造業,現在你跟著受苦去了。那麼叫你哪裏去受苦,你不得不去。假使說該往地獄油鍋鑽的,你就非得下油鍋不可。該要磨子裏把你磨碎的,你就非下磨子不可,那你沒有辦法。不自在!這叫行苦。那麼我們就把這個行苦認識一下,當然還有其他的多方面的都要看了之後,然後總結起來,行苦的總的一個概念才能形成了,但這個最基本的概念是這個,就是不自在轉的。一切都圍了過去造的業、煩惱,跟了它自在而轉,自己沒有自在的,這叫行苦。
那麼今天時間到了。
第五十叁講
我們上一次講了八苦。八苦裏邊,生苦,他又特別強調了這個住胎的苦。住胎的苦呢,我們昨天查了一個《入胎經》,漢文的,跟藏文的有些不同,有些同。那麼可以補充一下。
在一百五十八頁,第六行,“太冷太熱,鹹淡苦酸及太甘辛,若行欲行”,這個是混淆的,那麼《入胎經》一看,就是行淫欲的行動,就是說母親行淫欲,小孩子要受大苦。
下邊,就是一百五十九頁第二行,“又說如牛剝皮”,“被蟲所食”,這個《入胎經》裏邊說的,小孩子生下來的時候,那麼大人把他接在手裏邊了,或者衣服把他裹起來,或者擺在搖車裏邊,或者擺在床席裏邊,或者包起來,對他來說呢,就像一個牛,剝了皮的牛,被蟲子咬一樣。這個牛皮剝了之後,把它拴在牆上,牆上的蟲要咬它,放在草地上,草地上的蟲要咬它。到處有蟲,到處要咬,那麼就非常痛苦。
下邊呢,“及如癞人遍身潰爛,加諸鞭撻極受楚切”,那就是說,小孩子用水洗的時候,雖然是用溫的暖水洗,但是這個小孩子呢,就像身上長了癞瘡的人,遍身爛掉的,又被鞭子打一樣,這個苦極難受。那麼《入胎經》裏是這麼說。這個依經文比較正確一點了,因爲原文是比較略,看不清楚的。他標點有點錯的。
下邊是老苦,老苦是有盛色衰退,顔色不好看了。氣力衰退,本來氣力很大的,那麼就坐也坐不下去,站也站不起來了。言語遲鈍,諸根衰退呢,眼看不清楚,耳聽不清楚,意念忘失。受用境界衰退,好吃的東西吃不下去,難消化,那麼五欲的境界更不能受。第五個壽量衰退,老了之後呢,就每一天靠近死亡了,這是老苦。
下邊病苦。病苦的第一個,就是說害了病之後,身體要瘦了,皮膚要幹了,不好看了。那麼害病之後呢,四大不調了,四大不平衡了,失調了,身體受苦,因爲身體受逼惱呢,心裏也起憂苦。這樣子日日夜夜地受苦。那麼本來可以想吃的東西不能吃,想打牌的不能打,想看戲的不能看,願意做的事情不能做。不願意做的事情呢,第四個呢就是說,卻非做不可,要吃藥打針,甚至于要開刀。這些雖然不願意,很痛,但是爲了治病,必須要受。第五個就是說,如果這個病太重了,那就是要斷命了,非常痛苦。
下邊死苦,死苦裏邊,財位要舍離。第二個親屬要舍離。他的朋友親屬要舍離。那麼自己的身體也得要舍離。死的時候,要受很強烈的苦,身苦還有心苦。那麼心是放不下的苦,身呢就是說斷肢節的苦了。斷肢節的苦呢,學過《俱舍》的就知道,就是斷末摩的苦了。要臨死的時候,這些都要斷掉了,就是要離開了嘛,就産生一種極大的痛苦。
下邊是怨憎會,冤家碰頭了,看到就要生憂苦,怕他製罰他,又怕誹謗他,惡名流布。又恐怕逼惱致死,那麼他自己呢,因爲沒有按了佛法去做呢,又怕死了以後墮惡趣等等。
愛別離苦,他對親愛的別離之後,心裏就憂苦,嘴裏愁歎,身擾惱,他想到他的好處呢,留戀,心裏邊熱惱,受用減損。這個受用呢,我們昨天也講過了,可能也抄了。它是苦樂受用,飲食受用,還有這個淫欲的受用。
第七是求不得苦。求不得苦也是五個苦,跟愛別離一樣,心是憂戚,語是愁歎,身是擾惱等等。不過他的事情並不是別離,是他要做的,求的沒有求到:要想種田的秋天收不到;做生意的賺不到錢,甚至破産;要做官的做不上去等等。那麼這樣子産生五種的苦。
那麼下邊就是說,最後一個,也是最微細的,五取蘊的苦。“思惟宣說五種取蘊總爲苦義”,也分五個。“謂是當成衆苦之器,及依已成衆苦之器,是苦苦器,是壞苦器,是行苦器”,那麼“于此諸苦”,這五個苦嘛要好好地思惟了。
每一個我們說不是懂了就算數,就要思惟,思惟到它能夠起了它的作用,確實苦,厭離心生起來,那是夠量了。沒有生起厭離心,還不夠,還得要思惟。“其中初者”,當成衆苦之器。“謂依受此取蘊”,我們生下來,這個五取蘊得到了,就是我們的身心了。得到之後呢,“能引來生以後衆苦”,得到之後,五取蘊裏邊就有煩惱,煩惱就要造業嘛,造業嘛就要後來感惡趣,那麼能夠引生後來的一些苦。第二個,就這個五取蘊,將來就是會生下來之後,五取蘊就會感老了病了死了怨憎會了愛別離了這些苦,都會依靠這個五蘊裏邊生出來的。那麼已經成的苦的總器。那個前面是將來的,現在是現有的。第叁、第四呢,因爲五取蘊裏邊有苦苦、壞苦的煩惱粗重跟在裏邊,那麼它碰到緣呢,就要産生這個苦苦、壞苦了。第五個行苦,那麼最微細的。“謂初成取蘊”,五取蘊才成,那就是投生了,這個小孩子生出來之後。“即便生爲行苦自性”,當下就是行苦,這五取蘊本身就是行苦。“以一切行爲宿惑業他自在轉”,“一切行”,我們的一切有爲法就是這個五取蘊了,它的轉變呢,不是自在地轉變,跟了起的煩惱造的業,由它來指揮我們怎麼轉變,那麼就不自在了。不自在,你想到善趣去,它偏偏拉你到惡趣去。你要想怎麼樣子,它偏偏不這樣子。自己毫無自在權,這就是行苦。那麼“于叁苦時此當詳說”,後邊要講叁苦,那麼還要廣說,這裏先介紹一下。
若于生死取蘊自性,未能發起真實厭離,則其真實求解脫心,無發生處。
假使說,我們對生死的五取蘊這個本體,沒有産生真實厭離,那麼五取蘊不是好東西嘛,它是“當成衆苦之器”,“已成衆苦之器”,“苦苦器”,“壞苦器”,“行苦器”,這些都是個苦。你還沒有認識到它的苦,沒有真正生起厭離心的話,那麼你要求解脫呢也沒有依據了,就不會求解脫了。解脫心生不起來的。所以我們說淨土宗,盡管說:“厭離娑婆,欣求極樂”。但是你對這個苦沒有真實的認識,那就是說,苦苦當然大家都不愛受了;壞苦很多人都貪著;那麼行苦更不了解。如果這樣子的話,你沒有生起厭離心的話,那你在娑婆世界並不是真的厭離,那極樂世界就成問題了。這個以前我們經常講的一個公案了。就是他臨終的時候,顯現了他一個可愛的境來了,他是不是想到西方就不知道了。
于諸有情流轉生死,…
《廣論講記(四)(中士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