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励力追求而未得故,灰心忧苦”,要所求到的东西,拼命地去追求,结果一场空,那么什么都一无所得,灰心丧意,生大忧苦。心忧苦,口愁叹,身扰恼,想想这个事情很好,我现在得不到,这个心里就热恼。要受用当然更没有了,得不到怎么受用呢?这是求不得苦。
最后一个,最重要的,也是今天大概说一下。
思惟宣说五种取蕴总为苦义分五。
这就是五取蕴苦了,这个一切苦的根本就是从五取蕴来的。那么五取蕴我们上次讲过了,笔记也抄了,就是跟烦恼相应的这五蕴。如果说五蕴,修行的人也有五蕴嘛,他不是这个五蕴了,他不是取蕴,烦恼不相应的,那么有清净的五蕴,或者无漏的五蕴。这个取蕴呢跟烦恼相应的:由烦恼所生的;或者能生烦恼的等等;或属于烦恼的,上次讲了。那么这个五取蕴是流转生死的一个根本的东西了。它一个苦呢分五个,也分五个。
谓一是当成众苦之器,及二依已成众苦之器,三是苦苦器,四是坏苦器,五是行苦器。
五个,下边要一个一个讲了。
于此诸苦当数思惟。
这些苦呢要好好想,这五取蕴苦是很微细的,那么所以说,第一个生苦跟最后一个苦要着重地去思惟,下边就要一个一个讲了。
其中初者,谓依受此取蕴,能引来生以后众苦。
我们现在投生了,这个身体就是五取蕴,这个身心,不但是身体,心也在里边。这个五取蕴“能引来生以后众苦”,这个五取蕴得到之后,他要起烦恼嘛,要造业嘛,起了烦恼就要造业嘛。这个业造了之后,来生的业造好了,下一辈子的苦就要引出来了。这一辈子的造业下一次受苦嘛。就是说能够当成将来的来生,不管是下一生了,再后生了,这个苦就是这一辈子造业而来的。所以说这五取蕴呢,将来受苦的根子就在这个里边,造出来了,这是一个机器一样的,能够造苦发苦的。
那么第二个,已成众苦之器。
第二谓依已成之蕴,为老病等之所依止。
你这个五取蕴投生得到了,这个身心已经成功了,那么你开始一切苦就要来了,有了生嘛就要老了,要病了,还要怨憎会了,求不得了,爱别离了,都要来了,最后一个死就跟着来了。一切苦,依止这个都要生起来,这是已成的,已成众苦就是现在受的苦。依了已成,已经得到的一个蕴,就可以产生很多的苦,一个是产生将来的苦,一个是产生现在很多苦。
第三第四,谓彼二苦粗重随逐能生彼二。
那么苦苦,坏苦,这两个烦恼的种子跟了它跑的,你随便什么时候碰到缘了,就会生出苦苦和坏苦来。
那么第五个行苦,最微细了,今天我们把这个行苦的定义大概讲一下,这个就是这个话了。
第五谓初成取蕴,即便生为行苦自性,以一切行为宿惑业他自在转,是行苦故,于三苦时此当详说。
“第五谓初成取蕴,即便生为行苦自性”,行苦的自性是什么,就是我们得到的五取蕴这个身心。为什么叫行苦呢?“以一切行为宿惑业他自在转,是行苦故”,一切行,我们的五取蕴是有为法嘛,这些法都是宿惑业,由过去起了烦恼,造业,它就是这个惑业,它自在的,自己没有自在的。你这个五取蕴就是过去的烦恼过去造了业了,它要你怎么就怎么,你自己一点自在权也没有,这个就是行苦。所以行苦就是说自己没有自在权的,给人家牵了鼻子走的。哪个牵你鼻子走呢?你自己过去烦恼造业,现在你跟着受苦去了。那么叫你哪里去受苦,你不得不去。假使说该往地狱油锅钻的,你就非得下油锅不可。该要磨子里把你磨碎的,你就非下磨子不可,那你没有办法。不自在!这叫行苦。那么我们就把这个行苦认识一下,当然还有其他的多方面的都要看了之后,然后总结起来,行苦的总的一个概念才能形成了,但这个最基本的概念是这个,就是不自在转的。一切都围了过去造的业、烦恼,跟了它自在而转,自己没有自在的,这叫行苦。
那么今天时间到了。
第五十三讲
我们上一次讲了八苦。八苦里边,生苦,他又特别强调了这个住胎的苦。住胎的苦呢,我们昨天查了一个《入胎经》,汉文的,跟藏文的有些不同,有些同。那么可以补充一下。
在一百五十八页,第六行,“太冷太热,咸淡苦酸及太甘辛,若行欲行”,这个是混淆的,那么《入胎经》一看,就是行淫欲的行动,就是说母亲行淫欲,小孩子要受大苦。
下边,就是一百五十九页第二行,“又说如牛剥皮”,“被虫所食”,这个《入胎经》里边说的,小孩子生下来的时候,那么大人把他接在手里边了,或者衣服把他裹起来,或者摆在摇车里边,或者摆在床席里边,或者包起来,对他来说呢,就像一个牛,剥了皮的牛,被虫子咬一样。这个牛皮剥了之后,把它拴在墙上,墙上的虫要咬它,放在草地上,草地上的虫要咬它。到处有虫,到处要咬,那么就非常痛苦。
下边呢,“及如癞人遍身溃烂,加诸鞭挞极受楚切”,那就是说,小孩子用水洗的时候,虽然是用温的暖水洗,但是这个小孩子呢,就像身上长了癞疮的人,遍身烂掉的,又被鞭子打一样,这个苦极难受。那么《入胎经》里是这么说。这个依经文比较正确一点了,因为原文是比较略,看不清楚的。他标点有点错的。
下边是老苦,老苦是有盛色衰退,颜色不好看了。气力衰退,本来气力很大的,那么就坐也坐不下去,站也站不起来了。言语迟钝,诸根衰退呢,眼看不清楚,耳听不清楚,意念忘失。受用境界衰退,好吃的东西吃不下去,难消化,那么五欲的境界更不能受。第五个寿量衰退,老了之后呢,就每一天靠近死亡了,这是老苦。
下边病苦。病苦的第一个,就是说害了病之后,身体要瘦了,皮肤要干了,不好看了。那么害病之后呢,四大不调了,四大不平衡了,失调了,身体受苦,因为身体受逼恼呢,心里也起忧苦。这样子日日夜夜地受苦。那么本来可以想吃的东西不能吃,想打牌的不能打,想看戏的不能看,愿意做的事情不能做。不愿意做的事情呢,第四个呢就是说,却非做不可,要吃药打针,甚至于要开刀。这些虽然不愿意,很痛,但是为了治病,必须要受。第五个就是说,如果这个病太重了,那就是要断命了,非常痛苦。
下边死苦,死苦里边,财位要舍离。第二个亲属要舍离。他的朋友亲属要舍离。那么自己的身体也得要舍离。死的时候,要受很强烈的苦,身苦还有心苦。那么心是放不下的苦,身呢就是说断肢节的苦了。断肢节的苦呢,学过《俱舍》的就知道,就是断末摩的苦了。要临死的时候,这些都要断掉了,就是要离开了嘛,就产生一种极大的痛苦。
下边是怨憎会,冤家碰头了,看到就要生忧苦,怕他制罚他,又怕诽谤他,恶名流布。又恐怕逼恼致死,那么他自己呢,因为没有按了佛法去做呢,又怕死了以后堕恶趣等等。
爱别离苦,他对亲爱的别离之后,心里就忧苦,嘴里愁叹,身扰恼,他想到他的好处呢,留恋,心里边热恼,受用减损。这个受用呢,我们昨天也讲过了,可能也抄了。它是苦乐受用,饮食受用,还有这个淫欲的受用。
第七是求不得苦。求不得苦也是五个苦,跟爱别离一样,心是忧戚,语是愁叹,身是扰恼等等。不过他的事情并不是别离,是他要做的,求的没有求到:要想种田的秋天收不到;做生意的赚不到钱,甚至破产;要做官的做不上去等等。那么这样子产生五种的苦。
那么下边就是说,最后一个,也是最微细的,五取蕴的苦。“思惟宣说五种取蕴总为苦义”,也分五个。“谓是当成众苦之器,及依已成众苦之器,是苦苦器,是坏苦器,是行苦器”,那么“于此诸苦”,这五个苦嘛要好好地思惟了。
每一个我们说不是懂了就算数,就要思惟,思惟到它能够起了它的作用,确实苦,厌离心生起来,那是够量了。没有生起厌离心,还不够,还得要思惟。“其中初者”,当成众苦之器。“谓依受此取蕴”,我们生下来,这个五取蕴得到了,就是我们的身心了。得到之后呢,“能引来生以后众苦”,得到之后,五取蕴里边就有烦恼,烦恼就要造业嘛,造业嘛就要后来感恶趣,那么能够引生后来的一些苦。第二个,就这个五取蕴,将来就是会生下来之后,五取蕴就会感老了病了死了怨憎会了爱别离了这些苦,都会依靠这个五蕴里边生出来的。那么已经成的苦的总器。那个前面是将来的,现在是现有的。第三、第四呢,因为五取蕴里边有苦苦、坏苦的烦恼粗重跟在里边,那么它碰到缘呢,就要产生这个苦苦、坏苦了。第五个行苦,那么最微细的。“谓初成取蕴”,五取蕴才成,那就是投生了,这个小孩子生出来之后。“即便生为行苦自性”,当下就是行苦,这五取蕴本身就是行苦。“以一切行为宿惑业他自在转”,“一切行”,我们的一切有为法就是这个五取蕴了,它的转变呢,不是自在地转变,跟了起的烦恼造的业,由它来指挥我们怎么转变,那么就不自在了。不自在,你想到善趣去,它偏偏拉你到恶趣去。你要想怎么样子,它偏偏不这样子。自己毫无自在权,这就是行苦。那么“于三苦时此当详说”,后边要讲三苦,那么还要广说,这里先介绍一下。
若于生死取蕴自性,未能发起真实厌离,则其真实求解脱心,无发生处。
假使说,我们对生死的五取蕴这个本体,没有产生真实厌离,那么五取蕴不是好东西嘛,它是“当成众苦之器”,“已成众苦之器”,“苦苦器”,“坏苦器”,“行苦器”,这些都是个苦。你还没有认识到它的苦,没有真正生起厌离心的话,那么你要求解脱呢也没有依据了,就不会求解脱了。解脱心生不起来的。所以我们说净土宗,尽管说:“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但是你对这个苦没有真实的认识,那就是说,苦苦当然大家都不爱受了;坏苦很多人都贪着;那么行苦更不了解。如果这样子的话,你没有生起厌离心的话,那你在娑婆世界并不是真的厌离,那极乐世界就成问题了。这个以前我们经常讲的一个公案了。就是他临终的时候,显现了他一个可爱的境来了,他是不是想到西方就不知道了。
于诸有情流转生死,…
《广论讲记(四)(中士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