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廣論講記(四)(中士道)▪P24

  ..續本文上一頁了。它這個遍行于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裏邊,都有它。那麼這個行苦是普遍的,並不是說樂受裏邊就沒有行苦了,苦受裏邊也沒有行苦,在不苦不樂受裏邊有行苦,並不是這樣的。不管是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都遍行于行苦。那麼因爲樂受有貪的行相,苦受有瞋的行相,把行苦的相蓋住了,所以說在不苦不樂受的時候最能表現行苦的它自己的相。所以說一般就是把不苦不樂受,說是行苦,實際上並不是這麼分界鮮明,不是分得那麼鮮明的。

  它裏邊舉個例,就是說一個很痛的毒瘡,發炎的很熱的毒瘡,你把冷水一封感到樂受,把燒燙的灰一燙又感到苦受,那麼這是比喻苦受樂受了。那麼既不用冷水封,也不用熱的灰去燙,這個時候體現的瘡本身的樣子,這就是不苦不樂受,最容易表現行苦的就是不苦不樂受。

  在這個裏邊,我們說樂受裏邊容易産生貪;苦受裏邊要生瞋;不苦不樂受不是很好嗎?不貪、不瞋,但是要生癡,就是四個顛倒:不淨謂淨、苦謂樂、無常謂常、無我謂有我,它又産生這個四個顛倒。所以說這叁個是根本煩惱,就是根據這叁個受而來的。這是佛的善巧。

  這個裏邊又說了,我們說苦谛,先從苦的相,生苦、老苦,這是大家都見得到的,這個相來說明他是苦相。最後才顯五取蘊的微細的行苦相,這個行苦相比較微細,不是佛說,我們是不會知道的。那麼沒有證到聖者呢,他也是真正體會呢,也是體會不到的。那麼我們從佛的說裏邊,從經教裏邊知道有這麼一個苦。這個苦在聖者的眼光裏看起來,比餓鬼地獄還苦。所以說我們要出叁界不是沒有依據的。叁界確實是苦,充滿了苦沒有樂的。

  不是說人天有樂受嗎?這個樂受我們這裏又把它辨析了。這個樂受僅僅是苦受的減輕、熄滅的時候一種妄起的一種樂覺,並不是說有樂的因素。如果有樂的本身因素在的話,那麼我們越是因素越大,就應當快樂越多,但是事實並不如此。我們肚子餓了,吃飯好象是很樂受,但是你已經飽了,再叫你吃,就不舒服了。如果吃脹了,還要吃的話,那就苦死了,那要害病了,甚至脹死都會。那麼這個就是說它本身不是樂,本身是樂的話,吃的越多快樂也越多嘛,這個應當如此。苦呢卻是本身是苦,你苦的因越多,苦也越大。那麼你不斷地增加苦的因,就不斷地增長苦的果。這個苦是有自體的,而樂呢卻是沒有自體的,它是苦受的一種變化的一種幻覺。那麼這個樣子呢我們知道,整個叁界呢是沒有樂,充滿了苦難,不是苦苦就是行苦。

  所以說《四百論》說的,“如安樂增長,現見反成苦”,我們說假使快樂是有的,快樂因越增長的話,應該快樂更增長。但是現在我們現量看到的,卻是反而成了苦了。你說路走多了,很疲勞,坐下來就是快樂,但是叫你坐一小時兩小時乃至一天兩天十天八天,那你是苦死了。所以說坐的因素越是增長,應當是安樂越增長,但是反而成了苦了,那就可見這樂是假的。而反過來若是苦增長,“如是苦增長,然非可轉樂”,苦的因素越增長的話,它卻不能變爲快樂的。盡管地獄裏邊各式各樣的苦惱給你受,你再受得多,不會說它變了快樂了,跟樂受一樣,多受變苦的,不會的。那就是說,苦是真的,樂是假的。那麼這裏呢就把苦樂受叁個仔細地分析了。

  子二 思惟別苦

  第二思惟別苦有六。

  下邊第二思惟別苦了,那麼分六個。

  醜一 叁惡趣苦

  叁惡趣苦已如前說。

  叁惡趣我們前面講過了。地獄、餓鬼、畜生,那些苦是不可說,想起就害怕了。那麼人還有苦嘛,那麼什麼叫人苦呢?

  醜二 人苦

  人苦者,謂饑渴寒熱,不可意觸,追求勞苦,複有生老病死等七,如前當知。

  “人苦者,謂饑渴寒熱,不可意觸”,我們人呢體溫就是叁十七度,叁十六度多一點,如果說太燙了就是感到不舒服了,太冷了還是不舒服了。肚子餓了,也不舒服。饑渴,口渴了也不舒服。再說你吃脹了還是一個不舒服。所以說各種各樣不可意的觸――就是感受了,很多。那麼還有呢,“追求勞苦”——求不得苦,你要求一個東西,追求一個東西,要非常的花很多的辛苦。“複有生老病死等七”,那麼前面還有七個苦嘛,“如前當知”。這個八苦裏邊前面是七個苦嘛,這容易知道的。五取蘊苦呢微細的,已經前面廣講過了。

  又如《資糧論》雲:「惡趣苦無余,人中亦現有,苦逼等地獄,貧如琰魔世。此中旁生苦,強力于羸弱,製罰及損害,相續如暴流。」

  惡趣裏的苦大家前面都看過了,很苦嘛。但是所有惡趣的苦,人間也是有。人間裏邊講到惡趣的苦無邊,人間裏也體會的有。“苦逼等地獄”,這個苦有的時候,這個苦逼人的時候相當于地獄一樣。

  那麼我們說,前面講過的,人間地獄嘛。阿育王世的時候,專門弄了一個地方,專門處罰他的罪人的。那就是人間地獄,各式各樣的都有,磨子也有,油鍋煎也有。那麼我們也說過,以前抗美援朝的時候,美國人的對付俘虜的方式,很多。還有中美合作所了,都相當于地獄的。

  “貧如琰魔世”,那麼窮的時候,有的人很窮,他跟餓鬼是一樣。餓鬼是吃不飽嘛,但是我們看到在過去,舊社會有很多,現在在某些鬧災荒的地方還是有餓死的人。吃不到東西了,餓死了。那麼跟琰魔世一樣,跟餓鬼一樣了。

  “此中旁生苦”,那麼畜生什麼苦呢?一般就是說野生的動物呢,就是強的吃弱的了,大魚吃小魚了,獅子吃那些小動物了。那麼人間裏邊也有,勢力強的或者氣力大的,對那些沒有權利的或者是氣力小的,各式各樣的製罰、損害都會有,就像動物一樣,大的吃小的一樣。

  那麼這些呢如果在社會上多經一番的話呢,就看得很多了。我記得那時候住上海了,一個陽臺前面有一堆土,人家修建用的。這幾個孩子,他抓了一個小孩子,大概是他們所謂的要懲罰的人了,就把他兩個手反轉扭起來,把他頭按在泥巴上面叫他吃泥巴,不吃的話,手就把他拼命地扭,那孩子痛得不得了,只好吃泥巴。這就是製罰嘛。

  那麼還有,一個報上看到,也是一群孩子打一個小孩子,打得很可憐。他的母親來了,就把那些孩子趕起走了。結果隔了一天,那些小流氓來報複了,就跑她房間裏來,把他母親捆起,用大便把她嘴裏灌進去,灌得滿滿的,這樣子就跑掉了。這些都是一些人間的那些動物的行動了。

  “相續如暴流”,這些相似相續多得很,就暴流一樣得多。

  「有因貧乏起,余從不足生,追求難忍苦,一切謀略殺。」

  那麼這些苦呢,有的是因爲窮而起的,“有因貧乏起,余從不足生”,有的是因爲太窮了,吃了很多的苦。有的呢,雖然不太窮,或者也是富有的,但是心不足,不滿足,還要追求,求不得苦,“追求難忍苦”,追求沒有得到,那就非常的痛苦了。“一切謀略殺”,那麼就想盡辦法了,最後殺,凶殺都會出來。因爲要達到他的目的,就不惜手腕,産生凶殺的行動。這些社會上太多了,那些都是人間的惡道,人間的惡趣,地獄的也有,餓鬼的也有,旁生的苦也有。

  《四百論》雲:「勝者爲意苦,庸流從身生,二苦日日中,能壞此世間。」

  “《四百論》雲:勝者爲意苦,庸流從身生”,這個裏邊,他說的勝者一般指貴族了,王族了。他們這些人呢,因爲要保護他們財富,治理國家,心裏非常苦,心裏負擔很重。庸俗的那些窮的,體力勞動的,他要爭取他的生存,不得不付了很大的代價,爭取他的生活的來源,那麼身上就受了很多的苦。

  那麼這兩個苦,“二苦日日中,能壞此世間”,這個身苦心苦,每天每天地摧殘著那些人,不管你貧的富的,使他們受各式各樣的苦。這是人間苦。

  醜叁 非天苦

  非天苦者。

  那麼非天苦,就是阿修羅了。

  如《親友書》雲:「諸非天中意苦重,由其性瞋天德故,此等由其趣性障,具慧不能見聖谛。」

  《親友書》裏邊就說阿修羅的一些苦。非天他對這個,心裏呢非常苦,爲什麼?他看到天富樂、享受,他就非常妒忌,他就由妒忌而産生瞋恨的心了。天人的福德大嘛,他們就由妒忌而瞋恨,就鬥爭了,跟他們搶了。那麼搶了跟天鬥爭呢就受了很多的苦惱了。那麼另外一個呢,“此等由其趣性障”,他這個趣性障,就是異熟障了,雖然是聰明,修羅是很聰明,但是不能見谛。它不能見四聖谛了,就是不能見道了。他有這個異熟障,把他障住的。

  此由不忍,嫉天富樂,令意熱惱,由此因緣,與天鬥诤,受割裂等傷身衆苦。

  “此由不忍,嫉天富樂,令意熱惱”,爲什麼他瞋天的德呢?就是因爲天上的福德很大,享受很高,他呢是妒忌。非天的福報不如天嘛,他對天的福德不忍,他就氣不過,妒忌心生起來了,心裏很熱惱。心裏熱惱不忍就要鬥爭,要去搶他們的福樂了。“由此因緣,與天鬥诤,受割裂等傷身衆苦”,那麼鬥的時候,當然了,就會受到那些身體的割裂等等苦。

  此等雖具智慧,然由異熟障故,于彼身中不堪見谛。

  “此等雖具智慧”,他們智慧雖然很高,“然由異熟障故”,他們由于異熟障,“于彼身中不堪見谛”,他們身上呢,在他們修羅身上不能見道的。

  《念住經》說此爲旁生,《瑜伽師地論》說爲天趣。

  這個《四念處經》說他們是屬于旁生一類的,那旁生本來是異熟障的。《瑜伽師地論》說他是天的一類。不管你是旁生也好,天也好,他有異熟障,不能見谛。

  那麼我們記得抄了一個異熟障的筆記嘛,我們來看一下,什麼叫異熟障呢?

  《瑜伽師地論》卷二十九:「異熟障者,謂若生處,聖道依彼不生不長,于是生處異熟果生。或有生處,聖道依彼雖得生長,而于其中異熟果生,聾騃愚鈍,盲瞽喑痖,以手代言,無有力能解了善說惡說法義,是名異熟障。」

  《瑜伽師地論》的二十九卷裏邊有說,異熟障呢就是說你生了這個地方,“聖道依彼不生不長”,聖道――佛的道,在這個地方不能生不能長的。“于是生處異熟果生”,那麼,“或有生處”,在這個地方異熟果生了,它叫異熟障了,他不能見道了…

《廣論講記(四)(中士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