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了。它这个遍行于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里边,都有它。那么这个行苦是普遍的,并不是说乐受里边就没有行苦了,苦受里边也没有行苦,在不苦不乐受里边有行苦,并不是这样的。不管是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都遍行于行苦。那么因为乐受有贪的行相,苦受有瞋的行相,把行苦的相盖住了,所以说在不苦不乐受的时候最能表现行苦的它自己的相。所以说一般就是把不苦不乐受,说是行苦,实际上并不是这么分界鲜明,不是分得那么鲜明的。
它里边举个例,就是说一个很痛的毒疮,发炎的很热的毒疮,你把冷水一封感到乐受,把烧烫的灰一烫又感到苦受,那么这是比喻苦受乐受了。那么既不用冷水封,也不用热的灰去烫,这个时候体现的疮本身的样子,这就是不苦不乐受,最容易表现行苦的就是不苦不乐受。
在这个里边,我们说乐受里边容易产生贪;苦受里边要生瞋;不苦不乐受不是很好吗?不贪、不瞋,但是要生痴,就是四个颠倒:不净谓净、苦谓乐、无常谓常、无我谓有我,它又产生这个四个颠倒。所以说这三个是根本烦恼,就是根据这三个受而来的。这是佛的善巧。
这个里边又说了,我们说苦谛,先从苦的相,生苦、老苦,这是大家都见得到的,这个相来说明他是苦相。最后才显五取蕴的微细的行苦相,这个行苦相比较微细,不是佛说,我们是不会知道的。那么没有证到圣者呢,他也是真正体会呢,也是体会不到的。那么我们从佛的说里边,从经教里边知道有这么一个苦。这个苦在圣者的眼光里看起来,比饿鬼地狱还苦。所以说我们要出三界不是没有依据的。三界确实是苦,充满了苦没有乐的。
不是说人天有乐受吗?这个乐受我们这里又把它辨析了。这个乐受仅仅是苦受的减轻、熄灭的时候一种妄起的一种乐觉,并不是说有乐的因素。如果有乐的本身因素在的话,那么我们越是因素越大,就应当快乐越多,但是事实并不如此。我们肚子饿了,吃饭好象是很乐受,但是你已经饱了,再叫你吃,就不舒服了。如果吃胀了,还要吃的话,那就苦死了,那要害病了,甚至胀死都会。那么这个就是说它本身不是乐,本身是乐的话,吃的越多快乐也越多嘛,这个应当如此。苦呢却是本身是苦,你苦的因越多,苦也越大。那么你不断地增加苦的因,就不断地增长苦的果。这个苦是有自体的,而乐呢却是没有自体的,它是苦受的一种变化的一种幻觉。那么这个样子呢我们知道,整个三界呢是没有乐,充满了苦难,不是苦苦就是行苦。
所以说《四百论》说的,“如安乐增长,现见反成苦”,我们说假使快乐是有的,快乐因越增长的话,应该快乐更增长。但是现在我们现量看到的,却是反而成了苦了。你说路走多了,很疲劳,坐下来就是快乐,但是叫你坐一小时两小时乃至一天两天十天八天,那你是苦死了。所以说坐的因素越是增长,应当是安乐越增长,但是反而成了苦了,那就可见这乐是假的。而反过来若是苦增长,“如是苦增长,然非可转乐”,苦的因素越增长的话,它却不能变为快乐的。尽管地狱里边各式各样的苦恼给你受,你再受得多,不会说它变了快乐了,跟乐受一样,多受变苦的,不会的。那就是说,苦是真的,乐是假的。那么这里呢就把苦乐受三个仔细地分析了。
子二 思惟别苦
第二思惟别苦有六。
下边第二思惟别苦了,那么分六个。
丑一 三恶趣苦
三恶趣苦已如前说。
三恶趣我们前面讲过了。地狱、饿鬼、畜生,那些苦是不可说,想起就害怕了。那么人还有苦嘛,那么什么叫人苦呢?
丑二 人苦
人苦者,谓饥渴寒热,不可意触,追求劳苦,复有生老病死等七,如前当知。
“人苦者,谓饥渴寒热,不可意触”,我们人呢体温就是三十七度,三十六度多一点,如果说太烫了就是感到不舒服了,太冷了还是不舒服了。肚子饿了,也不舒服。饥渴,口渴了也不舒服。再说你吃胀了还是一个不舒服。所以说各种各样不可意的触――就是感受了,很多。那么还有呢,“追求劳苦”——求不得苦,你要求一个东西,追求一个东西,要非常的花很多的辛苦。“复有生老病死等七”,那么前面还有七个苦嘛,“如前当知”。这个八苦里边前面是七个苦嘛,这容易知道的。五取蕴苦呢微细的,已经前面广讲过了。
又如《资粮论》云:「恶趣苦无余,人中亦现有,苦逼等地狱,贫如琰魔世。此中旁生苦,强力于羸弱,制罚及损害,相续如暴流。」
恶趣里的苦大家前面都看过了,很苦嘛。但是所有恶趣的苦,人间也是有。人间里边讲到恶趣的苦无边,人间里也体会的有。“苦逼等地狱”,这个苦有的时候,这个苦逼人的时候相当于地狱一样。
那么我们说,前面讲过的,人间地狱嘛。阿育王世的时候,专门弄了一个地方,专门处罚他的罪人的。那就是人间地狱,各式各样的都有,磨子也有,油锅煎也有。那么我们也说过,以前抗美援朝的时候,美国人的对付俘虏的方式,很多。还有中美合作所了,都相当于地狱的。
“贫如琰魔世”,那么穷的时候,有的人很穷,他跟饿鬼是一样。饿鬼是吃不饱嘛,但是我们看到在过去,旧社会有很多,现在在某些闹灾荒的地方还是有饿死的人。吃不到东西了,饿死了。那么跟琰魔世一样,跟饿鬼一样了。
“此中旁生苦”,那么畜生什么苦呢?一般就是说野生的动物呢,就是强的吃弱的了,大鱼吃小鱼了,狮子吃那些小动物了。那么人间里边也有,势力强的或者气力大的,对那些没有权利的或者是气力小的,各式各样的制罚、损害都会有,就像动物一样,大的吃小的一样。
那么这些呢如果在社会上多经一番的话呢,就看得很多了。我记得那时候住上海了,一个阳台前面有一堆土,人家修建用的。这几个孩子,他抓了一个小孩子,大概是他们所谓的要惩罚的人了,就把他两个手反转扭起来,把他头按在泥巴上面叫他吃泥巴,不吃的话,手就把他拼命地扭,那孩子痛得不得了,只好吃泥巴。这就是制罚嘛。
那么还有,一个报上看到,也是一群孩子打一个小孩子,打得很可怜。他的母亲来了,就把那些孩子赶起走了。结果隔了一天,那些小流氓来报复了,就跑她房间里来,把他母亲捆起,用大便把她嘴里灌进去,灌得满满的,这样子就跑掉了。这些都是一些人间的那些动物的行动了。
“相续如暴流”,这些相似相续多得很,就暴流一样得多。
「有因贫乏起,余从不足生,追求难忍苦,一切谋略杀。」
那么这些苦呢,有的是因为穷而起的,“有因贫乏起,余从不足生”,有的是因为太穷了,吃了很多的苦。有的呢,虽然不太穷,或者也是富有的,但是心不足,不满足,还要追求,求不得苦,“追求难忍苦”,追求没有得到,那就非常的痛苦了。“一切谋略杀”,那么就想尽办法了,最后杀,凶杀都会出来。因为要达到他的目的,就不惜手腕,产生凶杀的行动。这些社会上太多了,那些都是人间的恶道,人间的恶趣,地狱的也有,饿鬼的也有,旁生的苦也有。
《四百论》云:「胜者为意苦,庸流从身生,二苦日日中,能坏此世间。」
“《四百论》云:胜者为意苦,庸流从身生”,这个里边,他说的胜者一般指贵族了,王族了。他们这些人呢,因为要保护他们财富,治理国家,心里非常苦,心里负担很重。庸俗的那些穷的,体力劳动的,他要争取他的生存,不得不付了很大的代价,争取他的生活的来源,那么身上就受了很多的苦。
那么这两个苦,“二苦日日中,能坏此世间”,这个身苦心苦,每天每天地摧残着那些人,不管你贫的富的,使他们受各式各样的苦。这是人间苦。
丑三 非天苦
非天苦者。
那么非天苦,就是阿修罗了。
如《亲友书》云:「诸非天中意苦重,由其性瞋天德故,此等由其趣性障,具慧不能见圣谛。」
《亲友书》里边就说阿修罗的一些苦。非天他对这个,心里呢非常苦,为什么?他看到天富乐、享受,他就非常妒忌,他就由妒忌而产生瞋恨的心了。天人的福德大嘛,他们就由妒忌而瞋恨,就斗争了,跟他们抢了。那么抢了跟天斗争呢就受了很多的苦恼了。那么另外一个呢,“此等由其趣性障”,他这个趣性障,就是异熟障了,虽然是聪明,修罗是很聪明,但是不能见谛。它不能见四圣谛了,就是不能见道了。他有这个异熟障,把他障住的。
此由不忍,嫉天富乐,令意热恼,由此因缘,与天斗诤,受割裂等伤身众苦。
“此由不忍,嫉天富乐,令意热恼”,为什么他瞋天的德呢?就是因为天上的福德很大,享受很高,他呢是妒忌。非天的福报不如天嘛,他对天的福德不忍,他就气不过,妒忌心生起来了,心里很热恼。心里热恼不忍就要斗争,要去抢他们的福乐了。“由此因缘,与天斗诤,受割裂等伤身众苦”,那么斗的时候,当然了,就会受到那些身体的割裂等等苦。
此等虽具智慧,然由异熟障故,于彼身中不堪见谛。
“此等虽具智慧”,他们智慧虽然很高,“然由异熟障故”,他们由于异熟障,“于彼身中不堪见谛”,他们身上呢,在他们修罗身上不能见道的。
《念住经》说此为旁生,《瑜伽师地论》说为天趣。
这个《四念处经》说他们是属于旁生一类的,那旁生本来是异熟障的。《瑜伽师地论》说他是天的一类。不管你是旁生也好,天也好,他有异熟障,不能见谛。
那么我们记得抄了一个异熟障的笔记嘛,我们来看一下,什么叫异熟障呢?
《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九:「异熟障者,谓若生处,圣道依彼不生不长,于是生处异熟果生。或有生处,圣道依彼虽得生长,而于其中异熟果生,聋騃愚钝,盲瞽喑痖,以手代言,无有力能解了善说恶说法义,是名异熟障。」
《瑜伽师地论》的二十九卷里边有说,异熟障呢就是说你生了这个地方,“圣道依彼不生不长”,圣道――佛的道,在这个地方不能生不能长的。“于是生处异熟果生”,那么,“或有生处”,在这个地方异熟果生了,它叫异熟障了,他不能见道了…
《广论讲记(四)(中士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