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你有生处,“圣道依彼虽得生长,而于其中异熟果生”,但是你异熟果生的时候,这个地方倒能生圣道的,但是这个异熟果呢,聋、呆,愚痴、钝、或者盲聋喑哑了,这些“以手代言”就是哑巴了,只能拿手来说话了,“无有力能解了善说恶说法义”,哪是对的,哪是不对的?没有能力鉴别,都叫异熟障。那么这里呢,异熟障的体说了。
哪些地方是有异熟障的呢?《俱舍论》的十七卷 ,“全三恶趣”,三恶趣全部有异熟障。人趣里边北俱罗洲,天上呢无想天,这是异熟障的。这个障什么?“障圣道及障圣道加行善根”,圣道跟它的加行善根全部障了,生不起来了。加行善根生不起,圣道更生不起。
《大毘婆沙》 说:“此中但说决定为障,彼非决定,由彼有情所有异熟,或有为障,或不为障,是以不说”,这个里边说,我们说的三恶趣了,人趣的北洲,天上的无想天,这些叫异熟障。那就是说,生了这个地方的,决定有障的。某些地方也有障也有不障的,这些地方就不说了。那么说,阿修罗,如果说是畜生道的,那当然是异熟障的了,三恶道里面全部是异熟障。如果是天道的话,虽然不属于异熟障,但是有的有障,有的没有障,所以天道就不说。这是《瑜伽师地论》的。那么一般我们要知道了,他心里瞋恨心、嫉妒心那么大,怎么能见道呢?这是说非天的苦。
丑四 天苦分二
思惟天苦分二:一欲天三苦。二上二界粗重苦。今初
那么下边思惟天苦。天两种:欲界天;色界、无色界的天。上面的天呢都是禅定的,把它并了一起。那么“今初”。
寅一 欲天三苦
欲界天的苦。
初一死堕苦中有二。一死殁苦者,
死堕苦,死的时候要下堕落,这个苦,这是欲界天的。“死殁苦者”,第一个是“死殁苦”。那么第二个就是说“堕下处苦”。这是死堕苦,一个是死,一个是堕。死的时候有苦,死了之后堕落恶趣去了,又是一个苦。
先说死的苦,“死殁苦者”。
如云:「诸天趣乐虽极大,然其死苦大于彼,如是思已诸智者,莫爱有尽天趣乐。」
天上的快乐,当然了我们人间看起来天上快乐是极大,人间是享受不到的快乐。“然其死苦”,但是天上死起来那个苦,比他的乐的大还要大。那就是说,乐虽然是快乐很大,死的时候的苦,比他的快乐还要大,那就划不来了。你受了一点点乐的,但是要受死的更大的苦。“如是思已”,这样子思惟之后呢,有智慧的人,“莫爱有尽天趣乐”,那就是天上有限的,数字并不太大的天上的快乐不要去贪爱了。
我们说以前的公案里边也有。难陀他开始的时候贪着他的夫人了,不想修行,后来佛教化他。天上去,看一看,天女非常好,比他的夫人要好得多,那么他就夫人就放下了,专门想着天女了,修行了,持戒修行嘛生天了。但是后来又看到地狱的苦,说天上的福享完了,还得要下地狱受苦的。那么天上的福跟地狱的苦比起来有限得多了,他就不贪了,开始真的修行了。那么我们这里也一样。这里是死的苦跟乐的苦一比,死苦要比它大的多,那么这样子呢我们不要去贪天上乐了。
谓较昔受天欲生乐,将临殁时,五死相现,所起痛苦,极重于彼。
就是过去在生的时候,受了天上的五欲的快乐,跟临终的时候,五死相现的时候痛苦一比,这个五死相现的痛苦比以前受的快乐要重的多,那就划不来了。与其尝一点点乐而受极大苦,倒不如这个乐也不要受了,那么苦也不要受了。
什么叫五死相的苦呢?
五死相者,即如彼云:「一身色变为不可爱,二不乐本座三华鬘萎,四衣服垢染五身出汗,是于先时所不出。天趣报死五死相,起于住天界诸天,等同地上诸人中,传报当死诸死相。」
那么天上的五衰相,就是五个死相:
第一个,他的身色,身上的皮的颜色变为不可爱。本来天人身上有光泽的,这个,皮肤的颜色变得不好看了。萎缩了,没有光了。
第二个,“不乐本座”,本来他是天子,他有座位,他坐在那里不安逸了,福报不够了,坐上去就不舒服。
第三个,戴的天花,华鬘,本来是开得很盛的,开始华鬘也萎下来了,这个花萎了。
第四个,“衣服垢染”,本来天上的人的衣服鲜洁,很干净的。这个时候衣服,打脏了,就像有些他的衣服就脏的很,看起来都害怕。
第五个,“身出汗”,这个天在生的时候,身上是不出汗的。但是快死的时候,要出汗了,臭味要出来了。
这个天女看到天子的身上的五衰相现呢,都感到害怕都跑掉了。这个天子呢,身上又不舒服,心里也不舒服,就是很愁苦。这个苦呢比他以前享受的快乐还要厉害。
“天趣报死五死相”,这个天上的五个死相出现呢,就是告诉你呀,你快死了。等于说“起于住天界诸天”,那么住在天上的那些天呢,五衰相一现就是告诉你你快死了,这是报告你了。“等同地上诸人中”,等于说地上的人,告诉你,你明天要执行死刑了,要枪毙了,告诉你死相了,快死了。那么或者阎罗王来了,要抓起走了,这么就很痛苦了。
这是死殁相苦,死的时候的苦。那么“堕下苦”,那更厉害了,有的时候过去恶业嘛,要堕恶道去了。
二堕下处苦者,如云:「从天世间死殁已,设若全无少余善,彼无自在往旁生,饿鬼地狱随一处。」
这个是“堕下苦”,堕下处的苦。从天世间,天上的福享完了,那么死掉了。假使说你没有培福了,过去的福没有培上,没有一点点其他的善法的话,那么要受恶报了。恶业多的话,先要恶趣受苦去了。“彼无自在往旁生”,这个业报来了之后,因为你没有善业嘛,人天去的力量没有了,这个业报就把你到恶趣去了。那么哪里去呢?旁生也好,饿鬼也好,地狱,随你造哪个地方的业呢,就到哪里去了,不去也得去,这个是不自在的。那么这个时候,天上的人有神通的,他没有死之前,就能知道下辈子往哪里去。那么这个死的痛苦当然不可说了。
另外一个,“悚栗苦”。我们说,天的苦第一个是死堕苦了,第二个就是悚栗苦了。
二悚栗苦者,谓由有成就广大福聚及上妙五欲天子生时,诸薄福天子,见已惶怖,由此因缘受大忧苦。
天上的人,也有福报大的,福报小的。假使说,有一个福报大的,要享受上品的五欲的大的福报的天子生的时候,其他福报差的天子见了之后都害怕、惶怖。因为他生了之后,他的力量比他大,他们会受他的压力。“由此因缘受大忧苦”,那么这个因缘呢,因为福报大的天子来了,他们要受他的一些压力嘛,他心里就很害怕、忧苦。
三斫裂杀害苦者,谓天与非天斗诤之时,受断支节、破裂其身、及杀害苦。
第三个,“斫裂杀害苦者”,那就是说,当阿修罗跟天斗争的时候,那个时候互相的残杀嘛,那有时候脚、手都断了,割下来了,裂开了。“其身及杀害苦”,身上还要砍了。手脚砍断了,身上还要受砍。这些杀害的苦都要受。
若断其头,即便殒殁,伤身断节,续还如故。
假使头给他杀掉了,那就是这个天就死掉了。如果身上的肢节断了,那么还治的好,可以续还。跟以前一样,可以生起来。当然砍的时候还是很痛嘛,总算你又恢复过去一样了,但是还是很痛。如果头砍了,那就死掉了。那么这还是杀害的时候斫裂的苦还是很厉害。
驱摈者,谓诸具足强力诸天,纔一发愤,诸劣天子,便被驱摈出其自宫。
那么还有一个,驱摈的苦,这个驱摈的苦呢,就是“谓诸具足强力诸天,才一发愤,诸劣天子便被驱摈出其自宫”,那么就是前面说的,那些福报差的天子,等于说他是一个小的人间一个一般的人了,而那些有大势力的做大官的,或者是有大势力的人,他一发脾气的话,他可以把你赶出你的宫殿,他就把你驱摈,赶出去了。他一愤怒的话,可以马上把你赶出去,那就是他要无家可归了,所以说有驱摈的苦。那么这是说天上的苦有那么多。
又如《资粮论》云:「所有受欲天,彼亦无乐心,遭欲贪炽然,内火而烧煮。若诸心散乱,彼岂有安乐,非于无散心,刹那能自在。散逸扰乱性,终不能寂灭,等同有薪火,遍受大风吹。」
“又如《资粮论》云:所有受欲天”,这是说,欲界天了,受五欲的天。“彼亦无乐心”,他也没有安乐的心。“遭欲贪炽然,内火而烧煮”,他在享受的时候,贪心的欲、贪心炙燃的烧起来,烦恼。“内火而烧煮”,烦恼在里边烧煮,这个并不安乐。“若诸心散乱,彼岂有安乐”?他们是散乱于五欲的,散乱的心哪里有安乐呢?“非于无散心,刹那能自在”,为什么?散乱的心是没有自在的。“非于无散心”,就是说,无散的心才有自在了,散心里边是没有自在的。“散逸扰乱性”,散乱也好,放逸也好,这是扰乱的,他不会有安乐的。“终不能寂灭”,终不能到寂灭的安乐。“等同有薪火,遍受大风吹”,那这个散乱的散逸的心扰乱呢,等于说,有柴上烧火了,它大风一吹呢,越吹火越来越旺,那么是熄不来的。那么散乱的心不能寂灭,不能得安乐也是同样的道理。
又云:「如病愈未久,食所不宜食。」
打一个比喻,病才好了,没有好久,那么吃东西要谨慎了。你如果说吃了一些不该吃的东西,那么你的病还要复发的。那么天上也是,才从恶道里跳出来,天上受一下小小的安乐,等于病好一样。如果你说再去散逸享受的话,那等于是病才好吃不应当吃的东西,那以后还得要受苦去了。
这是欲界天的苦。
寅二 上二界粗重苦
色及无色上界诸天,虽无此诸苦,然烦恼随逐,有诸障碍,于死于住悉无自在,故彼亦由粗重为苦。
色无色界,“上界诸天”,上界就是色界无色界,它们两个都是定中来的,所以把它并起来了。“虽无此诸苦”,五欲的苦是没有了。“然烦恼随逐,有诸障碍,于死于住悉无自在,故彼亦由粗重为苦”,色、无色界是行苦了,他欲界的苦是没有了,五欲的苦没有了,但是烦恼的种子还跟着他跑,这个《瑜伽师地论》都讲过了。“有诸障碍”,你生了色、无色界,欲界的烦恼,哪…
《广论讲记(四)(中士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