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廣論講記(四)(中士道)▪P25

  ..續本文上一頁

  或者你有生處,“聖道依彼雖得生長,而于其中異熟果生”,但是你異熟果生的時候,這個地方倒能生聖道的,但是這個異熟果呢,聾、呆,愚癡、鈍、或者盲聾喑啞了,這些“以手代言”就是啞巴了,只能拿手來說話了,“無有力能解了善說惡說法義”,哪是對的,哪是不對的?沒有能力鑒別,都叫異熟障。那麼這裏呢,異熟障的體說了。

  哪些地方是有異熟障的呢?《俱舍論》的十七卷 ,“全叁惡趣”,叁惡趣全部有異熟障。人趣裏邊北俱羅洲,天上呢無想天,這是異熟障的。這個障什麼?“障聖道及障聖道加行善根”,聖道跟它的加行善根全部障了,生不起來了。加行善根生不起,聖道更生不起。

  《大毘婆沙》 說:“此中但說決定爲障,彼非決定,由彼有情所有異熟,或有爲障,或不爲障,是以不說”,這個裏邊說,我們說的叁惡趣了,人趣的北洲,天上的無想天,這些叫異熟障。那就是說,生了這個地方的,決定有障的。某些地方也有障也有不障的,這些地方就不說了。那麼說,阿修羅,如果說是畜生道的,那當然是異熟障的了,叁惡道裏面全部是異熟障。如果是天道的話,雖然不屬于異熟障,但是有的有障,有的沒有障,所以天道就不說。這是《瑜伽師地論》的。那麼一般我們要知道了,他心裏瞋恨心、嫉妒心那麼大,怎麼能見道呢?這是說非天的苦。

  醜四 天苦分二 

  思惟天苦分二:一欲天叁苦。二上二界粗重苦。今初

  那麼下邊思惟天苦。天兩種:欲界天;色界、無色界的天。上面的天呢都是禅定的,把它並了一起。那麼“今初”。

  寅一 欲天叁苦

  欲界天的苦。

  初一死墮苦中有二。一死殁苦者,

  死墮苦,死的時候要下墮落,這個苦,這是欲界天的。“死殁苦者”,第一個是“死殁苦”。那麼第二個就是說“墮下處苦”。這是死墮苦,一個是死,一個是墮。死的時候有苦,死了之後墮落惡趣去了,又是一個苦。

  先說死的苦,“死殁苦者”。

  如雲:「諸天趣樂雖極大,然其死苦大于彼,如是思已諸智者,莫愛有盡天趣樂。」

  天上的快樂,當然了我們人間看起來天上快樂是極大,人間是享受不到的快樂。“然其死苦”,但是天上死起來那個苦,比他的樂的大還要大。那就是說,樂雖然是快樂很大,死的時候的苦,比他的快樂還要大,那就劃不來了。你受了一點點樂的,但是要受死的更大的苦。“如是思已”,這樣子思惟之後呢,有智慧的人,“莫愛有盡天趣樂”,那就是天上有限的,數字並不太大的天上的快樂不要去貪愛了。

  我們說以前的公案裏邊也有。難陀他開始的時候貪著他的夫人了,不想修行,後來佛教化他。天上去,看一看,天女非常好,比他的夫人要好得多,那麼他就夫人就放下了,專門想著天女了,修行了,持戒修行嘛生天了。但是後來又看到地獄的苦,說天上的福享完了,還得要下地獄受苦的。那麼天上的福跟地獄的苦比起來有限得多了,他就不貪了,開始真的修行了。那麼我們這裏也一樣。這裏是死的苦跟樂的苦一比,死苦要比它大的多,那麼這樣子呢我們不要去貪天上樂了。

  謂較昔受天欲生樂,將臨殁時,五死相現,所起痛苦,極重于彼。

  就是過去在生的時候,受了天上的五欲的快樂,跟臨終的時候,五死相現的時候痛苦一比,這個五死相現的痛苦比以前受的快樂要重的多,那就劃不來了。與其嘗一點點樂而受極大苦,倒不如這個樂也不要受了,那麼苦也不要受了。

  什麼叫五死相的苦呢?

  五死相者,即如彼雲:「一身色變爲不可愛,二不樂本座叁華鬘萎,四衣服垢染五身出汗,是于先時所不出。天趣報死五死相,起于住天界諸天,等同地上諸人中,傳報當死諸死相。」

  那麼天上的五衰相,就是五個死相:

  第一個,他的身色,身上的皮的顔色變爲不可愛。本來天人身上有光澤的,這個,皮膚的顔色變得不好看了。萎縮了,沒有光了。

  第二個,“不樂本座”,本來他是天子,他有座位,他坐在那裏不安逸了,福報不夠了,坐上去就不舒服。

  第叁個,戴的天花,華鬘,本來是開得很盛的,開始華鬘也萎下來了,這個花萎了。

  第四個,“衣服垢染”,本來天上的人的衣服鮮潔,很幹淨的。這個時候衣服,打髒了,就像有些他的衣服就髒的很,看起來都害怕。

  第五個,“身出汗”,這個天在生的時候,身上是不出汗的。但是快死的時候,要出汗了,臭味要出來了。

  這個天女看到天子的身上的五衰相現呢,都感到害怕都跑掉了。這個天子呢,身上又不舒服,心裏也不舒服,就是很愁苦。這個苦呢比他以前享受的快樂還要厲害。

  “天趣報死五死相”,這個天上的五個死相出現呢,就是告訴你呀,你快死了。等于說“起于住天界諸天”,那麼住在天上的那些天呢,五衰相一現就是告訴你你快死了,這是報告你了。“等同地上諸人中”,等于說地上的人,告訴你,你明天要執行死刑了,要槍斃了,告訴你死相了,快死了。那麼或者閻羅王來了,要抓起走了,這麼就很痛苦了。

  這是死殁相苦,死的時候的苦。那麼“墮下苦”,那更厲害了,有的時候過去惡業嘛,要墮惡道去了。

  二墮下處苦者,如雲:「從天世間死殁已,設若全無少余善,彼無自在往旁生,餓鬼地獄隨一處。」

  這個是“墮下苦”,墮下處的苦。從天世間,天上的福享完了,那麼死掉了。假使說你沒有培福了,過去的福沒有培上,沒有一點點其他的善法的話,那麼要受惡報了。惡業多的話,先要惡趣受苦去了。“彼無自在往旁生”,這個業報來了之後,因爲你沒有善業嘛,人天去的力量沒有了,這個業報就把你到惡趣去了。那麼哪裏去呢?旁生也好,餓鬼也好,地獄,隨你造哪個地方的業呢,就到哪裏去了,不去也得去,這個是不自在的。那麼這個時候,天上的人有神通的,他沒有死之前,就能知道下輩子往哪裏去。那麼這個死的痛苦當然不可說了。

  另外一個,“悚栗苦”。我們說,天的苦第一個是死墮苦了,第二個就是悚栗苦了。

  二悚栗苦者,謂由有成就廣大福聚及上妙五欲天子生時,諸薄福天子,見已惶怖,由此因緣受大憂苦。

  天上的人,也有福報大的,福報小的。假使說,有一個福報大的,要享受上品的五欲的大的福報的天子生的時候,其他福報差的天子見了之後都害怕、惶怖。因爲他生了之後,他的力量比他大,他們會受他的壓力。“由此因緣受大憂苦”,那麼這個因緣呢,因爲福報大的天子來了,他們要受他的一些壓力嘛,他心裏就很害怕、憂苦。

  叁斫裂殺害苦者,謂天與非天鬥诤之時,受斷支節、破裂其身、及殺害苦。

  第叁個,“斫裂殺害苦者”,那就是說,當阿修羅跟天鬥爭的時候,那個時候互相的殘殺嘛,那有時候腳、手都斷了,割下來了,裂開了。“其身及殺害苦”,身上還要砍了。手腳砍斷了,身上還要受砍。這些殺害的苦都要受。

  若斷其頭,即便殒殁,傷身斷節,續還如故。

  假使頭給他殺掉了,那就是這個天就死掉了。如果身上的肢節斷了,那麼還治的好,可以續還。跟以前一樣,可以生起來。當然砍的時候還是很痛嘛,總算你又恢複過去一樣了,但是還是很痛。如果頭砍了,那就死掉了。那麼這還是殺害的時候斫裂的苦還是很厲害。

  驅擯者,謂諸具足強力諸天,纔一發憤,諸劣天子,便被驅擯出其自宮。

  那麼還有一個,驅擯的苦,這個驅擯的苦呢,就是“謂諸具足強力諸天,才一發憤,諸劣天子便被驅擯出其自宮”,那麼就是前面說的,那些福報差的天子,等于說他是一個小的人間一個一般的人了,而那些有大勢力的做大官的,或者是有大勢力的人,他一發脾氣的話,他可以把你趕出你的宮殿,他就把你驅擯,趕出去了。他一憤怒的話,可以馬上把你趕出去,那就是他要無家可歸了,所以說有驅擯的苦。那麼這是說天上的苦有那麼多。

  又如《資糧論》雲:「所有受欲天,彼亦無樂心,遭欲貪熾然,內火而燒煮。若諸心散亂,彼豈有安樂,非于無散心,刹那能自在。散逸擾亂性,終不能寂滅,等同有薪火,遍受大風吹。」

  “又如《資糧論》雲:所有受欲天”,這是說,欲界天了,受五欲的天。“彼亦無樂心”,他也沒有安樂的心。“遭欲貪熾然,內火而燒煮”,他在享受的時候,貪心的欲、貪心炙燃的燒起來,煩惱。“內火而燒煮”,煩惱在裏邊燒煮,這個並不安樂。“若諸心散亂,彼豈有安樂”?他們是散亂于五欲的,散亂的心哪裏有安樂呢?“非于無散心,刹那能自在”,爲什麼?散亂的心是沒有自在的。“非于無散心”,就是說,無散的心才有自在了,散心裏邊是沒有自在的。“散逸擾亂性”,散亂也好,放逸也好,這是擾亂的,他不會有安樂的。“終不能寂滅”,終不能到寂滅的安樂。“等同有薪火,遍受大風吹”,那這個散亂的散逸的心擾亂呢,等于說,有柴上燒火了,它大風一吹呢,越吹火越來越旺,那麼是熄不來的。那麼散亂的心不能寂滅,不能得安樂也是同樣的道理。

  又雲:「如病愈未久,食所不宜食。」

  打一個比喻,病才好了,沒有好久,那麼吃東西要謹慎了。你如果說吃了一些不該吃的東西,那麼你的病還要複發的。那麼天上也是,才從惡道裏跳出來,天上受一下小小的安樂,等于病好一樣。如果你說再去散逸享受的話,那等于是病才好吃不應當吃的東西,那以後還得要受苦去了。

  這是欲界天的苦。

  寅二 上二界粗重苦

  色及無色上界諸天,雖無此諸苦,然煩惱隨逐,有諸障礙,于死于住悉無自在,故彼亦由粗重爲苦。

  色無色界,“上界諸天”,上界就是色界無色界,它們兩個都是定中來的,所以把它並起來了。“雖無此諸苦”,五欲的苦是沒有了。“然煩惱隨逐,有諸障礙,于死于住悉無自在,故彼亦由粗重爲苦”,色、無色界是行苦了,他欲界的苦是沒有了,五欲的苦沒有了,但是煩惱的種子還跟著他跑,這個《瑜伽師地論》都講過了。“有諸障礙”,你生了色、無色界,欲界的煩惱,哪…

《廣論講記(四)(中士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