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廣論講記(四)(中士道)▪P28

  ..續本文上一頁,他殺了很多人,將軍,他還很了不得,他說:“我這個打起仗來一個人能敵一千個,可以殺一千個人,哈,這個功德大。”這個,邪慢。你殺了那麼多人,你還有功德呢?

  這些都是慢的多方面的表現了,總的來說,把自己擡高,心跟外界比呢,總是自己高了。

  無明者,謂于四谛業果,叁寶自性,心不明了,染汙無知。

  對“四谛”,我們講過,才講的苦集滅道。“業果”,造什麼業感什麼果,這些都是學過的。“叁寶自性”,前面皈依叁寶的時候講了,它的功德。他什麼都不知道,那麼這是染汙無知了。學過《俱舍》 知道了,他的無知也是染汙的。這個屬于無明,就是對好的功德、事情,毫無了知。

  疑者,謂緣谛等叁法,念其有耶無耶,是耶非耶。

  前面的四谛、叁寶、業果這幾個法,他說這個到底有沒有啊,叁寶有沒有的啊,業果對不對的啊,是不是這樣的啊?懷疑。這就是疑。這個疑有什麼壞處呢?那就好事就做不出來了。你說皈依叁寶,叁寶有沒有啊,我皈依他有沒有好處啊,不要倒楣啊?好了,這個你就進不來門了。

  壞聚見者,謂緣取蘊,計我我所,染慧爲性,我我所見,其中壞是無常,聚是衆多,爲欲顯此所見之事,唯是無常,非一之法,全無常一補特伽羅,故爲立名曰壞聚見。

  壞聚見就是我見。“壞聚見者,謂緣取蘊”,緣這個五取蘊。“計我我所”,我們這個投生的五取蘊,本來沒有我的,“無我爲諸蘊”,這個《俱舍》一開頭就說。並沒有一個我,所生的就是一個五蘊,五取蘊。但是在五取蘊上執有我,有我所,這個就是薩迦耶見,這個是不正的見了。“染慧爲性”,它是慧,慧能分別嘛。但是這個慧呢,是染汙的慧,是它的體性了。“我我所見”,薩迦耶見就是我我所見了,執我我所嘛産生一個我我所見了。其中什麼叫壞,什麼叫聚?壞是無常,聚是很多,堆攏來的叫聚。

  “爲欲顯此所見之事,唯是無常,非一之法,全無常一補特伽羅,故爲立名曰壞聚見”,外道執了一個我是常的,投生嘛就是靈魂嘛,他是死去生來,都是一個靈魂在做主嘛。它是常的,身體會壞,靈魂不壞的。這是外道的見。這個我們要注意,佛教沒有靈魂的,佛教裏邊說靈魂的話,是外道的話。那麼這個靈魂是常的,不會死的,那麼他是一個,每一個衆生只有一個靈魂,總不會有很多嘛。那麼我們說,佛教裏邊就是說你這個見是錯的,叫壞聚見。第一個,你說是常的,就是壞的,要壞的,五蘊是無常的。你說是一個,我是一個,這個五蘊是很多的,各式各樣的東西堆起來的。從總的來說,色、受、想、行、識,五個,中間色有顯色形色,還有無表色。顯色裏邊又有青黃赤白影光明暗,有八個。那麼形色裏邊長短方圓等等。那就是不曉得有多少東西,不是一個,就是針對外道說的。不是一個,不是常的,是壞聚,你這個見呢是錯的。實際上這個我我所是壞聚見,本來無常的,也是很多聚起來的,你妄想執著是一個我,實際上沒有我。這個壞聚見。

  邊執見者,謂緣薩迦耶見所執之我,計爲常恒,或見斷滅,無從此沒,結生當來,染慧爲性。

  邊見就是執常見了,斷見了,執常見的話,就是說薩伽耶見所執的我呢,是常的。那麼外道很多了,雖然說人死掉了,靈魂還在,將來世界末日的時候還要受審判。靈魂是常的,不會消滅的。還有一些呢,執著我是斷滅的,死了之後就什麼都沒有了,這個投生了啥了都是騙騙人的,這個斷見。“或見斷滅,無從此沒,結生當來”,這個斷見。一個是常見。這都是錯的。邊見,這叫邊見,邊執見。他也是染汙的慧爲性。慧能分別,但是這個分別是錯的,染汙的。

  見取者,謂緣薩迦耶見邊見邪見,叁中隨一,及彼所依見者之蘊,執爲最勝,染慧爲性。

  (哦,時間都差不多了,把這個念完。)你緣薩伽耶見也好,緣邊見也好,邊執見也好,緣邪見也好,這個裏邊隨你緣哪一個。“即彼所依,見者之蘊”,這個見所依,邪見也好,薩伽耶見也好,邊執見也好,它所依的能見的人的五蘊,“執爲最勝”,這個就是說我這個是最好,那麼叫見取。不管你哪個見,執它爲最勝的,那就是說見取。它也是染汙的慧爲性。

  戒禁取者,謂緣壞戒,可舍之戒,及諸行狀軌則,身語定轉,所有邪禁及緣彼等所依之蘊,見爲能淨罪惡,能解煩惱,能出生死,染慧爲性。

  戒禁取呢,它執、緣一個壞戒(是惡戒了),“可舍之戒”,可以舍的戒,那麼這些好的也在裏邊,這個下一次仔細講。“及諸形狀軌則”,形狀軌則就是說這些外道,他或者翹一個腳跟了太陽轉,或者裸體塗一點灰,或者披一個顔色的衣披起,“身語定轉”。他的“聲語定轉”,或者禁語,或者是這個大聲地喊,或者是放逸,做其他的一些形狀,這個各式各樣的聲語,他有一定的規矩,要這麼的做。這些“所有邪禁,及緣彼等所有之蘊”,他們所依靠的邪禁所依的五蘊,他認爲這個能夠淨罪惡,能解脫煩惱,能夠出生死的,這個戒禁取。本來是不能淨罪惡的,不能解煩惱的,不能出生死的,他認爲能淨罪惡,能解煩惱,能出生死。它是染汙的慧,慧爲它的性。

  邪見者,謂謗無前世後世及業果等,或計自在及勝性等爲衆生因,染慧爲性。此十煩惱,是如《集論》、《瑜伽師地》、《釋五蘊論》所出而說。

  邪見什麼?“謗無前世後世及業果等”,前世後世說沒有的。造業,你造了好業,不會得好果的,你造壞事,也不會得惡果的等等,邪見。“或計自在”,大自在天能造一切,或者“勝性”,這是數論外道。數論外道執一個勝性,能夠創造宇宙的。“等爲衆生因,染慧爲性。此十煩惱,是如《集論》、《瑜伽師地》、《釋五蘊論》所出而說”,這裏介紹的根據《集論》、《瑜伽師地論》、《釋五蘊論》、《廣五蘊論》裏邊說的,那麼這裏邊呢,戒禁取還有很多了,我們下一次再廣講,今天時間到了。

  第五十六講

  上一次我們講到煩惱的相,我們昨天講到十個煩惱。

  貪,第一個是貪。貪所對的境,它所緣的,對內也好,對外也好,是可意的,認爲它清淨的,它就“隨逐耽著,如油著布”,那就洗不了了。那麼它貪呢,緣它所緣的境界了,“與彼所緣,難以分離”,舍不得分了,那麼是貪的行相。

  瞋,對所緣的有情,或者是苦,或者是苦具(苦的緣了,那麼刀杖這些了),“發恚惱心”,瞋恨心,發猛利心,粗猛的心。“于彼諸境思作無義”,要作損害的事情。

  慢嘛是,內有薩迦耶見,“緣內外之高下”,內就是緣自己了,對外邊比較總是自己高啊。“高下好惡,令心高舉,高相隨轉”,那麼昨天我們講了七個慢。

  無明,“四谛業果”,叁寶他的自性功德,“心不明了,染汙無知”。

  疑呢,也是對四谛、叁寶、業果這叁種呢,對它懷疑,到底有沒有?真的還是假的?

  壞聚見,薩迦耶見,緣一個五取蘊,執爲我我所。學過《俱舍》的就知道,它就是十二因緣破我了,無我唯諸蘊,我是沒有的,就這幾個蘊。那麼這個蘊裏邊兜攏來,以爲就是一個我,所以我執嘛叫我所,這是染汙的慧爲性。那麼它執了一個我我所的見。那麼爲什麼叫壞聚見呢?因爲外道執一個我,是一個,是常的,也是說不變的了,那麼它就是說這個我呢,壞聚見呢本身是無常的。也不是一個,是很多的,兜起來的,沒有一個常的不變的我,是沒有的。那麼所以說叫壞聚見。

  邊執見,以薩迦耶見所執的我,認爲是常的或是斷的。這麼兩個,斷常二見。

  見取,“謂緣薩迦耶見邊見邪見”,叁個裏面,隨便你執哪一個,認爲最殊勝的,那麼這就是見取。

  戒禁取,“謂緣壞戒”,不好的戒。“可舍之戒”,應當舍的戒。這個我們要詳細講:“及諸行狀軌則”,行狀軌則就是說樣子了。那些外道有的呢,就是說身上塗灰,不穿衣服;有的翹一個腳,跟雞一樣,對著太陽轉。這些都是行狀軌則了,他們自己采取的那些方式。“身語定轉”,身語照一個規定的方法去做。有的是禁語的,不說話的;有的學狗叫的,他說話就象狗一樣地叫;有的身體跟牛一樣吃草的。這就是戒禁。那麼這樣子的一些不如法的方法,所有的邪禁,不正的。“及緣彼等所依之蘊”,這些邪禁呢,那些戒了,壞戒了,他們所依的蘊都算在裏頭,都是戒禁取。他裏邊認爲這個能夠淨罪惡,能夠把罪洗幹淨,能夠解煩惱,斷煩惱,出生死。這個搞錯的了。“染慧爲性”,染汙的慧爲他的性。

  那麼這裏邊就參考我們的筆記。筆記呢我們抄了幾個。

  《瑜伽師地論》卷八:「戒禁取者,謂由親近不善丈夫,聞非正法,不如理作意故,即于彼見,彼見隨行。若戒若禁,及所依所緣所因,俱有相應等法,等隨觀執爲清淨,爲解脫,爲出離,唯用分別染汙慧爲體。」

  先是說,《瑜伽師地論》第八卷的,什麼叫戒禁取?這是講來源了。因爲親近了不善的丈夫――不好的士,聽了非正法,不如理地作意,“于彼見,彼見隨行”,就是那個見――不正的見,不正見的隨行,或者是戒或者是禁,及所依所緣的所因的,俱有的相應的那些法,總的算起來都叫戒禁取。他認爲這些呢是清淨的,可以解脫的,能出離的。這一些戒禁取呢,它有分別染汙慧爲它的體,這個慧是分別慧,不是俱生的慧,也是染汙的。這麼就把戒禁取的來源跟本體講一下。

  《瑜伽師地論》卷八十九:「邪分別見之所受持身護語護,說名爲戒,隨此所受形服飲食威儀行相,說名爲禁。」

  下邊引八十九卷的,“邪分別見之所受持身護語護”,就是這裏的身語定轉了,“說名爲戒”。我們說,外道裏邊也有不殺不偷盜等等,但是他所受的見是不正的。我們五戒(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這些呢,正見下面起來的。它們是邪見所引生的,這些身護語護,雖然有點象,但是邪見所攝的呢就跟我們不是一個體,不是一個東西。那麼所受的,這個叫戒。什麼叫禁呢?“隨此所受”,隨他的戒所受的形服,有的是穿獸皮的,有的是說塗灰不穿衣服…

《廣論講記(四)(中士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