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廣論講記(四)(中士道)▪P55

  ..續本文上一頁“亦名隨眠”,也叫隨眠。那麼,爲什麼,這個我們要看《披尋記》,什麼叫粗重呢?沒有堪能性嘛。那麼,什麼叫隨眠呢?煩惱生的時候,隨順了那個雜染,違背清淨的,依附在自己行者身上的叫隨眠。那麼煩惱的種子,又叫粗重,又叫隨眠。

  另外“若異熟品所攝”,不是煩惱的,屬于異熟的,或者“余無記品”的,異熟的也是。這個異熟,真的異熟是無記的了,異熟生嘛,才有其他的。那麼異熟品所攝的,跟其他無記品的,這叫粗重,不叫隨眠,不是煩惱。但是他是沒有堪能性,所以叫粗重。

  假使說善法,“信等善法品所攝”的種子,它既不叫粗重,也不叫隨眠。因爲它生的時候,第一是有堪能性,不叫粗重。第二呢,它違背煩惱的,不順了煩惱生的,它不叫隨眠。所以說,這個隨眠也好,粗重也好,種子也好,它嚴格的界限這一段很好,值得參考。

  你們可以把它劃一下,或者記一下,或者是把他抄下來了。那麼,看到粗重,我們就知道沒有堪能性,是指的煩惱的種子,跟那個無記的種子。善法種子,不叫粗重,它有堪能性的。那麼隨眠呢,只屬于煩惱的,那些無記的,都不能叫隨眠,它要生煩惱的嘛。那麼善法的,更不叫隨眠,也不叫粗重。這個《瑜伽師地論》它解釋名相很好,所以說,我們碰到這個嘛,也記一下。

  好了,我們要參考的文念完了。念是念了,不等于你們就理解了。回去嘛,自己去看去了,還要討論了。好,我們現在接下去。上一次我們講到《攝行炬論》,這段文講完了。

  解脫正道

  己四 抉擇能趣解脫道性

  第四決擇能趣解脫道性者。如室利勝逝友雲:「沈溺叁有流,苦海無邊底,喜掉無厭畏,何物在我心。貧難求、護、壞,離、及病、老、衰,入恒熾然火,覺樂甯非狂。」

  那麼要趣解脫,我們要看叁有的過患了。如果對叁有,很感興趣,那怎麼解脫呢?那麼叁有的過患,這裏就引了很多的文。第一個,室利勝逝友的話,他說沈溺在叁有流轉裏邊,這個苦海呢,無邊的廣,無底的深。這個就是無始無終的,時間,這個又沒有邊又沒有底,時間又沒有邊際的,這是沒有辦法出來的了。在這個裏邊,你歡喜放逸,無厭足,既不厭,也不苦,不看到恐怖。這個,你的心不是迷掉了嗎?“何物在我心”,什麼東西把我迷掉了呢?看到的一些現象,貧窮了,求不得苦了,難求了,求不得苦了。富的要守護了,好的破壞了,愛的要別離了,人都要病了,要老了,要衰了,就要死了,這樣子的熾然火一樣的痛苦裏邊,經常地在裏邊,而感到快樂,不感到痛苦不想出離,這不是狂了嗎?這就是說已經是瘋了。這個就是說要看到這些過患,不要迷在裏邊了。

  又雲:「噫,世具眼盲,雖現前常見,後仍不略思,汝心豈金剛。」

  同樣的,“噫”就是感歎。世間的人,眼睛是有的,但是看不到東西,盲,就是瞎子一樣,就是生眼瞎了。“雖現前常見”,這些現象我們都常常看到的,就是生老病死了,那些求不得了,愛別離了,這些苦難的事情,熾燃大火的苦海。這個,現前的看到,眼睛有的,但是盲,“後仍不略思”,看到之後,不加思惟,還是要樂于追求這些東西。“汝心豈金剛”,你這個心豈不是難調得像金剛一樣嗎?金剛是不能動,不能破壞的了。那你這個心堅硬得像金剛一樣難調,這是不好了。

  當自策勵,修習生死所有過患。

  你要好好努力了,要修習生死的過患,不要迷在裏邊,還感到它是快樂。《上師供》裏邊說,“輪回系著難忍勝監牢”,輪回裏邊難忍,比關在監牢裏要殺頭的還難受,你卻是看到跟花園樓房一樣的高興,這不是狂嗎?

  如《七童女因緣論》雲。

  有一部,這個七童女呢過去是一個七個蟲,後來碰到一些因緣,後來成了國王的七個女兒,後來她們就看到欲界,五欲的不好呢,出去修行去了。她們的論裏邊呢,有這個話。

  「見住世動搖,如水中月影,觀欲如瞋蛇,盤身舉頭影。見此諸衆生,苦火遍燒然,大王我等樂,出離往屍林。」

  這是七個王女對她的父親,國王說的,她們願意修行去了。她就看到這個世間上“動搖”,無常,無常虛狂變幻,好象是水中的月亮一樣的,不真實的。“觀欲如嗔蛇”,看這個五欲,就像是嗔心極大的毒蛇一樣。“盤身舉頭影”,身體盤起,頭仰起,就是要咬人的樣子。五欲就是這樣子的。“見此諸衆生”,現在看到世界上那些衆生,她看在這個裏邊,“苦火遍燒然”,到處受苦的時候,他們還不警覺。我們看到是很可怕,趕快要修行去了。她說:“大王我等樂,出離往屍林”,我們到屍林裏邊去,好好修行了。那麼宗大師解釋。

  依正世間,刹那不住滅壞無常,猶如水月爲風所動。

  “依正世間,刹那不住”,這個“見住世”,就是說依正世間就是有情世間,依世間就是器世間,都是刹那不住無常動搖的,壞滅無常的,就像水裏的月亮一樣,又是不真實,又是不住,又是容易壞滅的。所以一吹月亮就動搖了,這個水幹了,月亮就沒有了。“爲風所動”,風一吹呢,月亮就動搖,不穩定。

  諸欲塵者利小害大,等同毒蛇身所現影。

  “諸欲塵者”,五欲。“利小而害大”,“鋒刃傷舌指”嘛。你要是刀鋒裏去嘗蜜的話,嘗到一點點甜味,舌頭都割掉了,利小害大。“等同毒蛇”,就像毒蛇身所現的影一樣,毒蛇的樣子。這個欲,五欲就是毒蛇嘛。我記得以前,講一個公案了。佛和阿難走,一個地方,看到一個庫藏。地下埋一個庫藏,都是金銀寶貝了。佛走過去說毒蛇,阿難去看看,也說毒蛇。一個農夫看了,什麼毒蛇,去看一看,一看都是金銀寶貝,哎呀,他說這個毒蛇太好了,給它毒死也劃得來,他就把它拿去走了。拿走之後,馬上造房子什麼東西。後來國王他們有人看到了,這個地方從來是窮地方,怎麼一下子造那麼好的房子,一樓樓的樓房造起來了呢?結果去一搜,很多金銀,問他你哪裏來的,偷來的,搶來的?要殺頭了。他才感到,呀,真是毒蛇。那麼這個五欲的財、色、名、食、睡都是毒蛇了。

  又見五趣,熾然叁苦大火燒惱,由見是故厭舍叁有。

  “又見五趣”,在五趣裏邊。“熾然叁苦大火燒惱”,五趣裏邊,這個地獄、餓鬼、畜生,當然苦苦很厲害,不要說。就是人天,哪怕是這個色、無色界的天,定中的,入很深的,或者是舍受,那些也是行苦嘛。叁苦――苦苦、壞苦、行苦所逼,都是大火,都是苦嘛。“大火燒惱”,見到這個原因呢,舍離叁有。那麼就是七童女呢,她們就看到這此了,她能夠舍離叁有,要出去,出離了,屍林修行去了。

  生如北方孩童之心,欣樂欲得出離解脫。

  “生如北方孩童之心”,生起一個北方的小孩子的心。這個北方小孩是什麼呢?。下面有公案了,北方小孩子心一樣的心,要求“欣樂欲得出離解脫”。他希望出離解脫呢,就像北方的小孩子心一樣,要求對這個出離解脫呢,歡喜要求,而不要這個叁有,厭離叁有。那麼北方孩童的公案,下面宗大師就講了,什麼叫北方孩童呢?

  北方孩童者,傳說北方炒面稀貴,于日日中唯食蔓菁,孩童饑餓欲食炒面,向母索之,母無炒面給以生蔓菁,雲我不要此,次給以幹蔓菁亦雲不要,次給以新煮者又雲不要,更給以熟冷者亦雲此亦不要,心不喜曰,此都是蔓菁雲。

  “傳說北方炒面稀貴,于日日中唯食蔓菁”,那麼據說那個藏地的北方,它那個炒面很貴,藏地就糌粑炒面了,這個地方炒面貴得很,吃不到的。那麼每天吃呢,吃蔓菁。吃蔓菁呢,小孩子嘛,肚子很餓了,他想要吃炒面,但是跟母親要,母親呢,炒面拿不出來,給他生的蔓菁,他說我不要;給他生的他不要,給他幹的,幹的,他說我也不要;給他才煮好的,他說我也不要;“更給以熟冷者”,才煮的嘛,燙的了,把它燒熟了之後,給他冷下來,給他吃,他也不要;他不要什麼原因呢?“心不喜”,他心不高興,這個孩子,他吃都是蔓菁,你變來變去,它的本質都是蔓菁。就是說我們五趣,天上人間變來變去,都是個苦。他不要苦嘛,不要蔓菁嘛,就要離。如此,北方的孩童呢對蔓菁不歡喜嘛,要厭離蔓菁了。而我們這個凡夫呢,對叁有呢,卻是看不透了,地獄、餓鬼、畜生是不歡喜。變一個相,人天就歡喜了,這個就是認不到本質還是個蔓菁了,都是苦嘛。這個叁苦我們全部講過了,“生爲苦生,滅爲苦滅,生爲行生,滅爲行滅”嘛,這個講得很透了。

  如是我等,見聞憶念世間安樂,一切皆應作是念雲:此是世間,此亦世間,此皆是苦,非可治療,發嘔吐心。

  那麼像我們這些凡夫呢,“見聞憶念”,看到這個世間的安樂,聽到的,看到的,或者心裏想到的,一切這些世間的安樂,你認爲好的,都要這麼想,這是世間,這個也是世間,都是苦的。你說地獄、餓鬼、畜生是世間,你人天的天堂也是世間,哪怕色、無色界的也是世間。都是個蔓菁,都是苦。“非可治療”,不能夠治療我們,我們的這個饑渴的苦的,這個蔓菁不能治。那麼他這個呢不能治療我們的這個苦了,不能治療我們的這個叁有大苦的苦海,解決不了問題的。要發嘔吐心,厭惡地怎樣子呢?厭惡到發嘔一樣,我們說這個東西,哎呀呀,生厭惡心,僅僅地動一個念頭,對叁界起個厭惡心,這個念頭力量很微,要什麼量呢?要發嘔了,這樣子。聽到叁有的,哪怕天上的快樂,都要發嘔,那個你的出離心才行了。

  如是思惟,昔從無始漂流生死,厭患出離及思今後仍當漂流,令實發生畏懼之心非唯空言。

  我們要發怎樣的心呢?應當要思惟了,過去無始以來,“漂流生死”,厭患出離,不歡喜出離。那麼今後,既然你漂流生死,又不想出離,那你今後還得漂流。這樣子下去,確實可怕了,這個苦這是受不完的苦。“令實發生”,真實發起畏懼的心,不是口裏一句話,要真實發起這個畏懼的心,這是才是夠量了。

  如《親友書》雲:「生死如是故當知,生于天人及地獄,鬼旁生處皆非妙,生是非一苦害器。」

  他說《親友…

《廣論講記(四)(中士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