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亦名随眠”,也叫随眠。那么,为什么,这个我们要看《披寻记》,什么叫粗重呢?没有堪能性嘛。那么,什么叫随眠呢?烦恼生的时候,随顺了那个杂染,违背清净的,依附在自己行者身上的叫随眠。那么烦恼的种子,又叫粗重,又叫随眠。
另外“若异熟品所摄”,不是烦恼的,属于异熟的,或者“余无记品”的,异熟的也是。这个异熟,真的异熟是无记的了,异熟生嘛,才有其他的。那么异熟品所摄的,跟其他无记品的,这叫粗重,不叫随眠,不是烦恼。但是他是没有堪能性,所以叫粗重。
假使说善法,“信等善法品所摄”的种子,它既不叫粗重,也不叫随眠。因为它生的时候,第一是有堪能性,不叫粗重。第二呢,它违背烦恼的,不顺了烦恼生的,它不叫随眠。所以说,这个随眠也好,粗重也好,种子也好,它严格的界限这一段很好,值得参考。
你们可以把它划一下,或者记一下,或者是把他抄下来了。那么,看到粗重,我们就知道没有堪能性,是指的烦恼的种子,跟那个无记的种子。善法种子,不叫粗重,它有堪能性的。那么随眠呢,只属于烦恼的,那些无记的,都不能叫随眠,它要生烦恼的嘛。那么善法的,更不叫随眠,也不叫粗重。这个《瑜伽师地论》它解释名相很好,所以说,我们碰到这个嘛,也记一下。
好了,我们要参考的文念完了。念是念了,不等于你们就理解了。回去嘛,自己去看去了,还要讨论了。好,我们现在接下去。上一次我们讲到《摄行炬论》,这段文讲完了。
解脱正道
己四 抉择能趣解脱道性
第四决择能趣解脱道性者。如室利胜逝友云:「沉溺三有流,苦海无边底,喜掉无厌畏,何物在我心。贫难求、护、坏,离、及病、老、衰,入恒炽然火,觉乐宁非狂。」
那么要趣解脱,我们要看三有的过患了。如果对三有,很感兴趣,那怎么解脱呢?那么三有的过患,这里就引了很多的文。第一个,室利胜逝友的话,他说沉溺在三有流转里边,这个苦海呢,无边的广,无底的深。这个就是无始无终的,时间,这个又没有边又没有底,时间又没有边际的,这是没有办法出来的了。在这个里边,你欢喜放逸,无厌足,既不厌,也不苦,不看到恐怖。这个,你的心不是迷掉了吗?“何物在我心”,什么东西把我迷掉了呢?看到的一些现象,贫穷了,求不得苦了,难求了,求不得苦了。富的要守护了,好的破坏了,爱的要别离了,人都要病了,要老了,要衰了,就要死了,这样子的炽然火一样的痛苦里边,经常地在里边,而感到快乐,不感到痛苦不想出离,这不是狂了吗?这就是说已经是疯了。这个就是说要看到这些过患,不要迷在里边了。
又云:「噫,世具眼盲,虽现前常见,后仍不略思,汝心岂金刚。」
同样的,“噫”就是感叹。世间的人,眼睛是有的,但是看不到东西,盲,就是瞎子一样,就是生眼瞎了。“虽现前常见”,这些现象我们都常常看到的,就是生老病死了,那些求不得了,爱别离了,这些苦难的事情,炽燃大火的苦海。这个,现前的看到,眼睛有的,但是盲,“后仍不略思”,看到之后,不加思惟,还是要乐于追求这些东西。“汝心岂金刚”,你这个心岂不是难调得像金刚一样吗?金刚是不能动,不能破坏的了。那你这个心坚硬得像金刚一样难调,这是不好了。
当自策励,修习生死所有过患。
你要好好努力了,要修习生死的过患,不要迷在里边,还感到它是快乐。《上师供》里边说,“轮回系着难忍胜监牢”,轮回里边难忍,比关在监牢里要杀头的还难受,你却是看到跟花园楼房一样的高兴,这不是狂吗?
如《七童女因缘论》云。
有一部,这个七童女呢过去是一个七个虫,后来碰到一些因缘,后来成了国王的七个女儿,后来她们就看到欲界,五欲的不好呢,出去修行去了。她们的论里边呢,有这个话。
「见住世动摇,如水中月影,观欲如瞋蛇,盘身举头影。见此诸众生,苦火遍烧然,大王我等乐,出离往尸林。」
这是七个王女对她的父亲,国王说的,她们愿意修行去了。她就看到这个世间上“动摇”,无常,无常虚狂变幻,好象是水中的月亮一样的,不真实的。“观欲如嗔蛇”,看这个五欲,就像是嗔心极大的毒蛇一样。“盘身举头影”,身体盘起,头仰起,就是要咬人的样子。五欲就是这样子的。“见此诸众生”,现在看到世界上那些众生,她看在这个里边,“苦火遍烧然”,到处受苦的时候,他们还不警觉。我们看到是很可怕,赶快要修行去了。她说:“大王我等乐,出离往尸林”,我们到尸林里边去,好好修行了。那么宗大师解释。
依正世间,刹那不住灭坏无常,犹如水月为风所动。
“依正世间,刹那不住”,这个“见住世”,就是说依正世间就是有情世间,依世间就是器世间,都是刹那不住无常动摇的,坏灭无常的,就像水里的月亮一样,又是不真实,又是不住,又是容易坏灭的。所以一吹月亮就动摇了,这个水干了,月亮就没有了。“为风所动”,风一吹呢,月亮就动摇,不稳定。
诸欲尘者利小害大,等同毒蛇身所现影。
“诸欲尘者”,五欲。“利小而害大”,“锋刃伤舌指”嘛。你要是刀锋里去尝蜜的话,尝到一点点甜味,舌头都割掉了,利小害大。“等同毒蛇”,就像毒蛇身所现的影一样,毒蛇的样子。这个欲,五欲就是毒蛇嘛。我记得以前,讲一个公案了。佛和阿难走,一个地方,看到一个库藏。地下埋一个库藏,都是金银宝贝了。佛走过去说毒蛇,阿难去看看,也说毒蛇。一个农夫看了,什么毒蛇,去看一看,一看都是金银宝贝,哎呀,他说这个毒蛇太好了,给它毒死也划得来,他就把它拿去走了。拿走之后,马上造房子什么东西。后来国王他们有人看到了,这个地方从来是穷地方,怎么一下子造那么好的房子,一楼楼的楼房造起来了呢?结果去一搜,很多金银,问他你哪里来的,偷来的,抢来的?要杀头了。他才感到,呀,真是毒蛇。那么这个五欲的财、色、名、食、睡都是毒蛇了。
又见五趣,炽然三苦大火烧恼,由见是故厌舍三有。
“又见五趣”,在五趣里边。“炽然三苦大火烧恼”,五趣里边,这个地狱、饿鬼、畜生,当然苦苦很厉害,不要说。就是人天,哪怕是这个色、无色界的天,定中的,入很深的,或者是舍受,那些也是行苦嘛。三苦――苦苦、坏苦、行苦所逼,都是大火,都是苦嘛。“大火烧恼”,见到这个原因呢,舍离三有。那么就是七童女呢,她们就看到这此了,她能够舍离三有,要出去,出离了,尸林修行去了。
生如北方孩童之心,欣乐欲得出离解脱。
“生如北方孩童之心”,生起一个北方的小孩子的心。这个北方小孩是什么呢?。下面有公案了,北方小孩子心一样的心,要求“欣乐欲得出离解脱”。他希望出离解脱呢,就像北方的小孩子心一样,要求对这个出离解脱呢,欢喜要求,而不要这个三有,厌离三有。那么北方孩童的公案,下面宗大师就讲了,什么叫北方孩童呢?
北方孩童者,传说北方炒面稀贵,于日日中唯食蔓菁,孩童饥饿欲食炒面,向母索之,母无炒面给以生蔓菁,云我不要此,次给以干蔓菁亦云不要,次给以新煮者又云不要,更给以熟冷者亦云此亦不要,心不喜曰,此都是蔓菁云。
“传说北方炒面稀贵,于日日中唯食蔓菁”,那么据说那个藏地的北方,它那个炒面很贵,藏地就糌粑炒面了,这个地方炒面贵得很,吃不到的。那么每天吃呢,吃蔓菁。吃蔓菁呢,小孩子嘛,肚子很饿了,他想要吃炒面,但是跟母亲要,母亲呢,炒面拿不出来,给他生的蔓菁,他说我不要;给他生的他不要,给他干的,干的,他说我也不要;给他才煮好的,他说我也不要;“更给以熟冷者”,才煮的嘛,烫的了,把它烧熟了之后,给他冷下来,给他吃,他也不要;他不要什么原因呢?“心不喜”,他心不高兴,这个孩子,他吃都是蔓菁,你变来变去,它的本质都是蔓菁。就是说我们五趣,天上人间变来变去,都是个苦。他不要苦嘛,不要蔓菁嘛,就要离。如此,北方的孩童呢对蔓菁不欢喜嘛,要厌离蔓菁了。而我们这个凡夫呢,对三有呢,却是看不透了,地狱、饿鬼、畜生是不欢喜。变一个相,人天就欢喜了,这个就是认不到本质还是个蔓菁了,都是苦嘛。这个三苦我们全部讲过了,“生为苦生,灭为苦灭,生为行生,灭为行灭”嘛,这个讲得很透了。
如是我等,见闻忆念世间安乐,一切皆应作是念云:此是世间,此亦世间,此皆是苦,非可治疗,发呕吐心。
那么像我们这些凡夫呢,“见闻忆念”,看到这个世间的安乐,听到的,看到的,或者心里想到的,一切这些世间的安乐,你认为好的,都要这么想,这是世间,这个也是世间,都是苦的。你说地狱、饿鬼、畜生是世间,你人天的天堂也是世间,哪怕色、无色界的也是世间。都是个蔓菁,都是苦。“非可治疗”,不能够治疗我们,我们的这个饥渴的苦的,这个蔓菁不能治。那么他这个呢不能治疗我们的这个苦了,不能治疗我们的这个三有大苦的苦海,解决不了问题的。要发呕吐心,厌恶地怎样子呢?厌恶到发呕一样,我们说这个东西,哎呀呀,生厌恶心,仅仅地动一个念头,对三界起个厌恶心,这个念头力量很微,要什么量呢?要发呕了,这样子。听到三有的,哪怕天上的快乐,都要发呕,那个你的出离心才行了。
如是思惟,昔从无始漂流生死,厌患出离及思今后仍当漂流,令实发生畏惧之心非唯空言。
我们要发怎样的心呢?应当要思惟了,过去无始以来,“漂流生死”,厌患出离,不欢喜出离。那么今后,既然你漂流生死,又不想出离,那你今后还得漂流。这样子下去,确实可怕了,这个苦这是受不完的苦。“令实发生”,真实发起畏惧的心,不是口里一句话,要真实发起这个畏惧的心,这是才是够量了。
如《亲友书》云:「生死如是故当知,生于天人及地狱,鬼旁生处皆非妙,生是非一苦害器。」
他说《亲友…
《广论讲记(四)(中士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