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书》里边,他是总结这个轮回的苦了。他说生死呢,他跟大王说了,你应当知道,生死是这样子的,不管你生了天上也好,人间也好,哪怕地狱也好、饿鬼也好,旁生也好,这五趣里边,都不是好处,好地方。“生”,只要你哪里投生好了,都是“非一苦害器”,都是各式各样的苦的损害我们的一种工具。你生出来就是要受苦,要受损害的。那么这个生就,哪里生都不行啊,要生厌离心了,对那些苦要有畏惧心。
生生死中乃是一切损害根本,故当断除。
生生死中乃是一切灾害的根本,你生了生死流转的大海之中,一切损害的根本,一切苦恼的根本,都在里边。“故当断除”,要断除这个生,不要投到这个,不要生到五趣里边去了,就不要在生死流转里边投生去了。
此复要待灭除二因,谓烦恼业。
“此复要待灭除二因”,要不生的话,要灭除哪两个因呢,“谓烦恼业”。这个还是重复前面的话,这个宗大师再再地这个警惕我们,要断生死,从断烦恼下手。我们说要断生死的话,生死有极大的损害,要断除。断除生死从因上断,怎么断呢?二个因。哪两个因呢,烦恼业,集谛嘛。生死,苦,苦谛嘛。集谛。
此二之中,若无烦恼,纵有多业亦不受生。
“此二之中”,这个烦恼跟业当中。“若无烦恼,纵有多业亦不受生”,烦恼再没有的话,业再多,也不会受生的。这个前面都讲了好几次了,阿罗汉,虽然他无始以来造的业很多,但是没有烦恼滋润他,他就出三界了,不受后有了,“我生已尽”了。
若有烦恼,纵无宿业率尔能集。
那么这个反过来,假使你有烦恼的话,哪怕你过去的业,假使已经,“纵无宿业”,这个是做不到的,无始以来造的业怎么会没有呢?受不完的。这个是说,哪怕你这个过去的业都没有了,但是你烦恼在的话,他马上给你造起新的业来了,这个造了业要感生死了。所以说断生死呢,二个因:一个烦恼;一个业。但是这两个里边的重点还是烦恼。
故应摧坏烦恼,坏烦恼者,赖修圆满无谬之道。
“故应摧坏烦恼”,所以说我们在断生死里边,生死的两个因之中重点是要摧坏烦恼。“坏烦恼者,赖修圆满无谬之道”,要断烦恼,要修圆满的。就是说,不是缺支分的,无谬的,正确的,不是邪的。外道,世间的这个离欲道,都是有谬之道。如果说修了正道,三士里边,都是正道了。单修下中士道就不圆满,要上士道,全部修,能圆满的,没有错的道,才能够把烦恼坏掉。那就是再三地提醒我们,要修行的话,第一个是断烦恼。要断烦恼的话要修圆满的无谬的道,就是上士道。因为中士道修了之后固然出三界了,但是自已,自利还没圆满,不要说他利,自已来说还没圆满他的自利,只能到阿罗汉为止。还有所知障,习气都没有断,你要把这些断完的话,非成佛不可。那么利他的话,你阿罗汉能力还远远不够,一定要成了佛之后,一切利他的能力才能够圆满。所以说真正要断烦恼,要靠这个道。
此中分二:一以何等身灭除生死,二修何等道而为灭除。 今初
“此中分二”,要修断烦恼的道,要分二科。一个是什么身份来断,灭除生死;一个是修哪一个道,来灭除这个生死的苦。
庚一 以何等身灭除生死
如《亲友书》云:「执邪倒见及旁生,饿鬼地狱无佛教,及生边地蔑戾车,性为騃哑长寿天。随于一中受生已,名为八无暇过失,离此诸过得闲暇,故当励力断生死。」
“如《亲友书》云”,这个是在慧学里边的。他说,“执邪倒见,及旁生,饿鬼,地狱”,“执邪倒见,及旁生”,这是八难了,有“邪见”。“旁生”是畜生。“饿鬼,地狱,无佛教”,生在恶鬼中就是三恶道了,地狱,佛不出世的,没佛教。“及生边地蔑戾车”,边地下贱,没有佛教的地方。“性为騃哑”,这个聋哑,诸根不具。那个“长寿天”,这个一般是无想天。但是前面也讲过了,欲界的天也包了里头,他们享受嘛,不能修行了。
“随于一中受生已,名为八无暇过失”,这个我们在以前都讲过。这八个地方,你哪一个地方受生,都是无暇,有过失了,不能修佛法。“离此诸过得闲暇”,反过来,离开这个八无暇,那么得八有暇了。“故当励力断生死”,我们要断生死,就要靠这个有暇的身体。假使你无暇身体,你虽然知道生死苦,你也想要断,也没有办法断,没有这个机会断了。你生在无暇之中,根本不能修行嘛。不能修行,怎么断?我们说断生死嘛,修圆满的无谬之道嘛,你根本听都听不到,你怎么修呢?所以说一定要暇满的身体,才能修这个断生死的事情。《上师供》也说嘛,那个暇满难得嘛,失坏易。“偶一获此圆满有暇身”,这个偶而,好容易得到一次,暇满,有暇圆满的身体,那是赶快要好好地修行了。“无义所作即时能止息”,见义勇为,好的事情要赶快去做,不能拖,也不要畏缩,要勇为。
是须于现得暇满时断除生死,生无暇中无断时故,如前已说。
“是须于现得暇满时断除生死”,我们趁现在得到瑕满的时候,赶紧要断生死了,不能再因循蹉跎了。“生无暇中无断时故”,生在无暇里边你没有办法断了。“如前已说”,这个前面讲暇满的时候讲得很多,可以参考一下了。
大瑜伽师云:「现是从畜分出之时。」
我们前面已经讲过的,假使说你没有修正法,只是为了活命,现世的求一些快乐、除苦,你努力去做的话,旁生也会。畜生也一样的,它现世的苦它要排除,现世乐它要追求,畜生也会。
我记得昂旺堪布他讲了几个,它畜生很聪明。他说,有一个人,曼荼盘里有一个宝石,就绿耳(注:绿耳是一种宝石)什么东西啊,老鼠来偷,这个宝石很大,它嘴咬不起。怎么呢?它一个老鼠,抱了这个宝石,就仰天覆,躺在那里,另外一个老鼠把你尾巴咬起走,那就是拿起走了,偷起走了。畜生很厉害嘛。
他说还有个乌鸦啊什么东西,一个老鹰把它的一个蛋吃掉了,乌鸦就报仇。它就跑到老鹰的窝里边。老鹰不在,把它的蛋,那么多乌鸦一起抱起,空运,把它运到小乌鸦的破蛋的旁边。然后当着那个破的,那个给它咬破的蛋子,就大家一起把老鹰这个蛋打碎,报仇。这个,这个仇真是,它要追求快乐,排除这个现有的痛苦,它也很聪明,并不比人差。
那么,我们如果这样做的话,跟这个畜生有什么差别呢?“现在是从畜生分出之时”,现在我们要暇满大义得到之后,要给畜生分出来了,不要再做畜生一样的,只求现前快乐了。避开现前痛苦了,这样子做畜生一样的,没什么希奇的,就是说要修行了。不要跟畜生一样了,要分出来了。
博朵瓦云:「昔流尔久未能自还,今亦不能自然还灭,故须断除。断除时者,亦是现得暇满之时。」
过去我们那么久地流转,没有能够还灭。今,现在,也不能自然地还灭了,你不努力怎么还灭呢?要靠自己努力了。那么要断除,断除烦恼了。什么时候断除呢?正值现在暇满之时,现在我们得到暇满的时候,你不断除,等到暇满没有了,你什么时候再断除呢?就没有机会了。这个是,我们不要看过算数啊,现在我们在座的,包括还有一些世间一些人,都有暇满,都可以亲近佛教。但是有的人,他就是世间的事情他放不下。虽然亲近了佛教了,还是搞世间的法为主,甚至于对佛教放掉了的都有的,这些就是太可惜了。当然了,我们说,人嘛,是在家出家两种了,这个都能修行了。在家呢在家的修法;出家嘛,出家的修法,都是要尽量地摄取佛教,好好修嘛。不要因为世间的事情呢,把佛教甩到一边去了,这个就可惜。
那么下边要决择一个道理:既然说暇满了,那么要家出家都能修了,到底哪个身份修好?——出家的好!
此复居家于修正法,有多留难及有众多罪恶过失,出家违此,断生死身出家为胜,是故智者应欣出家。
虽然在家也能修行了,也可以修嘛,不能说在家不能修了,但是多有留难。这个在家居士知道了,你要听经了,你丈夫不允许了,你孩子要怎么了,这个没办法的。在家的,你不能说家庭甩掉了,这个管自己了,人家要讥嫌:“喔,这个人信了佛了,家里弄得一塌糊涂。”这个呢说起来不好听,这个留难很多。“及有众多罪恶过失”,你在家呢,要做很多事情,要做罪恶的。他说你的,家里有人要吃荤的,你非煮肉给他吃不可,这是罪恶过失。还是开什么工厂的,做啥东西,做香烟的,做老酒的,唉,这麻烦了。“出家违此”,出家人就没有这个。所以说断生死的身呢,出家的好。“是故智者应欣出家”,有智慧的人要欣乐出家。
若数思惟,在家过患出家功德,先已出家令意坚固,未出家者安立醒觉妙善习气。
假使说我们经多多地思惟在家的过失,出家的功德,那么已经出家的可以心坚定了,不要想去还俗去了;没有出家的能够安立一种醒觉的妙善习气。安立醒觉就是说建立一种好的习气,就是说向往出家了。不要呆在家里认为很好,有的人认为在家好,能享受,妻子儿女都有,也方便,跑来跑去多方便,说话也自由,也没有什么戒律,什么约束,他认为在家很好。不知道你这些东西都是地狱的绳子给你拴住了,将来拉你到地狱去的,有什么好?一点也不好。那么这个妙善的习气把它养成功,也好。这个就是心出家嘛,你身不能出家嘛,心也出个家嘛。
此中道理当略宣说,其居家者,富则守护劬劳为苦,贫则追求众苦艰辛,于无安乐愚执为乐,应当了知是恶业果。
“此中道理当略宣说”,那么这些道理呢,很重要了,宗大师就是慈悲,就要略略地说一下:“其居家者,富则守护劬劳为苦,贫则追求众苦艰辛,于无安乐愚执为乐,应当了知是恶业果”。那么就是说在家的过患了,那么要略略说一下,广说是无边了,那么扼要地说一下。在家的,你说他要么是穷的,要么是富的,富的穷的都不好。
富的呢,“守护劬劳为苦”,你有财富了,要守护,也很辛苦。现在也有了,过去旧社会有绑票,过于富的人,把你自己也好,你子女也好…
《广论讲记(四)(中士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