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這個改易就不要了。就樣子做的話,你一開始就依戒而行呢,就有這個好處。不但如此,“內心清淨”,你心裏邊,依戒而行嘛,很清淨了。“堪忍觀察”,你的外表人家看了,不會有什麼譏嫌,那麼人家看了你就恭敬了,信任你了。那麼你這樣子呢,就心意安樂。心裏就經常喜樂,因爲內外都好嘛,心裏就安樂,安泰了,就沒有什麼顧慮了。“邊際善妙”,那麼究竟呢,到好的地方去了。那麼下至嘛是人天了善趣了,最後就是說成佛了,一切都是好的。就是說依戒做呢,是最好的。
我們重複一下:一切禍福,我們不要去算命了,不要去打卦了,你從法來看。假使有的人起步太高,不依戒,那麼你走到後來走不通的時候,回過來你要從戒學起。假使你一開始就依戒的話,那就不要改易了,不要猶豫了,直接就上去,不需要再回過來了。那麼持戒,依戒做的話,“內心清淨”;外邊人家看了你呢,“堪能觀察”,就是說對你的威儀啊,什麼東西啊,人家看了你就相信你了,恭敬你了,那麼你這樣子,心裏就安泰;那麼最後的就是得到妙善,都是好的,得了好的果了。那麼開始是人天的,增上生了,最後的決定勝,成佛了,這些都是依戒而得到的。
善知識敦巴雲:「有一類人依律毀咒,依咒輕律,除我尊長教授無余能使調伏爲咒助伴,及令密咒爲調伏伴。」
“善知識敦巴雲:有一類人依律毀咒,依咒輕律”,這是當時這個藏地存在的一些現象,敦巴就是阿底峽尊者的徒弟,阿底峽尊者來的時候,藏地也是很混亂的時候了。有的人持戒的,他就毀謗密法;有的人修密法的,又輕視戒律。“除我尊長教授無余能使調伏爲咒助伴,及令密咒爲調伏伴”,只有我的尊長,阿底峽尊者,我的師長,他的教授呢,“無余”,是兩個都堅固的。他是使這個調服能夠,就是戒做密法的助伴,戒是基礎;密法又是戒的助伴,是個能夠使戒圓滿了。那就是說相輔相成,並不是說拿了一個排斥另外一個。那這樣子才能夠真正成就了。那麼當時就阿底峽尊者能夠做到,而其他的是偏了一邊去了。
覺口窩 亦雲:「我印度中,凡有大事或忽然事,集諸受持叁藏法師,問叁藏中不曾遮耶,既決擇已,于此安住。我毗迦瑪拉希拉諸師,則于其上,更須問雲:菩薩行中不曾遮耶,不違彼耶,安欲根本隨持律轉。」
“覺口窩 ”,阿底峽尊者自己也說:“我印度中,凡有大事或忽然事,集諸受持叁藏法師,問叁藏中不曾遮耶,既決擇已,于此安住”,阿底峽尊者他說了,我在印度的時候,碰到大事情來了,就是前面說的“總有禍福”等等,要觀察。或者“忽然事”,或者突然的意外的事情來了。那麼這個事情,不算命也不打卦,就是說該怎麼辦呢?把一些“受持叁藏法師”,都召集過來。就是說叁藏裏邊有沒有遮的?就是說要看了,叁藏裏邊能不能做了。“既決擇已,于此安住”,決定下來了,沒有遮的,可以做的,就做了。就是說看什麼重大事情呢,依叁藏所說的來做。
另外呢,“我毗迦瑪拉希拉諸師”,“毘迦”,就是迦濕彌羅,“瑪拉希拉” ,有人說是蓮花戒的一個廟,不是他人。“瑪拉希拉”是一個寺的名字,廟的名字。在“瑪拉希拉”廟裏的那些法師呢,這些事情的時候呢,還要問了,除了叁藏之外,還要問,“菩薩行中不曾遮耶”?菩薩戒裏邊有沒有遮的?更強調戒了。“不違彼耶”?是不是違背菩薩戒了。那麼違背菩薩戒,也違背別解脫戒了。因爲菩薩戒裏邊叁聚淨戒嘛,別解脫戒也在裏頭了。所以說這是特別強調就是蓮花戒製定的那些法師,他們碰到重要事情,不但是要叁藏裏邊查有沒有遮,還要問戒律裏面有沒有遮,有沒有違戒的?“安欲根本隨持律轉”,一切要按了戒裏做,以戒爲根本,以跟了戒律去做爲根本的。
那麼所以說我們現在的事情,這個海公上師也講過的,什麼事情抉擇不下來,依戒做好了,不要去算命了,不要打卦了,更不要去拜那些這個仙了,神了,去問了,抽簽了,都不要。你看看戒裏,戒該怎麼做就怎麼做了,這不要猶豫了。戒上說該怎麼做就怎麼做了。那麼這些都是強調戒的重要性,戒的好處,同時說違犯戒的一些過患。
好,今天時間到了。
第六十五講 (《廣論》第 ~ 頁;第六十五講
《菩提道次第廣論》第六十五講
上一次我們講了戒的重要性。上一次我們講了戒的重要性。戒戒麼是要持,不要犯。要持,不要犯。假使犯了之後呢,趕緊要忏悔,還出,要發露。假使犯了之後呢,趕緊要忏悔,還出,要髮露發露。那麼,有的人認爲,犯了可以忏的有的人認爲,犯了可以忏的,,。那麼那麼你反正犯了反正犯了後麼就忏就忏嘛嘛麼,以後,以後麼,防護的心沒有防護的心沒有,,。犯了犯了又又之後忏,忏了忏,忏了又又之後犯犯,,。這樣子做呢,這個經上說的就是食毒,吃毒藥一樣的,那這樣子做呢,這個經上說的就是食毒,吃毒藥一樣的,那就決定是會死掉的決定是會死掉的。,這,這就是說就是說是所以忏不幹淨的忏不乾淨幹淨的就是說。。忏悔一定要後不更犯的心,防護,再忏悔一定要後不更犯的心,防護,再也不犯了,這才能幹淨不犯了,這才能乾淨幹淨。。
那麼下邊就是說,不但是根本乘,就是大乘下邊就是說,不但是根本乘,就是大乘,、、密乘密乘,都是以戒爲都是以戒爲主主初的。的。那麼他就是,尤其是密乘了,很多以爲修密法的,別解脫戒就不重視了。尤其是密乘了,很多以爲修密法的,別解脫戒就不重視了。他就引他就引一一個《妙臂請問經》,他的咒本,修密法的根本,第一個就是持戒個《妙臂請問經》,他它的咒 本,修密法的根本,第一個就是持戒,;;第二個是精進第二個是精進,;;第叁是忍辱第叁是忍辱,;;那麼第第四是佛的信心,還有菩提心,最後呢,這個密咒要成就,還有不要懈怠,這樣子七個,法成就了四對佛的信心;還有五菩提心;最後呢,這個六密咒要成就;還有七不要懈怠,這樣子七個,法成就了,,。就就像像象輪王七寶一樣,可以無厭足輪王七寶一樣,可以無厭足的地地調伏一切衆生,就是一切都能成就了。調伏一切衆生,就是一切都能成就了。所以說呢,我們修密法的人,成就這個七支。所以說呢,我們修密法的人,成就這個七支。就是前面說的以戒爲初,不就是前面說的以戒爲初,不要懈怠爲最後的這個七支懈怠爲最後的這個七支爲能夠能夠成就的話,一切罪都能調伏。成就的話,一切罪都能調伏。那那他就是說修密法的,他的根本就是說修密法的,他的根本呢也是也是要要分以戒爲以戒爲初主主的。的。
那麼這個下面又引一下面又引一段個個密法的經:密法的經:念誦,假使你毀戒的話,那麼想即身成佛念誦,假使你毀戒的話,那麼想即身成佛麼,這一生成就了,當然做不到了;,這一生成就了,當然做不到了;中等的,證空性也不行;中等的,證空性也不行;那麼最下的,共同成就,八大成就也不行。最下的,共同成就,八大成就也不行。那就是說毀戒不能成就的。那就是說毀戒不能成就的。佛從來沒佛從來沒有說過違犯戒之後密法能成就,沒有說過違犯戒之後密法能成就,沒有這個這個的話。話。你也不能去涅也不能去涅磐槃盤城,他的地方,方所,都不能到。城,它的地方,方所,都不能到。那麼假使有這些愚癡的,惡人,就是壞戒的,不好的人了,他密法有什麼成就呢?那麼假使有這些愚癡的,惡人,就是壞戒的,不好的人了,他密法有什麼成就呢?毀了戒的有情,善趣都生不到,沒有安樂。毀了戒的有情,善趣都生不到,沒有安樂。那麼就是說佛法的成就,密法的成就哪能得到呢?那麼就是說佛法的成就,密法的成就哪能得到呢?那麼就是說修密法的,不要那麼就是說修密法的,不要以爲別解脫戒就不重視了,這個以爲別解脫戒就不重視了,這個就是就是就是特別強調重視特別強調重視別別解脫戒。解脫戒。
那麼下邊就是說,康壟巴,一位大德,他說我們修行,都是圍繞了戒下邊就是說,康壟巴,一位大德,他說我們修行,都是圍繞了戒的的。。戒不清淨,戒不清淨,那麼這個修行不能成功的這個修行不能成功的,。。就就像像象荒年的時候,一切都以糧食爲主一樣。荒年的時候,一切都以糧食爲主一樣。那麼那麼假使假使這個要這個要是戒清淨的話,那麼就必須要明白業果。戒清淨的話,那必須要明白業果。所以說,我們要所以說,我們要這個,把把這個業果的道理搞清楚,這是持戒業果的道理搞清楚,這是持戒的最重要的口訣,真正的教授。最重要的口訣,真正的教授。那麼
霞惹瓦也說了,所有的一切,好的,壞的,就是世間上說的吉凶霞惹瓦也說了,所有的一切,好的,壞的,就是世間上說的吉凶了,、、禍禍了,福福了,都依都依于于法,不要去觀察那些法,不要去觀察那些什麼什麼風水之類東西風水之類東西。,,從法上看從法上看!!,這個假使依毘奈耶的話,開始就是依戒做的話呢,那假使依毗奈耶的話,開始就是依戒做的話呢,那不會走冤路,不會以後不會走冤路,不會以後兜兜回過來過來,。。假使假使你一一開始下手太高,戒不夠,還得回過來。開始下手太高,戒不夠,還得回過來。那麼開始從戒下手那麼開始從戒下手叫呢,不會了,呢,不會(不用再)改過來了。改過來了。那麼這樣子,知見清淨,外邊的威儀堪能觀察那麼這樣子,自心清淨,外邊的威儀堪能觀察,;;那麼人家都信任你,恭敬你那麼人家都信任你,恭敬你。;;這樣子心裏安泰這樣子心裏安泰,;;最後呢,妙善。最後呢,妙善。開始開始嘛嘛麼,人天趣,人天趣了了,增上生,增上生了了;;。最後決定最後決定勝勝生,成佛,成佛了了。。
敦巴,敦巴,就是就是總種種敦巴,敦巴,他說:他說,有的人,當時在西藏了,有的人,他持戒,有的人,當時在藏地,有的人,他持戒他就而而毀謗密法;毀謗密法;有的人,…
《廣論講記(四)(中士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