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修密法,而輕視別解脫戒。有的人,修密法而輕視別解脫戒。那麼,我的師父,他的尊長了,阿底峽尊者了,他的教授呢,他能調伏一切。那麼,我(敦巴)的師父,他的尊長,阿底峽尊者,他的教授呢,他能調伏一切。那就是說那就是說他能他能夠夠無余地,無余地,完全完全圓滿地使這個戒,成爲這圓滿地使這個戒,成爲這個密法的助伴。個密法的助伴。就是說這兩個不矛盾的,要修密法,戒爲基礎就是說這兩個不矛盾的,要修密法,戒爲基礎,;;同時同時呢,呢,密法又作爲戒的助伴。密法又作爲戒的助伴。就是說,你要戒有真正的成就呢,要靠密法相輔相成。就是說,你要戒有真正的成就呢,要靠密法相輔相成。那麼那麼這就就是這兩個呢,不但不違背,是這兩個呢,不但不違背,還有相輔相成的意思在裏邊。有相輔相成的意思在裏邊。這這個是是阿底峽尊者阿底峽尊者的的殊勝的教授殊勝的教授,。。
阿底峽尊者他自己也這麼說:阿底峽尊者他自己也這麼說,他在印度的時候,碰到有大的事情,或者有突然的意外的事情出現的時候,要決定該怎麼做呢?他在印度的時候,碰到有大的事情,或者有突然的意外的事情出現的時候,要決定該怎麼做呢?並不是說搞並不是說搞其它的其他的世間世間的那一套。那一套。他就是說召集那些受持叁藏的法師,就問叁藏裏邊這個是遮不遮的,就是看叁藏裏邊該怎麼做他就是說召集那些受持叁藏的法師,就問叁藏裏邊這個是遮不遮的,就是看叁藏裏邊該怎麼做了了??決定之後,就在這個上邊照這個做了。決定之後,就在這個上邊照這個做了。那麼,
另外呢,另外呢,伽迦迦釋濕濕彌彌如羅羅的的這個,瑪拉希拉廟裏邊瑪拉希拉廟裏邊,,就是蓮花戒就是蓮花戒師寺寺了,他們的法師呢,在這個叁藏的裏邊還要加一個菩薩戒,遮不遮,違不違犯菩薩戒的了,他們的法師呢,在這個叁藏的裏邊還要加一個菩薩戒,遮不遮,違不違犯菩薩戒的,??不違不違犯菩薩戒的就做菩薩戒的就做,;;菩薩戒不允許的就不做。菩薩戒不允許的就不做。那麼那麼象像像這樣子的呢,總之在根本的一切以戒律爲主,以這樣子的呢,總之在根本的一切以戒律爲主,以他它爲它爲依據而處理一切事情依據而處理一切事情,。。這就是這就是一切一切什麼事情呢,以戒作我們的規範、指什麼事情呢,以戒作我們的規範、指南南了了。。
如是戒淨,又如內邬蘇巴雲:如是戒淨,又如內邬蘇巴雲:「現在於內與煩惱鬥,唯此爲要,不鬥煩惱戒不能淨,「現在于內與煩惱鬥,唯此爲要,不鬥煩惱戒不能淨,若爾不生伏、斷煩惱定學、慧學,當須畢竟漂流生死若爾不生伏、斷煩惱定學、慧學,當須畢竟漂流生死。。」」
如是戒淨,又如內邬蘇巴雲:現在于內與煩惱鬥,唯此爲要,不鬥煩惱戒不能淨,若爾不生伏斷煩惱,定學慧學,當須畢竟漂流生死。那麼,這位大德這位大德呢,說:說,我們修行我們修行呢,現在就是說,主要,現在就是說,主要呢是自己內心要跟煩惱鬥爭,這是最重要的。是自己內心要跟煩惱鬥爭,這是最重要的。你不跟煩惱鬥的話,煩惱要戰勝你的話。你不跟煩惱鬥的話,煩惱要戰勝你的話。你戒決定不能清淨。你戒決定不能清淨。前面說的戒清淨是最重要的前面說的戒清淨是最重要的麼。。但是你不鬥煩惱呢,戒是淨不了的。但是你不鬥煩惱呢,戒是淨不了的。假使戒不清淨的話,假使戒不清淨的話,““若爾不生伏若爾不生伏、、斷煩惱斷煩惱,定學定學、、慧學慧學””,戒不清淨,伏煩惱的定學就生不起來,斷煩惱的慧學也生不起來。,戒不清淨,伏煩惱的定學就生不起來,斷煩惱的慧學也生不起來。所以說所以說呢一定要把戒搞好一定要把戒搞好,;;然後依定把煩惱伏住,不起現行然後依定把煩惱伏住,不起現行,;;最後最後慧之後呢根子呢根子由慧學由慧學把它斷掉。把它斷掉。如果不這樣做的話,那如果不這樣做的話,那““就畢竟漂流生死畢竟漂流生死””,生死流轉無始無終了,那就出不來了。,生死流轉無始無終了,那就出不來了。所以說我們要戒定慧這個斷煩惱的話,一定要跟煩惱鬥,不鬥的話戒不能淨,定慧也生不起來。所以說我們要戒定慧這個斷煩惱的話,一定要跟煩惱鬥,不鬥的話戒不能淨,定慧也生不起來。
又如前說認識煩惱又如前說認識煩惱,思彼過患離彼勝利,以念正知而爲防慎。,思彼過患離彼勝利,以念正知而爲防慎。
又如前說認識煩惱,思彼過患離彼勝利,以念正知而爲防慎。那麼這個就是前面說過的,要跟煩惱鬥呢,第一個要這個就是前面說過的,要跟煩惱鬥呢,第一個要““認識煩惱認識煩惱””,;;那麼認識之後,那麼認識之後,““思彼過患思彼過患””,煩惱有什麼壞處,煩惱有什麼壞處。;;““離彼勝利離彼勝利””,煩惱厭離之後,煩惱厭離之後,,斷斷離離了之後,有什麼好處,這些都要好好地思維之後,有什麼好處,這些都要好好地思惟。;;那麼以那麼以“正知正念正知正念”了,來防護,來防護,這個謹慎地防護謹慎地防護他,,防衛它,防衛它,不要給他出來。不要給他出來。
所以說,我們這個是現實的修行,人人都要碰到的所以說,我們這個是現實的修行,人人都要碰到的,。。假使你煩假使你煩惱起來之後,你就怎麼想呢?惱起來之後,你怎麼想呢?有的人,大部份都這樣的,煩惱起了有的人,大部份都這樣的,煩惱起了,,就就要走了要走了,;;或者或者是要是要做做什麼什麼壞事去了壞事去了,;;““我煩惱起了,止不住了,一定要這麼做了。我煩惱起了,止不住了,一定要這麼做了。””你這個就是做煩惱的奴隸,永遠出不了生死,要到惡道受苦去的。你這個就是做煩惱的奴隸,永遠出不了生死,要到惡道受苦去的。
那麼煩惱出現的時候,該怎麼辦?煩惱出現的時候,該怎麼辦?第一個是要認識煩惱,這個是煩惱,第一個是要“認識煩惱”,這個是煩惱,它它他出現了,那麼認得出現了,那麼認得到他它它,,它它他是煩惱是煩惱,;;然後呢,然後呢,它它他出現之後,如果照出現之後,如果照它它他的做的做的話話,有什麼壞處,那就是流轉生死,到叁惡道受苦,有什麼壞處(“思彼過患”),那就是流轉生死,到叁惡道受苦嘛嘛麼。;;那麼那麼““離彼勝利離彼勝利””,如果把煩惱離掉了,斷掉了,有什麼好處?,如果把煩惱離掉了,斷掉了,有什麼好處?這麼一想,知道煩惱是最大的怨敵這麼一想,知道煩惱是最大的怨敵。,,我們無始以來受苦受難,都是他我們無始以來受苦受難,都是他把我們牽把我們牽起起去走的走的,,,那麼現在他出現了,你如果是還要去受苦那麼現在他出現了,你是不是還要去受苦了嘛嘛,那就跟他鬥了,不能再這個姑息了。,那就跟他鬥了,不能再姑息了。
那麼這個裏邊,第一個要認識煩惱這個裏邊,第一個要“認識煩惱”,。,你如果煩惱你如果煩惱都都不認識,無的放失,把好人當壞人,把壞人當好人,那你這個修行,顛叁倒四了,外道不認識,無的放失,把好人當壞人,把壞人當好人,那你這個修行,顛叁倒四了。外道都就就搞不清楚了搞不清楚了,。,像這個像這個*輪功了*輪功了******了,烏七八糟的,烏七八糟的了了。。這個我們最近不是批判這個我們最近不是批判*輪功*輪功過******,開過會,開過會嘛嘛麼,那就是說他,那就是說他根本根本煩惱也認不到是煩惱,好的煩惱也認不到是煩惱,好的麼當壞的做,壞的當壞的做,壞的麼當好的當好的做,這樣子你怎麼能修行呢,這樣子你怎麼能修行呢,??所以弄所以弄得得的顛叁倒四,禍國殃民,什麼壞事都做完了。顛叁倒四,禍國殃民,什麼壞事都做完了。
那麼我們說第一個那麼我們說第一個要認識煩惱,就認識煩惱,就象像像我們我們要抓一個罪犯,逃犯,那麼我們一個火車站,重點的交通,重點的地方,都要把他照片擺在那裏要抓一個罪犯,逃犯,那麼每一個火車站,重點的交通,重點的地方,都要把他照片擺在那裏,。。人家一看,就是這個人來了,那就抓人家一看,就是這個人來了,那就抓麼嘛嘛。。如果你認不到,他就溜掉了,所以說認識煩惱如果你認不到,他就溜掉了,所以說認識煩惱就是這個這個第一步。第一步。
煩惱稍出,即應用矛數數擊刺,此複自心隨何煩惱生已無間,視如怨敵與之鬥煩惱稍出,即應用矛數數擊刺,此複自心隨何煩惱生已無間,視如怨敵與之鬥戰。戰。
煩惱稍出,即應用矛數數擊刺,此複自心隨何煩惱生已無間,視如怨敵與之鬥戰。煩惱你認識了,才冒頭,露出來了,你趕快要跟煩惱你認識了,才冒頭,露出來了,你趕快要跟他它它鬥,用矛鬥,用矛來來去刺刺他它它。。這個矛這個矛是什麼呢?什麼呢?“智慧。智慧”。我們要智慧拿出來跟他鬥我們要智慧拿出來跟他鬥嘛嘛麼,。。那麼,另外呢,就是說,當你心裏煩惱生出來之後,不論哪個煩惱另外呢,就是說,當你心裏煩惱生出來之後,不論哪個煩惱,,““生于無間生已無間””,,他它它才才剛生出來,生出來,立刻立刻要馬上,馬上,你你立刻要要把把它它他消滅掉。跟當成當成他最大的怨敵看,跟最大的怨敵看,跟他它它決死的鬥爭,不能給決死的鬥爭,不能給他它它勝的勝的,。。他它它一勝一勝的話的話,你就遭殃。,你就遭殃。
若不爾者,初起忍受非理作意,令其資養成無可敵,唯隨彼行。若不爾者,初起忍受非理作意,令其資養成無可敵,唯隨彼行。
若不爾者,初起忍受非理作意,令其資養成無可敵,唯隨彼行。假使你不假使你不是是這樣做,不是一出現就給這樣做,不是一出現跟它它他鬥的話,那麼一開始姑息鬥的話,那麼開始姑息它它他,,““初起忍受非理作意初起忍受非理作意””。,,這個不如理這…
《廣論講記(四)(中士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