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广论讲记(四)(中士道)▪P68

  ..续本文上一页修密法,而轻视别解脱戒。有的人,修密法而轻视别解脱戒。那么,我的师父,他的尊长了,阿底峡尊者了,他的教授呢,他能调伏一切。那么,我(敦巴)的师父,他的尊长,阿底峡尊者,他的教授呢,他能调伏一切。那就是说那就是说他能他能够够无余地,无余地,完全完全圆满地使这个戒,成为这圆满地使这个戒,成为这个密法的助伴。个密法的助伴。就是说这两个不矛盾的,要修密法,戒为基础就是说这两个不矛盾的,要修密法,戒为基础,;;同时同时呢,呢,密法又作为戒的助伴。密法又作为戒的助伴。就是说,你要戒有真正的成就呢,要靠密法相辅相成。就是说,你要戒有真正的成就呢,要靠密法相辅相成。那么那么这就就是这两个呢,不但不违背,是这两个呢,不但不违背,还有相辅相成的意思在里边。有相辅相成的意思在里边。这这个是是阿底峡尊者阿底峡尊者的的殊胜的教授殊胜的教授,。。

  阿底峡尊者他自己也这么说:阿底峡尊者他自己也这么说,他在印度的时候,碰到有大的事情,或者有突然的意外的事情出现的时候,要决定该怎么做呢?他在印度的时候,碰到有大的事情,或者有突然的意外的事情出现的时候,要决定该怎么做呢?并不是说搞并不是说搞其它的其他的世间世间的那一套。那一套。他就是说召集那些受持三藏的法师,就问三藏里边这个是遮不遮的,就是看三藏里边该怎么做他就是说召集那些受持三藏的法师,就问三藏里边这个是遮不遮的,就是看三藏里边该怎么做了了??决定之后,就在这个上边照这个做了。决定之后,就在这个上边照这个做了。那么,

  另外呢,另外呢,伽迦迦释湿湿弥弥如罗罗的的这个,玛拉希拉庙里边玛拉希拉庙里边,,就是莲花戒就是莲花戒师寺寺了,他们的法师呢,在这个三藏的里边还要加一个菩萨戒,遮不遮,违不违犯菩萨戒的了,他们的法师呢,在这个三藏的里边还要加一个菩萨戒,遮不遮,违不违犯菩萨戒的,??不违不违犯菩萨戒的就做菩萨戒的就做,;;菩萨戒不允许的就不做。菩萨戒不允许的就不做。那么那么象像像这样子的呢,总之在根本的一切以戒律为主,以这样子的呢,总之在根本的一切以戒律为主,以他它为它为依据而处理一切事情依据而处理一切事情,。。这就是这就是一切一切什么事情呢,以戒作我们的规范、指什么事情呢,以戒作我们的规范、指南南了了。。

  

  如是戒淨,又如内邬苏巴云:如是戒净,又如内邬苏巴云:「现在於内与烦恼斗,唯此为要,不斗烦恼戒不能淨,「现在于内与烦恼斗,唯此为要,不斗烦恼戒不能净,若尔不生伏、断烦恼定学、慧学,当须毕竟漂流生死若尔不生伏、断烦恼定学、慧学,当须毕竟漂流生死。。」」

  如是戒净,又如内邬苏巴云:现在于内与烦恼斗,唯此为要,不斗烦恼戒不能净,若尔不生伏断烦恼,定学慧学,当须毕竟漂流生死。那么,这位大德这位大德呢,说:说,我们修行我们修行呢,现在就是说,主要,现在就是说,主要呢是自己内心要跟烦恼斗争,这是最重要的。是自己内心要跟烦恼斗争,这是最重要的。你不跟烦恼斗的话,烦恼要战胜你的话。你不跟烦恼斗的话,烦恼要战胜你的话。你戒决定不能清净。你戒决定不能清净。前面说的戒清净是最重要的前面说的戒清净是最重要的么。。但是你不斗烦恼呢,戒是净不了的。但是你不斗烦恼呢,戒是净不了的。假使戒不清净的话,假使戒不清净的话,““若尔不生伏若尔不生伏、、断烦恼断烦恼,定学定学、、慧学慧学””,戒不清净,伏烦恼的定学就生不起来,断烦恼的慧学也生不起来。,戒不清净,伏烦恼的定学就生不起来,断烦恼的慧学也生不起来。所以说所以说呢一定要把戒搞好一定要把戒搞好,;;然后依定把烦恼伏住,不起现行然后依定把烦恼伏住,不起现行,;;最后最后慧之后呢根子呢根子由慧学由慧学把它断掉。把它断掉。如果不这样做的话,那如果不这样做的话,那““就毕竟漂流生死毕竟漂流生死””,生死流转无始无终了,那就出不来了。,生死流转无始无终了,那就出不来了。所以说我们要戒定慧这个断烦恼的话,一定要跟烦恼斗,不斗的话戒不能净,定慧也生不起来。所以说我们要戒定慧这个断烦恼的话,一定要跟烦恼斗,不斗的话戒不能净,定慧也生不起来。

  

  又如前说认识烦恼又如前说认识烦恼,思彼过患离彼胜利,以念正知而为防慎。,思彼过患离彼胜利,以念正知而为防慎。

  又如前说认识烦恼,思彼过患离彼胜利,以念正知而为防慎。那么这个就是前面说过的,要跟烦恼斗呢,第一个要这个就是前面说过的,要跟烦恼斗呢,第一个要““认识烦恼认识烦恼””,;;那么认识之后,那么认识之后,““思彼过患思彼过患””,烦恼有什么坏处,烦恼有什么坏处。;;““离彼胜利离彼胜利””,烦恼厌离之后,烦恼厌离之后,,断断离离了之后,有什么好处,这些都要好好地思维之后,有什么好处,这些都要好好地思惟。;;那么以那么以“正知正念正知正念”了,来防护,来防护,这个谨慎地防护谨慎地防护他,,防卫它,防卫它,不要给他出来。不要给他出来。

  所以说,我们这个是现实的修行,人人都要碰到的所以说,我们这个是现实的修行,人人都要碰到的,。。假使你烦假使你烦恼起来之后,你就怎么想呢?恼起来之后,你怎么想呢?有的人,大部份都这样的,烦恼起了有的人,大部份都这样的,烦恼起了,,就就要走了要走了,;;或者或者是要是要做做什么什么坏事去了坏事去了,;;““我烦恼起了,止不住了,一定要这么做了。我烦恼起了,止不住了,一定要这么做了。””你这个就是做烦恼的奴隶,永远出不了生死,要到恶道受苦去的。你这个就是做烦恼的奴隶,永远出不了生死,要到恶道受苦去的。

  那么烦恼出现的时候,该怎么办?烦恼出现的时候,该怎么办?第一个是要认识烦恼,这个是烦恼,第一个是要“认识烦恼”,这个是烦恼,它它他出现了,那么认得出现了,那么认得到他它它,,它它他是烦恼是烦恼,;;然后呢,然后呢,它它他出现之后,如果照出现之后,如果照它它他的做的做的话话,有什么坏处,那就是流转生死,到三恶道受苦,有什么坏处(“思彼过患”),那就是流转生死,到三恶道受苦嘛嘛么。;;那么那么““离彼胜利离彼胜利””,如果把烦恼离掉了,断掉了,有什么好处?,如果把烦恼离掉了,断掉了,有什么好处?这么一想,知道烦恼是最大的怨敌这么一想,知道烦恼是最大的怨敌。,,我们无始以来受苦受难,都是他我们无始以来受苦受难,都是他把我们牵把我们牵起起去走的走的,,,那么现在他出现了,你如果是还要去受苦那么现在他出现了,你是不是还要去受苦了嘛嘛,那就跟他斗了,不能再这个姑息了。,那就跟他斗了,不能再姑息了。

  那么这个里边,第一个要认识烦恼这个里边,第一个要“认识烦恼”,。,你如果烦恼你如果烦恼都都不认识,无的放失,把好人当坏人,把坏人当好人,那你这个修行,颠三倒四了,外道不认识,无的放失,把好人当坏人,把坏人当好人,那你这个修行,颠三倒四了。外道都就就搞不清楚了搞不清楚了,。,像这个像这个*轮功了*轮功了******了,乌七八糟的,乌七八糟的了了。。这个我们最近不是批判这个我们最近不是批判*轮功*轮功过******,开过会,开过会嘛嘛么,那就是说他,那就是说他根本根本烦恼也认不到是烦恼,好的烦恼也认不到是烦恼,好的么当坏的做,坏的当坏的做,坏的么当好的当好的做,这样子你怎么能修行呢,这样子你怎么能修行呢,??所以弄所以弄得得的颠三倒四,祸国殃民,什么坏事都做完了。颠三倒四,祸国殃民,什么坏事都做完了。

  那么我们说第一个那么我们说第一个要认识烦恼,就认识烦恼,就象像像我们我们要抓一个罪犯,逃犯,那么我们一个火车站,重点的交通,重点的地方,都要把他照片摆在那里要抓一个罪犯,逃犯,那么每一个火车站,重点的交通,重点的地方,都要把他照片摆在那里,。。人家一看,就是这个人来了,那就抓人家一看,就是这个人来了,那就抓么嘛嘛。。如果你认不到,他就溜掉了,所以说认识烦恼如果你认不到,他就溜掉了,所以说认识烦恼就是这个这个第一步。第一步。

  

  烦恼稍出,即应用矛数数击刺,此复自心随何烦恼生已无间,视如怨敌与之斗烦恼稍出,即应用矛数数击刺,此复自心随何烦恼生已无间,视如怨敌与之斗战。战。

  烦恼稍出,即应用矛数数击刺,此复自心随何烦恼生已无间,视如怨敌与之斗战。烦恼你认识了,才冒头,露出来了,你赶快要跟烦恼你认识了,才冒头,露出来了,你赶快要跟他它它斗,用矛斗,用矛来来去刺刺他它它。。这个矛这个矛是什么呢?什么呢?“智慧。智慧”。我们要智慧拿出来跟他斗我们要智慧拿出来跟他斗嘛嘛么,。。那么,另外呢,就是说,当你心里烦恼生出来之后,不论哪个烦恼另外呢,就是说,当你心里烦恼生出来之后,不论哪个烦恼,,““生于无间生已无间””,,他它它才才刚生出来,生出来,立刻立刻要马上,马上,你你立刻要要把把它它他消灭掉。跟当成当成他最大的怨敌看,跟最大的怨敌看,跟他它它决死的斗争,不能给决死的斗争,不能给他它它胜的胜的,。。他它它一胜一胜的话的话,你就遭殃。,你就遭殃。

  

  若不尔者,初起忍受非理作意,令其资养成无可敌,唯随彼行。若不尔者,初起忍受非理作意,令其资养成无可敌,唯随彼行。

  若不尔者,初起忍受非理作意,令其资养成无可敌,唯随彼行。假使你不假使你不是是这样做,不是一出现就给这样做,不是一出现跟它它他斗的话,那么一开始姑息斗的话,那么开始姑息它它他,,““初起忍受非理作意初起忍受非理作意””。,,这个不如理这…

《广论讲记(四)(中士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