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广论讲记(四)(中士道)▪P66

  ..续本文上一页他就大礼拜,拜十万,忏掉了。忏了十万拜完了,很高兴,这个杀人的罪忏干净了,我可以再杀第二个了。第二个杀了再十万好了,十万又可以杀第三个了。这样子就这个罪再也忏不清净。

  所以说,不要说毁了戒,毁犯戒之后可以忏悔的,那么后来不犯,那个防护的心没有了,这样子放逸而转的呢,就是说罪还可以清净的,可以还出的。这样子的想法,就是吃毒药一样。吃毒药的,大家知道嘛,吃了毒药的后果是什么?死掉了。那你这个以为可以忏悔的,后来不犯的防护的心不需要有的。那么你这样子跟吃毒药一样的,决定要死的,决定是犯戒而堕落的。就是前面说的那些,“常离种性”、“永失安乐”、“当受堕落”,都要受这些果的。

  如《弥勒狮子吼经》云:「慈氏,末世末劫后五百岁,有诸在家出家菩萨,出现于世。彼作是云:悔除恶业能无余尽,造作众罪造已当悔,增上毁犯而不防护,我说彼等是作死业。云何为死,谓如人食毒,此亦同彼,命终之后,颠倒堕落。」又云:「慈氏,于此圣法毗奈耶说为毒者,谓诸违越所制学处,故说汝等莫自食毒。」

  这里又引一个经,“如《弥勒狮子吼经》云: 慈氏”,他给弥勒菩萨说了,就是喊弥勒菩萨名字,“慈氏,末世末劫后百岁”,跟金刚经一样的,这个最后的五百岁里边。“有诸在家出家菩萨”,有些在家的也好,出家的菩萨也好。“出现于世”,这个时候他们在世间上生了。“彼作是云”,他们说这么想法,这是末法时期的邪见嘛。

  “悔除恶业能无余尽,造作众罪造已当悔,增上毁犯而不防护,我说彼等是作死业”,他们怎么想呢?他说造了恶业之后只要悔除好了。能够“无余尽”,全部悔干净,可以那个忏干净的。那么他这样子想了呢,对造恶呢就不在乎了。“造作众罪造已当悔”,反正造了罪之后,造了就悔。“增上毁犯而不防护”,那尽量造好了。造了以后又忏,忏了又造,造了又忏,增上地毁犯,而不防护。就是说造了以后再也不能造了,这个心没有。那么这样子的人呢,我说他们呢,“作死业”,就是做的决定要死。什么叫死业呢?

  “云何为死,谓如人食毒,此亦同彼,命终之后,颠倒堕落”,这个就是他就是说这样子的人呢,我说他是做死业,什么叫做死业呢?就是人吃毒药一样了,人吃毒药嘛,就要死的了,他这样子做也是要死的。这个死之后“颠倒堕落”,就是前面说的了,“常离种性”,“永失安乐”了,堕落,到恶道去,地狱等等地方去了。

  那么这些呢,我们现在也有些人持这个见。有人说,只要念一本经好了,一切罪呢,都会忏悔干净的。于是他就白天念经,晚上邪淫。第二天嘛,又念经,都忏掉了,好象是没有关系了,还能生极乐世界。那个恐怕不行吧?没有防护不犯的心是不行的,忏不了的。这就是说吃毒一样的,必定要死的,吃了毒哪有不死呢?

  若具别解脱律仪,应以如是道理守护,密咒亦然。

  所以说假使你有受了别解脱律仪之后呢,要有这样子的道理来守护,就是不能犯了。你假使犯的话赶快忏悔,忏悔的时候一定要起这个心―――后不更犯!如果你这样子的道理去守护呢,这个才是对的了。所以说你有别解脱戒律仪的,一定要这样子的。“密咒亦然”,受了密乘戒的也要这样子。就是说,修密法的人,也同样的。

  如《妙臂请问经》云:「佛我所说别解脱,净戒调伏尽无余,在家咒师除形相,轨则诸余尽当学。」

  下边举一个经来引证,“如《妙臂请问经》云,佛我所说别解脱,净戒调伏尽无余”,他就是说佛所说的别解脱戒,“净戒调伏尽无余”,那么“净戒”,他这个清净的戒,“调伏”,都要受,都要受的,一切都要做。那么这是说出家的人了。“在家咒师”,那么在家的那些修密法的人怎么样呢?“除形相”,形相就是他的袈裟,剃除须发,这些没有了。“轨则”,一些威仪,这些他就不要做了。那么“余尽学”,那些戒都要学的。

  此说虽诸在家咒师,除出家相,羯摩轨则少分遮罪,尚如调伏所出而行,况出家咒师,又能成就密咒根本亦是尸罗。

  “此说”,这个宗大师又解说,“此说虽诸在家咒师,除出家相”,除了现出家相了,这个剃除须发,着袈裟等等。“羯摩轨则”,那么出家里面做羯摩了,一些轨则了,“少分遮罪”,这些是出家人的事情,他不要做的,那么其他的都要做。“尚如调伏所出而行”,那其他一些戒里所说的东西他都要做,除了这些不同的,他可以不做。在家的尚且戒里边所说的都要做,何况出家的咒师,修密法的人呢?当然要持咒,持戒了,那这是针对什么呢?针对当时一些修密法的,他认为别解脱戒是不要的。因为宗大师出的时候,很混乱嘛。藏地里边有些人持密法的,他就是说,三昧耶戒就够了,别解脱戒受不受没关系。那么这些就不对的,他说在家的,尚且要受这些戒,何况出家的咒师,修密法的人。

  “又能成就密咒根本亦是尸罗”,这里再进一层说,修密法要成就的根本,就是戒。你要修密法成就,一定要戒,那么你说没有戒你怎么修密法呢?

  下边引《妙臂请问经》来引证。

  《妙臂请问经》云:「咒本初为戒,次精进忍辱,信佛菩提心,密咒无懈怠。如王具七宝,无厌调众生,如是咒成就,七支能调罪。」

  这个里边就是说,修密法的人,修密法的根本,他是说第一个就是戒。第二个是精进。第三个是忍辱。第四个是清净的心,信佛、信三宝。第五是菩提心。第六密咒,密法乘,这个一些仪轨成就。第七不要懈怠。这个七个跟轮王七宝一样,“如王具七宝”,对于转轮圣王呢,七宝具足。“无厌调众生”,一切众生都能调。如此依了密法里边要成就呢,那么你要具足这个七个能够调伏一切的罪业,那么第一个是戒了,所以你说密法里边你说不要别解脱戒的,这是不对的了。

  《曼殊室利根本续》云:「念诵若毁戒,此无胜成就,中悉地亦无,又无下成就。能仁未曾说,毁戒咒能成,非趣涅槃城,境域及方所。于此愚恶人,何有咒能成,此毁戒有情,何能生善趣,且不得天趣,又无胜安乐,何况佛所说,诸咒岂能成。」

  这也是引证,不能没有戒的。他说,《曼殊室利根本续》,这是密法的经,他说念诵仪轨,假使“毁戒”,把戒犯了。“此无胜成就”,最殊胜的成就不会有了。密法最高成就,成佛嘛,三身成就嘛,即身成佛嘛,这是不可能的了!“中悉地亦无”,中等的成就也没有!这个下的成就也没有!这个中的成就据昂旺堪布说是证空性。“下成就”,是八种成就了,就是八大成就了,就是眼药成就、剑术成就、空行成就等等了,这是共内外道的,这是下的成就也没有。就是说你没有戒的话,不要说上,最胜的成佛不可能!中等的证了空性也不行!你如果跟外道共的八大成就,也做不到!

  “能仁未曾说,毁戒咒能成”,佛从来没说过,你犯了戒之后,修密法能成就的。“非趣涅槃城”,你这样子犯戒的话,你不能到涅槃城。“境域及方所”,涅槃城的地方到不了,它方向都摸不清楚,“方所”,哪个地方也搞不清楚,也不能趣。“于此愚恶人”,这样子愚痴的恶人,犯戒是坏人嘛,又是愚痴嘛。“何有咒能成”,密法的成就哪会有呢?“此毁戒有情”,连生善趣都没有,天趣不能去的。又没有殊胜的安乐。何况佛所说的,“诸咒岂能成”,佛说的那些密法的成就你哪里成就呢?世间的人天趣,安乐都得不到,犯了戒了,还哪里有密法的成就,佛所说的那个咒的成就,哪里会成功呢?

  那就是说强调这个戒不管是中士道,上士道乃至金刚乘的,波罗密乘也好,金刚乘也好,都不能违犯的。那么这里特别强调金刚乘了,因为藏地经常有些人,我们汉地也有嘛,因为说学了密法呢,别解脱戒是不在乎了,随便犯。我记得有一位,他好象有些地方人家讥嫌,说你是犯了盗戒了,他说三昧耶戒里边没有盗戒这一条,这个戒这么回答。那么你看嘛,是没有嘛。那他就把这个别解脱戒不要了,这是一层一层加上去的,这些是三昧耶戒的基础嘛,他就不要了。他是说没有这一条,那就是这种是错误的说法了。

  那么,下边再念一些:这是一口气下来的了。

  康垄巴亦云:「若年饥荒,一切事情皆至粮麦,如是一切皆绕于戒,当勤学此。又戒清净,不思业果必不得成,故思业果是真教授。」

  康垄巴说一个话,那个更严了,他说假使荒年的时候,我们所着重的事情,都是粮食上面去了,意思呢都是如何得到粮食的上面转去了,都为这个事情动脑筋,去办去了。假使说我们修行呢,一切应当围绕戒,就像荒年的粮食一样。“当勤学此”,要努力地去学。“又戒清净”,你要想戒清净呢。

  但是呢(补充一下),你要想戒清净的话,“不思业果必不得成”,下士道的明业果,不思惟业果的道理,戒决定清净不了的。所以说你想跳级不行的,中士道讲戒了,你说你下士道不要,我直接持戒好了,我能持清净。不行!没有明白业果的道理的话,你这个戒持不清净的。所以说“思业果是真教授”,真正要学戒清净,最扼要的教授,还是要好好地思惟业果。

  霞惹瓦亦云:「总有祸福皆依于法,其中若依《毗奈耶》说,无须改易内心清净,堪忍观察,心意安泰,边际善妙。」

  这个话比较拗了,就是说,“总有祸福”,一切祸也好,福也好,都是依法来看。假使说我们依戒的话,就不要改易了。这个话怎么说呢?我们《略论释》 的引一下:他是说有这个祸福呢,我们不要算命了不要去管了。依法来看,但是里边呢,假使你开始,依戒而做的话,那么中间不要改了。这个依戒而做呢,直截了当的,中间不需要改了。假使你说开始的时候,假使不依戒的话,开始虽然是走通了,那么就是说跳级了,不依戒做,开始的时候,“否则初学虽高”,他起步是高了,到中途行不通了,仍旧要改回来,还是要学戒。那么开始学戒呢,不要改易了。没有这个因为后来,开头起步太高了,戒没有,回过来再学戒,…

《广论讲记(四)(中士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