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修彼行”,学了之后,努力地、精勤地去修这个戒。“终不应弃舍”,不要弃舍,不要放任,“命难亦无亏”,哪怕有命的难来了,对戒也不要亏。那就是我们前面,那一次举的例了。命难,在沙漠地带,几天没有喝水了,好容易碰到一滩水,但是有虫,没有滤水囊。那个戒也不大,吃虫水,不是重戒。但是命难也不犯,情愿不喝死掉,也不亏,要这样子持戒。“常住正行中,随毗奈耶转”,跟了戒律的调伏来做,正行之理里边,那么就是持戒要这样子做了。
《成就真实尸罗经》云:「诸苾刍宁可离命而死,非可毁坏尸罗。何以故,离命而死,唯令此生寿量穷尽。毁坏尸罗,乃至百俱胝生,常离种姓,永失安乐,当受堕落。」
另外一本经叫《成就真实尸罗经》,它里边也是同样的意思。他说,比丘,做比丘的,比丘们呢“宁可离命而死”,就是断命了,宁可死掉,而不要去毁犯尸罗,不要犯戒。什么原因?“离命而死,唯令此生寿量穷尽”,仅仅是把这一生的命断了,穷尽就完了,命完了。假使毁坏尸罗的话呢,不是一生的事情了,百俱胝的生,百俱胝就是无量,不晓得多少生,这个生里边“常离种姓”,出离的种性没有了;“永失安乐”,永远地失掉这个人天的安乐;“当受堕落”,在恶道里去了。那么就是说,宁可一生的命尽了,而不要犯戒呢,百俱胝生的里边呢,受这样的苦。
此具因说,故当舍命而善守护。
“此具因说”,这个是把因也说了。前面说不要犯戒,命难也不要犯,原因没有说,这里说了。“故当舍命而善守护”,所以说,这个道理知道之后,应当舍命也要护戒。“虽遭命难愿护持”嘛,《上师供》里边这些话很多了,都是大经大论里边摘下来的。所以说,对持戒要生这个心,哪怕牺牲生命,还要守护戒,哪怕轻微的也不犯。
若不能尔,则应审思,我剃须发披坏色衣,空无所义。
假使不能这样子做的话,你要好好地考虑了:我现在剃除须发,穿了袈裟――坏色衣,“空无所义”,一点好处也没有。不但没有好处,犯了戒之后还要堕落。等于说,“如入宝山,空手而归”还不算,还费了很多旅费钱、路费钱、吃饭钱,欠了一身债回来,那个是最不上算的。
如《三摩地王经》云:「于佛圣教出家已,仍极现行诸恶业,于财谷起坚实想,贪诸乘具及象车。诸不殷重持学处,此等何故而剃头。」
那么就是说,出家固然是好了,前面赞叹出家,但是出家不如法的做,那个罪也极大。你佛的圣教里边,在佛教里边,如法出家了。但是出了家之后,“仍极现行诸恶业”,还在干那些恶业,没有把这个恶业停下来。对这个财、谷、财富起坚实想,不起无常的想。“积聚总归散”嘛,你要这样子想嘛,你还是坚实想,拼命去追求。“贪诸乘具及象车”,出去嘛要乘具,车了马了象了,这些都要。“诸不殷重持学处”,而对于佛的戒呢,不殷重地去持,这些人呢,你剃头干啥嘛?所以说,有的人很执着,要现出家相。怎么是出家相?你如果是出家相,现了你好好地修习,那是固然是很好了。但是你如果出家相现了,习气烦恼不除掉,还是在家的一套,那你出了家啥意思呢?所以说,要么不出家,要出家呢,一放就放到底,什么都要放下。财产地位名誉什么权势,这个全部要放下。放得下,才出家有意思。放不下,白白出家了。就是海公上师的“搬家”,搬了家呢,还是个在家人。但是你冒了个出家的名,受供养,这个罪上加罪。
若欲逃出有为生死,趣解脱城坏戒足者,非仅不能实行,反当流转生死,众苦逼恼。
这又是打比喻了,假使说这个“有为生死”,我们想逃出去,生死,有为的生死法,流转生死很痛苦了。要从这个地方逃出去,逃到哪里?解脱城。有一个城,这个城呢解脱了,一切生死的苦都没有的。那么当然不想受苦了,我们要从生死的苦恼里边逃出去,逃到解脱城去。等于说一个犯了罪的人,从牢狱里边要逃出去,逃到一个自由的地方。但是他“戒足”没有,就是说脚坏掉了,或者说是脚骨头断掉了,你怎么逃啊?逃不了的。“非仅不能实行,反当流转生死”,你这样子做的话,跑也跑不动。“戒足”,没有了,不能行,反而流转生死,受更大的苦。
这个记得我们小时候看一个小说《牛氓》,他是被关起来,要枪毙了。那么他很多的同伴救他,把一个钢锯给他。他就晚上用钢锯把铁窗锯断了,跑出去了。跑出去没有走两步,全身痛,因为他受过伤的,这个伤痛发作了,跑不动了,趴在地下,给人家又抓住了。抓住又关起来,后来就枪毙了。那你脚没有的话,逃不掉嘛,你拼命逃,再帮你忙也不行嘛,还是要流转生死了。
并及譬喻如《三摩地王经》云:「若人为诸盗贼逼,欲活命故而逃避,如其人足不能行,仍为贼执而摧坏。如是愚人毁净戒,而欲脱离诸有为,由戒坏故不能逃,为老病死所摧坏。」
“并及譬喻如《三摩地王经》云”,那么《三摩地王经》里边它法喻同时说的,比喻也一起说,它怎么说呢?“若人为诸盗贼逼,欲活命故而逃避,如其人足不能行,仍为贼执而摧坏”,这是讲个比喻,假使有个人,给盗贼逼,抓住了,就是说绑票。把你绑住了,要逼你钱了,要害你命了。“欲活命故而逃避”,那么为了要逃命了,你赶快跑嘛。“如其人足不能行”,假使这个人脚不能走的。你怎么跑呢?你跑了几步给他抓住了。“仍为贼执而摧坏”,那你一逃的话,受的苦更大。不逃呢,还要好一点。逃了之后,知道你心不死嘛,他就给你吃苦头了,或者当下就杀掉了,“仍为贼执而摧坏”。这是打个比喻。
“如是愚人毁净戒”,假使有一些愚痴的人,他戒不重视,毁犯了。“而欲脱离诸有为,由戒坏故不能逃,为老病死所摧坏”,你想脱离有为,就是生死的苦恼的,流转生死的三界要脱离了。你要靠两个腿跑嘛,你跑出生死大海了。但是你这个戒,靠的是要这个戒嘛,你戒没有,等于说你那个脚坏掉了,你怎么跑啊?“由戒坏故”,你戒不清净的话,毁了戒了,你逃也逃不了。那么给贼抓去了,受到摧坏。“为老病死所摧坏”,还是被生老病死的三有的流转抓回去折磨去了,那么这是说我们要出离生死的根本的脚,就是靠两个戒,就是靠戒嘛。二个脚就是戒,没有“戒足”的话,你要逃出离生死的话,是不可能的!所以说你怕苦而不要持戒,那就是自己找苦吃了。
故此经又云:「为着居家服,我所说学处,尔时诸苾刍,亦无此学处。」
“故此经又云”,这个经就是《三摩地王经》又说,“为着居家服,我所说学处,尔时诸苾刍,亦无此学处”,这就是说末法时期了,佛为了“着居家服”,为了在家居士,居家嘛,对穿了在家衣服的人说的学处嘛,五戒、八戒之类的了。为了在家人所说的那些戒,佛所说的戒,“尔时诸苾刍”,那个时候,“亦无此学处”,那时的比丘,这样子五戒、八戒都没有了,那就是很糟糕了。
为近事说五种学处圆满守护,苾刍亦无。
这个就是宗大师注解一下,在那个时候,佛为近事,居士说的五个戒,圆满守护的这个学处呢,而这个时候的比丘都做不到了,也没有了,那就是没有戒了,那糟糕得很。
若于此时精修学处,其果犹大故应励策。
但是在这个的时候,如果你能够精进学戒的话,修戒的话,那么这个果也极大,要好好地努力。下边要引这个文了。
即此经云。
这个道理经里边说的。
「若经俱胝恒沙劫,净心以诸妙饮食,伞盖幢幡及灯鬘,承事百亿俱胝佛。若于正法极失坏,善逝圣教将灭时,昼夜能行一学处,其福胜前俱胝倍。」
他说我们供养,经过“俱胝恒河沙劫”,那这个数是不可数了。单是一个恒河沙的沙,沙你怎么数啊,数不清楚了,还要俱胝的恒河沙,那就无可数了。这样长的时间,而且以劫来算的时间,“净心”,以清净的信心,清净的心,持戒的心,以最好的妙的饮食,伞盖幢幡还有这些灯、花鬘来承事供养。多少佛呢?百亿俱胝的佛,极多的佛。极长的时间,以最清净的心,最好的供养来供养极多的,百亿俱胝的佛,这样子的福报就极大了。
“若于正法极失坏”,正法灭坏的时候,极失坏就是极坏的时候。“善逝圣教将灭时”,法的正法,佛的圣教呢,就是佛法快要灭的时候,未法时期的最后的时候。“昼夜能行一学处”,哪怕一天一夜,学一个学处,学一条戒,能行一条戒的话。“其福胜前俱胝倍”,你一天一夜持一条戒,这个福报比前面的那么大的福报要胜过又是俱胝的倍。那就是说持戒的功德是如何大了!愈是困难的时候,持戒功德愈大。很多人说:“现在这个时候,持戒困难了,戒要改了,要适合现代的,现在时代的,过去的有些太烦琐的就不要了。”这个,很可悲的话,愈是在未法时期,不能持戒的时候,你能持戒,功德极大。
据说有地方比丘尼要废“八敬法”,“八敬法”一废你把比丘尼自己都推翻了,你还有什么比丘尼了,没有了!这些都是很愚痴的。她们就是对佛法呢,以现代化的眼光来看佛法,现在是男女平等了。她们说,八敬法,一百岁的,一百夏的比丘尼还要给才受了戒的比丘磕头,这个是男女不平等的表现,该废止了。不行的!这个佛说的话没有时代性的,你不能这样子,以自己世间的眼光看问题。这里也就是说,愈是末法时期,能够持戒的功德愈大,不要说末法时期不能持了,废掉了,那就是最糟糕了。
又若念云:毁犯可悔,无后不犯防护之心,放逸转者,说可还出,如食毒药。
这里又防止一个漏洞,有的人说,“念云”,这么想。“毁犯可悔”,犯了戒,可以忏悔的了。他忏悔的时候呢,“无后不犯防护之心”,忏悔的时候,没有这个以后死也不犯,防护再不犯的心没有。反正你犯了可以忏嘛,那么以后你犯了又忏嘛。
我记得一个笑话,这是我们在四川的宝光寺教书的时候,就有人告诉我这么一个笑话。他说藏地,当然是藏地那些没有知识,不懂佛法的人了。他杀了一个人,…
《广论讲记(四)(中士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