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廣論講記(四)(中士道)▪P70

  ..續本文上一頁,或被斷我頭,然于煩惱敵,終不應屈敬。這是一個跟煩惱鬥的話,我應當,這個煩惱的仇恨要記住這是一個跟煩惱鬥的話,我應當,這個煩惱的仇恨要記住,。。過去,無始以來我們受的苦,這個前面講過過去,無始以來我們受的苦,這個前面講過嘛嘛麼,砍的頭堆起來的話,比須彌山還高得多,砍的頭堆起來的話,比須彌山還高得多麼嘛嘛。;;自己骨頭自己骨頭給給堆起來可以堆起來可以到到跟梵天那麼高梵天那麼高,。。這些這些過去吃了無量的苦,都是過去吃了無量的苦,都是上受受了煩惱的當。了煩惱的當。這次這次呢這個呢這個仇恨要記住,要跟煩惱鬥了,不能再上他的當了。仇恨要記住,要跟煩惱鬥了,不能再上他的當了。““如是相煩惱如是相煩惱””,那麼我這個記他的仇恨,于煩惱鬥,這個是不是嗔恨心呢?,那麼我這個記他的仇恨,于煩惱鬥,這個是不是瞋恨心呢?這個好這個好象像像是一個煩惱,好是一個煩惱,好象像像是嗔恨心,是瞋恨心,但但這個不是真的嗔恨心,這是我們要鬥煩惱的心這個不是真的瞋恨心,這是我們要鬥煩惱的心,。。““除能壞煩惱除能壞煩惱””。,,這個相似的煩惱,就是對煩惱仇恨的心,能夠除真正的煩惱。這個相似的煩惱,就是對煩惱仇恨的心,能夠除真正的煩惱。真正的煩惱真正的煩惱呢就就要靠這個除,你沒有對煩惱的這個嗔恨心,不恨煩惱要靠這個除,你沒有對煩惱的這個瞋恨心,不恨煩惱呢呢,跟,跟它它他友好呢,煩惱永遠斷不了的。友好呢,煩惱永遠斷不了的。爲什麼大威德要現這個嗔恨的樣子呢爲什麼大威德要現這個瞋恨的樣子呢,??就是斷煩惱就是斷煩惱麼。。““我甯被燒殺我甯被燒殺””,情願被燒,情願被燒、、被殺被殺,、、或者斷頭。或者斷頭。這個這一輩子命沒有了,下輩子可以又來。這個這一輩子命沒有了,下輩子可以又來。但是煩惱敵,但是煩惱敵,““終不應屈敬終不應屈敬””,不能對于煩惱屈服,甚至于恭敬他。,不能對于煩惱屈服,甚至于恭敬他。這樣子你順了煩惱走的話,永世沈輪,地獄受的苦比燒殺砍頭還要多得多,這樣子你順了煩惱走的話,永世沈輪,地獄受的苦比燒殺砍頭還要多得多,還要還要厲害得多,那是劃不來的。厲害得多,那是劃不來的。所以說情願被燒所以說情願被燒殺,或者被砍頭,而對煩惱敵呢,不能殺,或者被砍頭,而對煩惱敵呢,不能對對給它它他屈服,更不能恭敬屈服,更不能恭敬它它他。。

  

  善知識樸窮瓦亦雲:善知識樸窮瓦亦雲:「我雖忽被煩惱壓伏,後我從下而爲切齒。「我雖忽被煩惱壓伏,後我從下而爲切齒。」」

  善知識樸窮瓦亦雲:我雖忽被煩惱壓厭伏,後我後從下而爲切齒。樸窮瓦是經常跟煩惱鬥的了,雖然偶而,有的時候樸窮瓦是經常跟煩惱鬥的了,雖然偶而,有的時候煩惱煩惱煩勢力太大了,把他壓住了,勝不過勢力太大了,把他壓住了,勝不過他它它,但是他並不屈服,並不順,但是他並不屈服,並不順他它它。。在煩惱的壓力之下,在煩惱的壓力之下,他還是他還是咬牙切齒地總有一天要咬牙切齒地總有一天要鬥鬥戰勝勝它它他。不投降不投降,。。那麼這樣子呢,他就是說對煩惱呢那麼這樣子呢,他就是說對煩惱的仇恨仇恨心呢心呢是是徹底地徹底地是不協調不協調地,的。的。

  博朵瓦聞之曰:博朵瓦聞之曰:「若能如是,當下即退。「若能如是,當下即退。」」

  博朵瓦聽到這個話之後,曰:若能如是,當下即退。你真地能這樣子做的話,煩惱就退了。你真地能這樣子做的話,煩惱就退了。你這樣子堅定的心你這樣子堅定的心要要斷煩惱的話,斷煩惱的話,他它它就退了就退了。,它,它他不會再來害你不會再來害你,。。

  世庸怨敵,一次擯逐遂居他方,待得力時仍來報怨,煩惱不同。煩惱于身,若能一次拔出根本,無往他方亦報複,然由我等,不能精勤破壞煩惱之所致耳。那麼這句話就是說,煩惱呢跟世間的怨敵不一樣,這是煩惱的弱點。

  世庸怨敵,一次擯逐遂居他方,待得力時仍來報怨,煩惱不同。世庸怨敵,一次擯逐遂居他方,待得力時仍來報怨,煩惱不同。煩惱於身,若能一次拔出根本,無往他方亦無報複,然由我等,不能精勤破壞煩惱之所致耳。煩惱于身,若能一次拔出根本,無往他方亦無報複,然由我等,不能精勤破壞煩惱之所致耳。

  這句話就是說,煩惱跟世間的怨敵不一樣這句話就是說,煩惱跟世間的怨敵不一樣。。這是煩惱的弱點。這是煩惱的弱點。世間的怨敵世間的怨敵,,“世庸”“世庸”,就是就是一般性的怨敵了,假使一般性的怨敵了,假使他他他跟你打仗,鬥爭打敗了,把他驅逐到遠處去了,但是他還是要報複的。跟你打仗,鬥爭打敗了,把他驅逐到遠處去了,但是他還是要報複的。““待得力時待得力時””,等到,等到他他力量恢複了,召集了力量恢複了,召集了他他的新的部隊了,還是要來報複的,報怨的。新的部隊了,還是要來報複的,報怨的。煩惱卻不一樣,我們的煩惱,在我們身上,就在我們的身心上面了,假使一次把煩惱卻不一樣,我們的煩惱,在我們身上,就在我們的身心上面了,假使一次把他它它的根拔掉之後,的根拔掉之後,它它他沒地方去了,就在我們身心裏邊沒地方去了,就在我們身心裏邊麼嘛嘛,你把,你把它它他拔掉拔掉麼,,它它他就完了就完了麼嘛嘛,,它它他再也沒地方好躲了,再也沒地方好躲了,他它它不能寄往他方了,不能寄往他方了,它它他也不能再來報複了。也不能再來報複了。你把你把它它他打勝之後,打勝之後,它它他永遠不能報複了。永遠不能報複了。““然由我等然由我等””,那麼爲什麼我們盡受煩惱的苦呢?,那麼爲什麼我們盡受煩惱的苦呢?就是我們不能精進就是我們不能精進,不能去去破壞煩破壞煩惱,現在才受這個苦。惱,現在才受這個苦。那就那就是怪自己不精進,怪自己不精進,煩惱煩惱它它是是他也是一次打敗之後,就要根子拔一次打敗之後,就是根子拔除除也之後之後,,。他它它不不象像像世間怨敵,世間怨敵,它它他不會召集人馬再來報複不會召集人馬再來報複的的,,它它他做不到的。做不到的。因爲因爲它它他拔除之後,拔除之後,它它他沒地方跑的沒地方跑的麼,拔除之後麼就完了,,拔除之後麼就完了,它它他不不能到能到原處原處的去去躲在那裏,這個做不到的。躲在那裏,這個做不到的。

  

  《《入行論》雲:入行論》雲:「擯庸敵出國,攝受住他方,養力仍返報,煩惱敵不爾。「擯庸敵出國,攝受住他方,養力仍返報,煩惱敵不爾。」」

  入行論又說:擯庸敵出國,就是這個意思,攝受住他方,養力仍返報,煩惱敵不爾。這個世間上的一些敵人,你把這個世間上的一些敵人,你把他他他戰勝了,趕出去了,趕出我們國境了,戰勝了,趕出去了,趕出我們國境了,但是但是其它地方我們就管不到了。其他地方我們就管不到了。““攝受住他方攝受住他方””,他就其,他就其它地方去住了他地方去住了,。。住了之後,蓄養他的力量。住了之後,蓄養他的力量。如果力量長大了之後,他還如果力量長大了之後,他還要來報複的。來報複的。但是煩惱這個敵人呢,卻不而,那麼怎麼不一樣呢?但是煩惱這個敵人呢,卻“不爾”,那麼怎麼不一樣呢?

  

  「煩惱爲惑慧眼斷,遣離我「煩惱爲惑慧眼斷,遣離我意能何往,豈能住余返報我,唯我志弱無精進。意能何往,豈能住余返報我,唯我志弱無精進。」」煩惱爲惑慧眼斷,遣離我意能何往,豈能住余返報我,唯我志弱無精進。那麼

  煩惱這個敵人呢?煩惱這個敵人呢?它它他卻是卻是跟跟給世間敵人不一樣世間敵人不一樣,。。它它他給被被我們的慧眼,就是說能夠識破煩惱的慧眼,一我們的慧眼,就是說能夠識破煩惱的慧眼,一但旦旦把把它它他斷了之後斷了之後,。。““遣離我意能何往遣離我意能何往””。,,把把它它他從我的心裏邊趕出去了,從我的心裏邊趕出去了,它它他又沒地方跑的了。又沒地方跑的了。這個敵人可以躲這個敵人可以躲的,他能會去躲到在哪裏到他國去到他國去去?,躺在那裏,躲在那裏。。它它他從我們心裏趕出去之後,從我們心裏趕出去之後,它它他就完了,就完了,他它它沒地方再住了。沒地方再住了。““豈能住余返報我豈能住余返報我””,,他它它豈能住在其豈能住在其他他它地方將來再來報複我呢?地方,將來再來報複我呢?做不到的做不到的。,,拔出去麼就完了拔出去麼就完了嘛。嘛。麼,那麼那麼爲什麼爲什麼我們現在煩惱我們現在煩惱爲什麼還沒有戰勝呢?還沒有戰勝呢?““唯我志弱無精進唯我志弱無精進””,就自己意志薄弱,不精進斷煩惱。,就是自己意志薄弱,不精進斷煩惱,所以所以呢,還要受煩惱的害。還要受煩惱的害。因爲煩惱這個東西,真正你下了功夫,把因爲煩惱這個東西,真正你下了功夫,把它它他趕出去之後,趕出去之後,他它它不會報複不會報複了了的,,。他它它去去之後了了就完了就完了。。,那麼所以所以說受害的話,受害的話,都都是自己意志薄弱,不肯堅決是自己意志薄弱,不肯堅決的地地跟煩惱鬥,也不精進,這麼就受跟煩惱鬥,也不精進,這麼就受這個這個煩惱的苦了。煩惱的苦了。

  

  女絨巴雲:女絨巴雲:「煩惱起時不應懈怠,當下應以對治遮除,若不能遮,應即起立設曼陀羅及諸供具,供養祈禱尊長本尊,次緣煩惱,忿怒念誦,即能折伏。「煩惱起時不應懈怠,當下應以對治遮除,若不能遮,應即起立設曼陀羅及諸供具,供養祈禱尊長本尊,次緣煩惱,忿怒念誦,即能折伏。」」

  女絨巴又說:煩惱起時不應懈怠,當下應以對治遮除,若不能遮,應即起立設曼陀羅及諸供具,供養祈禱尊長本尊,次緣煩惱,忿怒念誦,即能折伏。這就是說他這就是說他是是斷煩惱斷…

《廣論講記(四)(中士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