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煩惱的方式了,這方式了,這位個個也是也是個個祖師,他說煩惱起的時候呢,不要懈怠,不要馬馬虎虎隨祖師,他說煩惱起的時候呢,不要懈怠,不要馬馬虎虎隨它它他去了,要當下對治,把去了,要當下對治,把它它他遮除,遮了把遮住,遮了把它它他除掉,不要給除掉,不要給它它他起來。起來。假使不能遮,假使不能遮,他它它力量很大,遮不住,自己力量不夠,那就靠叁寶上師加持了。力量很大,遮不住,自己力量不夠,那就靠叁寶上師加持了。那麼你馬上要設曼陀羅,壇城,供品供那麼你馬上要設“曼陀羅”,壇城,供品供起起出來,供養祈禱,來,“供養祈禱“尊長尊長””,就是上師就是上師了,、““本尊本尊””加持自己,加持自己,就就這樣這樣子跟煩惱鬥。跟煩惱鬥。““次緣煩惱次緣煩惱””,然後,然後這樣供養祈禱之後,就供養祈禱之後,就是呢對了煩惱對了煩惱““忿怒忿怒地念誦念誦””,,念念你那些那些念誦經文經文儀規了儀軌了。這個,,跟煩惱鬥了跟煩惱鬥了,。。““即能折伏即能折伏””。,,就是就是這樣子呢,就是說這樣子呢,就是說就就能把能把它它他折伏了。折伏了。就是就是說自己力量不夠的時候,馬上設壇城,供養,祈禱上師叁寶加持自己,那麼靠這個念誦的法,來說自己力量不夠的時候,馬上設壇城,供養,祈禱上師叁寶加持自己,那麼靠這個念誦的法,來把他跟跟他它它相鬥相鬥,。。那麼這樣子呢,可以把那麼這樣子呢,可以把它它他折伏折伏的的的。。
朗日塘巴亦雲:朗日塘巴亦雲:「「彼又雲移動住處,勁舉項頸,亦能折伏,可見彼與煩惱鬥爭。彼又雲移動住處,勁舉項頸,亦能折伏,可見彼與煩惱鬥爭。」」
朗日塘巴也說:彼又雲移動住處,勁舉項頸,亦能折伏,可見彼與煩惱鬥爭。那麼他就是說,前面那個女絨巴了,他鬥煩惱的樣子,他說他呢看到煩惱來了他就是說,前面那個女絨巴了,他鬥煩惱的樣子,他說他呢看到煩惱來了之後呢,做那些呢,做那些跟煩惱鬥的跟煩惱鬥的他該做的那些事情,看到他怎麼呢事情,看到他怎麼呢,??就是移動住處,這個地方,調個地方住,把頭頸仰起來,這樣子做,也能夠折伏煩惱。就是“移動住處”,這個地方,調個地方住,把頭頸仰起來,這樣子做,也能夠折伏煩惱。這個樣子呢,就看到他這個樣子呢,就看到他在在跟跟煩惱鬥了煩惱鬥了。。,那麼煩惱鬥的樣子呢,那麼煩惱鬥的樣子呢,他就人家人家看看得得的出來了。出來了。
此複應如阿蘭若師雲:此複應如阿蘭若師雲:「晝夜唯應「晝夜唯應,,觀察自心,豈有余事。觀察自心,豈有余事。」」
““此複應如阿蘭若師雲此複應如阿蘭若師雲””·,,那麼這是那麼這是都介紹都介紹斷煩惱的方式了,也斷煩惱的方式了,也就應當應當像像象阿蘭若師他這樣做,他怎麼說呢阿蘭若師他這樣做,他怎麼說呢,??“““晝晝畫夜唯應夜唯應,,觀察自心,豈有余事。觀察自心,豈有余事”””,我們白天晝夜,只有我們白天晝夜,只有仔細的觀察仔細地觀察防護自心,不要起煩惱,其它的事情都不在防護自心,不要起煩惱,其他的事情都不在乎乎呼了。了。重點就是把自心觀察好,不要起煩惱。重點就是把自心觀察好,不要起煩惱。
依此而行乃能生起。依此而行乃能生起。
依此而行乃能生起。說要你照你照這樣子做呢,對治煩惱的道就能生起來了。這樣子做呢,對治煩惱的道就能生起來了。
又傳說大覺又傳說大覺沃口窩 沃一日隨見幾次,爾時定問:一日隨見幾次,爾時定問:「生善心否。「生善心否。」」
又傳說大覺[口*窩]一日隨見幾次,爾時定問:生善心否。那麼又傳說,那麼又傳說,大覺[口*窩],阿底狹尊者,你一見他,一天阿底峽尊者,你去見他,一天你不管不管你你見他幾次,總是要問你的見他幾次,總是要問你的,:,““善心生了沒有?善心生了沒有?””那就觀察自心那就觀察自心麼嘛嘛,好好地觀察自己,這是重要的事情,,好好地觀察自己,這是重要的事情,修行修行呢就是這樣子下手了。就是這樣子下手了。 下面就說:
此諸煩惱如何斷者。此諸煩惱如何斷者。
此諸煩惱如何斷者。煩惱怎麼斷呢煩惱怎麼斷呢,??
謂癡罪重極難遠離,爲余一切煩惱所依。謂癡罪重極難遠離,爲余一切煩惱所依。
““謂疑罪重極難遠離謂癡罪重極難遠離””,愚癡,愚癡,、、無明無明呢呢了他這個罪是最大的,這個罪是最大的,““極難遠離極難遠離””,。。““爲余一切煩惱所依爲余一切煩惱所依””。,,其它的煩惱都依其他的煩惱都依它它他來的來的,。。
彼之對治,多修緣起,善巧生死流轉還滅。彼之對治,多修緣起,善巧生死流轉還滅。
““彼之對治,多修緣起彼之對治,多修緣起””,就,就是前面說的緣起法前面說的緣起法。,,多修多修,能夠對治能夠對治它它他的,((這個愚癡這個愚癡、、,無明無明)的)的,。。““善巧生死流轉還滅善巧生死流轉還滅””。,,生死流轉,生死流轉,就是十二因十二因緣了,流轉生死,無明緣行,緣了,流轉生死,“無明緣行,行緣識……。行緣識……”。那麼還滅呢,無明滅故,行緣滅麼,行滅麼,那麼還滅呢,無明滅故,行緣滅麼,行滅麼,生識識滅了滅了。……。……。這個把這個把它它他善巧地把流轉還滅的道理善巧的話善巧地,把流轉還滅的道理善巧地,:。
若能修此,則五見等一切惡見悉不得生。若能修此,則五見等一切惡見悉不得生。
若能修此,則五見等一切惡見悉不得生。那麼這些五毒邪見了,薩伽耶見這些五毒邪見了,薩伽耶見了,、、見取見見取見了,、、禁取見禁取見了等這些惡見等這些惡見呢,都生不起來了。都生不起來了。這個這個就是在在講緣起的時候,你們講緣起的時候,你們就就可以可以去,這個廣論裏邊講的不多,但是《瑜珈,這個廣論裏邊講的不多,但是《瑜伽師地論》裏邊就講了很多,可以除那些前際的惡見,後際的惡見等等,講了很多,這個科頌裏也介紹了一些師地論》裏邊就講了很多,可以除那些前際的惡見,後際的惡見等等,講了很多,這個科頌裏也介紹了一些,。。那麼這些惡見呢,都能夠那麼這些惡見呢,都能夠…………,因爲緣起的道理知道之後,都可以把,因爲緣起的道理知道之後,都可以把他它它掃除掃除,。。
那麼這是第一個癡,無明了。那麼這是第一個癡,無明了。第二個嗔第二個瞋::
瞋與現後二世大苦,斷諸善根是大怨敵。瞋與現後二世大苦,斷諸善根是大怨敵。
第二個嗔,與現後二世大苦,斷諸善根是大怨敵。這個嗔恨心不但這個瞋恨心不但是使我們後世受苦,現世當下也受苦使我們後世受苦,現世當下也受苦,。。你當時發脾氣的時候,你心裏當你當時發脾氣的時候,你心裏當時身時身體心心就就然生起不安了。不安了。最近甚至有人甚至有人,,我聽說有一個人,他是高血壓的,他大發脾氣,拿我聽說有一個人,他是高血壓的,他大發脾氣,拿出去起個起個東西,扔東西,扔去東西出去出去要打人的時候,就血管爆裂死要打人的時候,就血管爆裂死掉了。掉了。因爲他嗔心一起的話,因爲他瞋心一起的話,血這個血管脹了,這個高血壓這個血管脹了,這個高血壓嘛嘛麼,血管就破了,,血管就破了,血出破血破血了腦溢血就死了,當下東西還沒扔出了腦溢血就死了,當下東西還沒扔出去去就死了。就死了。嗔就是說現世後世都要瞋就是說現世後世都要生大生大受苦苦了的的,而且要斷善根的,這是我們最大的怨敵。,而且要斷善根的,這是我們最大的怨敵。
如《入行論》雲:如《入行論》雲:「「無罪能如瞋。無罪能如瞋。」」
那麼入行論裏邊有就說這個話:無罪能如嗔。沒有一個罪沒有一個罪它它的障,的障,它它他的過失能比嗔那麼大的過失能比瞋那麼大,。。就是說嗔能斷一切善根了,沒有一個罪比嗔那麼大是沒有的,嗔的罪最大。就是說瞋能斷一切善根了,沒有一個罪比瞋那麼大是沒有的,瞋的罪最大。
故一切種莫令生起,故一切種莫令生起,勵修忍辱,若不生瞋,則於現法,亦極安樂。勵修忍辱,若不生瞋,則于現法,亦極安樂。
故一切種莫令生起,勵修忍辱,若不生嗔鎮,則于現法,亦極安樂。所以說所以說呢,呢,““一切種莫令生起一切種莫令生起””,想盡辦法,不要,想盡辦法,不要讓給給嗔心生起來,修瞋心生起來,修忍忍辱。辱。那麼那麼,忍辱波羅密多裏面就講了很多忍辱波羅蜜多裏面就講了很多,這個這個防止嗔心起的一些觀防止瞋心起的一些觀相想了,那麼我們想了,那麼我們這本在在基本叁學裏邊,也有很多基本叁學裏邊,也有很多麼,嘛。嘛。要怎麼觀要怎麼觀怎麼觀怎麼觀,,要把把他嗔心瞋心都把它息都把它息歇下去下去,修忍辱,修忍辱。。修忍辱不是說修忍辱不是說熬在那裏熬在那裏啊,,沒有智慧的,熬在那裏幹受苦沒有智慧的,熬在那裏幹受苦啊,這不是的。,這不是的。你越熬越氣,你熬到後來熬不住了,你越熬越氣,氣到後來熬不住了,““嘣嘣””的一下就爆掉了。的一下就爆掉了。這個要有智慧的,這個要有智慧的,反正反正我們一切一切我們我們佛教都離不開智慧的佛教都離不開智慧的,。。那麼智慧如何觀想呢?那麼智慧如何觀想呢?這個忍辱波羅密多這個忍辱波羅蜜多裏面後後頭都頭都面要要祥細詳詳細細地講,地講,那麼那麼學過叁學的也就知道了。學過叁學的也就知道了。““若不生若不生嗔瞋鎮,則于現法,亦,則于現法,亦極安樂極安樂””,,。嗔如果不生的苦不生嗔的話不生瞋的話,不但後世不受苦,現世也安樂,不但後世不受苦,現世也安樂,。。沒有嗔心沒有瞋心嘛嘛麼,心裏,心裏就很舒泰很舒坦嘛嘛麼。。
…
《廣論講記(四)(中士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