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广论讲记(四)(中士道)▪P71

  ..续本文上一页烦恼的方式了,这方式了,这位个个也是也是个个祖师,他说烦恼起的时候呢,不要懈怠,不要马马虎虎随祖师,他说烦恼起的时候呢,不要懈怠,不要马马虎虎随它它他去了,要当下对治,把去了,要当下对治,把它它他遮除,遮了把遮住,遮了把它它他除掉,不要给除掉,不要给它它他起来。起来。假使不能遮,假使不能遮,他它它力量很大,遮不住,自己力量不够,那就靠三宝上师加持了。力量很大,遮不住,自己力量不够,那就靠三宝上师加持了。那么你马上要设曼陀罗,坛城,供品供那么你马上要设“曼陀罗”,坛城,供品供起起出来,供养祈祷,来,“供养祈祷“尊长尊长””,就是上师就是上师了,、““本尊本尊””加持自己,加持自己,就就这样这样子跟烦恼斗。跟烦恼斗。““次缘烦恼次缘烦恼””,然后,然后这样供养祈祷之后,就供养祈祷之后,就是呢对了烦恼对了烦恼““忿怒忿怒地念诵念诵””,,念念你那些那些念诵经文经文仪规了仪轨了。这个,,跟烦恼斗了跟烦恼斗了,。。““即能折伏即能折伏””。,,就是就是这样子呢,就是说这样子呢,就是说就就能把能把它它他折伏了。折伏了。就是就是说自己力量不够的时候,马上设坛城,供养,祈祷上师三宝加持自己,那么靠这个念诵的法,来说自己力量不够的时候,马上设坛城,供养,祈祷上师三宝加持自己,那么靠这个念诵的法,来把他跟跟他它它相斗相斗,。。那么这样子呢,可以把那么这样子呢,可以把它它他折伏折伏的的的。。

  

  朗日塘巴亦云:朗日塘巴亦云:「「彼又云移动住处,劲举项颈,亦能折伏,可见彼与烦恼斗爭。彼又云移动住处,劲举项颈,亦能折伏,可见彼与烦恼斗争。」」

  朗日塘巴也说:彼又云移动住处,劲举项颈,亦能折伏,可见彼与烦恼斗争。那么他就是说,前面那个女绒巴了,他斗烦恼的样子,他说他呢看到烦恼来了他就是说,前面那个女绒巴了,他斗烦恼的样子,他说他呢看到烦恼来了之后呢,做那些呢,做那些跟烦恼斗的跟烦恼斗的他该做的那些事情,看到他怎么呢事情,看到他怎么呢,??就是移动住处,这个地方,调个地方住,把头颈仰起来,这样子做,也能够折伏烦恼。就是“移动住处”,这个地方,调个地方住,把头颈仰起来,这样子做,也能够折伏烦恼。这个样子呢,就看到他这个样子呢,就看到他在在跟跟烦恼斗了烦恼斗了。。,那么烦恼斗的样子呢,那么烦恼斗的样子呢,他就人家人家看看得得的出来了。出来了。

  

  此复应如阿兰若师云:此复应如阿兰若师云:「昼夜唯应「昼夜唯应,,观察自心,岂有余事。观察自心,岂有余事。」」

  ““此复应如阿兰若师云此复应如阿兰若师云””·,,那么这是那么这是都介绍都介绍断烦恼的方式了,也断烦恼的方式了,也就应当应当像像象阿兰若师他这样做,他怎么说呢阿兰若师他这样做,他怎么说呢,??“““昼昼画夜唯应夜唯应,,观察自心,岂有余事。观察自心,岂有余事”””,我们白天昼夜,只有我们白天昼夜,只有仔细的观察仔细地观察防护自心,不要起烦恼,其它的事情都不在防护自心,不要起烦恼,其他的事情都不在乎乎呼了。了。重点就是把自心观察好,不要起烦恼。重点就是把自心观察好,不要起烦恼。

  依此而行乃能生起。依此而行乃能生起。

  依此而行乃能生起。说要你照你照这样子做呢,对治烦恼的道就能生起来了。这样子做呢,对治烦恼的道就能生起来了。

  又传说大觉又传说大觉沃口窝 沃一日随见几次,尔时定问:一日随见几次,尔时定问:「生善心否。「生善心否。」」

  又传说大觉[口*窩]一日随见几次,尔时定问:生善心否。那么又传说,那么又传说,大觉[口*窩],阿底狭尊者,你一见他,一天阿底峡尊者,你去见他,一天你不管不管你你见他几次,总是要问你的见他几次,总是要问你的,:,““善心生了没有?善心生了没有?””那就观察自心那就观察自心么嘛嘛,好好地观察自己,这是重要的事情,,好好地观察自己,这是重要的事情,修行修行呢就是这样子下手了。就是这样子下手了。 下面就说:

  

  此诸烦恼如何断者。此诸烦恼如何断者。

  此诸烦恼如何断者。烦恼怎么断呢烦恼怎么断呢,??

  谓癡罪重极难远离,为余一切烦恼所依。谓痴罪重极难远离,为余一切烦恼所依。

  ““谓疑罪重极难远离谓痴罪重极难远离””,愚痴,愚痴,、、无明无明呢呢了他这个罪是最大的,这个罪是最大的,““极难远离极难远离””,。。““为余一切烦恼所依为余一切烦恼所依””。,,其它的烦恼都依其他的烦恼都依它它他来的来的,。。

  彼之对治,多修缘起,善巧生死流转还灭。彼之对治,多修缘起,善巧生死流转还灭。

  ““彼之对治,多修缘起彼之对治,多修缘起””,就,就是前面说的缘起法前面说的缘起法。,,多修多修,能够对治能够对治它它他的,((这个愚痴这个愚痴、、,无明无明)的)的,。。““善巧生死流转还灭善巧生死流转还灭””。,,生死流转,生死流转,就是十二因十二因缘了,流转生死,无明缘行,缘了,流转生死,“无明缘行,行缘识……。行缘识……”。那么还灭呢,无明灭故,行缘灭么,行灭么,那么还灭呢,无明灭故,行缘灭么,行灭么,生识识灭了灭了。……。……。这个把这个把它它他善巧地把流转还灭的道理善巧的话善巧地,把流转还灭的道理善巧地,:。

  若能修此,则五见等一切恶见悉不得生。若能修此,则五见等一切恶见悉不得生。

  若能修此,则五见等一切恶见悉不得生。那么这些五毒邪见了,萨伽耶见这些五毒邪见了,萨伽耶见了,、、见取见见取见了,、、禁取见禁取见了等这些恶见等这些恶见呢,都生不起来了。都生不起来了。这个这个就是在在讲缘起的时候,你们讲缘起的时候,你们就就可以可以去,这个广论里边讲的不多,但是《瑜珈,这个广论里边讲的不多,但是《瑜伽师地论》里边就讲了很多,可以除那些前际的恶见,后际的恶见等等,讲了很多,这个科颂里也介绍了一些师地论》里边就讲了很多,可以除那些前际的恶见,后际的恶见等等,讲了很多,这个科颂里也介绍了一些,。。那么这些恶见呢,都能够那么这些恶见呢,都能够…………,因为缘起的道理知道之后,都可以把,因为缘起的道理知道之后,都可以把他它它扫除扫除,。。

  那么这是第一个痴,无明了。那么这是第一个痴,无明了。第二个嗔第二个瞋::

  瞋与现后二世大苦,断诸善根是大怨敌。瞋与现后二世大苦,断诸善根是大怨敌。

  第二个嗔,与现后二世大苦,断诸善根是大怨敌。这个嗔恨心不但这个瞋恨心不但是使我们后世受苦,现世当下也受苦使我们后世受苦,现世当下也受苦,。。你当时发脾气的时候,你心里当你当时发脾气的时候,你心里当时身时身体心心就就然生起不安了。不安了。最近甚至有人甚至有人,,我听说有一个人,他是高血压的,他大发脾气,拿我听说有一个人,他是高血压的,他大发脾气,拿出去起个起个东西,扔东西,扔去东西出去出去要打人的时候,就血管爆裂死要打人的时候,就血管爆裂死掉了。掉了。因为他嗔心一起的话,因为他瞋心一起的话,血这个血管胀了,这个高血压这个血管胀了,这个高血压嘛嘛么,血管就破了,,血管就破了,血出破血破血了脑溢血就死了,当下东西还没扔出了脑溢血就死了,当下东西还没扔出去去就死了。就死了。嗔就是说现世后世都要瞋就是说现世后世都要生大生大受苦苦了的的,而且要断善根的,这是我们最大的怨敌。,而且要断善根的,这是我们最大的怨敌。

  

  如《入行论》云:如《入行论》云:「「无罪能如瞋。无罪能如瞋。」」

  那么入行论里边有就说这个话:无罪能如嗔。没有一个罪没有一个罪它它的障,的障,它它他的过失能比嗔那么大的过失能比瞋那么大,。。就是说嗔能断一切善根了,没有一个罪比嗔那么大是没有的,嗔的罪最大。就是说瞋能断一切善根了,没有一个罪比瞋那么大是没有的,瞋的罪最大。

  故一切种莫令生起,故一切种莫令生起,励修忍辱,若不生瞋,则於现法,亦极安乐。励修忍辱,若不生瞋,则于现法,亦极安乐。

  故一切种莫令生起,励修忍辱,若不生嗔镇,则于现法,亦极安乐。所以说所以说呢,呢,““一切种莫令生起一切种莫令生起””,想尽办法,不要,想尽办法,不要让给给嗔心生起来,修瞋心生起来,修忍忍辱。辱。那么那么,忍辱波罗密多里面就讲了很多忍辱波罗蜜多里面就讲了很多,这个这个防止嗔心起的一些观防止瞋心起的一些观相想了,那么我们想了,那么我们这本在在基本三学里边,也有很多基本三学里边,也有很多么,嘛。嘛。要怎么观要怎么观怎么观怎么观,,要把把他嗔心瞋心都把它息都把它息歇下去下去,修忍辱,修忍辱。。修忍辱不是说修忍辱不是说熬在那里熬在那里啊,,没有智慧的,熬在那里干受苦没有智慧的,熬在那里干受苦啊,这不是的。,这不是的。你越熬越气,你熬到后来熬不住了,你越熬越气,气到后来熬不住了,““嘣嘣””的一下就爆掉了。的一下就爆掉了。这个要有智慧的,这个要有智慧的,反正反正我们一切一切我们我们佛教都离不开智慧的佛教都离不开智慧的,。。那么智慧如何观想呢?那么智慧如何观想呢?这个忍辱波罗密多这个忍辱波罗蜜多里面后后头都头都面要要祥细详详细细地讲,地讲,那么那么学过三学的也就知道了。学过三学的也就知道了。““若不生若不生嗔瞋镇,则于现法,亦,则于现法,亦极安乐极安乐””,,。嗔如果不生的苦不生嗔的话不生瞋的话,不但后世不受苦,现世也安乐,不但后世不受苦,现世也安乐,。。没有嗔心没有瞋心嘛嘛么,心里,心里就很舒泰很舒坦嘛嘛么。。

  

  …

《广论讲记(四)(中士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