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廣論講記(四)(中士道)▪P74

  ..續本文上一頁顔不和美,所發言語不清晰。”」”

  勸發增上意樂經雲:若樂睡眠與昏沈,痰瘾風病及膽疾,其人身中多增長,令彼諸界極擾亂。若樂睡眠與昏沈,集飲食垢腹不清,身重容顔不和美,所發言語不清晰。那麼這是說這是說,睡眠昏沈的壞處了,這是從睡眠昏沈的壞處了,這是從身生生理上來說,理上來說,一般一一本《本《勸發增上意樂經勸發增上意樂經》》上裏面裏面說,假使說你這個歡喜睡眠昏沈的話,那麼要生很多病說,假使說你這個歡喜睡眠昏沈的話,那麼要生很多病,::痰痰癊瘾病病,、、風病風病,、、膽病都要生起來,膽病都要生起來,那個他身裏都要增長這些病。他身裏都要增長這些病。那麼,四大四大呢,混亂,混亂,““諸界諸界””就是四大了,就是四大了,““極擾亂極擾亂””,不調,不調麼嘛嘛,這是一個;,這是一個;第二個頌呢,第二個頌呢,““若樂睡眠與昏沈若樂睡眠與昏沈””,,那麼那麼就是消化不良了,就是消化不良了,““集飲食垢集飲食垢””腹不清。,,飲食這個垢在肚子裏邊排不出來,積在裏邊這個垢在肚子裏邊排不出來,積在裏邊,。。那麼““身重容顔不和美身重容顔不和美””。,,身身麼很重,就是很重,就是不以沒有沒有堪能性了堪能性了。;;他的臉色他的臉色嘛嘛麼不好看不好看,;;說的話呢不清楚說的話呢不清楚。,,昏沈睡眠的人呢,他說話就糊裏糊塗了,半醒半睡的話,哪聽得清楚了昏沈睡眠的人呢,他說話就糊裏糊塗了,半醒半睡的話,哪聽得清楚了??。

  

  又雲:又雲:“「“若樂睡眠與昏沈,其人愚癡失法欲,凡稚退失一切德,退失白法趣黑暗。若樂睡眠與昏沈,其人愚癡失法欲,凡稚退失一切德,退失白法趣黑暗。”」”

  又雲:若樂睡眠與昏沈,其人愚疑失法欲,凡稚退失一切德,退失白法趣黑闇。那麼假使你對昏沈睡眠感興趣的話,這個人就會增長愚癡,假使你對昏沈睡眠感興趣的話,這個人就會增長“愚癡”,““失法欲失法欲””,,善法善法欲,欲,善法的欲樂心就會失掉。善法的欲樂心就會失掉。那麼這是很幼稚,一切功德都會失掉。那麼這是很幼稚,一切功德都會失掉。那麼好的善法那麼好的善法呢失掉了,那麼到哪裏去呢?失掉了,那麼到哪裏去呢?““黑黑暗暗闇””。,,“黑黑闇暗”暗就是不好的了,就是不好的了,那這個無明無明窟窟惡趣了,就是黑惡趣了,就是黑闇暗暗了。了。這個這個中陰身中陰身決定生投到善趣投到善趣裏去。去,看到光明了,到惡趣去呢就是黑看到光明了。到惡趣去呢,就是黑暗暗闇了了。,。黑黑闇暗暗的是不好的的是不好的,。,就是惡趣了,就是惡趣了,要要就是去惡趣去惡趣去去受苦去了。受苦去了。

  

  《念住經》雲:《念住經》雲:“「“諸煩惱所依,獨一謂懈怠諸煩惱所依,獨一謂懈怠,誰有一懈怠,彼便無諸法。,誰有一懈怠,彼便無諸法。”」”

  念住經雲:諸煩惱所依,獨一謂懈怠,誰謂有一懈怠彼便無諸法。煩惱所依靠的煩惱所依靠的唯一唯一皈依的就是靠懈怠的就是靠懈怠,。。你懈怠你懈怠嘛嘛麼就就是不去轉煩惱,不不去轉煩惱,不去對治它對治它嘛嘛麼,它就靠你生存,它就靠你生存麼嘛嘛,。。如果你不懈怠了,對治煩惱了,它就無法生存了。如果你不懈怠了,對治煩惱了,它就無法生存了。所以說你只要有一個懈怠好了,一切善法就生不起來了。所以說你只要有一個懈怠好了,一切善法就生不起來了。““彼便無諸法彼便無諸法””,一切善法,一切善法就沒有了,因爲沒有了,因爲煩惱在的話,善法怎麼生呢?煩惱在的話,善法怎麼生呢?這兩個這兩個是如是如稱稱二二砣砣嘛嘛麼,你煩惱高,善法就低下去了;,你煩惱高,善法就低下去了;善法高善法高麼,煩惱就低下去。,煩惱就低下去。兩個並存是不可能的。兩個並存是不可能的。

  

  《集法句》雲:《集法句》雲:“「“若行于放逸,即壞凡夫心,如商護財貨,智當不放逸。若行于放逸,即壞凡夫心,如商護財貨,智當不放逸。”」”

  集法句雲:若行于放逸,即壞凡夫心,如商護財貨,智當不放逸。這也是說放逸懈怠的的壞處。這也是說放逸懈怠的壞處。假使你放逸的話,那麼假使你放逸的話,那麼你這個心就壞掉了。這個心就壞掉了。你當然凡夫心了,聖者不會放逸了。你當然凡夫心了,聖者不會放逸了。那麼我們要怎樣子呢那麼我們要怎樣子呢,??智者,有智慧的人怎樣子智者,有智慧的人怎樣子呢?呢?““如商護財貨如商護財貨””,一個商主,他的財物,在路上經過那些險路的時候,他決定,一個商主,他的財物,在路上經過那些險路的時候,他決定要要保護要好保護要好好好地地,,。那麼不使他劫賊來搶劫不使他劫賊來搶劫或者或者偷偷麼,他不是來搶麼,就是來偷麼,嘛。嘛。那麼““智智當當者不放逸不放逸””,有智慧的人也就不放逸,跟那個商主護財貨一樣,保護我們的善法要保護好,不能放逸的。,有智慧的人也就不放逸,跟那個商主護財貨一樣,保護我們的善法要保護好,不能放逸的。一放逸呢一放逸呢,就壞了,功德、財都搶去走了就壞了,功德、財都搶去走了嘛嘛麼。。

  

  《本生論》雲:《本生論》雲:“「舍慚爲天王,意違于正法,甯瓦缽蔽衣,觀敵家盛事。”」”

  本生論雲:舍慚爲天王,意違于正法,甯觀敵家盛事。假使說我們這是說這是說正式慚愧了,假使我們舍了慚,把慚的這個不要它。慚愧了,假使我們舍了慚,把慚的這個不要它。那麼那麼,哪怕你做天王,你心違背正法了,那就不好。哪怕你做天王,你心違背正法了,那就不好。哪怕哪怕你做了天王做了天王那麼貴那麼貴,你心違背正法的,將來還是要受苦的。,你心違背正法的,將來還是要受苦的。這個慚沒有了,這個善法就生不起來了。這個慚沒有了,這個善法就生不起來了。那麼你這樣子做那麼你這樣子做了天王,天王,而而沒有慚的話,我情願沒有慚的話,我情願““瓦缽蔽衣瓦缽蔽衣””,穿個破的衣服,不好的衣服,拿個瓦的缽,瓦的缽是低,穿個破的衣服,不好的衣服,拿個瓦的缽,瓦的缽是低下下二的了,便宜的缽了的了,便宜的缽了,。。而““而觀敵家盛事觀敵家盛事””,怨敵,怨敵他們家裏家裏他們他們很好,我情願隨他們好很好,我情願隨他們好。,,我甚至于到他們家裏乞食都可以我甚至于到他們家裏乞食都可以,。。而不願意舍了慚,把慚這個心舍掉了做天王。而不願意舍了慚,把慚這個心舍掉了做天王。這個不如這個不如““瓦缽蔽衣,瓦缽蔽衣,甯觀敵家盛事觀敵家盛事””,人家,人家,,我的怨敵這麼好,我到他家裏乞食,這還情願的我的怨敵這麼好,我到他家裏乞食,這還情願的,;;而慚愧的心不要了,做天王,那是很危險,不能做。而慚愧的心不要了,做天王,那是很危險,不能做。

  

  《親友書》雲:《親友書》雲:“「“大王應知念身住,善逝說爲惟一過,故當勵力勤守念,失念則壞一切法。大王應知念身住,善逝說爲唯一道,故當勵力勤守念,失念則壞一切法。”」”

  ““《《親友書親友書》》雲:雲:“大王應知念身住,善逝說爲大王應知念身住,善逝說爲唯一過,唯一過””,這個是我們看了是講不通,後來呢,就去查藏文的原文,果然是引錯了這個是我們看了是講不通,後來呢,就去查藏文的原文,果然是引錯了,。。該是該是““道道””,寫了一個,寫了一個““過過””,講,講““過過””的話,講不通了。的話,講不通了。

  這是這是《《親友書親友書》,他》,他?見國王,見國王,““應知念身住應知念身住””,就是身念,修身念住,就是身念,修身念住嘛嘛麼,這是唯一道,這是唯一道麼,不是唯一過,不是唯一過麼。。念身住麼念身住麼是好的好的嘛嘛麼,念身,念身念住觀身念住觀身不淨不淨等等等等。。,觀身不淨是好的,那麼這個是那麼這個是提舉舉起正念起正念麼。嘛,嘛,正念是我們修行的正念是我們修行的人的唯一的一個正道唯一的一個正道麼嘛。嘛。,忘失正念了,忘失正念了,那就那就修行就不行了修行就不行了。,,所以呢,佛說這是唯一的道。所以呢,佛說這是唯一的道。

  ““故當勵力勤守念,失念則壞一切法故當勵力勤守念,失念則壞一切法””。,,所以說所以說呢,要努力,勤,精要努力,“勤”,精勤進進地守護正念。地守護正念。假使正念失掉假使正念失掉了,了,一切一切你的善法也就壞掉了。善法也就壞掉了。那就是說正念是非常重要的,佛說的是唯一道那就是說正念是非常重要的,佛說的是唯一道。,,提起正念是修行的最重要的提起正念是修行的最重要的一個一個道道,。。你想你修行沒有正念的話,你怎麼修呢?你想你修行沒有正念的話,你怎麼修呢?正念正念就就是舉個例了,要修身念住是舉個例了,要修身念住麼就得很多好處就得很多好處了嘛嘛,那麼這是說念是重要的,,那麼這是說念是重要的,是是唯一道唯一道,。。那麼既然是唯一道,就要努力地去守這個正念,不守的話,壞一切法。那麼既然是唯一道,就要努力地去守這個正念,不守的話,壞一切法。

  

  《入行論》雲:《入行論》雲:“「“雖諸具多聞,正信樂精進,由無正知過,而令有犯染。雖諸具多聞,正信樂精進,由無正知過,而令有犯染。”」”

  入行論雲:雖諸具多聞,正信樂精進,由無正知過,而令有犯染。即使你多聞,甚至對叁寶即使你多聞,甚至對叁寶也也麼正信,而且很精進,但是沒有正知正信,而且很精進,但是沒有正知。。,沒有正知,就不知取舍。沒有正知,就不知取舍。因爲因爲不知正知呢沒有正知沒有正知,這個過失呢,而有犯染,就會犯罪,犯戒了。,這個過失呢,而有犯染,就會犯罪,犯戒了。那麼就是說要有正知…

《廣論講記(四)(中士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