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廣論講記(叁)(下士道二)▪P2

  ..續本文上一頁,恒作重罪極強猛。”諸白淨業勢力微劣,諸黑惡業至極強力,故墮惡趣。由思此理,起大畏怖,次令發生求依之心。

  那麼這個業呢,如跟《入行論》所說的,怎麼說呢?業就是惡業極強,善業只有一點點。那麼就是說生惡道的因,是極大,生善趣的因,極微弱。他引《入行論》一段文。

  “如黑暗依陰雲中,刹那電閃極明顯,如是佛力百道中,世間福慧略發起,由是其善唯羸劣,恒作重罪極強猛”,他打個比喻,在一片黑暗的陰雲之中,就是半夜裏,烏雲彌天的黑暗的半夜,突然之間閃了一個電閃,極亮。那麼這是個比喻。它說,整個的一片世界上蒙蔽了那些黑業,而白業(善業),僅僅是說像電閃一樣照一下子,照了就沒有了,刹那,;那麼黑業力量強了。

  “如是佛力百道中”,那麼在這個黑暗的世間裏邊,佛有這個威德,他可以給你照一個光明,就像閃電一樣,那麼靠了這個閃電光明呢,世間的福慧,福德、智慧略略地生起一點點。但是這個略生起一點點,刹那子這個電閃又沒有了。生這一點再長不高了,黑暗又蒙,籠罩了整個的宇宙。那這個力量太小了。所以說“由是其善唯羸蠃劣,恒作重罪極強猛”,而這個造的黑業、重罪極強的。善業極少,惡業極大,這個力量是勝不過惡業的。那麼這裏呢,這是引《入行論》的 。

  法尊法師翻的裏邊是“佛力百道中”,這個我們查不出他的依據。,我們根據《入行論》裏邊,隆蓮法師翻的是什麼呢?我們念一下,“猶如長夜黑暗陰雲覆”,這個意思一樣的。“刹那電閃萬象暫顯明”,一刹那的電閃,各式各樣東西就顯,暫時亮一下。“如是以佛神力加持故”,這個是比喻,在我們這個世界上一樣,依佛的威神力加持。“世人福慧萬一須臾生”,因爲佛的加持力,我們世界上的福德智慧,偶爾、萬一、萬分之一稍微生出來一點點。這“須臾”,就是很短,一刹那這個閃電過了之後,又是一片黑暗,又生不起來了。“如是常以微弱之善根,極難對抗罪障大勢力”,所以說你靠這一點點善根的力量,極難對抗這麼大的重罪的勢力。整個的重罪勢力就像一片黑暗那麼多,你的善的力量只有刹那電閃那麼一點點,你怎麼對抗呢?那麼這個《入行論》的後邊呢,就是說要叫你發菩提心了。這個善業那麼小,惡業那麼大,除了發菩提心是沒有辦法對抗的,所以說菩提心的力量能夠消滅一切罪業。那麼這裏呢,我們就是說,只引前面的,就是說黑業是太厲害了,這個善業是太小了。

  “諸白淨業勢力微劣,諸黑惡業至極強力”,因爲白業的力量太小了,惡業的力量太大了。“故墮惡趣。由思此理,起大畏怖”,那麼因爲善業那麼少,惡業那麼大,就像整片的黑暗,只有刹那的電閃了,一會兒功夫,起一點點善業,那麼一會兒又恢複了黑暗了,黑業又把它籠罩起來了,那你個白業勝不過了。那照這樣子想呢,決定要墮惡道的,“故墮惡趣”,決定要去惡趣的。黑業那麼多,白業那麼少,敵不過的。根據業的力量,一定拉你到惡趣去,這樣子思惟之後,“起大怖畏”,就像說起前面的“腦漿炎熱,起坐慞慌”“腦漿炎熱,起坐慞慌”,要這樣子,“無甯方便”“無甯方便”,這個恐怖心起了之後,那追求怎麼解除這個恐怖呢?要歸依叁寶。除了歸依叁寶沒有第二個方法可以解除我們這些恐怖的,那麼我們唯一的方法就趕快歸依叁寶。

  我記得在海口的時候,有幾個居士歸依,一大批在看。他們對歸依感興趣,卻是不敢歸依,就怕歸依了,什麼“這個做不得,那個做不得”,享受的事情限製掉了。所以說,每一次歸依,他都來看,看了半天又不歸依。唉!他們就不懂了,你那麼大的惡趣的苦,等在裏邊,只有唯一的方法可以解除苦――歸依,但是看了人家歸依,自己卻不歸依,那就是說自己還想受苦。他就不懂,歸依是脫苦的門,唯一的救苦才是靠歸依,你怎麼不歸依呢?這個跟他說也說不清楚。我在那個地方就呆了叁天,他們是一會兒見了,一會兒不見了,說也沒辦法說了,只好就算了。給他種個善根,看看了人家歸依,將來自己能夠引起善根歸依麼最好,如果這一輩子歸不了依,以後都不曉哪一輩子了,總希望他們能夠這輩子歸依吧。

  “次令發生求依之心”,這個要解脫這個怖畏呢,唯一的方法是歸依了。那趕快要生起求歸依的心。

  

  猶如陳那菩薩雲:“安住無邊底,生死大海中,貪等極暴惡,大鯨嚼其身,今當歸依誰。”

  “猶如陳那菩薩雲”,陳那菩薩有一本書,“:安住無邊底,生死大海中,貪等極暴惡,大鯨嚼其身,今當歸依誰”,陳那菩薩有一本書, 裏面這麼說,我們現在處在無底的苦海之中,這個生死大海,無邊的廣大,無邊的深,既沒有邊,又沒有底,這麼一個大海。大海裏邊呢,生死大海裏,充滿了苦難。這個“貪等極暴惡,大鯨嚼其身”,海裏邊不是最可怕的是鯨魚嗎?它什麼的魚,船都吞得下去,不要說你一個人。那麼這些鯨魚是什麼呢?就是貪、瞋、癡的大煩惱,極重的煩惱驅使我們造很多的惡業。這個惡業,就使我們受很大的苦。

  麼那“今當歸依”,在這個恐怖之中,我們要靠哪個人來解脫這個苦難呢?那麼這裏下邊宗大師就說了。

  

  總爲二事:一由惡趣等自生怖畏,二深信叁寶,有從彼中救護堪能。故若此二,唯有虛言,則其歸依亦同于彼。若此二因,堅固猛利,則其歸依亦能變意,故應勵力勤修二因。

  總的來歸納,有兩個事情。一,“由惡趣等自生怖畏”,二,“深信叁寶,有從彼中救護堪能”,這是我們在歸依的時候,經常給大家說,要發這個心。

  第一個,“惡趣等”,惡趣是叁惡道,“等”就是說叁界也是很苦的。初發心的,粗的厭離呢,厭離惡趣;細的厭離呢,厭離叁有,整個叁界都是苦。 《法華經》說,“叁界無安,猶如火宅”,整個叁界都是大火所燒的房、屋子,哪有安穩之處呢?那麼這個“等”就是說惡趣、叁有都是苦的。那麼最明顯的還是惡趣。對下士來說,初學的來說,惡趣的苦一想呢,寒毛豎立。,“自生怖畏”,那就是說第一個,要對惡趣生怖畏心。你如果對惡趣生怖畏心沒有,那麼你求歸依的心也不夠,那麼你這個歸依叁寶力量不夠的,是表面的文章,做戲一樣的,産生不了力量的。所以說,第一個,我們要對惡趣的苦生極大的怖畏。

  第二個,“深信”,深深地相信,只有叁寶才能把我們從惡趣的苦裏救出來(那麼叁有的苦當然也在裏頭),只有叁寶能救,這個心一定要生起來。你如果說惡趣的苦倒生起來害怕,你相信叁寶能救,其他教、天神、氣功外道也能救的話,那你歸依歸不上去的。因爲你求救的人不知取舍,哪是該取的,能夠真正救我們的,哪些實際上不能救,而你認爲他能救的,搞不清楚,走錯了門了,那就要完了,也得不了救。所以說惡趣的苦固然重要,但是能夠救我們出苦難的人是什麼,這個要搞清楚,搞不清楚的話,還是不行。這兩個都不能少。

  所以說“總爲二事”,總的歸納起來,兩個事情:一個是惡趣的苦,能夠生起極大的怖畏;一個呢,深深地相信,除了叁寶以外,沒有人能救我的。只有叁寶從這個裏邊,苦難裏邊,有這個堪能,能救,其它是不行的。那麼這個心生了,才是真正的歸依了。我們爲什麼在歸依之前,要問你是不是練氣功呢。,有的人他練氣功,認爲氣功也能救他,也能把身體健康等等,那你這個歸依心就不行了,得不到歸依體的。一定要說唯一的能救我們的,而且深深地相信,只有叁寶能救,那你才生起歸依的體。

  “故若此二,唯有虛言,則其歸依亦同于彼”,所以說這兩個事情,假使你“唯有虛言”,沒有真正地生起感受的話,沒有真正地起那個恐怖心,沒有真正地相信只有叁寶能救的話,那麼你這個歸依“亦同于彼”,也在虛言,空的,沒有用的,不起作用的。那麼所以說,我們在歸依之前,一定要大家聽一聽開示,也是這個意思,不聽開示的話,你這兩個事情搞不清楚。你這個歸依,白歸依的,也是虛言,白白辛苦了。紅包了,送上去了,白送。頭磕了,白磕的。那麼一定要把這個道理搞清楚,這個歸依才是真的。所以從這一點說,我們說歸依的人很多(我們現在歸依叁寶的人很多),而真正得到歸依體的人有多少?你們去算一算,是不是能夠明白這些道理而歸依的有多少?那極少了。

  “若此二因,堅固猛利,則其歸依亦能變意,故應勵力勤修二因”,所以說這兩個因,就是恐怖惡趣,相信叁寶能救。如果很堅強猛利的,那麼你歸依的依呢,歸依之後呢,可以淨化你的身心的力量也是極強的,也能夠得到救。對歸依叁寶之後,你改變心意了,那你叁寶救護力量就來了。你如果不改變心意的話,那麼叁寶雖然遍虛空、盡法界,都有叁寶能量都充滿的,但是你心意沒轉變,得不到加持,很可惜。

  我們經常說,“如入寶山空手回”,寶山去了,空手回來,很可惜,那你還跑到寶山去。現在佛的力量,法界充滿,就在你身邊,而你還拿不到,這可惜不可惜?就是你沒有信心,或者信心不堅固,或者是雜了一些私心雜念,那麼得不到加持。所以說,這兩個因要好好地、努力地勤修。一個是對惡趣生怖畏心,一個深信叁寶,確實有能力把自己救出來,而唯一的能救的,也就是叁寶。這兩個東西――這兩個事情,極重要,要好好地修。那麼要修的話,下邊要講很多了。

  

   壬二 由依彼故所歸之境分二

  

  第二由依彼故所歸之境分二:一正明其境,二應歸依此之因相。今初

  “第二由依彼故所歸之境”,歸依叁寶,歸依的境是什麼?又分兩個。“正明其境,應歸依此之因相”,第一個告訴你,歸依的是什麼東西,他的境是什麼。那麼爲什麼要歸依,它的因相、它的原因。那麼一個個講。

  

   癸一 正明其境

  

  如《百五十頌》…

《廣論講記(叁)(下士道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