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广论讲记(三)(下士道二)▪P2

  ..续本文上一页,恒作重罪极强猛。”诸白净业势力微劣,诸黑恶业至极强力,故堕恶趣。由思此理,起大畏怖,次令发生求依之心。

  那么这个业呢,如跟《入行论》所说的,怎么说呢?业就是恶业极强,善业只有一点点。那么就是说生恶道的因,是极大,生善趣的因,极微弱。他引《入行论》一段文。

  “如黑暗依阴云中,刹那电闪极明显,如是佛力百道中,世间福慧略发起,由是其善唯羸劣,恒作重罪极强猛”,他打个比喻,在一片黑暗的阴云之中,就是半夜里,乌云弥天的黑暗的半夜,突然之间闪了一个电闪,极亮。那么这是个比喻。它说,整个的一片世界上蒙蔽了那些黑业,而白业(善业),仅仅是说像电闪一样照一下子,照了就没有了,刹那,;那么黑业力量强了。

  “如是佛力百道中”,那么在这个黑暗的世间里边,佛有这个威德,他可以给你照一个光明,就像闪电一样,那么靠了这个闪电光明呢,世间的福慧,福德、智慧略略地生起一点点。但是这个略生起一点点,刹那子这个电闪又没有了。生这一点再长不高了,黑暗又蒙,笼罩了整个的宇宙。那这个力量太小了。所以说“由是其善唯羸蠃劣,恒作重罪极强猛”,而这个造的黑业、重罪极强的。善业极少,恶业极大,这个力量是胜不过恶业的。那么这里呢,这是引《入行论》的 。

  法尊法师翻的里边是“佛力百道中”,这个我们查不出他的依据。,我们根据《入行论》里边,隆莲法师翻的是什么呢?我们念一下,“犹如长夜黑暗阴云覆”,这个意思一样的。“刹那电闪万象暂显明”,一刹那的电闪,各式各样东西就显,暂时亮一下。“如是以佛神力加持故”,这个是比喻,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一样,依佛的威神力加持。“世人福慧万一须臾生”,因为佛的加持力,我们世界上的福德智慧,偶尔、万一、万分之一稍微生出来一点点。这“须臾”,就是很短,一刹那这个闪电过了之后,又是一片黑暗,又生不起来了。“如是常以微弱之善根,极难对抗罪障大势力”,所以说你靠这一点点善根的力量,极难对抗这么大的重罪的势力。整个的重罪势力就像一片黑暗那么多,你的善的力量只有刹那电闪那么一点点,你怎么对抗呢?那么这个《入行论》的后边呢,就是说要叫你发菩提心了。这个善业那么小,恶业那么大,除了发菩提心是没有办法对抗的,所以说菩提心的力量能够消灭一切罪业。那么这里呢,我们就是说,只引前面的,就是说黑业是太厉害了,这个善业是太小了。

  “诸白净业势力微劣,诸黑恶业至极强力”,因为白业的力量太小了,恶业的力量太大了。“故堕恶趣。由思此理,起大畏怖”,那么因为善业那么少,恶业那么大,就像整片的黑暗,只有刹那的电闪了,一会儿功夫,起一点点善业,那么一会儿又恢复了黑暗了,黑业又把它笼罩起来了,那你个白业胜不过了。那照这样子想呢,决定要堕恶道的,“故堕恶趣”,决定要去恶趣的。黑业那么多,白业那么少,敌不过的。根据业的力量,一定拉你到恶趣去,这样子思惟之后,“起大怖畏”,就像说起前面的“脑浆炎热,起坐慞慌”“脑浆炎热,起坐慞慌”,要这样子,“无宁方便”“无宁方便”,这个恐怖心起了之后,那追求怎么解除这个恐怖呢?要归依三宝。除了归依三宝没有第二个方法可以解除我们这些恐怖的,那么我们唯一的方法就赶快归依三宝。

  我记得在海口的时候,有几个居士归依,一大批在看。他们对归依感兴趣,却是不敢归依,就怕归依了,什么“这个做不得,那个做不得”,享受的事情限制掉了。所以说,每一次归依,他都来看,看了半天又不归依。唉!他们就不懂了,你那么大的恶趣的苦,等在里边,只有唯一的方法可以解除苦――归依,但是看了人家归依,自己却不归依,那就是说自己还想受苦。他就不懂,归依是脱苦的门,唯一的救苦才是靠归依,你怎么不归依呢?这个跟他说也说不清楚。我在那个地方就呆了三天,他们是一会儿见了,一会儿不见了,说也没办法说了,只好就算了。给他种个善根,看看了人家归依,将来自己能够引起善根归依么最好,如果这一辈子归不了依,以后都不晓哪一辈子了,总希望他们能够这辈子归依吧。

  “次令发生求依之心”,这个要解脱这个怖畏呢,唯一的方法是归依了。那赶快要生起求归依的心。

  

  犹如陈那菩萨云:“安住无边底,生死大海中,贪等极暴恶,大鲸嚼其身,今当归依谁。”

  “犹如陈那菩萨云”,陈那菩萨有一本书,“:安住无边底,生死大海中,贪等极暴恶,大鲸嚼其身,今当归依谁”,陈那菩萨有一本书, 里面这么说,我们现在处在无底的苦海之中,这个生死大海,无边的广大,无边的深,既没有边,又没有底,这么一个大海。大海里边呢,生死大海里,充满了苦难。这个“贪等极暴恶,大鲸嚼其身”,海里边不是最可怕的是鲸鱼吗?它什么的鱼,船都吞得下去,不要说你一个人。那么这些鲸鱼是什么呢?就是贪、瞋、痴的大烦恼,极重的烦恼驱使我们造很多的恶业。这个恶业,就使我们受很大的苦。

  么那“今当归依”,在这个恐怖之中,我们要靠哪个人来解脱这个苦难呢?那么这里下边宗大师就说了。

  

  总为二事:一由恶趣等自生怖畏,二深信三宝,有从彼中救护堪能。故若此二,唯有虚言,则其归依亦同于彼。若此二因,坚固猛利,则其归依亦能变意,故应励力勤修二因。

  总的来归纳,有两个事情。一,“由恶趣等自生怖畏”,二,“深信三宝,有从彼中救护堪能”,这是我们在归依的时候,经常给大家说,要发这个心。

  第一个,“恶趣等”,恶趣是三恶道,“等”就是说三界也是很苦的。初发心的,粗的厌离呢,厌离恶趣;细的厌离呢,厌离三有,整个三界都是苦。 《法华经》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整个三界都是大火所烧的房、屋子,哪有安稳之处呢?那么这个“等”就是说恶趣、三有都是苦的。那么最明显的还是恶趣。对下士来说,初学的来说,恶趣的苦一想呢,寒毛竖立。,“自生怖畏”,那就是说第一个,要对恶趣生怖畏心。你如果对恶趣生怖畏心没有,那么你求归依的心也不够,那么你这个归依三宝力量不够的,是表面的文章,做戏一样的,产生不了力量的。所以说,第一个,我们要对恶趣的苦生极大的怖畏。

  第二个,“深信”,深深地相信,只有三宝才能把我们从恶趣的苦里救出来(那么三有的苦当然也在里头),只有三宝能救,这个心一定要生起来。你如果说恶趣的苦倒生起来害怕,你相信三宝能救,其他教、天神、气功外道也能救的话,那你归依归不上去的。因为你求救的人不知取舍,哪是该取的,能够真正救我们的,哪些实际上不能救,而你认为他能救的,搞不清楚,走错了门了,那就要完了,也得不了救。所以说恶趣的苦固然重要,但是能够救我们出苦难的人是什么,这个要搞清楚,搞不清楚的话,还是不行。这两个都不能少。

  所以说“总为二事”,总的归纳起来,两个事情:一个是恶趣的苦,能够生起极大的怖畏;一个呢,深深地相信,除了三宝以外,没有人能救我的。只有三宝从这个里边,苦难里边,有这个堪能,能救,其它是不行的。那么这个心生了,才是真正的归依了。我们为什么在归依之前,要问你是不是练气功呢。,有的人他练气功,认为气功也能救他,也能把身体健康等等,那你这个归依心就不行了,得不到归依体的。一定要说唯一的能救我们的,而且深深地相信,只有三宝能救,那你才生起归依的体。

  “故若此二,唯有虚言,则其归依亦同于彼”,所以说这两个事情,假使你“唯有虚言”,没有真正地生起感受的话,没有真正地起那个恐怖心,没有真正地相信只有三宝能救的话,那么你这个归依“亦同于彼”,也在虚言,空的,没有用的,不起作用的。那么所以说,我们在归依之前,一定要大家听一听开示,也是这个意思,不听开示的话,你这两个事情搞不清楚。你这个归依,白归依的,也是虚言,白白辛苦了。红包了,送上去了,白送。头磕了,白磕的。那么一定要把这个道理搞清楚,这个归依才是真的。所以从这一点说,我们说归依的人很多(我们现在归依三宝的人很多),而真正得到归依体的人有多少?你们去算一算,是不是能够明白这些道理而归依的有多少?那极少了。

  “若此二因,坚固猛利,则其归依亦能变意,故应励力勤修二因”,所以说这两个因,就是恐怖恶趣,相信三宝能救。如果很坚强猛利的,那么你归依的依呢,归依之后呢,可以净化你的身心的力量也是极强的,也能够得到救。对归依三宝之后,你改变心意了,那你三宝救护力量就来了。你如果不改变心意的话,那么三宝虽然遍虚空、尽法界,都有三宝能量都充满的,但是你心意没转变,得不到加持,很可惜。

  我们经常说,“如入宝山空手回”,宝山去了,空手回来,很可惜,那你还跑到宝山去。现在佛的力量,法界充满,就在你身边,而你还拿不到,这可惜不可惜?就是你没有信心,或者信心不坚固,或者是杂了一些私心杂念,那么得不到加持。所以说,这两个因要好好地、努力地勤修。一个是对恶趣生怖畏心,一个深信三宝,确实有能力把自己救出来,而唯一的能救的,也就是三宝。这两个东西――这两个事情,极重要,要好好地修。那么要修的话,下边要讲很多了。

  

   壬二 由依彼故所归之境分二

  

  第二由依彼故所归之境分二:一正明其境,二应归依此之因相。今初

  “第二由依彼故所归之境”,归依三宝,归依的境是什么?又分两个。“正明其境,应归依此之因相”,第一个告诉你,归依的是什么东西,他的境是什么。那么为什么要归依,它的因相、它的原因。那么一个个讲。

  

   癸一 正明其境

  

  如《百五十颂》…

《广论讲记(三)(下士道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