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聽佛的教授、教誡,那麼做好的事情,慢慢地由增上生,得到決定勝,一切安樂,世出、世間的都能夠得到。那麼所以關鍵呢,先要歸依。那麼自己歸依了,知道這個好處呢,也要使一切有情,也同樣得到好處。所以說,要安立衆生,令他也歸依。
第四隨作何事,有何所須,皆當供養啓白叁寶,棄舍世間諸余方便者。謂隨作爲何種所作,隨見何等緊要重事,應依叁寶及興隨順叁寶供養。于一切種,不應依止不順叁寶邪道等儀,一切時中應當至心歸憑叁寶。
“ 第四隨作何事,有何所須,皆當供養啓白叁寶,棄舍世間諸余方便者”,就是說不管你做……,有産生一些事情,有什麼事情,有什麼需要,應當先要供養叁寶,要陳白叁寶。不要用世間的那一些方法來做。這個當然是大的事情、重要的事情,小小瑣碎事情當然不要此例了。那麼下邊廣講了。
“謂隨作爲何種所作,隨見何等緊要重事”,這是大事情了。“應依叁寶及興隨順叁寶供養”,那麼我們要做一些事情,那麼看到一些重要的事情(發覺或者看到一些重要事情),那麼要依靠叁寶,而興供養,興什麼供養呢?隨順叁寶的供養,就是說不要順隨世間,也不要隨順外道的供養。要依叁寶,歸依叁寶。同時興供養,興隨順叁寶的供養。就是叁寶內部的供養的方式,怎麼做就怎麼作。
“一切種”,就是不管你任何的情況之下,不應當依靠那些,“不順叁寶邪道等儀式”,就是供養的儀式呢,不要以不順叁寶的,邪道的那些儀式。他們藏地,邪道就是苯教(黑教)。我們漢地,邪道就是鬼神教、氣功師之類的。那麼我們要什麼要緊事情,第一個是依靠叁寶、歸依叁寶;第二個呢,要興供養。興供養要隨順叁寶的供養,不要隨順那些不順叁寶的,邪道的儀式來供養。那麼世間的供養也不要隨順,世間的那一套跟叁寶不順的也不要。那麼邪道的、黑教的等等,當然更不要。
“一切時中應當至心歸憑叁寶”,“一切時中”,任何時候,都要至心的、一心地依靠,“歸憑”,“憑”也是依靠的意思,完全依靠叁寶,一切其他的力量不要依靠,只依靠叁寶,這個佛弟子應當這樣做。
但是前面說過的,世間那些人也好,其他的教徒也好,給他作幫助,假使說看醫生,你付了錢,叫他看醫生,這些是可以的。那麼真正的依靠呢,是要依靠叁寶的。求幫助,鬼神也可以,其他的教徒也可以,這個是另外一回事情,不是依靠,他是求幫助,這是另外一事。那有的人過份了,就是什麼那些鬼神、外道的教徒,就當仇人看了,這個也不必。有的時候,可以他們幫助的,也可以求他們幫助一下。但是,不是歸依,不是依靠。這僅僅是作朋友之間的一種幫助而已。
第五由知勝利,晝叁夜叁,勤修歸依分二,一《攝分》所出勝利,二教授所出勝利。
那麼第五科,“第五由知勝利,晝叁夜叁,勤修歸依”,知道叁寶的好處,殊勝的利益,晝叁時,夜叁時,要勤修歸依,好好的修歸依的這個法。
那麼這分兩科:“一、《攝分》所出勝利,二、教授所出勝利”。《攝分》就是說《瑜伽師地論·攝抉擇分》裏邊說的好處,這是第一個。第二個,我們自己的教授裏邊,傳承所說的一些利益。
初中有二四聚。初四聚中,一獲廣大福者,如《無死鼓音陀羅尼》雲:「佛世尊難思,正法亦難思,聖僧不思議,諸信不思議,異熟亦難思。」
那麼先說第一種,“初中有二四聚”,有兩個四聚。那麼我們的表呢,可以對照來看一下。勝利呢,初,《攝抉擇分》裏邊兩個四聚,第一個四,一是“獲廣大福”,得到廣大的福報。“如《無死鼓音陀羅尼》”,這一本書,“雲:佛世尊難思,正法亦難思,聖僧不思議,諸信不思議,異熟亦難思”,那麼就是說得到廣大的福德、福報了,就是說佛世尊的功德,是難思,不可思議的;正法的功德也不可思議的;這個聖僧,證果證道以上,見道以上的,叫聖僧,他的功德也不可思議的;“諸信不思議”,能夠對叁寶起至誠信心的,這個也是不可思議的;那麼你以至誠信心相信叁寶,那麼你感的異熟果也是不可思議的。這幾個不可思議,主要是叁寶的功德不可思議,而感到的一切。我們能夠淨信叁寶之後,感的異熟果同樣也能得不可思議,那就是可以獲得廣大的福。
《攝波羅蜜多論》亦雲:「歸依福有色,叁界器猶狹,如大海水藏,非握能測量。」
“《攝波羅蜜多論》亦雲:歸依福有色,叁界器猶狹,如大海水藏,非握能測量”,他說歸依的福報,我們由歸依叁寶所感得的福報,假使有色,有形色的話,假使有體、有體積的話,那麼整個的叁界也容納不下。那這個福報呢,就超過叁界的容量。那麼打個比喻,大海的水,非我們一個手這樣子淘拿得完的,我們手去拿,怎麼拿得完呢?大海水是無量,那是很大的水藏。那個,你手拳頭去抓呢,抓到多少呢?這個不能測量,一把一把抓的話,到底多少把?那是無可測量的。這是說歸依叁寶之後,獲得的福報呢,是無量無邊。
二獲大歡喜者,如《念集》中雲:「若諸日夜中,能隨念諸佛,正歸依佛者,此是人所得。」于余二寶亦如是說。我今獲得依止如是叁寶歸宿,是爲善得,作意思惟,增長歡喜。
第二,“獲大歡喜,如《念集》中雲:若諸日夜中,能隨念諸佛,正歸依佛者,此是人所得。于余二寶亦如是說。我今獲得依止如是叁寶歸宿,是爲善得,作意思惟,增長歡喜”,那麼這個經裏邊這麼說,假使我們晝夜的時候能夠隨念叁寶,正歸依佛,就是能隨念佛,能夠隨念佛的功德,而正如法地去歸依佛的話,這個人所得到的,那這個就是下邊――“此是人所得”,只是人才能得到,暇滿人身才能得到的。那麼,其對佛寶如此,法寶、僧寶也是如此。這個話呢,沒有說透了。下邊宗大師解釋:他說“我今獲得依止如是叁寶歸宿”,我現在能夠得到依止叁寶爲我的歸宿,“是爲善得”,這個是最好的一個收獲。那麼“作意思惟”,這樣子想呢,這是增長歡喜心,增長廣大的歡喜心,因爲叁寶的功德無量無邊,我現在以這個暇滿人身,能夠碰到叁寶,能夠如法地歸依,那麼這個利益是無邊了,那就是生極大歡喜心了。
叁獲叁摩地,四獲大清淨者,謂由等持及以慧學而得解脫。
第叁,“獲叁摩地”,得到歸依叁寶之後, 我們可以慢慢地從戒而入定了,這個得到叁摩地。第四,“獲大清淨”,得了叁摩地之後,可以開發智慧,依定、慧兩個,就可以解脫,即得解脫的最大安樂、清淨。那麼世間不清淨了,解脫了世間的這些染汙呢,得大清淨。所以說,“謂由等持及以慧學”,因爲得了叁摩地之後,就可以開智慧。開了智慧之後,斷煩惱、出叁界,得大清淨。
那麼,這是《瑜伽地師論》的第一個四聚。
第二四聚中,一具大守護者,至下當說。
第二個還有四聚。“具大守護”,“具大守護”就是歸依叁寶之後,得極大的保護,“此下當說”,下面要說,這裏舉例就不舉了。
二于一切種邪勝解障,皆得輕微,或永滅盡者, 謂由信解、歸依惡師惡法惡友增上力故,造諸惡業,皆得輕微,當得清淨。
“二于一切種邪勝解障,皆得輕微,或永滅盡者”,“邪勝解障”,邪的勝解,對一切邪法、邪教,他起勝解――決定不疑的解,這個是一個障。那麼這種障呢,歸依叁寶之後,可以使他輕微、減輕,或者永遠滅盡,把它滅完。我們不是經常用四歸依這個方法解除那些氣功外道的那些障礙嘛。這些邪的障礙,只要你歸依叁寶好了,就可以慢慢地減輕,甚至于永遠消滅。那麼念過四歸依的人,得了好處的,心裏就有體會,有的是減輕了,有的是全部解除了。
“謂由信解、歸依惡師惡法惡友增上力故,造諸惡業,皆得輕微,當得清淨”,邪信解,就是信解什麼呢?信解歸依惡師(外道的師)、惡法(外道的法)、惡友(外道的教徒),這些力的增上,就是靠了這些力量,造了很多惡業。那麼這種信解呢,要造惡業的。那麼這種信解歸依叁寶之後,都能夠輕微,能夠清淨,永遠滅除。
叁得墮入正行 正至 善士數中,
這裏我們有個注解,“墮入正行正至善士數中”,歸依叁寶之後,有什麼好處?可以進入正行的、正至的善士裏邊,就是說,屬于他們的隊伍裏邊去了。
四爲其大師同梵行者,及于聖教淨信諸天,愛念歡喜者,謂得趣入善士數中,爲大師等之所喜樂。
第四,“爲其大師同梵行者,及于聖教淨信諸天,愛念歡喜者”,就是說我們歸依叁寶之後,可以爲大師(佛)、同梵行者(那些僧寶),還有這些對叁寶淨信的那些天,都歡喜、愛念。對我們生愛念,生歡喜。爲什麼?“謂得趣入善士數中”,就是前面說的,我們已經得到善士的一個行列裏邊去了。“爲大師等之所喜樂”,那麼佛、僧都很歡喜。
諸天如何歡喜者,謂彼歡喜唱如是言,我等由其成就歸依,從彼處沒來生此間。是諸人等,今既成就多住歸依,亦當來我衆同分中。
那麼天也歡喜,信佛的天也歡喜。天怎麼歡喜呢?“謂彼歡喜唱如是言”,天上的人呢,愛唱歌了。他們就唱,這麼唱起來了:“我等由其成就歸依,從彼處沒來生此間。是諸人等,今既成就多住歸依,亦當來我衆同分中”,那麼天就這麼說,我們因爲過去呢,成就歸依,就是,依靠歸依。成就了歸依的體嘛,得到歸依功德。“從彼處沒”,從以前人間,受了歸依之後,死了,到天上來了。那麼這些人也。“成就多住歸依”,他們也是成就了歸依,住了歸依體裏邊,將來同樣也會得生到我們天上來。那麼這就是說歸依之後能生天了,那麼這個天上的人很歡喜。佛、僧當然更歡喜了,不單是天了,他歸依之後,將來成佛嘛,可以慢慢地修行成佛,增上生、決…
《廣論講記(叁)(下士道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