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廣論講記(叁)(下士道二)▪P42

  ..續本文上一頁,也有是業業道的,兩個意思都有的,都在這個裏邊。這個意思,比較好象是微細一點了,希望大家下去討論一下。參考麼《俱舍》的業道那裏去參考一下。

  好,今天時間到了。

  

  第四十叁講  

  

  《菩提道次第廣論》。上一次我們把十個惡業道講完了,那麼其中在最後叁個意業道裏邊,它就是又加了一個,這個貪瞋邪見的圓滿五相。那麼這個裏邊有的人就混淆了,把這個業道認爲是具足五相圓滿的業道,這個不是的。業道的是不是業道,要看前面的條件。就是說有事、有意樂、有加行、有究竟,這些合適了,就成業道。那麼業道裏邊有最厲害的,也有些差一點的,那就是說後邊具不具足五相的問題了。那並不是說五相圓滿的是業道,五相不圓滿的不叫業道,這個是不對的。那麼有人這個問題想不通,那麼把這個原則性:判別是不是業道的在前頭,判別業道圓不圓滿的在後頭,這兩個標准不是一個,不要混起來。

  那麼現在我們今天是接下去。昨天那個關于這個業道的問題,因爲學過《俱舎》的呢,沒有問題,沒學過《俱舎》的,好象有點陌生,。那麼我們今天,因爲昨天時間到了,講略了,今天再重複一下。那麼什麼叫業道?業道――十個業道大家都知道了,但這個業道的兩個字包含的意思,就是說有的業是道?有的本身就是業,“業業之道”,合攏來都叫業道。所以說,這個裏邊意思就不是一個。那麼後邊叁個好說,單是道,但是業是它思心所了,思心所所遊履的,它的渠道,貪瞋癡,給思心所同時具轉的,同時起作用的。那麼這叁個貪瞋邪見,是業之道,叫業道。前面身叁口四,本身它就是業,但是它又是思心所遊履之道,也叫業之道。那麼它這個業道,就是“業業之道”,合攏來叫業道。那麼所以說業道裏邊,名字是一個業道,兩個字,它的意思不一樣的。後叁個單是業道,前面七個有業,也有業之道,是業道,幾個方面不一樣,不要把業道看得同等的看,這個是不一樣的。

  

   寅二 輕重差別

  

  第二顯示輕重分二:一、十業道輕重,二、兼略顯示具力業門。

  那麼下邊要第二科,“顯示輕重分二”,那麼業道輕重地分判了。第一個,十業道的輕重,。那麼第二呢,具力的業門,。“兼略顯示具力業門”,。 這個詳細內涵下邊要說了,我們科文就念過算了。

  

   卯一 十業道輕重

  

  初中有五,例如殺生,一由意樂故重者,謂猛利叁毒所作。

  那麼第一個,十個業道的輕重“初中有五”, 輕重分五方面說。“例如殺生,由意樂故重者,謂猛利叁毒所作”,那麼這個五個方面來說了,第一個是意樂,意樂它這個重,業道特別重,有意樂而産生重的,這個是什麼情況呢?“謂猛利叁毒所作”,極強烈地貪瞋邪見,它們貪瞋癡所發動的。那麼這個業道特別重,就是意樂心特別強的。

  

  二由加行故重者,謂或已殺生,或正或當,具歡喜心具踴躍心,或有自作或複勸他,于彼所作稱揚贊歎,見同行者意便欣慶。

  第二個,“由加行故重”,加行特別厲害的,那麼哪一些呢?“謂或已殺生,或正或當,具歡喜心具踴躍心”,殺生的時候,不管你已殺的,正在殺的,或將要殺的。殺的時候有歡喜心、踴躍心、高興,有非常踴躍的,就歡喜做那個事情,有踴躍而幹的心。“或有自作或複勸他,于彼所作稱揚贊歎”,自己做或者勸人家一起做,叫人家做或者。他做了之後,又贊歎他,贊揚他。“見同行者意便欣慶”,看到人家同樣做殺生的事情,他也很高興。

  

  由其長時思量積蓄,怨恨心已,方有所作,無間所作,殷重所作,或于一時頓殺多生。或令發起猛利痛苦而行殺害。或令怖畏,作不應作而後殺害。

  “由其長時思量積蓄,怨恨心已,方有所作”,那麼有的呢常長時,積下來的怨恨,這個時候發泄了,一下子幹了把他殺掉了。這些都是加行重的。“無間所作”,不斷地做。“殷重所作”,做的時候不是馬馬虎虎,認真地做。“或于一時頓殺多生”,或者一個時候殺了很多的有情。

  “或令發起猛利痛苦而行殺害”,或者殺害的時候,就是遲淩遲處死,使他一點一點地割壞,讓産生極大地痛苦,而把他殺死。

  “或令怖畏,作不應作而後殺害”,或者殺之前,用種種的方法使他恐怖。這些不應做的事情,做了之後,然後殺害。

  

  若于孤苦貧窮哀愍悲泣等者而行殺害。

  那些可憐的人,孤苦零丁地,孤兒、苦、窮的人,“哀愍 ”,這是求你救的人,或者正在很傷心的人,這些人我們要救護他,起同情心的,結果你卻把他殺掉了,這些是加行方面來看是極重的。這是有加行而重。

  

  叁由無治故重者,謂不能日日,乃至極少時持一學處,或亦不能,半月八日十四十五,受持齋戒,于時時間,惠施修福,問訊禮拜,迎送合掌和敬業等。又亦不能,于時時間,獲得增上慚愧惡作。又不能證世間離欲,或法現觀。

  那麼還有一種,“由無治故重”,他就是說平時不對治的,這事情呢“謂不能日日,乃至極少時持一學處,或亦不能,半月八日十四十五,受持齋戒,于時時間,惠施修福,問訊禮拜,迎送合掌和敬業等。又亦不能,于時時間,獲得增上慚愧惡作。又不能證世間離欲,或法現觀”,這個就是說,做這個壞事,他是沒有對治它的。他是說,不能天天乃至極少的時候持一學處。持一條戒都受不了的。或者半月、初八、十四、十五受八關齋戒也不受的,就是經常是做壞事,沒有起對治的作用的。持戒是對治做壞事了,他不是的。這個八關齋戒不受的。那麼他也平時,不做那些這個布施、供養、修福、問訊禮拜、迎送合掌、和敬這些事情也不做的。“又亦不能,于時時間,獲得增上慚愧惡作”,他經常就是說沒有慚愧心,也不悔,做了壞事也不悔的。那麼這就是沒有對治了。

  那麼這個還高一等對治呢,“不能證世間離欲”,世間的離欲道就是禅定。世間離欲道,是對治那些惡不善法,他也沒有做。“或法現觀”,也沒有修法現觀,這是佛法裏邊。

  “法現觀”,我們有一個注解。什麼叫“法現觀”呢?《雜集論》(《集論》的解譯釋)十叁卷裏邊 ,“法現觀者,謂于諸谛增上法中已得上品清信勝解,隨信而行”,“諸谛”,四個谛,苦集滅道。“增上法”,這不是一般的法,這個是殊勝的,是佛說的殊勝的法。在四谛裏邊,在殊勝的法裏邊,已經得到上品的“清信勝解”,決定不移了。那麼“隨信而行”,根據他的信解,清信的勝解,照他做了,這個叫“法現觀”。

  “所以者何?由于諸谛增上契經等法中”,“四谛”這些契經裏邊講的,那些殊勝那些法,“從聞他音增上緣力,已得最後順解脫分善根所攝上品清信勝解”,那麼從他聽聞了這個法的力量、增上的勢力呢,得到最後順解脫分的善根,“順解脫分”就是“資糧道”,資糧道的善根,最後的資糧道的善根,得到了,這個善根所攝的上品的清淨凈信的勝解心得到了,。“由得如是清信勝解故,說名以法現觀現觀諸谛”,這是“法現觀”,來觀這個四谛。那麼真正的見道還沒見到,而依這個善根,得清淨的勝解心來觀這個四谛。這個叫“法現觀”。

  那麼“法現觀”,這個名相我們就解了。下邊就是說,在世間上有沒有得到“禅定離欲”,沒有對治那些惡不善法,在出世方面又沒有得到這個“法現觀”的這個現觀,那麼這樣子就是沒有對治了。那麼沒有對治的人,他造的惡業,造的業當然很重了。

  

  四由邪執故重者,謂由依于作邪祠祀,所有邪見,執爲正法,而行殺戮。

  第四個,“由邪執故重者”,他有種邪見,執了個邪見,那麼他的造罪,造的業也特別重,是哪一些呢?那就是說外道。“謂由依于作邪祠祀,所有邪見”,信邪道的祭祠,那些邪見,“執爲正法”,他認爲這是對的,“而行殺戮”。那些邪教,他們供養他們的教主,供養他們的神之類的,要殺害有情的。

  那麼我們記得玄奘法師他到印度去求法的時候,有一次乘船,碰到海盜。他們海盜信邪教的,他們把一個船全部搶劫了以後,他們是感到要謝恩了,要謝他們的教主了,就要殺一個人祭祠。他們殺人呢,要殺一個最好的人了,那麼在所有的乘客裏邊東選西選的,就選玄奘法師最圓滿的。因爲玄奘法師是善根具足的人了,在過去多輩子修行的人了,所以他長得也特別好,那麼就選中他,要殺了去祭他們的神了。這就是“邪祠祀”了,那麼這是邪的。

  那麼這個公案我們講講完。他要殺玄奘法師的時候,很多信佛的教徒都求那些外道,他情願代他,代玄奘法師,這位法師到印度求法去的,不能殺害的。那麼外道說:“你們不行,你們長那麼醜,不要。”,那麼正在這個時候,狂風大作,海浪興得很高,他們就說了:“你們要殺法師,你們激怒了天神了,要把你們船都翻掉了。”那些海盜就害怕起來了,就跪在玄奘法師面前求饒了。玄奘法師呢事先跟他們說:“你們殺沒關系,讓我先入定,修一下定。”那麼玄奘法師就入定了,定中到兜率天去了,後來出定的時候,看見那個下邊跪了一批海盜,他也不知道什麼原因,那麼海風作浪,可能是他入定有關了,那麼他也不知道,定中不知道,他就說“你們可以殺了”,他們說不敢殺了,求饒了。那麼這個公案就是說,有些邪祠祀要殺人祭祀的,這是邪執。

  

  又作是心:畜等乃是世主所化爲資具故,雖殺無罪,諸如是等,依止邪見而行殺害。

  “又作是心,畜等乃是世主所化爲資具故,雖殺無罪”,那麼有的說,這個畜生是世主、造物主他化出來,或者是造出來給我們吃的。那麼是該吃的,沒有罪的。“諸如是等,依止邪見而行殺害”,那麼根據邪見而殺害,這也是重的,因爲他們殺了有他依據,他該殺的,這個就是殺了就重了。

  …

《廣論講記(叁)(下士道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