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也有是业业道的,两个意思都有的,都在这个里边。这个意思,比较好象是微细一点了,希望大家下去讨论一下。参考么《俱舍》的业道那里去参考一下。
好,今天时间到了。
第四十三讲
《菩提道次第广论》。上一次我们把十个恶业道讲完了,那么其中在最后三个意业道里边,它就是又加了一个,这个贪瞋邪见的圆满五相。那么这个里边有的人就混淆了,把这个业道认为是具足五相圆满的业道,这个不是的。业道的是不是业道,要看前面的条件。就是说有事、有意乐、有加行、有究竟,这些合适了,就成业道。那么业道里边有最厉害的,也有些差一点的,那就是说后边具不具足五相的问题了。那并不是说五相圆满的是业道,五相不圆满的不叫业道,这个是不对的。那么有人这个问题想不通,那么把这个原则性:判别是不是业道的在前头,判别业道圆不圆满的在后头,这两个标准不是一个,不要混起来。
那么现在我们今天是接下去。昨天那个关于这个业道的问题,因为学过《俱舎》的呢,没有问题,没学过《俱舎》的,好象有点陌生,。那么我们今天,因为昨天时间到了,讲略了,今天再重复一下。那么什么叫业道?业道――十个业道大家都知道了,但这个业道的两个字包含的意思,就是说有的业是道?有的本身就是业,“业业之道”,合拢来都叫业道。所以说,这个里边意思就不是一个。那么后边三个好说,单是道,但是业是它思心所了,思心所所游履的,它的渠道,贪瞋痴,给思心所同时具转的,同时起作用的。那么这三个贪瞋邪见,是业之道,叫业道。前面身三口四,本身它就是业,但是它又是思心所游履之道,也叫业之道。那么它这个业道,就是“业业之道”,合拢来叫业道。那么所以说业道里边,名字是一个业道,两个字,它的意思不一样的。后三个单是业道,前面七个有业,也有业之道,是业道,几个方面不一样,不要把业道看得同等的看,这个是不一样的。
寅二 轻重差别
第二显示轻重分二:一、十业道轻重,二、兼略显示具力业门。
那么下边要第二科,“显示轻重分二”,那么业道轻重地分判了。第一个,十业道的轻重,。那么第二呢,具力的业门,。“兼略显示具力业门”,。 这个详细内涵下边要说了,我们科文就念过算了。
卯一 十业道轻重
初中有五,例如杀生,一由意乐故重者,谓猛利三毒所作。
那么第一个,十个业道的轻重“初中有五”, 轻重分五方面说。“例如杀生,由意乐故重者,谓猛利三毒所作”,那么这个五个方面来说了,第一个是意乐,意乐它这个重,业道特别重,有意乐而产生重的,这个是什么情况呢?“谓猛利三毒所作”,极强烈地贪瞋邪见,它们贪瞋痴所发动的。那么这个业道特别重,就是意乐心特别强的。
二由加行故重者,谓或已杀生,或正或当,具欢喜心具踊跃心,或有自作或复劝他,于彼所作称扬赞叹,见同行者意便欣庆。
第二个,“由加行故重”,加行特别厉害的,那么哪一些呢?“谓或已杀生,或正或当,具欢喜心具踊跃心”,杀生的时候,不管你已杀的,正在杀的,或将要杀的。杀的时候有欢喜心、踊跃心、高兴,有非常踊跃的,就欢喜做那个事情,有踊跃而干的心。“或有自作或复劝他,于彼所作称扬赞叹”,自己做或者劝人家一起做,叫人家做或者。他做了之后,又赞叹他,赞扬他。“见同行者意便欣庆”,看到人家同样做杀生的事情,他也很高兴。
由其长时思量积蓄,怨恨心已,方有所作,无间所作,殷重所作,或于一时顿杀多生。或令发起猛利痛苦而行杀害。或令怖畏,作不应作而后杀害。
“由其长时思量积蓄,怨恨心已,方有所作”,那么有的呢常长时,积下来的怨恨,这个时候发泄了,一下子干了把他杀掉了。这些都是加行重的。“无间所作”,不断地做。“殷重所作”,做的时候不是马马虎虎,认真地做。“或于一时顿杀多生”,或者一个时候杀了很多的有情。
“或令发起猛利痛苦而行杀害”,或者杀害的时候,就是迟凌迟处死,使他一点一点地割坏,让产生极大地痛苦,而把他杀死。
“或令怖畏,作不应作而后杀害”,或者杀之前,用种种的方法使他恐怖。这些不应做的事情,做了之后,然后杀害。
若于孤苦贫穷哀愍悲泣等者而行杀害。
那些可怜的人,孤苦零丁地,孤儿、苦、穷的人,“哀愍 ”,这是求你救的人,或者正在很伤心的人,这些人我们要救护他,起同情心的,结果你却把他杀掉了,这些是加行方面来看是极重的。这是有加行而重。
三由无治故重者,谓不能日日,乃至极少时持一学处,或亦不能,半月八日十四十五,受持斋戒,于时时间,惠施修福,问讯礼拜,迎送合掌和敬业等。又亦不能,于时时间,获得增上惭愧恶作。又不能证世间离欲,或法现观。
那么还有一种,“由无治故重”,他就是说平时不对治的,这事情呢“谓不能日日,乃至极少时持一学处,或亦不能,半月八日十四十五,受持斋戒,于时时间,惠施修福,问讯礼拜,迎送合掌和敬业等。又亦不能,于时时间,获得增上惭愧恶作。又不能证世间离欲,或法现观”,这个就是说,做这个坏事,他是没有对治它的。他是说,不能天天乃至极少的时候持一学处。持一条戒都受不了的。或者半月、初八、十四、十五受八关斋戒也不受的,就是经常是做坏事,没有起对治的作用的。持戒是对治做坏事了,他不是的。这个八关斋戒不受的。那么他也平时,不做那些这个布施、供养、修福、问讯礼拜、迎送合掌、和敬这些事情也不做的。“又亦不能,于时时间,获得增上惭愧恶作”,他经常就是说没有惭愧心,也不悔,做了坏事也不悔的。那么这就是没有对治了。
那么这个还高一等对治呢,“不能证世间离欲”,世间的离欲道就是禅定。世间离欲道,是对治那些恶不善法,他也没有做。“或法现观”,也没有修法现观,这是佛法里边。
“法现观”,我们有一个注解。什么叫“法现观”呢?《杂集论》(《集论》的解译释)十三卷里边 ,“法现观者,谓于诸谛增上法中已得上品清信胜解,随信而行”,“诸谛”,四个谛,苦集灭道。“增上法”,这不是一般的法,这个是殊胜的,是佛说的殊胜的法。在四谛里边,在殊胜的法里边,已经得到上品的“清信胜解”,决定不移了。那么“随信而行”,根据他的信解,清信的胜解,照他做了,这个叫“法现观”。
“所以者何?由于诸谛增上契经等法中”,“四谛”这些契经里边讲的,那些殊胜那些法,“从闻他音增上缘力,已得最后顺解脱分善根所摄上品清信胜解”,那么从他听闻了这个法的力量、增上的势力呢,得到最后顺解脱分的善根,“顺解脱分”就是“资粮道”,资粮道的善根,最后的资粮道的善根,得到了,这个善根所摄的上品的清净凈信的胜解心得到了,。“由得如是清信胜解故,说名以法现观现观诸谛”,这是“法现观”,来观这个四谛。那么真正的见道还没见到,而依这个善根,得清净的胜解心来观这个四谛。这个叫“法现观”。
那么“法现观”,这个名相我们就解了。下边就是说,在世间上有没有得到“禅定离欲”,没有对治那些恶不善法,在出世方面又没有得到这个“法现观”的这个现观,那么这样子就是没有对治了。那么没有对治的人,他造的恶业,造的业当然很重了。
四由邪执故重者,谓由依于作邪祠祀,所有邪见,执为正法,而行杀戮。
第四个,“由邪执故重者”,他有种邪见,执了个邪见,那么他的造罪,造的业也特别重,是哪一些呢?那就是说外道。“谓由依于作邪祠祀,所有邪见”,信邪道的祭祠,那些邪见,“执为正法”,他认为这是对的,“而行杀戮”。那些邪教,他们供养他们的教主,供养他们的神之类的,要杀害有情的。
那么我们记得玄奘法师他到印度去求法的时候,有一次乘船,碰到海盗。他们海盗信邪教的,他们把一个船全部抢劫了以后,他们是感到要谢恩了,要谢他们的教主了,就要杀一个人祭祠。他们杀人呢,要杀一个最好的人了,那么在所有的乘客里边东选西选的,就选玄奘法师最圆满的。因为玄奘法师是善根具足的人了,在过去多辈子修行的人了,所以他长得也特别好,那么就选中他,要杀了去祭他们的神了。这就是“邪祠祀”了,那么这是邪的。
那么这个公案我们讲讲完。他要杀玄奘法师的时候,很多信佛的教徒都求那些外道,他情愿代他,代玄奘法师,这位法师到印度求法去的,不能杀害的。那么外道说:“你们不行,你们长那么丑,不要。”,那么正在这个时候,狂风大作,海浪兴得很高,他们就说了:“你们要杀法师,你们激怒了天神了,要把你们船都翻掉了。”那些海盗就害怕起来了,就跪在玄奘法师面前求饶了。玄奘法师呢事先跟他们说:“你们杀没关系,让我先入定,修一下定。”那么玄奘法师就入定了,定中到兜率天去了,后来出定的时候,看见那个下边跪了一批海盗,他也不知道什么原因,那么海风作浪,可能是他入定有关了,那么他也不知道,定中不知道,他就说“你们可以杀了”,他们说不敢杀了,求饶了。那么这个公案就是说,有些邪祠祀要杀人祭祀的,这是邪执。
又作是心:畜等乃是世主所化为资具故,虽杀无罪,诸如是等,依止邪见而行杀害。
“又作是心,畜等乃是世主所化为资具故,虽杀无罪”,那么有的说,这个畜生是世主、造物主他化出来,或者是造出来给我们吃的。那么是该吃的,没有罪的。“诸如是等,依止邪见而行杀害”,那么根据邪见而杀害,这也是重的,因为他们杀了有他依据,他该杀的,这个就是杀了就重了。
…
《广论讲记(三)(下士道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