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廣論講記(叁)(下士道二)▪P43

  ..續本文上一頁

  

  五由事故重者,謂若殺害大身傍生、人或人相、父母、兄弟、尊長、委信、有學、菩薩、羅漢、獨覺,及知如來不能殺害,而以惡心出其身血。

  “由事故重者”,事情重的,那麼對象,殺的對象有各式各樣的了,這就是事了。有由事而重的呢,“謂若殺害大身傍生”,殺大的畜生,那麼小的蚊子、螞蟻,當然輕一些了,大的象、馬這些就重了。如果龍,很大的那些,那就更重了。還有一種“人或人相”,殺人自己同類的,當然是重的。“人相”,跟人相近的,有人的像的,那也是重的。那麼猴子之類的,猿人這些。那麼在人裏邊,自己的“父母”,當然是重的,這是五逆罪了。“兄弟”,親兄弟,或者堂兄弟都是重的,自己的親戚該是要保護的,怎麼好殺呢? “尊長”,師長。“委信”,“委信”一般就是說,特別相信你的,人家對你十分信賴,你還把他殺掉了,這個當然是道義上講不過去的。那麼“有學”菩薩,有學,那些沒有證到阿羅漢的那些聲聞。“菩薩”呢,修行發菩提心的菩薩了,“阿羅漢”、“獨覺”,那是無學了,前面還沒有證到無學的——有學,這裏阿羅漢跟獨覺是無學了。“及知如來,不能殺害”,那麼這是聖者了。還有呢,佛是殺不了的,而以惡心出佛的血 ,他明明知道佛是不能殺的,但是以惡的心出佛身的血,這些就是特別重的。這是“事故重”,就是對象。他的對象的不同,特別重。的。

  

  違此五因,爲輕殺生。

  “違此五因,爲輕殺生”,這個五個因,是重的殺生。假使不是五個因的,不屬于這五類的,那就是輕的。

  

  余九除事,如其殺生,輕重應知。

  “余九除事,如其殺生,輕重應知”,那麼其他九個業道,除了事是不一樣的,殺生殺的是有情,偷盜呢有情、無情都有了,那麼這個事是不一樣的,除了事以外,跟殺生一樣,其他的,其余九個都是相同的。那麼“事”,就第五個事是不一樣的,前面的什麼意樂、加行或者是無對治、邪執,這幾個重是同樣的。那麼事呢,各各不一樣了,那麼下邊就要說了。

  

  由其事故重不與取者,謂若劫盜衆多上妙及委信者。劫盜孤貧,出家之衆及此法衆。若入聚落而行劫盜,若劫有學、羅漢、獨覺、僧伽、佛塔,所有財物。

  “由事故重不與取者”,那麼不與取,其他的四個重,跟殺生一樣,但“事”是不一樣的。“謂若劫盜衆多上妙及委信者。劫資孤貧,出家之衆及此法衆。若入聚落而行劫盜,若劫有學,羅漢、獨覺、僧伽、佛塔,所有財物”。那麼偷盜裏邊有這個對象,事重的是哪一些呢?就是說搶的、劫盜的是“衆多”的“上妙”,劫盜了很多的最好的東西,好的東西,差的東西不“重”,而且是很多,質量是上妙的,數量是衆多的,那當然是重的。“委信者”,人家相信你,委托你的東西,你把它吞沒了,這也是重的。那些“孤貧吧”的,他本來是孤苦零丁的窮人,你還去劫盜他,這也是重的。那麼“出家之衆”,出家衆有幾種了,凡是出家修行的都在裏邊。那麼“此法衆”,就是佛教裏邊的僧團了。這個“此”就是我們佛教內部的那些“衆”,那麼就是僧團了,這是重的。因爲出家人是修行的人,你去劫財物,當然是重的。“若入聚落而行劫盜”,到聚落裏邊劫盜,那就是膽大了,目無王法了,在人多地方去劫盜了,這是重的。那麼“劫有學”,修行的證果證道的,有學——初果、二果、叁果,那麼“羅漢”——無學,“獨覺”也是無學,這些都是重的。“僧伽、佛塔”,搶劫這個僧團裏跟佛塔所有的財物,那麼這也是重的。

  這是講偷盜裏邊、不與取裏邊重的事,那麼前面的意樂、加行等等是一樣的。

  

  由其事故重邪行者,謂行不應行中,若母母親,委信他妻,或比丘尼,或正學女,或勤策女。

  那麼“由其事故重邪行者”,邪淫裏邊,他的事是重的是那些呢?“謂行不應行中”,就是不該行的對象,裏邊“若母母親,委信他妻,或比丘尼,或正學女,或勤策女”,那麼對象裏邊重的呢,這個是不應行的人,那些呢?“母親”,“母”就是他母了,“母親”、母的親屬,跟母一類的親屬。“委信他妻”,人家相信你,對你最信任人的妻子,或者是托你保護的那些。或是“比丘尼”,出家的,修行的人,當然重的。“或正學女”,式叉摩那,“或勤策女”,沙彌尼。那麼這些人,事是重的。

  

  非支行中謂于面門。非時行中謂受齋戒,或胎圓滿,或有重病。非處行中謂塔近邊,若僧伽藍。

  那麼“非支行中”,這個,欲邪淫就是要好幾個條件了,非支裏邊“面門”是重的。那麼“非時行中”,受八關齋的時候是重的。“或胎圓滿”,胎兒快圓滿了,快要養了,這個時候是重的。“或有重病”,對方有重病的時候,起淫欲是重的。“非處”裏邊“謂塔近邊,若僧伽藍”,佛塔的附近,或者僧伽藍裏,這是護汙僧伽藍43#22:45,這是重的,這是邪淫裏邊。

  

  由其事故重妄語者,謂爲诳惑多取他財而說妄語,若于父母乃至于佛,若于善賢,若于知友而說妄語,若能起重殺生等叁而說妄語,爲破僧故而說妄語,于一切中,此爲最重。

  “由其事故重妄語”,妄語裏邊,哪些的事情是重的呢?“謂爲诳惑多取他財而說妄語”,這個妄語說了之後,要欺騙人家,要多取,把人家的財,很多的財産要騙過來的。這是妄語重的。所以“若于父母乃至于佛,若于善賢,若于知友而說妄語,若能起重殺生等叁而說妄語,爲破僧故而說妄語,于一切中,此爲最重”,那麼妄語裏邊重的呢,要多取他財物而說的妄語是重的。假使對“父母”,這是自己的最有恩的人了。或者是“佛”,功德最大的人。或者是“善賢”――好人;或者“知友”――最好的朋友,這些人面前說妄語也是重的。“若能起重殺生等叁而說妄語”,你這個妄語說之後,能夠産生很嚴重的殺盜淫的事情的,那麼這個妄語說了還是重的。“爲破僧故而說妄語”,爲了破僧說的妄語,這是最重的,“于一切中,此爲最重”,一切妄語裏邊最嚴重的就是破僧的妄語。爲了要達到破僧的目的而說的妄語,那是最重的妄語。這是妄語戒裏邊的。

  

  由其事故重離間語者,謂破壞他長時親愛,及善知識,父母男女,若能破僧,若能引發身叁重業,所有離間語。

  那麼下邊,離間語的。“由其事故重離間語”,裏邊由事而重的哪些呢?“謂破壞他長時親愛,及善知識父母男女,若能破僧,若能引發身叁重業,所有離間語”,人家長時期都是和睦親愛的那些人,把他離間了,把他破壞。那麼破壞“善知識”,對善知識,起離間,使他不要去依止 。對“父母”,對子女這些最親的人,搞這個離間的。或者“破僧”,就是前面說的,前面是妄語破僧,這裏是離間,是兩邊起鬥爭,挑撥離間,使他們破,這是重的。那麼另外一個,前面一樣的,這個離間語,可以引發殺盜淫叁個重的,産生這叁個重業的,這些離間語都是重的。

  

  由其事故重粗惡語者,謂于父母等,及余尊長,說粗惡語,若以非真非實妄語說粗惡語,現前毀罵,诃責于他。

  “由其事故重粗惡語者”,粗語來說,哪些事是重呢?“謂于父母等及余尊長,說粗惡語”,那麼“父母”,“等”就是說父母一類的的親屬。那麼還有“尊長”,那些師長,說粗惡語。對尊重的人,有恩的人,上輩的人說粗惡語,那是重的。“若以非真非實妄語說粗惡語”,粗惡語,不但是粗惡語,而且是一種妄語,不真實的妄語的粗惡語,那更重了。那就既是粗惡語又是妄語,騙人的話,那是重的。“現前毀罵,诃責于他”,以這些粗惡語現前毀罵、诃責人家的的,這是就是上面這些粗惡語是重的。

  

  由其事故重绮語者,妄語等叁,所有绮語,輕重如前。

  下面是绮語。,“由其事故重绮語者,妄語等叁,所有绮語,輕重如前”,這個妄語、離間、惡口這叁個裏邊所包含的绮語,那麼本來绮語是通四個了,這個叁種的绮語的輕重,前面說過了。這是前面講妄語,惡口、離間的時候,這些绮語輕重也講了。

  

  若諸依于鬥訟诤競所有绮語,若以染心,于外典籍,而讀誦等。

  那麼其他不屬于妄語、離間的、惡口的绮語呢,“若諸依于鬥訟诤兢所有绮語”,關于“鬥訟”――打關官司,“诤兢”――爭論、比高低,這些作的绮語重的。“若以染心,于外典籍,而讀誦等”,以染汙心,就是貪他的好了,對外道的那些書去讀誦的,這個是绮語,屬于重的

  

  若于父母親屬尊重,調弄輕笑,現作語言,不近道理。

  “若于父母親屬尊重,調弄輕笑,現作語言,不近道理”,那麼對于父母尊長,他自己的親屬、長輩的那些,還有尊重,那些師長。對他們來調弄、輕笑的說的話,不近道理的話,那麼都是重的绮語。

  

  由其事故重貪欲者,謂若貪欲僧伽、佛塔所有財寶,及于己德起增上慢,乃于王等及諸聰睿同梵行所起增上欲,貪求利敬。

  “由其事故重貪欲者”,那麼貪欲的業道裏邊,那些是重呢?“謂若貪欲僧伽,佛塔所有財寶,及于己德起增上慢,乃于王等及諸聰睿同梵行所起增上欲,貪求利敬”,這是重的貪。那麼就是說,對于僧伽,僧團裏邊,佛塔裏邊的財物、財寶,起貪心,要,要據爲己有,這是重的貪欲。那麼“及于己德起增上慢”,自己有一點點的小小的功德,起增上慢,就以爲了不得了,就說自己功德很大,這個是極大的貪欲。那麼這個恐怕每一個人,都會沾到一點邊,那麼就要提高警惕,千萬不要有一點點小小的事情,好象是做對了,就以爲自己了不得了,增上慢,那麼就看不起人家了,也不聽不進人家的話了,人家好好地給你勸說呢,半句也聽不得了。“乃至于王等及諸聰睿同梵行所”,他在國王、大臣等等那些聰睿的,就是有智慧的同修的裏邊,起一種增上的…

《廣論講記(叁)(下士道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