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廣論講記(叁)(下士道二)▪P6

  ..續本文上一頁麼這個樣子莊嚴,佛的身體,就這麼樣子。

  “尊怙無嚴飾,面輪極光滿,離雲滿月輪,亦莫能及此”,我們現在看到,有的人要自己打扮,要做得漂亮,那麼女的就不說了,畫眉毛、那個什麼割雙眼皮、沓胭脂、塗粉、塗口紅,裝耳環等等,就是要使自己的臉相莊嚴。那麼現在甚至于男的,也來搞這些裝飾品了。但是佛,他什麼裝飾品都不要,“無嚴飾”,那些裝飾品什麼都不要,。但是,他的“面輪極光滿”。,沒有裝飾品,但是他的臉相極光滿,就是這個,他的光彩、神彩都是非常圓滿的。那個比喻呢,就是說,即使沒有雲的滿月輪,就是八月半的月亮,沒有雲蓋住的,這個圓滿的月亮“亦莫能及此”,也比不上,跟佛的臉比不上。

  “尊口妙蓮花,與蓮日開放,蜂見疑蓮華,當如懸索轉 ”,佛的口就像一個殊妙的蓮花一樣,“與蓮日開放”,這種蓮花呢,太陽照的時候,它就開了,那麼就像這麼的蓮花一樣,這是很殊勝的一種蓮花,不是我們一般的蓮花。那麼佛的口呢,又就像這樣的殊妙的蓮花一樣。而這個蜜蜂,看到佛的口,它就是迷惑了,它當了真的蓮花了。蜂要采蜜嘛,它就“當如懸索轉”,它就像一個挂的繩子一樣,就是在佛的口邊打轉轉。它以爲是真的蓮花了,搞不清楚了,那麼這個就是佛的口呢,是極殊勝。

  “尊面具金色,潔白齒端嚴,如淨秋月光,照入金山隙 ”,佛的臉,金色的光嚴身,那麼他臉的內部有潔白的牙齒,非常端正莊嚴的。這個樣子的,(35*26:53)就是佛的金色的臉裏邊,有些潔白的牙齒,就像淨秋月,在秋天,最清淨的月光,照在金山隙。金山就比喻佛的臉了,在空隙裏邊他的牙齒,因爲潔白的月光照在裏邊,極白的光了,就像佛的牙齒一樣,現了白的牙齒出來,那麼也是比喻佛的面相的好。

  “應供尊右手,爲輪相殊飾,由以手安慰,生死所怖人”,應供就是佛,佛的右手,他有輪相,最殊妙的作莊嚴。手心裏邊有輪相,這個輪相從何而來?“以手安慰”,佛以他的手安慰一切爲生死所怖的人,一切有情爲生死所怖,佛以右手安慰他,使他沒有怖畏,走上解脫道路,以這個功德感到殊勝的輪相。

  “能仁遊行時,雙足如妙蓮,印畫此地上,蓮華何能嚴”,佛的兩個腳,裏邊就是有跟蓮花一樣,當他走路的時候,印在地上,腳印在地上呢,就印了很多的蓮花,真的蓮花還比不上,那麼的莊嚴。

  那這些都是說,佛的身相的莊嚴。但是我們要知道,佛的身相的莊嚴,每一個相,每一個好,都是作了很多的利益衆生的事情,而感得到的。所以說我們要求相好,就是要從因上求,就是要跟佛一樣,以慈悲的眼光看衆生,就感佛的眼睛一樣殊妙。以悲心的手去安慰衆生,就感到右手輪相。那麼,一般呢,也就是說,忍辱的人,他就相會好;粗暴的人脾氣大的,惡心對人的,不但是現世臉相不好看,下一輩子更可怕。這些都是要相好從功德上求。那麼佛的功德具足,所以他相好也圓滿。

  

   (二)語功德

  語功德者,謂隨世界,所有有情,同于一時,各各申一異類請問,能由刹那心相應慧,悉皆攝持以一言音,答一切問,彼等亦能各隨自音,而生悟解。應思惟此希稀有道理。

  “語功德者,謂隨世界,所有有情,同于一時,各各申一異類請問,能由刹那心相應慧,悉皆攝持以一言音,答一切問,彼等亦能各隨自音,而生悟解”,那麼這個是最不可思議的事情。佛隨便,隨世界,隨哪一個世界有的有情,在同一個時候,所有的世界的有情,各各提一個不同的問,問題,那麼佛呢,一刹那的心,“相應慧”,就是說,提問題要慧心所來分別。這個慧心所呢,他們提問的時候,這一刹那,就在這一刹那,相應的一個慧心所,能夠全部攝持。假使說有十萬個人在同一個刹那,一個秒鍾裏邊提了十萬個問題,這還是少數了,所有世界的有情,那是不可說的多。但是,佛就在同一刹那的那麼多問題。他都能夠攝持,都能夠聽清楚。同時,佛也說一句話、一個言音,那麼多的問題就這一句話,都回答完了。這個話呢,每一個人聽得不一樣,“彼等亦能各隨自音”,那些問問題的人,就能夠每一個根據他所聽到的聲音而生悟解。他:“哦,這個是回答我的話,懂了。”

  那麼這個樣子的功能呢,只有佛才有,這是不思議的。那麼你討論的時候就不要去鑽牛角尖了,怎麼會得一句話大家都聽得不一樣,都會得解悟什麼什麼,這個恐怕你浪費時間了,不要鑽牛角尖去了。

  “應思惟此希稀有道理”,這個希稀有的道理呢,應該好好地思惟,思惟什麼?思惟佛的功德不思議,。不是叫你去思惟爲什麼這樣子。,爲什麼這樣子?你成了佛自然知道,。你現在沒有成佛,你知道不了的。

  

  如《谛者品》雲:“若諸有情于一時,發多定語而請問,一刹那心遍證知,由一音酬各各問。由是應知勝導師,宣說梵音于世間,此能善轉正*輪,盡諸人天苦邊際。”

  “如《谛者品》雲”,《谛者品》就是《寶積經》裏邊,“若諸有情于一時,發多定語而請問,一刹那心遍證知,由一音酬各各問”,這個道理是一樣的,就是前面的。他說,假使有很多的有情,在同一個時候,“發多”,那麼每一個人發一個問,很多了。“定語 ”,這個定語,在《略論》裏邊是了義語,《略論釋》,昂旺堪布的解釋呢,這個就是說具足理論的語,就是說不是隨便的一般性的泛泛的話,就有很深道理的話,。就是說,在同時一個時間,很多的有情,發了很多的道理很深的問題來問佛。那麼佛呢,就是這一刹那的心,把每一個問題,再深的問題全部了解。同時以一個聲音,他一個聲音回答,而每一個有情聽到的都是回答他的自己的話,而且把這問題解決了。各各悟解,“而生悟解”。

  “由是應知勝導師,宣說梵音于世間,此能善轉正*輪,盡諸人天苦邊際”,你就是從這一個方面你就可以知道了,我們的殊勝的導師――佛,他聲音――梵音,最殊勝的音了。在世間上來弘宣正法,以梵音來弘宣正法,這個能夠善巧地轉正*輪。“盡諸人天苦邊際”,這個正*輪一轉呢,使人天的苦全部除掉。那麼這就是說人天才能接受人的教,叁惡道就接受不了,這很明顯的。如果墮叁惡道去,正*輪是聽不了了。那麼我們佛的語功德是那麼大,那麼佛說正法,度一切衆生的苦,那是毫無問題。

  

  又如《百五十頌》雲:“觀尊面可愛,從彼聞此等,極和美言音,如月注甘露。尊語能靜息,貪塵如雨雲,拔除瞋毒蛇,等同妙翅鳥。摧壞極無知,翳障如日光,由摧我慢山,故亦等金剛。見義故無欺,無過故隨順,善綴故易解,尊語具善說。且初聞尊語,能奪聞者意,次若正思惟,亦除諸貪癡。慶慰諸匮乏,亦放逸者歸,令樂者厭離,尊語相稱轉。能生智者喜,能增中者慧,能摧下者翳,此語利衆生。”應如是念。

  下邊“《百五十頌》”又說,“觀尊面可愛,從彼聞此等,極和美言音,如月注甘露”,看了佛的面相,極“可愛”,就是說,極莊嚴了,令人仰慕的。“從彼聞此等”,從這個佛聽到這些話,什麼話?極和美的語言,極和雅的,聽了愛聽的,這些語言。那麼這個話呢,就像“如月注甘露”,那月麼就是佛的面相了,比喻了,“注甘露”就是佛這些話了,好象月亮裏邊有甘露水流下來,那麼這個當然是極殊勝了。

  “尊語能靜息,貪塵如雨雲”,(這個地方該圈一圈,我們說《廣論》裏邊校對得是很仔細了,但是裏邊錯字還是有個別的,這個標點呢,錯的更多)。佛的話能夠把一切煩惱,貪瞋癡那些塵都歇息下來,就像雨雲,下了雨之後,一些天空的灰塵,都給雨粘了,碰到水呢,就流到地上去了,空間就洗幹淨了。那麼佛的話呢,又像雨雲一樣,可以把所有的我們貪瞋癡的煩惱呢,把它淨靜息下去。等于說下了大雨之後,把空間的灰塵,都把它息下去了。

  “拔除瞋毒蛇,等同妙翅鳥”,這也是很好的話,拔除瞋心,前面是貪了,下邊是瞋。瞋是跟毒蛇一樣的,要咬人的,咬了就要死的,就是瞋的毒很厲害。因爲發瞋心,不但是把功德燒掉了,下輩子還得下地獄,比毒蛇還厲害。那麼我們自己要檢查了,自己瞋心大不大?如果瞋心大的,就要生極大的恐怖,爲什麼?你比毒蛇還厲害,這個不但是把自己的功德要毒死,法身慧命會毒死,還得下地獄受苦。那麼佛呢,卻是能夠把瞋的毒蛇降服伏的。,“等同妙翅鳥”,。大鵬金翅鳥,就是專門咬蛇的。你再多的蛇,他給你咬了,你毫無辦法。那麼佛的話就像金翅鳥一樣,降伏服瞋毒。

  “摧壞極無知”,這個是貪瞋癡了,無知就是愚癡。“翳障如日光”,那麼把那些愚癡的,給那個翳障,蓋住我們智慧的。有的眼睛生了白內障了,他就是看不清東西了,這愚癡也是。有了愚癡呢,把我們的智慧障到了,什麼東西就分辨不清了,是非也不知了,但是太陽光一照的話,這些障都消掉了。那麼就像太陽光一樣,降伏服愚癡。所以貪瞋癡都,這是一個總的,實際上一切煩惱都在裏頭,都能夠把那些除掉,那些煩惱煩惱。

  “由摧我慢山”,下邊是我慢,貪、瞋、癡、慢、疑,我們說根本煩惱就那些。我慢的山,我慢,我慢貢高,都山一樣,自以爲很高,實際上很可憐。金剛能夠摧壞一切,金剛杵,可以把山打爛。那麼我慢這座山呢,佛的話――說的法,就像金剛杵一樣,可以把它打碎,一切我慢全部打爛,降伏服我慢。

  “見義故無欺,無過故隨順”,那麼見義就是見了真谛了,佛說的話沒有欺诳的。實事求是,都是真的。“如語者,實語者,不诳語者,不異語者”。,“無過故隨順”,因爲佛說的話,是沒有過失的,都是大悲心隨衆生的,“故隨順”,一切衆生聽了都歡喜。

  “善綴故易解,尊語具善說”,“善綴”,綴是組合了。佛的話,每一句話都是巧妙地組合起來的,那麼容易解。,不是說…

《廣論講記(叁)(下士道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