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么这个样子庄严,佛的身体,就这么样子。
“尊怙无严饰,面轮极光满,离云满月轮,亦莫能及此”,我们现在看到,有的人要自己打扮,要做得漂亮,那么女的就不说了,画眉毛、那个什么割双眼皮、沓胭脂、涂粉、涂口红,装耳环等等,就是要使自己的脸相庄严。那么现在甚至于男的,也来搞这些装饰品了。但是佛,他什么装饰品都不要,“无严饰”,那些装饰品什么都不要,。但是,他的“面轮极光满”。,没有装饰品,但是他的脸相极光满,就是这个,他的光彩、神彩都是非常圆满的。那个比喻呢,就是说,即使没有云的满月轮,就是八月半的月亮,没有云盖住的,这个圆满的月亮“亦莫能及此”,也比不上,跟佛的脸比不上。
“尊口妙莲花,与莲日开放,蜂见疑莲华,当如悬索转 ”,佛的口就像一个殊妙的莲花一样,“与莲日开放”,这种莲花呢,太阳照的时候,它就开了,那么就像这么的莲花一样,这是很殊胜的一种莲花,不是我们一般的莲花。那么佛的口呢,又就像这样的殊妙的莲花一样。而这个蜜蜂,看到佛的口,它就是迷惑了,它当了真的莲花了。蜂要采蜜嘛,它就“当如悬索转”,它就像一个挂的绳子一样,就是在佛的口边打转转。它以为是真的莲花了,搞不清楚了,那么这个就是佛的口呢,是极殊胜。
“尊面具金色,洁白齿端严,如净秋月光,照入金山隙 ”,佛的脸,金色的光严身,那么他脸的内部有洁白的牙齿,非常端正庄严的。这个样子的,(35*26:53)就是佛的金色的脸里边,有些洁白的牙齿,就像净秋月,在秋天,最清净的月光,照在金山隙。金山就比喻佛的脸了,在空隙里边他的牙齿,因为洁白的月光照在里边,极白的光了,就像佛的牙齿一样,现了白的牙齿出来,那么也是比喻佛的面相的好。
“应供尊右手,为轮相殊饰,由以手安慰,生死所怖人”,应供就是佛,佛的右手,他有轮相,最殊妙的作庄严。手心里边有轮相,这个轮相从何而来?“以手安慰”,佛以他的手安慰一切为生死所怖的人,一切有情为生死所怖,佛以右手安慰他,使他没有怖畏,走上解脱道路,以这个功德感到殊胜的轮相。
“能仁游行时,双足如妙莲,印画此地上,莲华何能严”,佛的两个脚,里边就是有跟莲花一样,当他走路的时候,印在地上,脚印在地上呢,就印了很多的莲花,真的莲花还比不上,那么的庄严。
那这些都是说,佛的身相的庄严。但是我们要知道,佛的身相的庄严,每一个相,每一个好,都是作了很多的利益众生的事情,而感得到的。所以说我们要求相好,就是要从因上求,就是要跟佛一样,以慈悲的眼光看众生,就感佛的眼睛一样殊妙。以悲心的手去安慰众生,就感到右手轮相。那么,一般呢,也就是说,忍辱的人,他就相会好;粗暴的人脾气大的,恶心对人的,不但是现世脸相不好看,下一辈子更可怕。这些都是要相好从功德上求。那么佛的功德具足,所以他相好也圆满。
(二)语功德
语功德者,谓随世界,所有有情,同于一时,各各申一异类请问,能由刹那心相应慧,悉皆摄持以一言音,答一切问,彼等亦能各随自音,而生悟解。应思惟此希稀有道理。
“语功德者,谓随世界,所有有情,同于一时,各各申一异类请问,能由刹那心相应慧,悉皆摄持以一言音,答一切问,彼等亦能各随自音,而生悟解”,那么这个是最不可思议的事情。佛随便,随世界,随哪一个世界有的有情,在同一个时候,所有的世界的有情,各各提一个不同的问,问题,那么佛呢,一刹那的心,“相应慧”,就是说,提问题要慧心所来分别。这个慧心所呢,他们提问的时候,这一刹那,就在这一刹那,相应的一个慧心所,能够全部摄持。假使说有十万个人在同一个刹那,一个秒钟里边提了十万个问题,这还是少数了,所有世界的有情,那是不可说的多。但是,佛就在同一刹那的那么多问题。他都能够摄持,都能够听清楚。同时,佛也说一句话、一个言音,那么多的问题就这一句话,都回答完了。这个话呢,每一个人听得不一样,“彼等亦能各随自音”,那些问问题的人,就能够每一个根据他所听到的声音而生悟解。他:“哦,这个是回答我的话,懂了。”
那么这个样子的功能呢,只有佛才有,这是不思议的。那么你讨论的时候就不要去钻牛角尖了,怎么会得一句话大家都听得不一样,都会得解悟什么什么,这个恐怕你浪费时间了,不要钻牛角尖去了。
“应思惟此希稀有道理”,这个希稀有的道理呢,应该好好地思惟,思惟什么?思惟佛的功德不思议,。不是叫你去思惟为什么这样子。,为什么这样子?你成了佛自然知道,。你现在没有成佛,你知道不了的。
如《谛者品》云:“若诸有情于一时,发多定语而请问,一刹那心遍证知,由一音酬各各问。由是应知胜导师,宣说梵音于世间,此能善转正*轮,尽诸人天苦边际。”
“如《谛者品》云”,《谛者品》就是《宝积经》里边,“若诸有情于一时,发多定语而请问,一刹那心遍证知,由一音酬各各问”,这个道理是一样的,就是前面的。他说,假使有很多的有情,在同一个时候,“发多”,那么每一个人发一个问,很多了。“定语 ”,这个定语,在《略论》里边是了义语,《略论释》,昂旺堪布的解释呢,这个就是说具足理论的语,就是说不是随便的一般性的泛泛的话,就有很深道理的话,。就是说,在同时一个时间,很多的有情,发了很多的道理很深的问题来问佛。那么佛呢,就是这一刹那的心,把每一个问题,再深的问题全部了解。同时以一个声音,他一个声音回答,而每一个有情听到的都是回答他的自己的话,而且把这问题解决了。各各悟解,“而生悟解”。
“由是应知胜导师,宣说梵音于世间,此能善转正*轮,尽诸人天苦边际”,你就是从这一个方面你就可以知道了,我们的殊胜的导师――佛,他声音――梵音,最殊胜的音了。在世间上来弘宣正法,以梵音来弘宣正法,这个能够善巧地转正*轮。“尽诸人天苦边际”,这个正*轮一转呢,使人天的苦全部除掉。那么这就是说人天才能接受人的教,三恶道就接受不了,这很明显的。如果堕三恶道去,正*轮是听不了了。那么我们佛的语功德是那么大,那么佛说正法,度一切众生的苦,那是毫无问题。
又如《百五十颂》云:“观尊面可爱,从彼闻此等,极和美言音,如月注甘露。尊语能静息,贪尘如雨云,拔除瞋毒蛇,等同妙翅鸟。摧坏极无知,翳障如日光,由摧我慢山,故亦等金刚。见义故无欺,无过故随顺,善缀故易解,尊语具善说。且初闻尊语,能夺闻者意,次若正思惟,亦除诸贪痴。庆慰诸匮乏,亦放逸者归,令乐者厌离,尊语相称转。能生智者喜,能增中者慧,能摧下者翳,此语利众生。”应如是念。
下边“《百五十颂》”又说,“观尊面可爱,从彼闻此等,极和美言音,如月注甘露”,看了佛的面相,极“可爱”,就是说,极庄严了,令人仰慕的。“从彼闻此等”,从这个佛听到这些话,什么话?极和美的语言,极和雅的,听了爱听的,这些语言。那么这个话呢,就像“如月注甘露”,那月么就是佛的面相了,比喻了,“注甘露”就是佛这些话了,好象月亮里边有甘露水流下来,那么这个当然是极殊胜了。
“尊语能静息,贪尘如雨云”,(这个地方该圈一圈,我们说《广论》里边校对得是很仔细了,但是里边错字还是有个别的,这个标点呢,错的更多)。佛的话能够把一切烦恼,贪瞋痴那些尘都歇息下来,就像雨云,下了雨之后,一些天空的灰尘,都给雨粘了,碰到水呢,就流到地上去了,空间就洗干净了。那么佛的话呢,又像雨云一样,可以把所有的我们贪瞋痴的烦恼呢,把它净静息下去。等于说下了大雨之后,把空间的灰尘,都把它息下去了。
“拔除瞋毒蛇,等同妙翅鸟”,这也是很好的话,拔除瞋心,前面是贪了,下边是瞋。瞋是跟毒蛇一样的,要咬人的,咬了就要死的,就是瞋的毒很厉害。因为发瞋心,不但是把功德烧掉了,下辈子还得下地狱,比毒蛇还厉害。那么我们自己要检查了,自己瞋心大不大?如果瞋心大的,就要生极大的恐怖,为什么?你比毒蛇还厉害,这个不但是把自己的功德要毒死,法身慧命会毒死,还得下地狱受苦。那么佛呢,却是能够把瞋的毒蛇降服伏的。,“等同妙翅鸟”,。大鹏金翅鸟,就是专门咬蛇的。你再多的蛇,他给你咬了,你毫无办法。那么佛的话就像金翅鸟一样,降伏服瞋毒。
“摧坏极无知”,这个是贪瞋痴了,无知就是愚痴。“翳障如日光”,那么把那些愚痴的,给那个翳障,盖住我们智慧的。有的眼睛生了白内障了,他就是看不清东西了,这愚痴也是。有了愚痴呢,把我们的智慧障到了,什么东西就分辨不清了,是非也不知了,但是太阳光一照的话,这些障都消掉了。那么就像太阳光一样,降伏服愚痴。所以贪瞋痴都,这是一个总的,实际上一切烦恼都在里头,都能够把那些除掉,那些烦恼烦恼。
“由摧我慢山”,下边是我慢,贪、瞋、痴、慢、疑,我们说根本烦恼就那些。我慢的山,我慢,我慢贡高,都山一样,自以为很高,实际上很可怜。金刚能够摧坏一切,金刚杵,可以把山打烂。那么我慢这座山呢,佛的话――说的法,就像金刚杵一样,可以把它打碎,一切我慢全部打烂,降伏服我慢。
“见义故无欺,无过故随顺”,那么见义就是见了真谛了,佛说的话没有欺诳的。实事求是,都是真的。“如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无过故随顺”,因为佛说的话,是没有过失的,都是大悲心随众生的,“故随顺”,一切众生听了都欢喜。
“善缀故易解,尊语具善说”,“善缀”,缀是组合了。佛的话,每一句话都是巧妙地组合起来的,那么容易解。,不是说…
《广论讲记(三)(下士道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