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廣論講記(叁)(下士道二)▪P68

  ..續本文上一頁了報的。還沒有感報的在因位的時候是可以除的。那麼所以說跟前面的沒有矛盾。“故如上說,無有過失”,所以前面說的話並沒有過失,沒有矛盾。

  

  《分別熾然論》雲:「設作是雲,若諸惡罪至極永盡,雲何說除先業異熟耶。意謂已受生盲,一目缺足,顛跛及啞聾等,自性因果,故作是說。何以故,以諸業果,若已轉成異熟位體,非有功能,令其徧盡。若因位思,正造作者,獲得所余思差別力,能令永盡。猶如開示指鬘,未生怨,娑嚩迦,殺父及無憂等。設作是雲,未生怨王及殺母等,若已生起所余善思,何故其業未得永盡,生無間耶。是爲令于所有業果,發信解故,現示感生諸無間等,非是未能,無余永盡所有諸業。如擊彩球,隨擊而躍,生彼即脫,雖那洛迦火焰等事,亦未能觸。由是則成,最極拔除諸惡根本,亦非諸業全無果報。」

  “《分別熾然論》雲:”,有一部論它說,“設作是雲,若諸惡罪至極永盡,雲何說除先業異熟耶。”,那麼這是引經來說明這個話了。你說一切罪,可以真正忏悔得好的話,可以“至極永盡”,全部把它消盡的,那麼你爲什麼還要留一個尾巴呢,說要除開先業異熟,這個話是經說的嘛,你說全部消盡了,爲什麼除開這個例子呢?先業的異熟,是要除開的。

  “意謂已受生盲,一目缺足,顛跛及啞聾等,自性因果,故作是說”,他說,這個說除先業異熟的這句話呢,是指已經受了“生盲”,生盲麼生出來就瞎的。或者呢,已經瞎掉了就是說,生出來就瞎掉了。或者一個目。或者已經這個異熟果感,壞了一個眼睛。或者缺一個足,壞了一個腳。或者顛跛,是走路一顛一顛的。或者啞的、聾的。就是說異熟報已經出現了,已經成了生盲了;已經成了一個眼睛了;已經少了一個腳了;已經走路顛跛了;已經啞了,已經聾了。這樣子的因果呢,這是要除開的。就是異熟果已經現了,你要把它消盡,那是很困難,這個要除開。

  “何以故,以諸業果,若已轉成異熟位體,非有功能,令其遍盡”,什麼緣故呢?這個業果已經轉成異熟果的體了,業全部轉成果了,這個時候你要把業改變,使它消盡,那是不可能了。因爲已經變了果了,我們改是改業嘛,把業的功能給它改除,不感果。已經感了果了,業也是已經變果了,那再改不了了。這個時候,把業消盡當然不可能了。

  “若因位思,正造作者,獲得所余思差別力,能令永盡”,那麼這裏就牽涉到一個思的問題了。我們說,這個經部的說法,業就是思的作用,思心所就是業的作用的,一切業都是思心所作用。那麼意業就是決定思;那麼身業呢,就是動身思;語業呢,發語思。都是思心所的作用造業的。那麼我們說業就是思了。假使因位的思,在因位的這個業。“正造作者”,正在造作的這個思心所,就是在因位的這個業。“獲得所余思差別力”,那麼其他的業,跟它不同的力量摻進去了。就是它這是惡業的思,還在正在造,還沒感果的時候,其他的思摻進去了,對治的思摻進去了。那麼這個時候,把這個前面這個思心所力量可以改除,能夠甚至于它永盡。

  這個就是說,還在因位的時候,在業的時候,是可以給它消除的。真的感了果,成了異熟體――果的體,那就是沒有辦法了。所以說已經瞎了的,沒有辦法使他不瞎了。但是他還沒有瞎,這個業是要瞎眼睛的,那麼你馬上對治,就可能把這個業改變了,那可以使他不瞎。這個是可能的。

  “猶如開示指鬘,、未生怨,、娑縛迦,、殺父及無憂等”,這幾指幾個過去曆史上經裏邊所說的那些比較特殊的例子。

  “指鬘”,就是殃覺摩羅。他是外道的一個弟子,這個外道的一個女人,看到殃覺摩羅長得好,要想調弄他。結果殃覺摩羅呢是一個很正直的人,他是,這是師母了,他就是嚴詞拒絕。結果那個女人在他師父面前說了一些他殃覺摩羅的壞話,結果呢他師父呢,就想一個方法,把他弄死他了。他直接不弄,他就說,你可以,你現在教你個法,你殺一千個人,滿了之後把他的手指砍下來,做一個花蔓鬘,挂在身上。滿了一千你就升天。他用這個辦法呢,想把他(殃覺摩羅)除掉了。結果殃覺摩羅呢,這個人很厲害,他就殺了九百九十九個人,都沒有人抓住他。那些官兵來抓他也抓不住,最後他缺一個了。他看到呢,人人看到他都害怕了,比老虎還厲害嘛,他就看到他,聽到聲音都跑完了,他再也找不到第一千個人。這麼只有他母親在身邊了,他要想殺母親了。那麼這個佛呢,就感到呢他要造無間罪了,趕快要把他救出來,佛就在他沒有殺母親之前,就來托缽,到他那裏經過。這個殃覺摩羅看到佛經過呢,他正好,母親畢竟有感情了,他不要殺了,我就殺那個人好了。他就跑出去追佛了,追佛呢,佛慢慢地在走,他拼命跑,但是總是趕不上。最後呢,他跑得精疲力盡,倒了地下之後,佛就給他說法,後來他就成了阿羅漢果了。這是一個公案。

  未生怨王是瓶沙王的兒子,他把他父親關起來,餓死了。他母親因爲送東西給他父親吃,也把她關起來了。這是造了無間罪的。那麼一個“娑縛迦”我們不熟悉,他是殺親生母親的。殺父指的是“未生怨”了。

  。“無憂王”就是阿育王了,阿育王在前半世呢,征服全印度,殺了很多人。後來改悔了,信佛了。那麼這些人,他過去的業都消掉的。未生怨王呢,地獄去一下子就出來的。那麼他裏邊就是用這些來解釋這些問題。

  “設作是雲,未生怨王及殺母等”,就是說未生怨王了,要殺母的娑縛迦這些人,“若已生起所余善思,何故其業未得永盡,生無間耶”。,你說這個造惡業的思,還沒感果的時候,能夠以其他的好的思,善的思把他改變的,可以使他業消完的。爲什麼“無間”——,這個未生怨王,最後還是下無間地獄?那個殺母親的,還是要下無間地獄呢,還是去了呢?沒有把業消完嘛。

  “是爲令于所有業果,發信解故,現示感生諸無間等,非是未能,無余永盡所有諸業”,他這個就說呢,爲了使人家對業果,起信解,決定的信解。他示現生了無間去,並不是說不能永盡他的業。

  “如擊彩球,隨擊而躍,生彼即脫,雖那洛迦火焰焰等事,亦未能觸。由是則成,最極拔除諸惡根本,亦非諸業全無果報”,那麼這個說得很善巧了。就是說他所以到無間去,表示這個業果呢是不虛的,你造了無間業要去的,但是雖然去,並沒有受苦。就像擊球一樣,我們說皮球大家知道了,你拍下去它馬上彈起來了。他這個無間地獄一去,馬上就跳出來了,雖然無間地獄的“火焰焰等事”,也沒碰到,無間地獄的苦一點也沒有碰到。那麼,你不是說你把他的業不是除盡了嗎?本來感無間地獄的趣是受苦去的了,結果他沒有受苦。那就是根本拔除了。那麼這個就是成立了我們說的,“最極拔除諸惡根本”。,確實拔除了,沒有矛盾。但是說,無間地獄怎麼還去呢?“亦非諸業全無果報”。,那是表示,造了業要受果的。無間地獄是去了,但是沒有受苦。這個事情呢,就兩方面都解釋了。造業要感果,無間地獄是去的。但是他忏悔了,這個四力把他淨除了,他確實沒有受苦,一去就跳出來了,連火焰都沒有碰上,怎麼受什麼苦呢?沒有苦。所以說,這個事情呢,就是他們所受的果報呢,恰恰說明了,業障是可以淨除的,同時業果也是不虛的。

  這是解釋一些疑難了。這兩段都是解釋疑難的。那麼,下面再解說釋一下,不要看得太輕易。那麼你說反正無間地獄的苦也可以忏悔幹淨的,那就膽大了,隨便造好了。我記得有人就提這個話,“這個釋迦牟尼佛教下出了家的,到了彌勒佛出世的時候,龍華叁會決定解脫了,那麼現在出家無所謂,什麼事情都做好了。做了之後,龍華叁會都有你的份,你會解脫的,那你何必持戒了,啥東西,信因果了,幹啥,隨隨便便好了。”這個話,也是不負責的話,龍華叁會,到現在算起來,還有個天文數字在裏邊。這個天文數字你在哪裏?無間地獄,卻不好受的了。你受了很多的苦,解脫是有解脫的,但是中間你受苦,受苦的時候很長,你受不了嘛。不要以爲這個就沒有事了,還是有事。是兩方面關照的。一個是解脫是解脫的,但中間受苦是受苦的。不要把忽略了中間那個因素。無所謂,無所謂苦就是有所謂的了,還是要受的。那麼這個業下邊也是叫我們提高警惕的。不要說忏悔了就沒事了。

  

  補特伽羅差別一類,不決定者,《叁摩地王經》說:「勇授大王,殺華月嚴,遂起追悔,爲建塔廟,經九十五俱胝千歲,廣興供養,一日叁時,悔除罪惡,善護屍羅,然壽沒後,生無間中,經六十二阿庾他俱胝劫,受盲目等無邊衆苦。」

  他說一個《叁摩地王經》,裏邊記載一個事情,他說“勇授大王”,一個國王叫勇授,他殺一個華月嚴,華月嚴是一個大乘菩薩。“遂起追悔”,殺了之後,他馬上就追悔了。那麼很好嘛,忏悔嘛,“爲建塔廟”,那麼給他造一個塔廟,“經九十五俱胝千歲,廣興供養”,造了塔廟之後,因爲那時候壽命很長了,他就“九十五俱胝千的歲”那麼長的時間“廣興供養”,廣興供養,就忏悔的了,“一日叁時,悔除罪惡,善護屍羅”,那麼每天叁個時候,晝日叁時,都是忏悔他的罪,這麼好好地持戒,這些就是前面的事例裏邊有的了,該是忏悔幹淨了。“然壽沒後,生無間中,經六十二阿庾他俱胝劫,受盲目等無邊衆苦”,但是他死了之後,無間地獄裏邊去了六十二個阿瘐他的俱胝劫,那極長的時間了。受那些苦呢,無邊的苦,“盲目”了,就是沒有眼睛了等等。因爲他這世沒有“眼睛”嘛,大菩薩,你不知道把他殺掉了,所以感的果就盲目等等無邊的苦。在無間地獄裏極長的時間苦。那麼你說這個忏悔白白忏了,這個還是受那麼苦。

  

  雖則如是,然其悔罪非爲唐捐。若不悔除,須受極重恒常大苦,尤過彼故。

  “雖則如是,然其悔罪非爲唐捐”,雖然他還受…

《廣論講記(叁)(下士道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