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一切乘”,所謂“一切乘”,就是說聲聞、緣覺、菩薩乘,特別是金剛乘裏邊,是特別宣說的,依止善知識比顯教還要鄭重,不能違越。這個你們灌過頂的,都知道了。灌過頂的,這些話都說了的。
“次以根源清淨”,那麼你要進入金剛乘了呢,先要第一個依止善知識了,金剛乘的善知識了。那麼依止善知識之後,該怎麼呢?“以根源清淨續部,所出灌頂成熟身心”,就是說有傳承(清淨傳承)的這個密部的灌頂你要去受,那麼成熟自己的身心,就把金剛種子種下去。
爾時所得一切叁昧耶及律儀,應甯舍命如理護持。特若受其根本罪染,雖可重受,然相續已壞,功德難生,故應勵力,莫令根本罪犯染者。又應勵防諸支罪染, 設受染者,亦應悔除,防止令淨,以叁昧耶及諸律儀,是道本故。
“爾時所得一切叁昧耶及律儀,應甯舍命如理護持”,那麼這個灌頂的時候,叁昧耶是誓句了,那裏邊呢就是有飲食誓句、守護誓句、還有這個依靠誓句,有叁種誓句。那麼還有律儀,就是五方戒 ,五方佛的戒。應當舍命,甯可舍了命也不要犯叁昧耶戒,要護持它。我們在《上師供》念的呢,每天在念,“勝于生命守護求加持”,叁昧耶戒是要比生命還要寶貴的,是要守護它,不要破,不要破壞它。這是成佛的根本,破壞了,金剛地獄去了。金剛地獄的苦比現在一生的苦、舍命的苦那不曉得差多少了,那是更厲害了幾億億萬倍的事情。情願舍命也不要犯這個叁昧耶戒。
“特若受其根本罪染,雖可重受,然相續已壞,功德難生,故應勵力,莫令根本罪犯染者”,一般的根本罪都是這樣子的。你說叁昧耶罪的幾個根本罪,千萬不要犯。犯了之後,我們叁昧耶戒可以“重受”,忏悔清淨之後,再灌個頂,重受了,但是雖然重受是重受了,這個“相續已壞”,你這個身心已經壞掉了。這個機器壞掉了,就是“功德難生”,生不起功德了。
打的比喻,過去大德們的比喻,就是說一個人腿骨壞了,雖然可以接起來,給你接上了,但是跟腿骨沒有壞的兩個人不好比了。你這個腿骨不能用勁的,稍微用一下勁的話,或者是稍微受一點打擊呢,馬上就斷下來的。而骨頭沒有壞的那些呢,他用勁或者敲兩下,他不會,沒有什麼損害,那就是牢度是不一樣了。雖然接起來,還能走路,也看不出來,但是這堅牢的程度是差得遠了。那就是說,雖然叁昧耶戒可以重受,但是身心,已經犯過的呢,已經壞掉了。壞掉了呢,這輩子要證果證道的這些功德生不起來了,僅僅可以避免金剛地獄,可以不去,這個忏悔幹淨是可以的,但是你要這輩子證果證道,極難。
“故應勵力,莫令根本罪犯染”,所以說,就前面說的,甯可犧牲生命也不要犯這個根本的叁昧耶戒,就是這個道理。
“又應勵防諸支罪染”,那麼其他的支分,就是說輕罪是不是沒有關系呢?還是要守護,防止不要它犯。“設受染者,亦應悔除”,萬一你犯了,要馬上就忏悔掉。“防止令淨”,防止它再犯,把已經犯的忏悔幹淨。“以叁昧耶及諸律儀,是道本故”,這個叁昧耶跟那些密宗的律儀呢,是道的根本。
這個,海公上師就打比喻,叁昧耶戒顯教沒有的,那你什麼另外要立個叁昧耶戒呢?他就說,我們這個修密法,一種特殊的方法,特殊的方法呢,等于說一種特殊的工廠的車間一樣的。這個車間是特殊的車間呢,有它特殊的操作法,這個操作法你不遵守的話,這個會爆炸或者你産生工傷事故,一定要遵守這個特殊的車間的操作法。你不遵守的話,你不能在這個車間裏幹、勞動,要出事故的。那麼這叁昧耶戒也就是這個意思。你要修這個特殊的密法的話,這些特殊的誓言、戒律必須要守的;不守的話,會出毛病。
次于續部,若是下部有相瑜伽,若是上部生次瑜伽,隨其一種善導修學。此堅固已,若是下部無相瑜伽,或是上部滿次瑜伽,隨于其一應善修學。
“次于續部,若是下部有相瑜伽,若是上部生次瑜伽,隨其一種善導修學。此堅固已,若是下部無相瑜伽,或是上部滿次瑜伽,隨于其一應善修學”,這講次第了。前面說這個密部的重要性,它的殊勝的地方。這裏說呢,密宗(金剛乘)跟這個波羅蜜乘也是一樣的,有次第的。那麼這裏就是說,在密部裏邊(續部就是密部),假使下部 ——大家知道,密有四部,事部、理部、瑜伽部跟無上部——下部是前叁部。前叁部的瑜伽,開始修什麼?“有相瑜伽” 。有相瑜伽,就是修本尊的時候,不觀空的。“無相瑜伽” ,修本尊的時候觀空性的。那麼下部的人開始修的時候,修有相瑜伽,修本尊,不帶空性的道理的。那麼假使上部 的,無上部的,就是生次瑜伽,生起次第。“隨其一種善導修學”,隨其一種,下部的修有相瑜伽,上部的修生起次第。隨你啥根性,就修什麼法。修一種法,好好地去修。“導”嘛,就是要有人帶路了,不是亂修的,按了次第了。
“此堅固已”,初步的堅固以後,那麼下部的次第了,下部升上去呢,下叁部的修無相瑜伽,帶了空性道理觀。那麼這個無上部的修圓成次第,圓成次第修好麼叁身的功德圓滿了,圓滿法、報、化叁身功德,那就成佛嘛。所以說高層次的呢,下叁部的修無相瑜伽,無上部的修圓成次第,“滿次瑜伽”,“隨其一”,看你是哪一個根性的,就修哪一種,要好好地善巧地修學,不要蠻幹。
蠻幹的人就有嘛,你不是修圓成次第的根器,他卻修起什麼雙身法來了,蠻幹,不按次第。結果,就是帕繃喀大師說的,這是求生金剛地獄。我們是求生西方極樂,他是求生金剛地獄。自己往金剛地獄去鑽下去,很可歎。
《道炬論》說,如是建立道之正體,故道次第亦如是導,大覺窩師,于余論中亦嘗宣說。
“《道炬論》說,如是建立道之正體,故道次第亦如是導”,《道炬論》,阿底峽尊者,這樣建立的道的這個體,是這麼建立的,我們這個《廣論》,《道次第論》也這麼建,這樣子引導的。這個《廣論》就是別依《道炬論》造的。“大覺窩師”——阿底峽尊者,“于余論中亦嘗宣說”,他其他的論裏邊,除了《道炬論》之外,其他論裏邊也這麼說的,這個是不可改動的一個道理。
《攝修大乘道方便論》雲:“欲得不思議,勝無上菩提,賴修菩提故,樂修爲心要。已得極難得,圓滿暇滿身,後極難獲故,勤修令不空。”
在一本“《攝修大乘道方便論》”裏邊,他舉個例,就這麼說的,“欲得不思議,勝無上菩提,賴修菩提故,樂修爲心要”,假使我們要得到這個不可思議的最殊勝的無上菩提的話,那麼要修菩提了,修菩提道了。“樂修爲心要”,這個修行的心要、精髓要好好地努力地去修。“已得極難得,圓滿暇滿身,後極難獲故,勤修令不空”,那麼現在我們已經得到了最難得到的圓滿的暇滿的身體,這個在南洲的,我們在座的都有,這個圓滿的暇滿身都得到了,“後極難獲故”,這一次得到,第二次要得,如果不修行的話,那是極難。“盲龜值木”這些比喻都很多了。“盲龜值木”還是只生善趣。就是從善趣死掉,要再生善趣的話,盲龜值木難。但是你善趣死掉,要生到暇滿身體,比“盲龜值木”還要困難。那就可想而知了,極難得。
“後極難獲故,勤修令不空”,那就是趁這個暇滿身體還在的話,好好地修行了,千萬不要放逸、懈怠、混過去了。那這個這麼無價之寶的暇滿身體給你浪費掉了,以後再也來不了了。老大徒傷悲,這個時候就沒有辦法了。所以說現在有一分力就修一分,不要說我什麼事不好,什麼事情多,你盡量爭取嘛,盡你力量能爭取多少就算多少。
又雲:“如犯從牢獄,若有能逃時,與余事非等,速從彼處逃。此大生死海,若有能度時,與余事非等,應當出有宅。”
“又雲:如犯從牢獄,若有能逃時,與余事非等,速從彼處逃。此大生死海,若有能度時,與余事非等,應當出有宅”,這個,打一個比喻,一個囚犯,這是死犯,要槍斃的。他假使說,他想他有機會從監牢裏邊能夠逃出來的話,這個時候他一心想的就是趕快逃出去。“于余事非等”,其他的什麼錢、財産,什麼親屬朋友,什麼等等,地位等等,這不考慮了,這些考慮啥呢?你把命逃出去再說了。其他的就想也不想了,一心地逃命去了。“速從彼處逃”,趕快從監獄裏逃出來了,其他都不想了,“于余事非等”,其他的事情不好比了,他最重要的就是趕快逃出去。
那麼同樣的,我們在這個生死大海裏邊,假使你有一個機會,就是暇滿身了,能度的機會有了,你應當一切東西放下,趕快跑出這個叁有的火宅。你還要計較地位、名譽,什麼東西,那不是耽誤了大事了嗎?生死海逃不出去了。
那麼這個很警惕了。我們不要說是佛弟子,在家的,就是出家的,也是斤斤較量于自己目前的利益,沒有想到這麼重大的前提,我們沒有去抓緊。我們現在重要的就是說趕快要出生死,從我們現在已經得到的增上生,爬上去,決定勝要把它獲到,那麼這是我們要做的事情。至于說在這個過程裏邊,地位也好,人事的糾紛也好,什麼錢多錢少,環境好不好,吃得好不好,等等,不要去計較了。你要從這個牢獄裏逃出去,逃命要緊,這些東西就丟開了,不要去考慮。這些東西一耽擱的話,抓回去了,槍斃去了,你還有什麼好的呢?你什麼都沒有了,命也都沒有的了,不要去想那些了。
這麼這些是很警惕的話,我們多看一看,當你懈怠的時候,把這些句子拿出來回味一下。
又雲:“歸依增上戒,及住願根本,應受菩薩律,漸隨力如理,修行六度等,菩薩一切行。”
“又雲:歸依增上戒,及住願根本,應受菩薩律,漸隨力如理,修行六度等,菩薩一切行”,這是講次第。我們要修行的話,修大乘道、上士道,就是先要受不共的歸依,前面說過的。不共歸依受好之後,受增上戒,別解脫戒、菩薩戒,還要做願菩提。前面說的,不共歸依受過之後,除了已經受的…
《廣論講記(二)(道前基礎二+下士道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