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廣論講記(叁)(下士道二)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第叁冊

  共下士道(二)

  

  宗喀巴大師 造

  法尊法師 譯

  智敏上師 講

  

  <內部資料,僅供參考>

  

  《講記》與《廣論》原文、《集注》頁碼對照表

  

  第一講(《廣論》第一~四頁;《集注》第一~九頁)………………………1

  第二講(《廣論》第四~五頁;《集注》第一零~一四頁)……………………13

  第叁講(《廣論》第六~一零頁;《集注》第一四~二五頁)…………………27

  第四講(《廣論》第一零~一叁頁;《集注》 第二五~叁一頁)……………41

  第五講(《廣論》第一叁~一六頁;《集注》 第叁一~叁六頁)……………54

  第六講(《廣論》第一六~一八頁;《集注》 第叁七~四叁頁)……………68

  第七講(《廣論》第一八~二零頁;《集注》 第四叁~四八頁)……………81

  第八講(《廣論》第二零~二四頁;《集注》 第四九~五六頁)……………94

  第九講(《廣論》第二四~二七頁;《集注》 第五六~六叁頁)……………109

  第十講(《廣論》第二七~叁一頁;《集注》第六四~七一頁)……………123

  第十一講(《廣論》第叁一~叁叁頁;《集注》第七二~七七頁)…………140

  第十二講(《廣論》第叁四~叁五頁;《集注》第七九~八二頁)…………154

  第十叁講(《廣論》第叁五~叁八頁;《集注》第八四~八八頁)…………170

  第十四講(《廣論》第叁八~四一頁;《集注》第八八~九四頁)…………185

  第十五講(《廣論》第四一~四四頁;《集注》第九五~一零零頁)………197

  第十六講(《廣論》第四四~四六頁;《集注》第一零一~一零六頁)……211

  第十七講(《廣論》第四六~四九頁;《集注》第一零六~一一叁頁)……224

  第十八講(《廣論》第四九~五一頁;《集注》第一一四~一一八頁)……238

  第十九講(《廣論》第五一~五四頁;《集注》第一一九~一二二頁)……252

  第二十講(《廣論》第五四~五八頁;《集注》第一二叁~一叁二頁)……266

  

  整理說明:

  本資料系根據上師講課錄音記錄整理而成,未經上師審閱。

  本資料主要面對講寺內部及函授學員學習臨時使用,不足爲憑。僅供參考,請勿翻印。由于記錄整理者水平、時間所限,其中可能存在諸如誤聽誤記等錯誤,如在閱讀中發現,請及時指出,並反饋給講寺函授部,以便更正。

  聯系地址:317102 浙江省叁門縣高枧多寶講寺函授部編輯室

  電話:0576-3117311, 013325960233

  網址:http://www.duobaosi.com/bbs/

   電子信箱:editor@duobaosi.com

  目 錄

  

   歸依叁寶 1

  辛一 趣入聖教最勝之門淨修歸依 1

   壬一 由依何事爲歸依因 1

   壬二 由依彼故所歸之境 4

   癸一 正明其境 4

   癸二 應歸依此之因相 5

   壬叁 由何道理而正歸依 12

   癸一 由知功德而正歸依 12

   子一 佛功德 12

   (一)身功德 13

   (二)語功德 14

   (叁)意功德 17

   (四)業功德 22

  子二 法功德 31

  子叁 僧功德 32

   癸二 由知差別而正歸依 33

   癸叁 由自誓受而正歸依 37

   癸四 不言有余而正歸依 38

   壬四 既歸依已所學次第 41

   癸一 《攝分》中出 41

   癸二 教授中出 43

   子一 別學 43

   醜一 遮止應學 43

   醜二 修行應學 45

   子二 共學 50

  

  深信業果 81

  辛二 一切善樂所有根本發深忍信 81

   壬一 思總業果 81

   癸一 正明思總之理 81

   癸二 分別思惟 96

   子一 顯十業道而爲上首 96

   子二 抉擇業果 101

   醜一 顯示黑業果 101

   寅一 十黑業道 101

   (一)殺生 101

   (二)不與取 104

   (叁)欲邪行 106

   (四)妄語 111

   (五)離間語 113

   (六)粗惡語 115

   (七)绮語 115

   (八)貪欲 118

   (九)瞋恚 121

   (十)邪見 123

   寅二 輕重差別 128

   卯一 十業道輕重 128

   卯二 兼略顯示具力業門 136

   (一) 由福田門故力大 136

   (二) 由所依門故力大 141

   (叁) 由事物門故力大者 146

   (四) 由意樂門故力大 146

   寅叁 此等之果 148

   (一)異熟果 148

   (二) 等流果 149

   (叁)增上果 151

   醜二 白業果 155

   寅一 白業 155

   寅二 果 156

   醜叁 業余差別 157

   壬二 思別業果 173

   癸一 異熟功德 173

   癸二 異熟果報 175

   癸叁 異熟因緣 177

   壬叁 思已正行進止之理 181

   癸一 總示 181

   癸二 特以四力淨修道理 195

  己二 生此意樂之量 220

  己叁 除遣此中邪執 221

  

  

  

   歸依叁寶

  

   辛一 趣入聖教最勝之門淨修歸依

  

  初中分四:一由依何事爲歸依因,二由依彼故所歸之境,叁由何道理而正歸依,四既歸依已所學次第。今初

  第一個,入聖教的最勝的歸依,就是淨修歸依。又分四科,“初中分四,由依何事爲歸依因”,依什麼事情作歸依的因。“由依彼故所歸之境”,那麼所歸依的境界,歸依的對境。“由何道理而正歸依”,爲什麼,真正的歸依要應該是什麼道理來歸依?“既歸依已所學次第”,歸依之後要學什麼?這是一層一層進去的。那麼科判看不清楚,我們下邊仔細廣講。

  

   壬一 由依何事爲歸依因

  

  因雖多種,然于此中是如前說,于現法中速死不住,死殁之後,于所生處亦無自在,是爲諸業他自在轉。

  第一個,“由依何事爲歸依因”,歸依的原因是什麼?“今初:因雖多種,然于此中是如前說,于現法中速死不住,死殁之後,于所生處亦無自在,是爲諸業他自在轉”,歸依的原因很多,我們這裏跟前面說得一樣,根據前面所說的。“于現法中速死不住”,現世,無常迅速,死無定期。那麼這個是很快的,無常,就要刹那、刹那過去了,不安住的。“死殁之後”,那麼死了之後,就是前面講的,叁惡趣去了,這是很可怕了。那你去哪裏?你想去也好,不想去也好,自己沒有主宰權,是根據業所感的。業叫你到哪裏去,你就哪裏去。這個業是哪個造的?又是你自己造的。所以說,死了之後,並不聽你自在的,你要想生升天,但你造的業是地獄,那你非地獄去不可,天上沒有你的份的。

  

  其業亦如《入行論》雲:“如黑暗依陰雲中,刹那電閃極明顯,如是佛力百道中,世間福慧略發起,由是其善唯羸劣…

《廣論講記(叁)(下士道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