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廣論講記(二)(道前基礎二+下士道一)▪P33

  ..續本文上一頁

  

  《入行論》亦雲:“須棄一切走,我未如是知,爲親非親故,作種種罪惡。”

  “《入行論》亦雲:須棄一切走,我未如是知,爲親非親故,作種種罪惡”,一切有情都要死的,這個哪個都知道。死的時候,什麼都帶不走,財産帶不走,名譽地位帶不走,親戚朋友帶不走。過去的國王,漢地的皇帝,殉葬。秦始皇就是叁萬(不知多少)宮女殉葬的,還有很多財産了,有什麼用呢?各走各的,白白地殺了很多人。那麼跟你一起走的,是不會有的。那麼這是愚癡了。一切都要拋棄而走的,要死掉的。但是我們呢,這個道理卻是不能夠明確地領會。

  “未如是知,爲親非親故”,爲了自己的親,“非親”是冤,做種種罪惡。爲親拼命地爭取,造一些……;爲非親造惡,瞋恨,去造不好的業。都是爲親也好,爲非親也好,造了衆多的罪惡事情,結果親也好、非親也好,都帶不走的。你白白地造了很多罪,將來惡趣受苦去。這些都是非常愚癡,也是非常暴惡的事情。

  那麼這裏就是說,不念死有那麼大的過患。

  

   壬二 修習勝利 

  

  第二修習之勝利者,謂若真起隨念死心,譬如決斷今明定死,則于正法稍知之士,由見親屬及財物等不可共往,多能任運遮彼貪愛,由施等門樂取堅實。

  “第二修習之勝利”, 那麼我們念無常有什麼好處呢?不念無常,壞處很多,主要是執著現世。有的人經常跟我說,他念經的時候心裏妄想很多,定不下來。定不下來的主要原因呢,那就是說這一世執得太多。假使說近一點的,在想今天買什麼菜,再麼吃得好,等等。再遠一點,工作怎麼爭取,怎麼挑個好工作,等等。總是在想現世的算盤。那麼這樣子你當然念經心就定不下來了。

  如果說你想到暇滿人身怎麼難得,好容易得到了,而且很容易失掉的,你趁這個身還在的時候好好修的話,那你抓得很緊。就像一個囚犯快要殺頭了,你拼命地逃了,這個你還有什麼妄想?沒有什麼其他想了,只要逃出去就對了。你修什麼法麼,就修這個法就對了。

  那麼這是不修的害處、修的勝利。修的勝利呢,下面說。

  “謂若真起隨念死心,譬如決斷今明定死,則于正法稍知之士,由見親屬及財物等不可共往,多能任運遮彼貪愛,由施等門樂取堅實”,那麼假使說,能夠真正起了念死的心,隨時都能夠想起無常的道理。那麼假使說,決斷今天也好、明天也好,一定會死的,“則于正法”,那麼對于這個佛法稍微懂一點的人呢,“由見親屬及財物等不可共往”,那麼他知道了,你要死的時候,親屬也好,財産也好,帶不走的。那麼都能“任運遮彼貪愛”,那麼既然你帶不走的,明天後天哪一天死也不知道的,那麼對于這些親戚也好,財産也好,這些貪心、愛心自然會得輕下去了,可以遮止它。任運地自然地就會遮止它的猛利的貪愛,貪心、愛心。而“由施等門樂取堅實”,由布施、持戒等等可以取這個堅實的心要,不去貪著,不堅實的世間不要去貪著了,由修佛法得到堅實。那麼這是好處。

  

  如是若見爲求利敬及名稱等世間法故,一切劬勞皆如扇揚諸空谷殼,全無心實,是欺诳處,便能遮止諸罪惡行。

  “如是若見爲求利敬及名稱等世間法故,一切劬勞皆如扇揚諸空谷殼,全無心實,是欺诳處,便能遮止諸罪惡行”,那麼假使說,你能看到我們這輩子求名、求恭敬、求利養恭敬、求名稱等等——這個我們漢地人就這麼說的,“貪夫殉財,烈士殉名”,這個就是下一等的人呢,總是爲財而犧牲,就是要求財利了,高等一些呢,爲了名了,都是追求這個東西——我們這些呢,如果知道追求利養、恭敬、名稱等,這些世間法,它都是空的,追了半天,你死掉了,半(點)也帶不走,一個也帶不走的。

  “一切劬勞”,你辛辛苦苦去追求,“皆如扇揚諸空谷殼”,我們的稻谷打下來之後,空的那個殼子,這個谷子裏邊空的殼了,裏邊你去扇揚這個,剝那個,揚空殼的時候,裏邊都沒有,米都去掉了,沒有芯的,你這個要它幹啥嘛?空的東西。那麼你去追求這些也是空的,白白花了很多的辛苦,結果還造了很多的罪。“是欺诳處”,這些都是欺騙我們的。“便能遮止”,知道這些求名聞利養恭敬等等都是欺诳的,沒有實在的,都是死了之後都沒有了,那麼就能夠“遮止諸罪惡行”,那麼你爲了去追取這些做一些罪惡的行動呢可以遮止了。不要去做了,做了是白白的。你爭取到了,今天你爭取到做國王了,明天你死掉了,你怎麼辦呢?這個國王位白白還不是給人家占走了,你就不要做了吧。

  

  由其恒常殷重精進,修集歸依及淨戒等諸微妙業,遂于無堅身等諸事取勝堅實。由是自能升勝妙位,亦能于此導諸衆生,更有何事義大于此。 是故經以多喻贊美,《大般涅槃經》雲:“一切耕種之中,秋實第一,一切迹中,象迹第一,一切想中,無常死想是爲第一,由是諸想能除叁界一切貪欲無明我慢。”

  “由其恒常殷重精進,修集歸依及淨戒等諸微妙業,遂于無堅身等諸事取勝堅實”,那麼就是同樣道理,罪惡行不做了,那麼就做好事了。“由其恒常”,經常地殷勤地精進,去積集修歸依、受淨戒等等微妙的善業,那麼這個身本來是不堅的,不堅實的,跟泡沫、芭蕉一樣的東西,而取最勝的堅實,可以取到這個增上生、決定勝,這是堅實的不可破壞的那些,可以爭取到,成佛是最大的堅實。

  “由是自能升勝妙位,亦能于此導諸衆生,更有何事義大于此”,這樣子自己可以升到殊妙的(殊勝的、微妙的)地位上去,也能夠引導衆生走上這個殊妙的地位上去,就是引導衆生一起到離苦得安樂的地位去了。那麼世間上哪有什麼的事情比這個義利更大呢?這是最好的事情,應當這麼樣做了。

  “是故經以多喻贊美”,所以說,經裏邊有很多的比喻贊歎這個事情。《大般涅槃經》它引了這個。《大般涅槃經》怎麼說呢?“一切耕種之中,秋實第一,一切迹中,象迹第一,一切想中,無常死想是爲第一,由是諸想能除叁界一切貪欲無明我慢”,這就是贊歎這個死無常想的好處。

  《大般涅槃經》裏邊也這麼說,它說“一切耕種之中”,我們種地嘛,種地望的是什麼,就是望的秋天能收莊稼,所以說一切耕種裏邊——春天麼播種了,夏天麼除草等等——這個裏邊最殊勝的是什麼?秋天的收割嘛,秋實是第一。

  “一切迹中”,“迹”就是說足印子。在足印子裏邊,什麼足印子最好呢?“象迹第一” 。象迹有什麼好處?象的迹,它在地上走過之後,假使說這些山地,就是泥巴的地,它是第一個,“深廣明顯”,象的迹呢(象它很重嘛),它的足迹又深又大,很明顯,它的腳印子很明顯。因爲輕的動物呢,踩的腳迹看都看不到的。那麼象很重,它走過的路,它的腳迹又深又廣,又明顯。這就是說念死的影響,念無常、念死,這個影響也是深廣明顯,它的好處是極大的。

  第二,“象迹如蓮花相”,象的迹像蓮花一樣的,任何煩惱只要你念死的心起來呢,“頓然清淨”。蓮花出汙泥而不染,那麼你再大的煩惱,可以念死的心就蓮花一樣,使染汙染不到你,跟蓮花一樣。

  第叁,“象車所經之路,絕無險道,故可遵行”,那麼象很聰明的,它就是走路險路不走的,它走的路都是安穩的道路,所以說你跟了象的路去走好了,決定是安穩的,不會有險路的。那麼就是說我們修行呢,依這個念無常作領導呢,絕對不會錯的。

  那麼象迹有這麼幾個好處,所以說一切迹中象迹第一。那麼這是比喻。那麼一切想裏邊呢,什麼最好呢?“無常死想是爲第一”,那麼象迹跟無常的配合呢,這個前面已經配過了。那麼這裏就是說,無常死想是一切想裏邊的最高的想。

  爲什麼它是最好的想呢?“由是諸想”,這個無常死的想呢,能夠除掉“叁界一切貪欲無明我慢”,都會除掉。因爲你想起無常了,貪也不要貪了;無明愚癡要執著什麼東西,放不下的,也可以去掉了;我慢――死都快死了――慢什麼東西了,沒什麼好慢的了。所以說這些呢,可以把一切煩惱除掉,就是說前面跟蓮花一樣,可以不染一切煩惱。

  

  如是又以是能頓摧一切煩惱惡行大椎,是能轉趣頓辦一切勝妙大門,如是等喻而爲贊美。

  “如是又以是能頓摧一切煩惱惡行大椎,是能轉趣頓辦一切勝妙大門,如是等喻而爲贊美”,那麼它又說,這個無常死想能夠“頓摧”,一下子把一切煩惱惡行當下摧得粉碎的大錘子。又能夠“轉趣頓辦一切勝妙大門”,轉向馬上就成辦一切殊勝的妙法的大門,殊妙的事情的大門,那就是說這個好處很多。以“如是等喻”來贊歎這個無常死想。

  

  《集法句》中亦雲:“應達此身如瓦器,如是知法等陽焰,魔花刃劍于此折,能趣死王無見位。”

  “《集法句》中亦雲:應達此身如瓦器,如是知法等陽焰,魔花刃劍于此折,能趣死王無見位”,那麼這個裏邊就是說,應當知道這個身體“如瓦器”,瓦器是一碰就爛的,這身也四大假和合一個身體,也不堅固的,那麼稍微碰到一些違緣,就會搞壞了的。死的緣很多,後邊要廣講,一個毒刺就可以把你命都奪掉了。那麼這就是說瓦器一樣的,很容易破壞的。

  “如是知法等陽焰”,那麼一切法呢,同陽焰一樣的,沒有實在的。陽焰就是說在沙漠地帶,因爲太陽的熱氣的反射就好象是在水裏一樣,有水的感覺,這實際上是沒有的。那麼這些法呢,跟陽焰一樣都是不實在的。

  “魔花刃劍于此折”,魔的花,引誘我們的,刃劍,是害我們的,都不能害我們。那麼這裏呢我們要把《慧行刻意》的“五花箭” 配上去。

  五花箭是什麼呢?它就是說,魔就是看到你心裏有什麼煩惱,有什麼煩惱呢,它就用一種跟你煩惱相應的箭射你身上,射在身上呢,這個箭呢,上面有花,中了這個箭呢,這個箭中了要毒死的,但是你中了這個箭呢,因爲箭上有花,不但是不感到這個箭中了會把自己毒死,而感到自己帶…

《廣論講記(二)(道前基礎二+下士道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