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广论讲记(二)(道前基础二+下士道一)▪P33

  ..续本文上一页

  

  《入行论》亦云:“须弃一切走,我未如是知,为亲非亲故,作种种罪恶。”

  “《入行论》亦云:须弃一切走,我未如是知,为亲非亲故,作种种罪恶”,一切有情都要死的,这个哪个都知道。死的时候,什么都带不走,财产带不走,名誉地位带不走,亲戚朋友带不走。过去的国王,汉地的皇帝,殉葬。秦始皇就是三万(不知多少)宫女殉葬的,还有很多财产了,有什么用呢?各走各的,白白地杀了很多人。那么跟你一起走的,是不会有的。那么这是愚痴了。一切都要拋弃而走的,要死掉的。但是我们呢,这个道理却是不能够明确地领会。

  “未如是知,为亲非亲故”,为了自己的亲,“非亲”是冤,做种种罪恶。为亲拼命地争取,造一些……;为非亲造恶,瞋恨,去造不好的业。都是为亲也好,为非亲也好,造了众多的罪恶事情,结果亲也好、非亲也好,都带不走的。你白白地造了很多罪,将来恶趣受苦去。这些都是非常愚痴,也是非常暴恶的事情。

  那么这里就是说,不念死有那么大的过患。

  

   壬二 修习胜利 

  

  第二修习之胜利者,谓若真起随念死心,譬如决断今明定死,则于正法稍知之士,由见亲属及财物等不可共往,多能任运遮彼贪爱,由施等门乐取坚实。

  “第二修习之胜利”, 那么我们念无常有什么好处呢?不念无常,坏处很多,主要是执着现世。有的人经常跟我说,他念经的时候心里妄想很多,定不下来。定不下来的主要原因呢,那就是说这一世执得太多。假使说近一点的,在想今天买什么菜,再么吃得好,等等。再远一点,工作怎么争取,怎么挑个好工作,等等。总是在想现世的算盘。那么这样子你当然念经心就定不下来了。

  如果说你想到暇满人身怎么难得,好容易得到了,而且很容易失掉的,你趁这个身还在的时候好好修的话,那你抓得很紧。就像一个囚犯快要杀头了,你拼命地逃了,这个你还有什么妄想?没有什么其他想了,只要逃出去就对了。你修什么法么,就修这个法就对了。

  那么这是不修的害处、修的胜利。修的胜利呢,下面说。

  “谓若真起随念死心,譬如决断今明定死,则于正法稍知之士,由见亲属及财物等不可共往,多能任运遮彼贪爱,由施等门乐取坚实”,那么假使说,能够真正起了念死的心,随时都能够想起无常的道理。那么假使说,决断今天也好、明天也好,一定会死的,“则于正法”,那么对于这个佛法稍微懂一点的人呢,“由见亲属及财物等不可共往”,那么他知道了,你要死的时候,亲属也好,财产也好,带不走的。那么都能“任运遮彼贪爱”,那么既然你带不走的,明天后天哪一天死也不知道的,那么对于这些亲戚也好,财产也好,这些贪心、爱心自然会得轻下去了,可以遮止它。任运地自然地就会遮止它的猛利的贪爱,贪心、爱心。而“由施等门乐取坚实”,由布施、持戒等等可以取这个坚实的心要,不去贪着,不坚实的世间不要去贪着了,由修佛法得到坚实。那么这是好处。

  

  如是若见为求利敬及名称等世间法故,一切劬劳皆如扇扬诸空谷壳,全无心实,是欺诳处,便能遮止诸罪恶行。

  “如是若见为求利敬及名称等世间法故,一切劬劳皆如扇扬诸空谷壳,全无心实,是欺诳处,便能遮止诸罪恶行”,那么假使说,你能看到我们这辈子求名、求恭敬、求利养恭敬、求名称等等——这个我们汉地人就这么说的,“贪夫殉财,烈士殉名”,这个就是下一等的人呢,总是为财而牺牲,就是要求财利了,高等一些呢,为了名了,都是追求这个东西——我们这些呢,如果知道追求利养、恭敬、名称等,这些世间法,它都是空的,追了半天,你死掉了,半(点)也带不走,一个也带不走的。

  “一切劬劳”,你辛辛苦苦去追求,“皆如扇扬诸空谷壳”,我们的稻谷打下来之后,空的那个壳子,这个谷子里边空的壳了,里边你去扇扬这个,剥那个,扬空壳的时候,里边都没有,米都去掉了,没有芯的,你这个要它干啥嘛?空的东西。那么你去追求这些也是空的,白白花了很多的辛苦,结果还造了很多的罪。“是欺诳处”,这些都是欺骗我们的。“便能遮止”,知道这些求名闻利养恭敬等等都是欺诳的,没有实在的,都是死了之后都没有了,那么就能够“遮止诸罪恶行”,那么你为了去追取这些做一些罪恶的行动呢可以遮止了。不要去做了,做了是白白的。你争取到了,今天你争取到做国王了,明天你死掉了,你怎么办呢?这个国王位白白还不是给人家占走了,你就不要做了吧。

  

  由其恒常殷重精进,修集归依及净戒等诸微妙业,遂于无坚身等诸事取胜坚实。由是自能升胜妙位,亦能于此导诸众生,更有何事义大于此。 是故经以多喻赞美,《大般涅槃经》云:“一切耕种之中,秋实第一,一切迹中,象迹第一,一切想中,无常死想是为第一,由是诸想能除三界一切贪欲无明我慢。”

  “由其恒常殷重精进,修集归依及净戒等诸微妙业,遂于无坚身等诸事取胜坚实”,那么就是同样道理,罪恶行不做了,那么就做好事了。“由其恒常”,经常地殷勤地精进,去积集修归依、受净戒等等微妙的善业,那么这个身本来是不坚的,不坚实的,跟泡沫、芭蕉一样的东西,而取最胜的坚实,可以取到这个增上生、决定胜,这是坚实的不可破坏的那些,可以争取到,成佛是最大的坚实。

  “由是自能升胜妙位,亦能于此导诸众生,更有何事义大于此”,这样子自己可以升到殊妙的(殊胜的、微妙的)地位上去,也能够引导众生走上这个殊妙的地位上去,就是引导众生一起到离苦得安乐的地位去了。那么世间上哪有什么的事情比这个义利更大呢?这是最好的事情,应当这么样做了。

  “是故经以多喻赞美”,所以说,经里边有很多的比喻赞叹这个事情。《大般涅槃经》它引了这个。《大般涅槃经》怎么说呢?“一切耕种之中,秋实第一,一切迹中,象迹第一,一切想中,无常死想是为第一,由是诸想能除三界一切贪欲无明我慢”,这就是赞叹这个死无常想的好处。

  《大般涅槃经》里边也这么说,它说“一切耕种之中”,我们种地嘛,种地望的是什么,就是望的秋天能收庄稼,所以说一切耕种里边——春天么播种了,夏天么除草等等——这个里边最殊胜的是什么?秋天的收割嘛,秋实是第一。

  “一切迹中”,“迹”就是说足印子。在足印子里边,什么足印子最好呢?“象迹第一” 。象迹有什么好处?象的迹,它在地上走过之后,假使说这些山地,就是泥巴的地,它是第一个,“深广明显”,象的迹呢(象它很重嘛),它的足迹又深又大,很明显,它的脚印子很明显。因为轻的动物呢,踩的脚迹看都看不到的。那么象很重,它走过的路,它的脚迹又深又广,又明显。这就是说念死的影响,念无常、念死,这个影响也是深广明显,它的好处是极大的。

  第二,“象迹如莲花相”,象的迹像莲花一样的,任何烦恼只要你念死的心起来呢,“顿然清净”。莲花出污泥而不染,那么你再大的烦恼,可以念死的心就莲花一样,使染污染不到你,跟莲花一样。

  第三,“象车所经之路,绝无险道,故可遵行”,那么象很聪明的,它就是走路险路不走的,它走的路都是安稳的道路,所以说你跟了象的路去走好了,决定是安稳的,不会有险路的。那么就是说我们修行呢,依这个念无常作领导呢,绝对不会错的。

  那么象迹有这么几个好处,所以说一切迹中象迹第一。那么这是比喻。那么一切想里边呢,什么最好呢?“无常死想是为第一”,那么象迹跟无常的配合呢,这个前面已经配过了。那么这里就是说,无常死想是一切想里边的最高的想。

  为什么它是最好的想呢?“由是诸想”,这个无常死的想呢,能够除掉“三界一切贪欲无明我慢”,都会除掉。因为你想起无常了,贪也不要贪了;无明愚痴要执着什么东西,放不下的,也可以去掉了;我慢――死都快死了――慢什么东西了,没什么好慢的了。所以说这些呢,可以把一切烦恼除掉,就是说前面跟莲花一样,可以不染一切烦恼。

  

  如是又以是能顿摧一切烦恼恶行大椎,是能转趣顿办一切胜妙大门,如是等喻而为赞美。

  “如是又以是能顿摧一切烦恼恶行大椎,是能转趣顿办一切胜妙大门,如是等喻而为赞美”,那么它又说,这个无常死想能够“顿摧”,一下子把一切烦恼恶行当下摧得粉碎的大锤子。又能够“转趣顿办一切胜妙大门”,转向马上就成办一切殊胜的妙法的大门,殊妙的事情的大门,那就是说这个好处很多。以“如是等喻”来赞叹这个无常死想。

  

  《集法句》中亦云:“应达此身如瓦器,如是知法等阳焰,魔花刃剑于此折,能趣死王无见位。”

  “《集法句》中亦云:应达此身如瓦器,如是知法等阳焰,魔花刃剑于此折,能趣死王无见位”,那么这个里边就是说,应当知道这个身体“如瓦器”,瓦器是一碰就烂的,这身也四大假和合一个身体,也不坚固的,那么稍微碰到一些违缘,就会搞坏了的。死的缘很多,后边要广讲,一个毒刺就可以把你命都夺掉了。那么这就是说瓦器一样的,很容易破坏的。

  “如是知法等阳焰”,那么一切法呢,同阳焰一样的,没有实在的。阳焰就是说在沙漠地带,因为太阳的热气的反射就好象是在水里一样,有水的感觉,这实际上是没有的。那么这些法呢,跟阳焰一样都是不实在的。

  “魔花刃剑于此折”,魔的花,引诱我们的,刃剑,是害我们的,都不能害我们。那么这里呢我们要把《慧行刻意》的“五花箭” 配上去。

  五花箭是什么呢?它就是说,魔就是看到你心里有什么烦恼,有什么烦恼呢,它就用一种跟你烦恼相应的箭射你身上,射在身上呢,这个箭呢,上面有花,中了这个箭呢,这个箭中了要毒死的,但是你中了这个箭呢,因为箭上有花,不但是不感到这个箭中了会把自己毒死,而感到自己带…

《广论讲记(二)(道前基础二+下士道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