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艱勞及短促,此複有諸苦,唯速疾壞滅,如以杖畫水。如牧執杖驅,諸畜還其處。如是以老病,催人到死前。”
那麼下邊有一個《集法句》,一個經裏的話:“譬如舒經織,隨所入緯線,速窮緯邊際,諸人命亦爾”,這是織布的比喻。這個經線打在緯線裏邊,經緯兩個線了,一個直一個橫了,你不斷地打進去、打進去,穿穿,穿到後來,緯線就把它穿完了,這個布也織成功了。那麼幾下子一匹布成功了。人的命也是這樣子的。看起來一根線一根線好象很慢了,實際上幾下子也就完了。
“如諸定被殺,隨其步步行,速至殺者前,諸人命亦而”,這個第二個比喻,就是前面都有的。“定被殺”,就是那些牛羊了,那些殺的,一定要殺的,或者是要槍斃的犯人。“隨其步步行”,你走一步就靠近死亡一步,很快地跑到那個殺他的人前面了。那麼跑到前面麼他殺掉了。“諸人命亦爾”,人的命也這樣子,一天一天、一個月一個月、一年一年地走,走到後來,最後就是死亡到了。
“猶如瀑流水,流去無能返,如是人壽去,亦定不回還”,它每個喻比喻一個道理了。那麼第一個喻呢,是命呢一定會完的;第二個就是說命是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的;第叁個喻,這個命只有少不能多的,去了之後,瀑流的水一去不能回來了,只能少了,不能多的。“如是人壽去,亦定不回還”,壽耗了多少,再回不來了,加也加不上去的。
“艱勞及短促,此複有諸苦,唯速疾壞滅,如以杖畫水”,這個人呢、命呢,生活又很艱勞,大家年紀大的都有這個經驗,要活在世間上,非常艱苦,非常困難,連吃頓飯都成問題。現在你看看,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只好去行凶、搶劫、偷盜了這些。那麼生活又很艱難,又是短促,這個命又不長,裏邊還有生、老、病、死等等的苦,很快地壞滅的,就像“杖畫水”。拿一個棒棒在流水裏邊畫畫,你畫沒有畫完,這個水它早就沖起走了,就是說人的命極快、短促。畫麼又不容易畫,極難。
“如牧執杖驅,諸畜還其處,如是以老病,催人到死前”,這就是說,跟牧童一樣的,拿了個棒棒,趕那些牛羊了,趕到它要去的地方。那麼人一樣的,老、病就是一個棒棒,把你趕起走。趕到哪裏?趕到死亡那個地方去。
這些都是比喻,那麼多思惟呢能夠産生一些感觸。把這個無常的味道才能夠真正地體會到。
如傳說大覺窩行至水岸,謂“水淅淅流,此于修無常極爲便利。”說已而修。
“如傳說大覺窩行至水岸,謂水淅淅流,此于修無常極爲便利。說已而修”,阿底峽尊者他跑到水岸上的時候,他就說,這個水,“淅淅”水流的聲音,這樣子在流,要修無常觀倒是很好,很方便。說好之後就修起來了。
那麼我們以前孔子也有這個話,“逝者如斯夫”,看了水,過去的就像水一樣,一去不來了。這是有點腦筋的人都會産生的無常的概念,因爲水是最表現無常的。“說已而修”。
《大遊戲經》亦以多喻宣說:“叁有無常如秋雲,衆生生死等觀戲,衆生壽行如空電,猶崖瀑布速疾行。”
“《大遊戲經》亦以多喻宣說”,那麼另外一部經,《大遊戲經》它也有很多的比喻來說。“叁有無常如秋雲,衆生生死等觀戲,衆生壽行如空電,猶崖瀑布速疾行”,它很多的比喻。“叁有”,整個叁界,“無常如秋雲”,秋天的雲變化最多,因爲秋天有風麼,一吹就變個樣了。那麼夏天、春天雲還不動,不動的,變化少一點,秋天的雲一般是變化最多的。那麼叁有裏邊,無常就秋天雲一樣,一會兒像個狗,一會兒像個貓,一會兒像個啥東西,這個不斷地在變,那麼人的命也就是、整個叁界也是無常,就秋雲一樣,變化非常快。
“衆生生死等觀戲”,衆生在裏邊生死,等于做戲一樣,一歇兒演這個角色,一歇兒演那個角色,演來演去就是這麼幾個人。如果你當戲看呢,中間一點也沒有動感情的事情,你當真的看呢那就放不下了,貪、瞋、癡、慢、疑都要起來了。
“衆生壽行如空電”,那就是假的了,衆生生死都是假的,跟戲一樣的。但衆生又看不到,又不能覺悟到在做戲。他就假戲真做了,就造了很多罪。衆生的壽行呢,命很快,等于說空電,打個閃電,只一下就沒有了。那麼我們在無始以來,無窮的劫數裏邊,你這個一期壽命就像閃電一樣,一會兒,快得很。這是說它快了,那麼下邊還是快的意思。
山上瀑布沖下來,那是極快的,那這個命呢,它這個流轉又像瀑布一樣,極快地沖下來,沖過去就沒有了。一點一點一點沖,沖完了就死掉了。
又如說雲:“若有略能向內思者,一切外物,無一不爲顯示無常。”
“又如說雲”,下邊又這麼說:“若有略能向內思者,一切外物,無一不爲顯示無常”,假使你會動腦筋的,會向內思考的人,那麼一切的外面的東西沒有一個不顯示無常的。那麼他們禅宗呢,他們碰到碗掉地下了,“啪”一下子,他開悟了。什麼?無常。一事一物沒有一個不顯示無常的。
那麼現在科學裏邊也在研究這個問題。什麼都是一切刹那刹那變化的。唯物主義裏邊,他就講變化。沒有一個東西不變的,要形而上學的靜止不動的東西是沒有的,那麼這個無常道理他們也能夠領會一些。只要你有一點能向內思考力的人,都會感覺到一切外物都在顯示無常。所以說山河江水都在說法。說什麼法?無常的法。我們能領會的就知道,它們說的就是無常。
故于衆事皆應例思,若數數思能引定解,若略思惟,便言不生,實無利益。如迦摩巴雲:“說思已未生,汝何時思?晝日散逸,夜則昏睡,莫說妄語。”
“故于衆事皆應例思,若數數思能引定解,若略思惟,便言不生,實無利益”,所以說一切事物,你能夠看到的、聽到的,好好地照這個例子去觀想,那麼這樣子不斷地思惟修習,能夠引生出定解。定解就是說一切法絕對是無常的,沒有一個例外的。這個定解生了,修行就上路了,精進就起來了。
那麼假使說你略略地思惟一下,他說我這個無常觀,生不起來。這個也有,我們很多人,他,叫他修不淨觀,“哎呀,修了沒有用。起不了作用。”沒有作用,你修得太少啊,你如果好好地修,數數地修,不斷地修,那作用會起來的。就看你下多少工夫,收多少成效。如果你要再踏實一些,去看看那些死的爛掉的那些動物,那麼這個可以幫助你産生不淨的概念。那麼無常的觀也一樣,要靠多思惟的,那麼這個定解才生起來。你假使略略思惟一下,“哎呀,我說還是不行,我總還是覺得常的力量強。”那麼你當然毫無利益了。你修的太少嘛。
如迦摩巴雲:“說思已未生,汝何時思?晝日散逸,夜則昏睡,莫說妄語” ,迦摩巴他是對他弟子說的,他弟子也是大概說他修了這個法,修了之後沒有效果。他就批評他了。他說,你說你已經思惟過了,生不起來這個概念,假使說無常呢,生不起無常的想。那麼你自己考慮一下,你什麼時候好好地思惟過呢?“晝日散逸”,白天放逸閑散,到處晃,晚上麼昏睡,睡大覺。那你說你已經思惟過了?那沒有好好思惟,不要打妄語,你沒有好好思惟。思惟過的話,不會不生的。好好思惟的話,決定會生的。
我們說這個因果的道理,大家一定要,也是緣生的道理,緣起道理,你因緣加進去了,你說果不生,是不會的。你工夫下下去,決定會生果。你說果沒生,決定是因緣不夠。所以說,他說他思惟之後還沒有生起效果。他的師父就很厲害了,他說:“你哪裏去思惟呢,你沒有好好思惟嘛,白天麼到處閑散,晚上麼睡大覺,你說你思惟過了,你打妄語。”那就是說,沒有得到效果的絕對沒有好好地思惟,這個是肯定的。
非但壽邊爲死所壞,而趣他世,即于中間行住臥叁,隨作何事,全無不減壽量之時。
“非但壽邊爲死所壞,而趣他世,即于中間行住臥叁,隨作何事,全無不減壽量之時”,不但說壽命死掉了,壞了,那麼要到他世,就是到後世去了;就是在壽命沒有壞之前,我們行也好、住也好、臥也好,隨你做什麼事情也好,“全無不減壽量之時”,每一刹那都在減壽量。
臨終的時候,壽沒有了當然很容易看出來,這是很粗了。一看就壽沒有了,斷掉了,要到後世去了。後世去麼,那惡趣善趣就不知道了。那麼你沒有死之前,刹那刹那壽命都在減。我們學過生理學的,人身上的細胞,十二年全部換完了。你十二年以前的身上的東西,十二年以後一根毛都沒有了,一個灰塵沒有了,全部換成新的了。但是我們看看好象還是我,這幾十年來,是沒有變嘛。這個早就變過了,不過變的東西跟你差不多。實際上你看看照片,你小時候的照片跟你現在照片是不是一樣呢?恐怕不太一樣了吧。
有的人我看的,以前我們小孩子的時候,看電影,那個時候還看電影,那個電影明星的照片,小明星也有,到老了之後一看,簡直不像了,那還能上電影螢幕呢?不能上了,看了都害怕了,這個老的樣子。
還有一個更可怕的,一本雜志,它寫一個……,兩個照片,仔細我沒看了,因爲我沒那麼多時間去看那些文字。兩個照片,一個是一個女青年,沒有害病之前,很端正,照一個相。後來傳染艾滋病了,又一個相,就像一個貓頭鷹一樣了,骨頭都變掉了,人的臉相也變掉了,不成人的樣子了,瘦瘦得來就只有骨頭,皮包骨的樣子,那很害怕的。這個不斷在變了。
首從入胎,即無刹那而能安住, 唯是趣向他世而行,故于中間生存之際,悉被老病使者所牽,唯爲死故導令前行。
“首從入胎,即無刹那而能安住”,從入胎以後,沒有一刹那能夠停下來不動的。說個老實話,不動就死掉了。你活的話,總是要動的,運動的。那麼入胎之後,胎內五位了,羯羅藍、頞部昙等等,不斷在變。
“唯是趣向他世而行,故于中間生存之際,悉被老病使者所牽,唯爲死故導令前行”,一入胎,就在刹那刹那地動。動向哪裏去呢?不能安住的。它動的趨…
《廣論講記(二)(道前基礎二+下士道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