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广论讲记(二)(道前基础二+下士道一)▪P37

  ..续本文上一页四个老、病、死、衰就是比喻四个大山。这四个大山,“从此等中”,这四个大山,你想逃脱,逃不了的。“非是速走易得逃脱”,你想跑快些,不要给它撵到,不行,你没有跑得那么快,它这个比你还要快,而且四面来的,也没地方可以逃,都是扎扎实实的,没有洞洞眼眼的,那你哪里逃呢?“或以力退”,你说我大力士,我用气力把它顶住,那你没有那么大气力,这个山压过来了,气力再大也不行。“或以财退”,行个贿,送它点钱呢,不行,它也不要你钱。“或以诸物”,送个礼,也不行。念咒也不行,这个“咒”当然是外道的咒了。“药”,有种配什么药,想把它一种……,他们外道有一种药,合一种药能够产生一些变化的。那也没有用。

  这些方法都不能使它停下来,它总是要把一切有情、无情研得粉碎。那么这就是说无常是没有办法避免的。

  

  迦摩巴云:“现须畏死,临终则须无所恐惧。我等反此,现在无畏,至临终时,用爪抓胸。”

  “迦摩巴”,是噶当派的一个大德,他说“现须畏死,临终则须无所恐惧。我等反此,现在无畏,至临终时,用爪抓胸”,他说在现在的时候呢,须要念无常,要害怕死。害怕什么?害怕现在没有造善业,恶业造得太多了,那么就要害怕。死来,那你下恶道去了,这个要害怕。

  你现在害怕死,那么知道死来之后,下恶道是很可怕了。当下就不要造恶行,恶行就不要做了,善事尽量做。那么你临终的时候,不会害怕了。你这个身体舍掉了,倒换一个更好的,增上生,有什么不好呢?所以不要害怕了。

  而我们呢,恰恰反过来,现在好象毫无忌惮,到处吃喝玩乐,一点恐惧心也没有。到临终的时候,死相现前,或者是恶道的相现了,那么追悔也来不及了,用自己手来抓胸,懊悔了。这是表示忧悔的形状,那你抓也没有用,把皮抓烂了也没有用的。

  那么这些事情呢,就是说,自己平时要想到无常呢,就好好地要修善法了。我记得以前,三门有一个,哪个人?他是我认不到的。他来了封信,很奇怪。他说:“你现在地位很高,什么都好,你想不想到你年纪老了,将来要死掉怎么办?”我就回他个信,我说:“我们不做坏事,我们也精进念经修行,我们这辈子过了,下一辈子决定更好,增上生,不会害怕的。”修行的人就不会害怕。也没有什么好害怕,你只要不要做坏事好了,将来这个身体绝对更好。

  

  (二)思惟寿无可添,无间有减者。如《入胎经》云:“若于现在善能守护,长至百年或暂存活。” 极久边际仅有尔许,纵能至彼,然其中间寿尽极速。谓月尽其年,日尽其月,其日亦为昼夜尽销,此等复为上午等时而渐销尽,故其寿命总量短少。

  第二个因相。“思惟寿无可添,无间有减”,寿命,一期寿命,过去造什么业,现在就感什么果了。这个寿命的长短呢,跟过去业是有关系的。那么这个业成熟了,这个寿命多少也是定下来了。那么你说要加,一般说是加不上去的。但是减呢,却刹那刹那地在减少。这个只有减没有加的。

  “如《入胎经》云:若于现在善能守护,长至百年或暂存活”,现在你很会养身体,能够保养,你最长一百年左右。我们这个时期的人呢,最长是一百年左右。“或暂存活”,那么长么是一百年,或者短的呢,暂时活一下就完了,那么最长活可一百年。

  “极久边际仅有尔许”,就是说我们再怎么守护,最多也不是一百多年了?极久的边际只有这么多。“纵能至彼”,即使能够达到这个目的了,能活一百岁了,或者超一百以上了,就是我们说的,有一个人他活到一百二十七了。那么怎么办呢?“然其中间寿尽极速”,在中间,这一百多年里边寿命减得很快,就像点蜡一样的,一支蜡烛点在里边,不断地放光,不断地消耗。如果你放在房间里,没有风还长一点,如果放在风里边,那就是风烛残年了,很快这根蜡烛就消掉了。那么损坏是很快的。怎么损坏呢?

  “谓月尽其年,日尽其月,其日亦为昼夜尽销”。“月尽其年”,像我们现在过时间,正月过掉了,二月也差不多了吧?那么十二个月过了,一年就过掉了。“月尽其年”,一个月一过,很快一年就过了。那么一个月里边又分三十天了,今天一号、二号、三号……一下子一个月就完了,“日尽其月”。那么一天呢,“亦为昼夜尽销”,早上天亮了,一会儿七点八点九点,中午到了。中午到了,下午又五点钟,天黑了,又是一天过了。这个是极快。“此等复为上午等时而渐销尽”,那么一天里边呢,上午过了,就下午来了,下午过了,晚上,一天就没有了。所以说,最分下去么刹那刹那了,刹那刹那过了,一刹那过了,第二刹那就是又来了。过了的再也回不来了。“故其寿命总量短少”,这个寿命总的量说呢,只有少下去的,不会添的。

  

  此复现见多已先尽,所余寿量,虽刹那许亦无可添,然其损减,则遍昼夜无间有故。《入行论》云:“昼夜无暂停,此寿恒损减,亦无余可添,我何能不死。”

  “此复现见多已先尽,所余寿量,虽刹那许亦无可添,然其损减,则遍昼夜无间有故”,那么事实上我们又可以看到,“多已先尽,所余寿量”,很多已经过了的,那么余下一点寿量呢,虽刹那许,你叫它还余下一点你要保存它了,不要给它消耗了,但是你一刹那也保不住,刹那刹那都在消耗。“虽刹那许亦无可添”,你想把这个寿命已经过了很多了,余下没有多少了,能不能添一点呢?一点也添不上。消耗能不能把它保住不消耗呢?一下也守不住,总是要消耗的。

  那么有人说:“不是长寿法好添吗?”这是佛教里的特殊方法,一般世间上是没有的。那么寿命是不是,在佛,他就是寿命随便自在的。要一劫就一劫,要十劫就十劫,阿弥陀佛就无量寿,这个是果地上,这个不好说了。我们说的是现世的生活上的事情了。

  《入行论》云:“昼夜无暂停,此寿恒损减,亦无余可添,我何能不死”,这个寿命昼夜不停地在消耗。那么这个寿呢,就是这样子的,没有一个时间可以把它停下来的。“恒”就是经常这样子,一刹那也不能说把它保住,不要消耗。“亦无余可添”,那么不断地消耗了,我们像经济算盘样的,这里开支很大,我开源嘛,把收入开大一些,不是很好吗?顶过去了。不行。只会减,添不上,那就是只少不会多了。

  那么照这个情况,那“何能不死”呢?每一个人他寿命只能减又添不上,你说要不死,那是做不到的。很多的气功师总是想寿命长,长生不老了,有的过去么吃丹了,或采什么灵芝草了,等等,搞了半天,秦始皇灵芝草吃了,有没有?在不在?早就没有了。还有一个唐武宗炼丹吃了这么三年就死掉了,不吃还好一些,吃了还更快,丹毒一发你就完了。所以这些呢,只有少没有多。如果你方法不对头呢,更快。方法对头呢,能维持一段时间。

  

  此复应从众多喻门,而正思惟。谓如织布,虽织一次仅去一缕,然能速疾完毕所织。为宰杀故,如牵所杀羊等步步移时,渐近于死。又如江河猛急奔流,或如险岩垂注瀑布,如是寿量,亦当速尽。 又如牧童持杖驱逐,令诸畜类,无自主力而赴其所,其老病等,亦令无自在引至死前。

  “此复应从众多喻门,而正思惟”,这些道理呢,你从很多的比喻来思惟这个问题。那么下边就举了很多的例。

  “谓如织布,虽织一次仅去一缕,然能速疾完毕所织”,“织布”,我们说,机器织布我没有看到,过去老式的木机织布我是看到过的。它的经线,脚踩一下子就过去一下子,过去只有一根线,但是你不断地一根一根线接上去,整个一匹布它就织完了。所以说,一次只有一根线,但是你不断地一根一根、一根一根接,最后这一匹布就结好了,全部织好了,那么也很快。这是一个织布的比喻。

  “为宰杀故,如牵所杀羊等步步移时,渐近于死”,我们做人就像一个要杀的牛羊一样,它从它的养的地方牵到剁羊的、剁牛的那个地方去,一路走,一路就近,最后到了那地方呢,就要被杀掉了。所以走一步就近一步,虽然走得不快,但是一步一步地就靠近死亡。

  “又如江河猛急奔流,或如险岩垂注瀑布,如是寿量,亦当速尽”,这个比喻是比较快了,江河里边一些很急的流水。这个我们到南无寺去那个地方的,叫什么河,大渡河嘛什么,那个水急得不得了,碰到石头就“嘭”的一记,喷得很高。这个里边掉下去那是没有救的。但是这里比喻呢就是跑得很快,跑过去了就没有了。又如很高的山岩里边瀑布直接地冲下来,也极快,那么寿量也是这么快,不断地消耗、不断地消耗,消到后来么就完了。那么这是以江河的急流跟瀑布来比喻,消耗得很快。

  “又如牧童持杖驱逐,令诸畜类,无自主力而赴其所”,那么再打个比喻,牧羊的、牧牛的小孩子,他拿个棒棒,把他的牛羊赶到它要去的地方。这个牛、羊毫无主宰的,就跟了个棒棒跑,你不跑的话,棒棒打下来了很痛,怕痛么就只好听话了,走啊。那么走哪里去呢?他叫你哪里就哪里去了,自己没有主宰了。那么像一个比喻就是说,“其老病等,亦令无自在引至死前”,那么牧童就是老、病、衰这些了。它也是赶了你走,你自己毫无主宰,不能自主,只好听话。赶到哪里呢?赶到死亡的地方去。经过老、病、衰了,最后就死掉了。那么你是毫无主宰,只好听它的话。

  

  此诸道理,应由多门而勤修习。

  “此诸道理,应由多门而勤修习”,那么我们是观察的时候呢,就把这些比喻好好地思惟,把这个喻跟法配起来。这是他举几个例了,实际的例,你自己现实看到的都可以配上去,那么活生生的自己实际经验的,力量可能还要更大一些。那么都可以在观修的时候加进去好好地思惟。

  

  如《集法句》云:“譬如舒经织,随所入纬线,速穷纬边际,诸人命亦尔。如诸定被杀,随其步步行,速至杀者前,诸人命亦尔。犹如瀑流水,流去无能返,如是人寿去,亦定不回还。…

《广论讲记(二)(道前基础二+下士道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