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凡夫呢,舍不得离开这些财产、眷属等等的、自己的身体,这些贪着心可以遮止掉了。遮止掉了,那么临终的时候他生起忧恼心就不会有了,那也不要害怕这个死亡来了,不要害怕。
壬四 修念死理
那么今天,接下去我们要讲如何修念无常。那么念无常该怎么念呢?它里边就很仔细了,这是宗大师特殊地发挥,以前是没有那么详细的,三个根本、九个因相、三个决定,来以这样子的方式修无常。
第四如何修念死者,谓应由于三种根本、九种因相、三种决断门中修习。此中有三:一、思决定死;二、思惟死无定期;三、思惟死时除法而外,余皆无益。
那么先以三个根本。第一,“思决定死”,有生决定要死的。第二,“思惟死无定期”,死什么时候来,没有时间的。也可以说很迟地来。我最近看到一本书,有一个,就是我们汉地人,活了一百二十七岁,还在,那么就很长了,但是有的也很短了,在胎里边就打掉了,计划生育。那就是很快,还没有出胎就没有了。那么死的定期是没有的,没一个人说你可以保证什么时候,这个哪个也不敢说。第三,“思惟死时除法而外,余皆无益”,那么死了之后,钱能不能带走呢?带不走。眷属能不能带走呢?也带不走。自己身体也带不走。只有修佛法,你跑到哪里,这个法的利益就跟到哪里,那么这个才能够跟了走的。其他的都毫无用处。
那么这三个根本,每一个根本有三种因来成立它,那么最后得一个决定。
第一根本 思决定死
初中分三。
现在我们就看第一个:“思决定死”。“初中分三”,有生决定要死。这个里边又分了三个,就是九个因相。第一个有三个因相。
(一)思惟死主决定当来,此复无缘能令却退者,谓任受生何等之身,定皆有死。《无常集》云:“若佛若独觉,若诸佛声闻,尚须舍此身,何况诸庸夫。”任住何境,其死定至者,即彼中云:“住于何处死不入,如是方所定非有,空中非有海中无,亦非可住诸山间。”
“思惟死主决定当来,此复无缘能令却退者”,就是说一定要死的,这个根本里边,分三科,三个因相。一共三个根本么,就九个因相了。就是说死主,一般说阎罗王了,是决定要来的。他来的时候没有一个方法叫他回去,就是挡住他,不给他来,当然是没有办法的。那么下边就打开讲了。
“谓任受生何等之身,定皆有死”, 那么 你不管你受什么身,国王也好、乞丐也好、畜生也好、乃至天人也好,只要受一个身,总会要死的。这是决定的。
“《无常集》云”,这是阿罗汉把佛经里边关于无常的,摄在一起,一本书。它说, “若佛若独觉,若诸佛声闻,尚须舍此身,何况诸庸夫”,就是说,佛也好,独觉也好,佛的声闻弟子也好,他们都是证果证道的人,他们尚且这个身体要舍掉。那我们说释迦牟尼佛他示涅槃,把这个身体舍掉了。那么声闻、独觉一样的,我们说佛在世的那么多大声闻现在哪里去找呢?也都是舍了身了。这么这些证果证道的尚且要舍掉这个身体,何况一般的凡夫呢?所以说,那更不要说了。
“任住何境,其死定至者”,不管你住在哪里,死总是要来的。“即彼中云:住于何处死不入,如是方所定非有,空中非有海中无,亦非可住诸山间”,它说,要住在哪个地方,死进不来的,就是住在这个地方,死就不来了,可以长生不老了。“如是方所定非有”,这样的地方肯定没有的。我们汉地呢,蓬莱仙境,认为到了蓬莱之后就长生不老了,永远享快乐了。这真是一个妄想,一种主观的想象。实际上呢,有生决定要死。佛、独觉尚且要死,何况凡夫呢?有人成仙了就不死了,仙你说不死,那么过去那么多仙在哪里呢?还是要死,仅仅可以活得长一点,不死的是没有的。住在那里不会死的地方,是没有的。
“空中非有”,住在空中也不会不死,海里边也不会不死。“亦非可住诸山间”,呆在山里边也不会不死。
那么这个呢,我们记得有一个公案。有四个兄弟,他们都是学外道,得了神通。有一天他大哥从通里边算出来了,他说过两天他们四兄弟都要死掉了。那么他们就想办法了,阎罗王来了,阎罗王派人来抓他们了,他们可以逃避了。那么四个兄弟都有神通了。第一个,大哥他说“我在空中腾空,腾空的时候阎罗王的狱卒呢,他就看不到我了,我在空中嘛,他没有神通嘛,抓不了我了。”第二个,他说“我到山里去,深山老林一般人不敢进去的。”第三个,他说“我躲在海里,海底下,这个一般人进不来的。”第四个,小兄弟他说“你们找几个地方找郊了(川俚,“找遍”义),我想个办法,在闹市里边。”你们大家去过上海就知道,上海南京路,那个挤得来,走路的时候前头后头两个人都碰上的,中间没有空间的。他说“我挤在里边,哪一个是我,狱卒就认不清楚了,他抓不到了。”那么他们主意打定呢,各式各样的方法就自己去采取了。结果那一天无常到来的时候,不要狱卒抓,空中那个大哥他突然之间定失掉了,一下摔下来就摔死了。山里那个呢,给老虎吃掉了。水里那个给水里的龙吃掉了。在闹市的那个给人家挤死了。还不是都死掉了?所以说,“空中非有”,海中也没有,连山间也没有,那么人间更没有了。所以说,要找一个地方死亡不到的,是没有的。
前后时中诸有情类,终为死摧等无差别,即如彼云:“尽其已生及当生,悉舍此身而他往,智者达此悉灭坏,当住正法决定行。”
“前后时中诸有情类,终为死摧等无差别”,那么不管你以前的(也)好,后来的也好,所有的有情总是要给死所摧坏的,是同样的,没有差别的。没有说有一个可以例外的。
“即如彼云”,又是引《无常集》。“尽其已生及当生,悉舍此身而他往”,那么所有的,尽其所有,已经生的,就是过去的人,已经生下来的,或者过去的,或者现在的,“及当生”,还没有生出来的。他, 总是这个身体要舍掉,下一辈子到其他地方去的,没有一个例外的。
“智者达此悉灭坏,当住正法决定行”,有智慧的知道,这些都是要坏灭的,那么就不要执着那些要坏灭的东西了,那就是要赶快要修正法。住在正法里边,好好地修行。这就是说鼓励我们呢,这个身体总是要死的,要坏的,你再保护还不行的。那么趁这个身体在的时候,修正法才是正道。
于其死主逃不能脱,非以咒等而能退止,如《教授胜光大王经》云:“譬如若有四大山王,坚硬稳固成就坚实,不坏不裂无诸陨损,至极坚强纯一实密。触天磨地从四方来,研磨一切草木本干及诸枝叶,并研一切有情有命诸有生者,非是速走易得逃脱,或以力退,或以财退,或以诸物及咒药等易于退却。大王,如是此四极大怖畏来时,亦非于此速走能逃,或以力退,或以财退,或以诸物及咒药等易于退却。何等为四,谓老病死衰。大王,老坏强壮,病坏无疾,衰坏一切圆满丰饶,死坏命根。从此等中,非是速走易得逃脱,或以力退,或以财退,或以诸物及咒药等易于静息。”
“于其死主逃不能脱,非以咒等而能退止”,这个死主来的时候,你逃不了的,你想用咒来把他顶住,用其他的钱来给他行贿,或者用什么东西、方式把他退回去,都没有办法的。
“《如教授胜光大王经》”,一本经里边说,这是给大王说法。“譬如若有四大山王,坚硬稳固成就坚实,不坏不裂无诸陨损,至极坚强纯一实密。触天磨地从四方来,研磨一切草木本干及诸枝叶,并研一切有情有命诸有生者,非是速走易得逃脱,或以力退,或以财退,或以诸物及咒药等易于退却”,他说譬如四个大山,这个山呢,非常“坚硬稳固”,就是极牢固的,“成就坚实”,“不坏不裂”,也没有坏,也没有裂缝,一点损坏都没有的,那就是说没有缝缝的,挤不出去的,都是踏踏实实的,这四个大山。“至极坚强纯一实密”,非常的牢,又不是拼起来的,是一块,整块的。踏踏实实的,非常严密的。
这么四个大山,“触天磨地”,上边碰到天,下边磨到地,中间没有空隙。你想上边要跳出去,没有办法,上边天顶住了,地下要钻出去,也没有办法,又跟地碰上的,“磨地”就是跟地碰得很紧的。这样子四边压过来了。
过来的时候,“一切草木本干及诸枝叶”,草、木,本干就是树的主干、枝叶等等,全部把它研得粉碎。那么这是器世间了。
“并研一切有情有命诸有生者”,那么有情世间一切有情,管你哪一种,六道里边的,只要有命的,有生的人,有生的这个有情,全部把它研得粉碎。
“非是速走易得逃脱”,你想逃得快一点,要逃脱,逃不了,四边都来了。
“或以力退”,你说气力大,把它顶住,没有这个大力量。它这个四个山,非常之强的力量,你有情的力量顶不过它。
“或以财退”,想行贿,送它一点财,拿点钱给它,叫它不要来了,不行。
“或以诸物”,你送礼也不行,它也不要你的礼。你念个“咒”,也念不住。你用什么“药”,也顶不住。这些都没有办法把它退回去。
“何等为四”,那么这是打个比喻了。那么这四个大山,什么大山呢,就是“老病死衰”。“老病死衰”,衰么衰败了。
“大王”,就给大王说法了。“老坏强壮”,老来的时候,年轻的、强壮的一些情况都衰掉,没有了。年轻的时候,能吃、能喝、能动、能跳,老了之后吃也吃不下,爬也爬不动,气力又不够,走两步就气喘。这个东西老人都知道了。强壮的身体由老就坏掉了。
“病坏无疾”,病一来了,你身体再好,也动不了了。睡在床上了。
“衰坏一切圆满丰饶”,衰了,本来你家庭是眷属很多,田也很多,地也很多,碰到有什么王难了,全部没收了,人也杀掉了,衰败了,一切圆满的丰饶全部没有了。
“死坏命根”,死,把你命都没有了,那最后一招,留下的命也搞掉了。
这…
《广论讲记(二)(道前基础二+下士道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