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廣論講記(二)(道前基礎二+下士道一)▪P39

  ..續本文上一頁向就是向下一輩子走了,也就是向死亡走了。

  我記得我們以前在學校裏學外語,他們的文學家也有這些思想,他說人一生下來就是一個向墳墓進軍的進行曲,一步一步走向墳墓了。就是小孩子才養下來的嬰兒,也是步步走向墳墓。這個話一點也不假,有點頭腦的都會體會到這些。

  那麼這裏也這麼說了,沒一刹那能安住,而他的運動都是趨向後世而走的,就是趨向死亡了。在中間還活的這個一段時間呢,中間是由“老病使者所牽”,被這些老、病所牽起走,最後呢,領導他往死亡的道路走了。

  

  故不應計于存活際,不趣後世安住歡喜,譬如從諸高峰墮時,未至地前空墜之際,不應歡樂。

  “故不應計于存活際,不趣後世安住歡喜”,所以說,活的時候不要想到“現在可以大大地快樂一下,現在還不會死掉,不會到後世去。”現在很多人這樣想:趁年輕的時候,吃喝玩樂,老了之後麼身體衰了,吃也吃不進了,玩也玩不動了。但是你這個思想錯了,你年輕的時候也無刹那不在向死亡進軍的。

  再一個就是說,人不一定老了才死的,很多人年輕死掉的。很多病就是年輕的人。以前我們記得有一個很年輕的小孩子,他看病嘛,跑到醫院裏去看,醫院裏護士針打錯了,打進去“哇”地一叫就死掉了。這個孩子長得極好、極端正,他的母親哭得死去活來,也沒有辦法,才是十幾歲的小孩子。也有的生白血病的,這個是也沒有辦法了,這不是老人,年輕人很多。那麼這些,所以說不要說“年輕的時候就可以安住歡喜,還早啊。”這個,不要這麼想。

  “譬如從諸高峰墮時,未至地前空墜之際,不應歡樂”,等于說你從喜馬拉雅山上等等很高的山掉下來的時候,掉到地下麼當然成了泥漿了,死掉了,很痛苦了。但是還沒有著地的時候,還沒有碰上那些痛苦,你不要高興呢,在空中歡喜起來了。這個歡喜太早了,再一刹那,“啪”的一下成了漿了。所以說這個時間非常危急的時候,恐怖都來不及,你歡喜什麼呢?我們想一想現在的世間那些人,什麼酒吧間了,什麼啥東西了,晚上玩得很高興,就高興的時候,一下子就會死。不是我們聽說一個嘛?他吃醉了,跑出來就碰到一個流氓,兩個打起來了,一刀就死掉了。就是太高興了。這些都是年輕人。

  所以說不要因爲還沒有到地,正在空中,就高興起來了。這個很快,一會兒到地你就成了泥漿了,就死掉了,而且很痛。

  

  此亦如《四百頌釋》引經說雲:“人中勇識如初夜,安住世間胎胞中,彼從此後日日中,全無暫息趣死前。”

   “此亦如《四百頌釋》”,《四百頌》的一個解釋說,“引經說雲”,裏邊引了一個經說,“人中勇識如初夜,安住世間胎胞中,彼從此後日日中,全無暫息趣死前”,“人中勇識”,“勇識”是有情,人就是投胎了,假使初夜投胎了,在母親的胎裏住在裏邊了。他從入胎以來,以後每天不停地趨向死亡。就是從一入胎開始,就是刹那刹那走向死亡。

  這個道理大家很明白,沒有什麼。但是平時就不想這些,總以爲常的想,總是“還年輕嘛,還可以玩嘛”,這個思想是占上風了,那修行就修不上去了。

  

  《破四倒論》亦雲:“如從險峰墮地壞,豈于此空受安樂,從生爲死常奔馳,有情于中豈得樂。”此等是顯決定速死。

   “《破四倒論》亦雲”,《破四倒論》,一部論。四個倒就是前面說過的常、樂、我、淨:無常說是常;苦的認爲快樂;不幹淨的說是幹淨;沒有我的說是有我。我麼就自在,本身世間上做人都不自在的,你說你很自在。這些都是顛倒想。它裏邊說:“如從險峰墮地壞,豈于此空受安樂,從生爲死常奔馳,有情于中豈得樂”,這跟前面一樣的,比如說從很高的很險的山峰掉下來,這個很危險。他們說峨眉山一個舍身崖,跳下去就死掉了。不要跳,自殺是要不得。那麼你從山上跳地下,“壞”麼就死掉了。“豈于此空受安樂”,你還沒有到地的時候,空中在掉的時候,你有什麼快樂呢?這個是太愚癡了,馬上就死了你還高興什麼?

  “從生爲死常奔馳”,你從生下來,一開始生下來就爲了趨向死而很快地跑過去,在中間還沒有到死亡的那個時候有什麼快樂呢?那麼這個恰恰相反,我們世間上的人,就是在死之中間要求快樂。爲了求快樂不擇手腕,有錢的當然了,拿錢來求快樂;沒有錢的,用暴力來找快樂,結果造罪。有錢的雖然拿錢找快樂,也在造罪,不過罪稍微比他們輕一點,但是總的來說,將來都是惡趣因,都是逃不了的。“此等是顯決定速死”,這些道理就是說,死是決定的,很快的,沒有加只有減的。

  

  (叁)思于生時亦無閑暇修行妙法。

  第叁個,“思于生時亦無閑暇修行妙法”。第一個,決定要死,沒有辦法退的。第二個,壽命只減沒有加的。第叁個,縱使你沒有死之前,也沒有工夫好好修行的。

  

  決定死者,謂縱能至如前所說,爾許長邊,然亦不應執爲有暇。謂無義中,先已耗去衆多壽量,于所余存,亦由睡眠分半度遷,又因散亂徒銷非一,少壯遷謝至衰耄時,身心力退,雖欲行法,然亦無有勤修之力,故能修法時實爲少許。

  “思于生時亦無閑暇修行妙法 ,決定死者”,就是說,固然你決定要死,但是沒有死之前,你是不是可以修呢?也沒有時間去修。“謂縱能至如前所說,爾許長邊,然亦不應執爲有暇”,前面說的,從生到死,中間一段時間了,“爾許長邊”,有那麼長的一段時間。但是你不要以爲這個一段時間就是“有暇”了,也不一定。

  “謂無義中,先已耗去衆多壽量,于所余存,亦由睡眠分半度遷,又因散亂徒銷非一,少壯遷謝至衰耄時,身心力退,雖欲行法,然亦無有勤修之力,故能修法時實爲少許”,我們不要以爲生後死前有一段時間這就是有暇了,可以修了。這個也不盡然。它說“無義中”,我們做一些無義的事情,小孩子什麼都不懂,跟人家吃喝玩樂,散心雜話等等,吃飯、洗澡,什麼東西,買東西,逛街等等這些無義的事情,把你的時間耗去了很多壽量。那麼這個耗去之後,剩下來的呢,你不要睡覺嗎?晚上一睡,白天還睡的話,一半時間就睡掉了。“又因散亂徒銷非一”,各式各樣的事情把你搞得很散亂,又花了很多時間。“少壯遷謝”,少壯的時候,年輕的時候,壯年過掉了,到年老了,衰敗了,這個時候,身的力量不夠了,心力也不夠了。“雖欲行法,然亦無有勤修之力”,你想修行了,有的人說:“我現在年紀輕,好好的世間上過一下,等我退休了麼我修行了。” 等你退休了,世間上的事情都幹不動了,修行你就幹得動了?修行的事情比世間上還要花工夫,還要花氣力,你是到退休的人了,你到廟裏來也僅僅是退休完了。

  我記得我們以前個老居士,溫州的,他們總有六七十歲了吧,也是發心很好,出家了。出家麼習氣很大,哪個廟也呆不住,只好自己租個房間,自己住在裏邊,換了一套衣服。“搬家”,還是自己一個人住,還是習氣煩惱很重。住僧團麼就是斷習氣。僧團不住,習氣怎麼減得了呢?自己租個房間住,這個出家的一些效果都並沒有現出來。

  我們說,出家先要在僧團裏做淨人,折磨你的習氣。淨人幹什麼呢?什麼人都好罵的,比丘可以罵,沙彌也可以罵,什麼髒事就要做的,這樣把你的我執我慢才消掉。消掉之後,一年以上,起碼一年以上,佛教有規定的。這麼做沙彌,沙彌要聽比丘的話,要合掌讓道,什麼東西,給比丘端東西,洗腳水等等,還要一段時間,考驗之後,才能做大比丘。那麼女衆更長,還要兩年的學戒,式叉摩那,要滿兩年,那麼才能受大戒。受大戒還要看如不如法,那麼不如法的還不得戒,辛辛苦苦花了很多錢,沒有得到,做了一場戲。那個也沒有得到啥東西。

  “沒有勤修之力”,老了之後勤修之力沒有了。“故能修法時實爲少許”,真正能修法的時間,實際上說呢極少。所以說你哪怕你活一百年,也不過極少的時間真正用在修行上。

  大家修行的人也可以體會一下,你真正在修行了?你說你上殿了,修禅了等等,你真正一心一意在修嗎?散心雜話,要麼打妄想,要麼是打瞌睡。你想想看昏沈來了,你說:“我沒有睡啊。”你頭都那麼低了,(師笑),自己感不到的嘛。你自己昏沈了也不曉得,打妄想更不要說了。你念經念這裏,“呀,怎麼?哪裏去了,書上找不到了。”那麼,這個說在修行裏邊,又是妄想,昏沈又那麼多,真正能夠用心、有點力量的修行那是絕無僅有了,極少了。

  

  《入胎經》雲:“此中半數爲睡覆蓋,十年頑稚,念年衰老,愁歎苦憂及諸恚惱亦能斷滅,從身所生多百疾病,其類非一亦能斷滅。”

  “《入胎經》雲”,《入胎經》裏說,“此中半數爲睡覆蓋”,我們的壽命一半是睡眠蓋掉了,就是說消耗掉了。“十年頑稚,念年衰老,愁歎苦憂及諸恚惱亦能斷滅,從身所生多百疾病,其類非一亦能斷滅”,就是說我們這個壽命呢,給它打算盤算一算,真正用來修行的實在太少了。你說活了多少年,這多少年呢,一半的時間是睡眠睡掉了,當然這個睡眠包括你休息等等。我們說叁八製嘛,八小時睡眠,白天養息一下,那麼再休息一下等等,都是睡眠了,一半就過了。

  “十年頑稚”,養下來十歲以前,小孩子什麼都不懂,怎麼修行呢?十歲以前小孩子你教他修觀,啥東西,沒辦法的。他這個啥都不懂,你怎麼修啥呢?

  “念年衰老”,二十年的衰老,這個算你二十年的算,老了麼還有二十年的時間,這個時候身心都沒有力量了,也修不起了。

  十年的小孩子不能修,二十年的老年也不能修,那麼中間的時間好修了吧?“愁歎苦憂”,世間上事情很多,有的發愁,有的歎息,有的苦得來下淚、哭,有的憂,等等,“恚惱”,發脾氣了,這個耗了你很多時間,斷滅很多的壽命。

  這事情世間上很多。我們碰到兩次了。一個溫州(的),他找母親,老母親不見了。不曉得哪…

《廣論講記(二)(道前基礎二+下士道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